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0 16: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早就有人提倡“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吉溪看来大可不必。古人说“秀才学医,笼里抓鸡”,他们也是从娃娃是就开始学医的吗?其实并不是。
然而“秀才学医,笼里抓鸡”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强大的记忆能力,靠的就是信息量极大的母语支撑体系。秀才并不需要从小就开始学医,他只要在学中医之前学好文言文,具有足够信息量的文言文就可以了。因为中医的文字信息就是文言文。用文言文来学习文言文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再加上秀才在私塾时期锻造的强大的记忆能力,中医知识储备也就不成问题。剩下的问题只是实践检验的问题。
再者,中国古代私塾教育要学习四书五经。其中有一本书叫《易经》,是讲专门讲阴阳的。而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思辨基础;而这也是中医辨证的思辨基础。于是,有人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医”。这同时也说明了从《易经》入手学习中医,也不失为古人学习中医的一大门径。知《易》,学起中医来也就不难了。
因此,“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并不值得提倡。而读经教育不可忽视。读经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传承庞大信息量的中华文化,不可等闲视之。


-=-=-=-=- 以下内容由 吉溪2008年09月10日 10:44pm 时添加 -=-=-=-=-
按语:
国学的传承基于传统教育,基于文言文教育,这有赖于传统私塾式教育。因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语,中医也是如此。
中医学界有很多名人提出中医药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从小学开始就把中医药教育作为一种选修课。这就是当代一些名医乃至名宿抓对中医教育的一种看法或是一种提议。上文主要是针对这种做法的提出的命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把中医作为一种工具。如果读经教育做得好,文言文这个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作进一步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要掌握了文言文这个工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分支了。我们只需要做好读经教育,就可以明修读经诵典栈道,暗度传承所感兴趣中国文化陈仓了。
要想最大程度上掌握文言文需要提倡读经诵典,因为这是私塾教育的核心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读经诵典开始。授学生以文言文之渔,让学生自己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捕鱼。
2
发表于 2008-9-10 21:49:21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引用楼主的“很早就有人提倡“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吉溪看来大可不必。古人说“秀才学医,笼里抓鸡”,他们也是从娃娃是就开始学医的吗?其实并不是。
然而“秀才学医,笼里抓鸡”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强大的记忆能力,靠的就是信息量极大的母语支撑体系。秀才并不需要从小就开始学医,他只要在学中医之前学好文言文,具有足够信息量的文言文就可以了。因为中医的文字信息就是文言文。用文言文来学习文言文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再加上秀才在私塾时期锻造的强大的记忆能力,中医知识储备也就不成问题。剩下的问题只是实践检验的问题。
再者,中国古代私塾教育要学习四书五经。其中有一本书叫《易经》,是讲专门讲阴阳的。而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思辨基础;而这也是中医辨证的思辨基础。于是
,有人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医”。这同时也说明了从《易经》入手学习中医,也不失为古人学习中医的一大门径。知《易》,学起中医来也就不难了。
因此,“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并不值得提倡。......”
     本人不认同楼主的观点,原因如下:
    一、因为古人从小就读“四书”、“五经”,《易经》是群经之首,由于“医易同源”,才有“秀才学医,笼里抓鸡”,所以,“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基于此。
    二、因为目前我国教育制度绝大多数向国民教化都是西方科学文化。传统文化基本上已经断层,所以,就算现在的中医院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否抛开西医而“悬壶济世”?自问对传统中医的理念理解几多?所以,“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基于此。
    三、从小进行道家修炼养生内视方法,认知人体内经络气机运化规律,减少现代科学文化思维的局限,所以,“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基于此。
    上述第一、第二点学好了,能知传统中医之“其然”;第三点实践好了,能知传统中医之“所以然”。
    以上观点,不知楼主以为然否。请指教。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22:39:42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下面引用由壶中别有天2008/09/10 09:49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楼主的“很早就有人提倡“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吉溪看来大可不必。古人说“秀才学医,笼里抓鸡”,他们也是从娃娃是就开始学医的吗?其实并不是。
然而“秀才学医,笼里抓鸡”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强大 ...
壶中别有天,你好!你理解的很好!
国学的传承基于传统教育,基于文言文教育,这有赖于传统私塾式教育。因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语,中医也是如此。
中医学界有很多名人提出中医药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从小学开始就把中医药教育作为一种选修课。这就是当代一些名医乃至名宿抓对中医教育的一种看法或是一种提议。上文主要是针对这种做法的提出的命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把中医作为一种工具。如果读经教育做得好,文言文这个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作进一步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要掌握了文言文这个工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分支了。我们只需要做好读经教育,就可以明修读经诵典栈道,暗度传承所感兴趣中国文化陈仓了。
要想最大程度上掌握文言文需要提倡读经诵典,因为这是私塾教育的核心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读经诵典开始。授学生以文言文之渔,让学生自己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捕鱼。
4
发表于 2008-9-11 06:30:11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国学的传承基于传统教育,基于文言文教育。因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语,中医也是如此。
    中医学界有很多名人提出中医药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从小学开始就把中医药教育作为一种选修课。这就是当代许名医乃至名宿抓中医教育的一种看法或是提议。
    提早进行中医教育是可行的,是有必要的。
    例如:学钢琴想学成名家,3—6岁是最佳学习时期,到十几岁后只能当个爱好,特长。能成为家很少。当然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
    再如:获得乒乓球冠军的有几个不是5、6岁不是开始练起?
    中医也是如此,名医就是这样培育的:学中医要从小培养兴趣,呀呀学语时就可以教,中药名称,再大一些就可以教中药的其他知识,到小学认字以后背诵中医入门的知识,由浅入深。随着岁月流失,许多不理解的东西,慢慢就理解了,学得多看得多,知识积累,理解力强,经验丰富。成为大家就能实现。如果只是感兴趣,那什么时候学习,就不重要了。

-=-=-=-=- 以下内容由 榆树枝2008年09月15日 05:53am 时添加 -=-=-=-=-
中医知识应该普及,许多国人只知道看病上大医院,中医、西医,是怎么什么?就不清楚,在中国的大地上,不知中医是什么,学历很高的甚至教授、院士,不懂中医,教育界不觉得可悲吗?

-=-=-=-=- 以下内容由 榆树枝2008年09月15日 05:57am 时添加 -=-=-=-=-
才会出现取缔中医的学者院士
5
发表于 2008-9-11 06:34:36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这绝对是个馊主意,比我那撤销总版主、分类区版主还馊。
6
发表于 2008-9-11 07:22:07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下面引用由再来2008/09/11 06:34am 发表的内容:
这绝对是个馊主意,比我那撤销总版主、分类区版主还馊。
再来先生
    你的幽默可谓登峰造极。可惜目前没有幽默博士后,否则非你莫属!建议你的天眼透视班,改成幽默博士后速成班。肯定火爆!哈哈哈!!![Maiweb_leobbs1]
7
发表于 2008-9-14 10:59:1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中医学博大精深,能把中医知识普及到社会当中,让每个中国人都了解中医。学中医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尤其是中国文化知识,从小就能得到中医的熏陶,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8
发表于 2008-9-14 11:07:1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实现大家都了解中医。。。。。
9
发表于 2008-9-15 06:07:12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中医的教育,中医要发展,就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中医的知识普及,才真正发展起来,才不会,出现高学历,中医盲的局面。
10
发表于 2008-9-15 06:44:05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医教育 从娃娃抓起”

     中医怎么抓都是抓瞎!
     各位请看:中医教授们在「中医证的名词约定」中,指明中医证候不是病,以至张仲景、叶天士都惨变冒牌医生;在第七版《中基》里篡改中医治病救人的第一宗旨,把养生保健放在第一。我等普通中医如果不治病,早在街头巷尾做叫花子了,他们不治病救人可以吃皇粮。
     不要以为笔者反复说上述两个问题,这是中医全面崩潰的根本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2:44 , Processed in 0.088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