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2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8 11:3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中医疗效滑坡,中医一代不如一代,全是后人不熟读经典惹的祸,这种说法实在有点强词夺理。包括医学在内的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之前,学中医的哪个不熟读四大经典?谁人不背颂四小经典?哪个中医师的匣箧里找不出几本历朝历代的医籍来?那个时代想不读经典都难,因为少有中医典籍以外的其它书籍可寻。照理说这些精通古籍,深得经典真谛的老祖宗们,绝对是中医纯正,在临证时一定是效如桴鼓,药到病除,很受病人欢迎的,“落后”的外来医学在国门内外叫板,只能是“鲁班门前耍大斧,李白笔下吟诗文”,病人更不会搭着性命跟着人家老外跑吧?然则,凡不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者,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无情捉弄,这好象也是一个铁律,以煌煌数千年经典作为技术支撑的纯老中医们,最终没能挡住势如洪水的外来医学冲击,中国的医疗市场一夜之间竟被“落后”的外来医学占据了大半河山。在这里,我不竟要问: 精通经典的老祖宗们啊!你们为何不施展出经典的魔力,把这吞噬中医的外来医学猛兽抵挡在国们之外,好给你们原本就“弱智”的子孙们排除干扰,让他们一心一意踏着你们开创的纯中医之路阔步前进啊?
欢迎理性讨论,歪经横经一律莫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8-8-28 12:04:5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序言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现代中医学这样,临床行之有效,而理论却含混凌乱,对临床毫无指导意义。
什么“气一元论”、“恒动论”、“中医解剖学”等等不知所云的“理论”充斥于学院教材。尽管对临床毫无作用,与中医毫无关系,但还是强行兜售给莘莘学子,实在被学生问急了,就说:“老祖宗就是那么说的,要领会精神实质!”如果哪位教授,能够给学生造成一些虚假的理解感觉,便属上乘之教了。难怪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学是经验的堆积,其理论含混凌乱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没有价值。
任何一门科学,其灵魂就是自己的基础理论,一个没有灵魂的经验堆积算作什么科学?于是,中医院校毕业生倍感前途渺茫,纷纷从事西医或弃医从政、从商。后继乏人乏术现象越来越严重,“废医存药”行将成为既定事实。以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中医理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中医学这样,不让其遵循自身的规律发展,而要求用另一个学科加以检验,并要求向另一个学科靠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络实质研究”,二十多年,花了二十多个亿都干了些什么?1981年山东中医学院《内经》进修班,盛传“经络实质研究”马上就告成功,陈功老师当时就说:“这不可能。”理由很简单,连“经络”的概念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呢,只是懵懵懂懂的把它想象成西医解剖学或生理学一个尚未发现的系统。如果真的在西医框架内找到了这样一个“经络系统”和它所连通的所有中医脏腑器官,那么,就证明整个西医的解剖学就全是错的,这可能吗?古人能发现今人怎么也无法发现的解剖生理系统,那么,没有发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显而易见的东西,岂不怪事?
为什么这样的研究课题能屡屡立项?就是机械地认定了“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西医是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唯一科学方法论。在没有把中医学固有的理论阐述清楚,以便中西医研究人员有个明确真实的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所谓“研究”、“发展”、“改造”、“结合”岂不可笑。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中医学这样,先进在远古,落后在当今。
本来,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旧的理论模型被淘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是,对于西方现代一些崭新的科学理论,我们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论、耗散结构论、拓扑论、混沌论。足以证明,古老的中医理论绝没那么简单,在其古老的形式中却时时闪烁出睿智的光芒。
其实,中医理论的本来面目,并非当前《教材》所阐述的样子,而是,一个概念确切、逻辑严谨、理论自恰的认知体系。具备现代科学的基本属性,它的超前性若被揭示出来,足以让世界震惊。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海纳百川,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产生这样的伟大医学。
中医之所以陷入目前这个岌岌可危的窘境,其由来几乎与它的自身的存在一样久远。从古至今对中医一直是“批判地继承”,可是,取其“精华”总是连同着“糟粕”,弃其“糟粕”又不见“精华”。中医这门科学怎么会逆向发展呢?我们不妨号号中医学思想史的脉络:
中医理论的产生是以先秦道家(黄老之学)的自然观与人体观为哲学背景的,采用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综合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却创立了臻善完美疗效确切的系统医学体系。中医在后世发展的进程中,哲学背景发生转变,逐渐丧失了自然科学的属性。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具有了“官方”性质。本是社会科学,却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强加于自然科学的医学身上,医学领域逐渐被“儒医”所独占,从而排斥矫改与儒家思想不符合的内容,由此开始了中医理论的混乱。例如,孔子不语怪,则与高级气功有关的“气化论”就只剩下精、气、神三个空洞的概念,其它内容因涉嫌“怪异”而弃之不顾。把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系统医学与科学,扼杀在两千年前。
二、“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儒家礼教造成中医外科手术学的大部失传,在清代甚至连针灸疗法也因“针刺火燎,非事君亲之道”而一度被禁。一个真正的解剖医学,也没有在中国得以诞生。不然,中华民族将会有两门先进的医学,甚至现代科技也早就在中国发达了。
历史证明,再好的哲学,一但“独尊”就造成了对历史的反动。后期儒家至宋明时代又揉入了一些道家与易学的概念,演变为“理学”,即被当前称之为“气一元论”的东西,就更加反动,彻底使中国社会停滞、科学窒息。
三、儒家的“道统”观念,使国人养成了对于已有的,无论对错都要遵守的习性。古代先人对经典的注释又被后人奉为经典,以讹传讹之事屡见不鲜。例如,对“病机十九条”的注释,自唐·王冰首创以来,后人遵之,竟无一家是正确的。对于“为什么火热居其九?”“为什么如此排列?”等这类人人都能想到,又不难解决的问题,竟无一人认真探讨。事实上,“道统”观念,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不利于文明的创新,以至于中国几千年来,文明程度一直处于近乎不发展的地步。我们感谢先期儒家“泥古尊经”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中医典籍,但也得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医学的伤害。
四、奴才性保留着,不过把“道”换个形式,对道统的迷信,演化成对科学的迷信。自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科学的巨大成就,使那些只知炫耀时髦而一知半解的人忘乎所以,用自己似懂非懂的知识去评论自己根本不懂的中医。这儿不是“精华”,那儿一定是“糟粕”,对自己的祖先是那样的鄙夷、不屑,一百个瞧不起,恐怕玷污其“科学头脑”。这些人真讲科学吗?就拿幽门螺杆菌来说,中国民间曾流传用黄连素与痢特灵治疗胃病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被中国的权威所嘲笑,说患者根本不懂胃病的发病机理。如果不是相信权威的定论,但凡尊重一下患者的医疗实践,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应该是某个中国人吧?
在中医存废斗争中,中医人同样用机械唯物论来论证中医也符合西医的某些属性,把中医等同于西医的早期阶段。虽然,中医人的饭碗子保住了,但是,直接断送了中医系统科学的先进性。恰恰这时候,系统科学在西方萌芽、诞生了。而我们只能用“有效就是硬道理”,把“经验”、“手艺”、“人文”“上升”为“科学”,经验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就是这些人对中医及科学的贡献。
五、当今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更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掘自己的祖坟,以哗无知之众、取西学之宠。一些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不是先弄清它说了些什么,而是先贴上“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标签,以其与辩证唯物主义拉上亲戚关系,以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自居。这等于给孙悟空戴上漂亮的金箍,嗨,中医就怕谁念“紧箍咒”。
迷信“还原论”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论,把中西医不可通约的两门不同科学体系强行“汇通”,造成中医学概念的彻底扭曲。有人用类似中医术语的语言,去描述西医的生理、病理,制造假的中医理论;或是曲解经文,强行使之与西医一致;或者进行中西医理论的嫁接。例如,《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所述的“胆”,“助小肠消化”,“胆汁源于肝”;“骨”和“筋”有保护内脏的作用等,就是从西医常识那里移植来的,冒充为祖先的遗训;把“心主血脉”解释为心脏推动血液循环,把“冠心病”改名叫“心血痹阻”,并强行征引《素问·经脉别论》的一段文字证明中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血液循环”的证据;还有的在“肾主骨生髓”之后嫁接“髓”能生血。如果“胆”真的就是解剖学中的胆囊,那么,它与人的“勇、怯”有什么关系,胆囊摘除的病人岂不胆小如鼠?如果中医的“心”就是西医的心脏,那么,为什么不说那个“神明”在心中一跳一跳地动?如果中医的“髓”能造血,那么,作为“髓之海”的“脑”岂不成了最大的造血器官,而人人都患脑溢血?
总之,中医理论的现状有如一顶被胡乱践踏过的金丝皇冠,人们只能感觉黄金的珍贵,却不知皇冠的价值。把这个理论的固有框架显示出来,这是从任何角度,用任何方法研究中医的大前提。本书提出的《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即“四部五论”框架,是通过对《内经》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并经《伤寒杂病论》验证得出来的,这一统一严整自洽的理论框架在中医理论中是确实存在的。然而,一门科学体系的确立,是需要论证的。“四部五论”是否完整、完善地揭示了中医固有的基础理论的框架,理应征得广泛的论证。再者,把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揭示出来,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能最后完成的。笔者只能充当发难的陈胜、吴广,而不能成为兴汉的刘邦,望有志同道共同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些许力量。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作者 陈功 于建成
2007年6月
3
发表于 2008-8-28 13:06: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楼主晕了吗?
解放前,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那有西医叫嚣地方?
不是消灭民间中医 取消他们行医资格。那里会出现这种局面?
把中医教育大学化 西医化。没有培养一个合格中医出来。
老百姓找不到真中医,只好找西医了。
是谁的过错!!!???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8/08/28 01:06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晕了吗?
解放前,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那有西医叫嚣地方?
不是消灭民间中医 取消他们行医资格。那里会出现这种局面?
把中医教育大学化 西医化。没有培养一个合格中医出来。
...
老知昏了么?
文革之前的几十年民间是自由行医的。文革期间的十几年是“扶中抑西”的。不管怎样说,纯中医要想“纯”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不会因为你难受就同情你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08-8-28 18:32:2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学者在 2008/08/28 06:34pm 第 1 次编辑]

[科学不会因为你难受就同情你的]-----------妙极了:)邓铁铸是是这些“纯中医”们心中的偶像,是铁杆中医。可惜的很,邓老的话会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中医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可以有两种结局:一是被淘汰,一是飞跃发展。新技术革命对于中医,无例外地既是挑战又给予了机遇。-------80年代中医学如果仍然停步不前,故步自封,当然与历史发展相违背,只有死路一条。-------最新的科技才识发展中医的钥匙。----中医之振兴,有赖于新科技革命,---我认为科学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进行实践的正确指导思想,离开这个武器,容易误入歧途。作为中医,学好自然辩证法,是很必要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要深入认识中医是困难的。----一个没临床体会的理论家,容易对中医药学之精华视而不见,甚至把精华当糟粕。”
6
发表于 2008-8-28 19:10:4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yszyzy 说的是见血啦,中医里好的东西,早晚会见真章的。
7
发表于 2008-8-28 19:39:0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川耗子不能用中医看病的原因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21:18:1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下面引用由科学末日2008/08/28 07:39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川耗子不能用中医看病的原因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愿闻其详!我的中医水平都不能看到病的话,那中医就真的有问题了。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08-8-28 21:44:1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2008/08/28 11:34am 发表的内容:
欢迎理性讨论,歪经横经一律莫来。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2008/08/28 09:18pm 发表的内容:
愿闻其详!我的中医水平都不能看到病的话,那中医就真的有问题了。呵呵!
个人相信张先生的中医水平能看到病,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张先生能运用中医解决更大的疾病难题的话(当然,不排除结合西医),老山羊相信张先生是写不出《岔口上的中医》这本书的。呵呵,一点愚见,请前辈批评指正。
10
发表于 2008-8-28 22:12: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我的这个问题“纯中医”们还没有正面回答过

下面引用由老山羊2008/08/28 09:44pm 发表的内容:
个人相信张先生的中医水平能看到病,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张先生能运用中医解决更大的疾病难题的话(当然,不排除结合西医),老山羊相信张先生是写不出《岔口上的中医》这本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37 , Processed in 0.1011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