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9 07: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祖国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理论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解读了生命的构成,中医药防病治病,特别是中草药挖掘的庞大工程,可知前人为中国中医药研究所做的艰辛不懈的努力。
   中医在对生命的认识,很早提出构成生命的原素,由气、血、阴阳,津液组成。可是在发展中医的理论中,对中草药的功能、效果和作用过多的给予关注开发,希望发现神奇的草药,配出特效的神方,给中医带来新的奇迹出现。
    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医对气的认知如:“人以天地之气生”,“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气为阳”,“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阳虚就是气虚”等等。“气”显现出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理论对人体中的“气”,认识也较为丰富。可是现代人没能对“气”的认识上进一步研究,“气”到底存在哪里?我们所认识的元气在人体内,是递减过程,还是递增过程,另外就是先增后减过程。在什么时期为递增时期,什么时候是递减时期?人在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人的成长期,是否可认为元气递增补充期。吸入体内的气大于呼出,气盛为成长期。呼出体内的气大于吸入,气虚为人体衰退期。
   人的出生,到成长过程,再发展到衰老时期,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转化时期,这个过程就可以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去发现成长中的成长规律,衰老时期的衰老规律。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植物生长期为春夏,春夏是温度缓慢回升的季节,气往上走,“气”给植物向上的力量,植物方枝繁叶茂一片生机,属阳气旺盛;秋冬是温度缓慢下降的季节,植物随着温度的下降,枝叶飘零脱落。气不升反而降,是阳气表现不足时植物发生的变化。阻碍探索新的思路,往往是走不出过去影子,难道不相信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吗?
    中医药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生命在不停的延续。新的生命不断的产生,成长的生命继续成长,衰老的生命依然在衰老。生命在新陈代谢完成了生命的过程。而健康生命的研究没有停止。
新的生命,成长的生命,衰老的生命;同时存在生命的历程中,这给关注生命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可研对象。如;对新生儿生活过程进行健康研究,成长时期生命成长健康的研究,衰老时期生命生活的衰老研究。同一片天,同一个太阳,同一个地球,一样的空气,相同的饮食。为什么有的在成长,有的为什么在衰老。拿上中医已知的理论,传承发展新的健康理论。古代中医理论,是古代中医对中医药的认识。现代人能够从古代中医理论中探索出新的中医理论,那才是古代医学家所期望的。
追求健康的生命,人们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
因为追求健康,所以对健康认识就不够准确,对于如何获得健康的理论模糊。例:有通过健身来提高健康;有通过营养饮食吃出健康;有通过保健产品留住健康;有通过吃药打针拥有健康;等等的健康内容眼花缭乱,众多的健康项目让人无所适从。健康大旗随处飘扬。也许一些人在健康的呼唤中,做出了不利生命健康的活动!更可怕的是,不准确的健康活动,加快了你生命的衰退!有谁敢大声一呼;那些是有利于健康的,那些不利于健康!真正能够拥有获得人体健康的准则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对中医的“气”重新认识一下,“气虚”就是衰老的开始。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08:00:36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气"的重新认识,也许是中医新的转折点,中医未来的希望!
3
发表于 2008-4-19 09:05:13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并非需要重新认识,而是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掘和理解古人的这一重要理论和概念。气确属人体生命力,抵抗衰老应从维护精、气、神着手。
4
发表于 2008-4-19 12:34:58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从“气”论中医与文化现象
重庆 刘世峰  
“气”极具中医和中国文化特色,在中医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当今社会人们对科学几乎达到崇拜程度,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国人向来信奉“不偏不倚”,恪守“中庸之道”,也不无道理。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即是,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没有绝对的真理。现代有的人,言必称科学,说科学就与结构联系起来,认为中医必须走自然科学之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玄学。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医有很多概念本来就很“模糊”,但他又客观存在,能为我们所感知,其中包含着科学真理,渗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大量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
以中医“气”为例。气在中医学中运用最为广泛,计有元气,宗气,胃气,五脏六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六淫、七情之气、水谷之气、大自然清气等等。同时气还与国人生活密切相关,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为人们所熟知。研讨它们,于我们认识中医,诊治疾病,了解中国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气的客观存在,并能为我们所感知,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质,含有合理科学内核,他将伴随中医药事业和中国文化永远存在,并且发扬光大。
1.先说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人体人命的原动力,能推动五脏六腑之气强盛和人的生长发育。元气在人体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某人身患重病,就叫“伤了元气”,或“元气大伤”,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就叫“复元”。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军事、各方面凡是受到重创都叫“伤了元气”。与之相关的还有“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实生活中说某人清正廉洁,敢仗义执言,与邪恶作斗争,叫,一身正气。又如“骨气”。中医认为:肾主骨,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肾气充足,则骨骼健壮。在中国文化中,某人性格刚毅,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被认为有“骨气”。福气,一生平安,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叫有福气或福气好。
2. 中医七情方面,主要表现在肝、心、脾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2.1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气不舒,气郁化热(火)可引起烦躁易怒。在现实生活中某人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称为怒气冲天。人们对某种不公平的待遇或对某人不满,或心态不平,牢骚满腹,心情不愉快称之为有“怨气”。小孩不听大人(家长)的话,调皮捣蛋,惹事生非叫“淘气”。
2.2  心主神明,在志为喜。心情舒畅,人逢喜事,笑意写在脸上,叫喜气洋洋;与此相反,遇到倒霉事,叫“晦气”。有的人心理素质差,心胸狭窄,容易受到“伤害”,称为“小气”;宽宏大度,面对别人“伤害”能泰然处之,叫“大气”。自视清高,目中无人称为“傲气”。被人羞辱,叫“受气”;以牙还牙,报复别人叫“出气”。因受气而心情不爽,情志抑郁,叫,怄气。
2.3   脾气,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忧)。脾气的盛衰关系到身体的强弱。与之有关的是现实生活中对人是否有修养、教养、涵养用脾气好坏来形容。如果这人修养好、有教养,遇事沉稳,温文尔雅,不易发火动怒,就认为是脾气好,反之则脾气坏。当然脾气的好坏除了先天禀赋和教养外,应该与脾虚肝旺和境遇心情有关。年轻人活力四射,叫,充满朝气或朝气蓬勃。反之,如果年龄不大却缺乏活力,少言寡语,叫,“老气”或老气横秋。
3.在六淫方面。中医认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热气候,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称为六气,六气太过或不及损伤人体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以中医痹证为例,中医认为病因与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临床表现特征为:风气胜者为行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寒气胜者为痛痹。西医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按中医辨证用药治疗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在现实生活中,某地潮湿或阴雨绵绵,人们常说,湿气太重,如果气温低,非常冷,就说,寒气逼人。
此外尚有天气、地气、人气,阴气、阳气,精气、神气,中气,香气、臭气,和气,生气,娇气、霸气,手气,运气,才气,财气,洋气、土气,空气,豪气,大气,小气,气候,气象,节气,力气,口气,社会风气等等,不一而足,好一个“气”字了得。她既是中国文化现象,也是中医特色。
通过以上举例,笔者认为,中医学源于中国文化,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犹其是关于“气”的学说,不仅是中医的精髓而且有很多熟语、成语均由此演化而来,世代相传。它们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形(现象)可证,能被人感知,我们不能因为拿不出来“实验室”检测依据,“看不见,摸不着”就认为不科学,是玄学,简单予以否定。由此可见,中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她源于中国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还将伴随着中国文化延绵不断,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5
发表于 2008-4-19 14:19:03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铁骨铮铮2002说得好,气确有其物,只不过一般人和现在的现代科学还不能认识了解罢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18:00:35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谢铁骨铮铮2002 ,真乃气壮山河!
7
发表于 2008-4-22 14:11:26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宇宙中任何东西都有它特定的气,有的人为了便于现代人理解称之为“气
场”,类似于现代科学所说的场,只不过这种气场与现代科学的场有不同之处
,它既可象场一样均匀地向周围发散,又能被意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定向支配
。“意之所至,气之所至”,我们的意念到达哪里,我们的气就到达哪里,并
且或多或少地与目的物进行着交换,物质与物质之间还广泛地进行着无意识的
气交换。天人感应,怎么感应?天人相应,怎么相应?天人合一,怎么合一?
这完全是靠气来感应、相应、合一的。
    意念能改变气的性质,能产生好气或恶气(相对人体而言),所以养生方
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意念)是多么重要。传统养生学非常注重这一点,传统修
炼更是以此为始终之主导。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对气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
但要真正领悟气的真谛、精髓,只有亲自修炼感悟才行。所以“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悟、掌握了气,会终生受益无穷。
8
发表于 2008-4-23 22:06:14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中医的气,用现代理论来解释就是脏器的生物电的高低,用细胞理论来解释,就是细胞膜的电位差,如果细胞能保持负90MV的电位差,就能使细胞的工作正常,用中医的观点讲就是"电子气"的盛衰,决定生命的盛衰..
9
发表于 2008-4-25 06:42:50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10
发表于 2008-4-25 12:07:00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中医中的 “气”

气动力--中医学的新概念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1671&extra=page%3D1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0:16 , Processed in 0.0559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