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6 20: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南京陈斌|它山之石|威望由 0 增加至 1|鼓励原创,鼓励争鸣。|1183978162][watermark]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接连拜读了皋永利先生近期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有关讨论中医“西化”和中西医“结合点”的文章,受到一些启发,但并不认同其中一些观点和说法。
一.中医患了“西医恐惧症”吗?
非也。皋先生错误地把中医界对“中医西化”的批评和反应说成是患了“西医恐惧症”。其实中医何曾“恐惧”过西医?人们对“中医西化”的现象,可否提出质疑、批评乃至于反对?与西医的实际能力相比,中医真的就显得那么无能、懦弱吗?他把中医形容成了什么样子?其所谓的“严重程度”——“对‘西医’二字既不能视也不能闻”,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是他的想象和虚构而已!中医从来未担心过自己会被西医“化掉”,这点自信心在真正的中医人那里我相信还是有的。如果它会被什么“化掉”,就不会延绵发展至今约五千年。正如祝世讷教授所说:“只要阴阳、藏象、经络、‘证’等等这些现象和规律是人身上的真实客观存在,中医就消灭不了……。中医理论只要正确地反映着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必将是‘万岁’的。”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岂能“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二.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中医自身”吗?
当然不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医也不会同意皋先生的观点。因为他没有从现实中存在的“医、研、教”等方面的问题来分析和查找“西化”的根源,反而把这个现象说成是好象是中医自身主动地、自觉地靠近西医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这种因素,但那决非主要的因素)我很赞同贾谦研究员等人的观点:“我国中医药的医、研、教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政策法规造成的。”中医“西化”也必然与以往的政策有关,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这也是我们当前中医药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明明“中医西化就是在科学主义的专制下,所进行的用西医改造中医的历史”,而在皋先生眼里,好象倒成了中医“自觉地”行动。他还一再反问道:“西医为什么没有出现‘中化’现象?”——这还用问吗?西医本身就没有“中化”,也不可能“中化”,因为在目前国内的西医处于强势和主流地位的情形下(无论是经济基础、人数、话语权等方面皆然),中医明显处于弱势、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如全国中医1949年为27.6万人,2001年33.4万人,只增长21%。而同期西医却由8.7万人增至175.1万人,增长20倍,增长速度为中医的95倍。在此情况下,中医要想不被“西化”也难。再如现行的医师法阻碍了中医传承,药品法按西药标准要求中药,传染病法阻碍中医治疗传染病等,对中医都是明显的不公平。
  “50多年来,已经把中医都变成西医辅助人员了”,“几十年来,中医学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地位”(即使在今天也还有人没有放弃这样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西医“中化”,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皋先生是否不了解或不承认这一事实呢?
三.关于阴阳学说与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点”
中医是形上学,不是形下学。阴阳是总纲,是指导。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基石和核心。所以,我说过:中医药文化是有“道”的文化。罗浮道人(即葛洪)曰:“文而无道,焉以宰之?”我们现在对于阴阳学说不是已经学习和掌握得很够了,而是还理解和运用得很不足。但皋先生却要我们“走出‘阴阳’水平,超越‘阴阳’水平”。他说:“‘阴阳’水平上的中医学,表现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用实证来说明中医的原理。”“阴阳水平上的理论假说是不能进行现代意义的实验验证的。”可见他仍然看重和强调的是物质基础、结构、实证和实验等,唯实验科学之马首是瞻。孰不知人类活动的范围远远大于实验,中医学正是在这样经过了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的,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毋庸质疑,疗效就是最好的“实证”,“再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手段”也无法与之相比。皋先生所谓“中医发展需要超越‘阴阳’水平”的提法,实质上是要把中医理论从形上学降低到形下学的水平。
不要以为中西医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其实不然。皋先生把这点搞混淆了。中医的研究对象是证候,是活着的人表现出来的不断运动、变化的信息。而西医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属性(即人体结构与功能)。说“中西医在对同一疾病的认识上就一定会有交叉”,那只是一种想当然的猜测;而“这个交叉就是中西医的‘结合点’”也不过是子虚乌有。说什么中西医“对人的生理病理本质的认识应当是基本一致的”,这个“应当”,恐怕也只是一种推测吧?我认为,所谓“结合点”也好,“融合点”也好,“介入口”也好,都不能使两种理论“重合”或“通约”,也不应成为中医药创新的目标。
今天,主张以西医理论来套(或曰“框定”)中医者大有人在,而且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他们试图以此来影响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他们叫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是所谓“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证明和阐释中医的科学内涵”。这不是他们“对中医的自卑感在作怪”,而是从心底里对中医的科学内涵持怀疑的态度。
总之,皋先生把中医“西化”的原因归结于是因中医自身的落后,这种观点是不能使人信服的。不要总认为中医有“说理缺陷”,“缺乏现代科学水平上的洞察”,而西医的理论才是“先进”的;不要总认为中医的科学内涵必须要“得到现代科学水平上的揭示和阐释”——它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还“揭示和阐释”不了;不要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中医理论的“笼统性、模糊性”,须知“量子论为当代科学带来的最大变革,在于发现物理量具有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不然为什么西医对于那么多它所“确诊”了的疾病却依然缺少良策或疗效欠佳呢?不要总说仅靠传统方法“难以引发中医理论质的突破”,须得先问一问,它非得要变“质”并且“突破”吗?
皋先生的不少文章中都体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总认为中医学的科学水平低于现代科学水平。(这一点不知是否我理解有误?)其实所谓现代科学包括的范围很宽,含有多门学科,其科学水平与中医学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如果说中医学的科学水平就一定低于西医学水平的话,那倒是一个可以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7-7 08:0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建议先生把这位皋永利先生的烂文章帖出来,
有工夫咱们都可批批他!
中国中医药报喜欢这样的文章,就象我们这个论坛的一些斑竹也喜欢这样愚蠢的文章一样!
3
发表于 2007-7-8 07: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中医界中的一些学艺不精的人是敬畏、恐惧西医的,甚至以身为中医为耻,有些像前些年(现在仍然有,不过渐少)一些崇洋媚外的国人,瞧不起自己,以一身黄皮肤为贱,恨不得像杰克逊一样漂泊皮肤。我就认识一位:在开始执业医师那一年,以身为院长之便,偷梁换柱,变换成西医身份,每有机会,其嘴脸比何祚庥更甚,言辞比张功耀还臭。
究其原因:几十年行医下来,于中医完全没有入门。在中西医混用中,对中医逐渐丧失信心,这种人,其身心可悲,其言行可耻!!
真正的中医何惧西医?
有种放马过来,咱们临床溜溜!
4
发表于 2007-7-8 12:2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顶!谁说中医恐惧西医!胡说八道!把他的烂文章贴出来,大家来轰炸他!
5
发表于 2007-7-8 18:02: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国医馆主人在 2007/07/08 06:04pm 第 1 次编辑]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要依赖本行业的精英来推动,惟中医例外,学术发展都是要由外行去创新去点评。如此的发展中医想不倒退 想不乱套都不行。
6
发表于 2007-7-8 22:19: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下面引用由国医馆主人2007/07/08 06:02pm 发表的内容: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要依赖本行业的精英来推动,惟中医例外,学术发展都是要由外行去创新去点评。如此的发展中医想不倒退 想不乱套都不行。
身有同感,这个现象很危险
7
发表于 2007-7-9 02:1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中医患上了“西医恐惧症”吗?

楼主的主要观点是正确的!本人认为:一是就人类健康而言,中医和西医其实是两兄弟,互相都有长处和短处,用不着把两者对立起来。二是就本质而言,两者都是科学的,诊病开药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那些叫中医“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一群外行,实际上就是妄图彻底断送中医,这才是真正的不打自招的“骡子哲学”!三是就形式而言,中医老大还喜恋穿黄袍马褂(亦有部分换上了西装),西医老二早脱下古装换西服了。在现代,如若用现代语言和概念替换中医古代陈旧的概念和说词,使本身就饱涵科学的中医就会以崭新的面貌面世,可以说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西医学!这种与时俱进恐怕今后是西医怕中医了!本人就此已钻研多年,欢迎正面交流。
袁医生的博客欢迎您,商讨和解决针灸学及中医学的科学和现代化问题
http://blog.163.com/yuan_mat/ed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21 , Processed in 0.0994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