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治病是靠什么成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9 20:4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治病是靠什么成分吗
[摘要]文章对“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一文提出质疑,认为该文提出的“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体内元素不平衡的结果”,“中医治病就是补充引起阴阳不平衡的物质,使之平衡”等观点是与中医学的传统理论相背离的,是把具有精深科学内涵的中医学简单化了,浅化了。其核心思想是:用元素代替阴阳,用微观代替宏观,代替整体,用物质代替功能,代替状态。用简单的加减法(补少泻多)代替辨证施治。元素致病说实际上否定了传统的中医病因学说,是站不住脚的。所谓“把元素融进中医治病的基础理论中”,是根本说不上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
[关键词]元素;平衡;中医;阴阳

   “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一文(载《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2期),是一篇被异化了的“中医学”的典型的代表之作。作者时刻想要证明的是:中医治病就是靠的某种物质成分或元素,元素就是诊治疾病的中心。在他看来,物质成分的作用好象比阴阳还要大,因为它能“平衡阴阳”,因此要“把元素引入中医治病的基础理论中”。
这篇文章的题目(“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咋听起来就使人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一个传统的中医从来没有提出过,也没有讨论过这样的问题(至于对一些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分析和讨论倒是有的。但没有说过“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这样高度概括和笼统的话),这种问法的本身就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原理相左。
我认为,作者在该文中漏列了两个关键词,即:元素、平衡。剧统计,“平衡“二字在全文中共出现76次;”“元素”二字则出现达199次之多。全篇都围绕着这两个词大谈特谈,什么“阴阳代表的是各种元素”,什么“‘元素平衡’等于‘阴阳平衡’”(一个奇怪的等式),什么“中医是以元素治病为主的医学”,什么“一切疾病是由元素多少引起,治疗是补少泻多”,什么“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体内‘元素不平衡’的结果,治疗就是调节体内元素不平衡”,等等。—试问这些结论站得住脚吗?是正确的吗?
首先,我们来看“平衡”一词。查遍中医学经典著作,都没有过“阴阳平衡”的说法,而只有“阴平阳秘”。这两个词组的内涵和概念是不一样的,绝不能划等号。“阴阳平衡”也不能称做是中医“核心基础理论”。
祝世衲教授在《中医系统论》中说:“‘阴平阳秘实际上是对人体最佳有序稳态的把握。”“稳态是比已知的各种平衡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状态。”“用阴阳平衡取代‘阴平阳秘’的实际结果,是删除了‘阴平阳秘’论的许多更重要的内容,而把对它的理解引向简化、浅化。”“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一文就是犯了这样的毛病。在他看来,阴阳的“本来面目”就是元素,“万病不出乎元素多少,万病不出乎补少泻多”,“中医治病就是补充引起阴阳不平衡的物质,使之平衡。”—请看,何其简单!如此简单!难怪该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都绝口不提中医理论所十分重视和强调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六淫七情、金木水火土、四气五味等,似乎这些统统都没有学习和掌握的必要,太复杂了,太深奥了!他不是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世上许多复杂的事情原来很简单”么?
作者还说“阴阳的主体是人体内各器官内的物质成分”。他就把“阴阳”的含义大大地缩小了,仅仅是“物质成分”而已,实际上这也可以说是对“阴阳”的曲解。它与《内经》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相比较起来,就可看出其对阴阳的理解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内经》的这段话,才是关于“阴阳”的最准确、最完整的定义。
其次,再说“元素”。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化学元素。
作者洋洋万言,对“元素” 一词不厌其烦地反复重叠(全篇中出现达200次之多),无限夸大了“元素”的作用,认为治病(而且是“一切疾病”)还是某种物质成分或元素在起作用。基于这个论点,则治疗一切疾病首先就需要进行元素多少的测定,(然后才能“补少泻多”)。作者还是企图把中医治病的基础理论与化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建立在化学成分上。简言之,其核心思想是:用元素代替阴阳,用微观代替宏观、代替整体,用物质代替功能,代替状态,用简单的加减法(补少泻多)代替辨证论治。这种理论把具有精深科学内涵的中医学简单化了,简单到认为“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体内元素不平衡的结果”而已,因而其“治疗就是调节体内元素平衡”。按此理论,似乎中医治病只要懂得化学元素和加减法就行了,只要加减某些元素就能治好病,还需要讲什么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还需要讲什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还需要讲什么治标、治本…….。什么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似乎都不起作用,都被排除在病因之外。这种“元素致病说”不仅否定了传统的中医病因说,同时它也否定了西医的特异性病原因子致病的理论,甚至比特异性病因说还要单纯,还要简单。当然它也就否定了中医方剂配伍的理论。
呜呼!中医治病已历经几千年,原来却不知道其治病的“主要成分”岂不悲哉!笔者查阅历代流传下来的中医学书籍,找不出哪一个中医是用什么成分或元素治病的记载与论述,即是说绝无先例。而且,我相信今后也不会有哪一个中医根据这种想当然的所谓“元素平衡”的“新观点”、“新理论”来诊治疾病并取得良效。因为它严重背离了中医治病的理论精髓与实践,因而不会得到大多数传统中医的认同。
中医治病绝不是靠什么成分,它的眼光并没有那么狭隘,仅仅是盯在一些物质成分上,或盯在微乎其微、难以计量的元素,而相反的却是从人的整体上,从人体内外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天人相应等方面去探求病因,尤其是特别重视“借方药之力,触发机体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以求其阴阳自和,从而达到愈病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治病与西医的根本区别,也正是它的高明之处。它反映了中医是如何以广阔的视野来看待疾病的。
十多年前,一个西方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曾经说过一段很有警示意义的话。他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虔诚的对待,……从十九世纪到现在完全没有作出决定性的努力,按照中医本来面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当然,波克特的论断未必都恰当,但他说的某些话,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虔诚的对待”,“决定性的努力”,我们完全做到了吗?目前中医所面临的困难,不是由于“不知道治病的物质成分,也就制约了中医的使用推广发展”,而是因为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还没有或不易为一些人理解和接受,也包括与那些“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信息”的作法有关。比如“什么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成分”一文就是一篇基本上脱离了中医的本来面目来讨论中医的文章。
2
发表于 2007-6-11 08:09: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病是靠什么成分吗

十多年前,一个西方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曾经说过一段很有警示意义的话。他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虔诚的对待,……从十九世纪到现在完全没有作出决定性的努力,按照中医本来面目,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这就是中医学界自我作践之处!
当西方人在力图用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意识形态来理解中医的时候,
我们却自我作践地把中医披上一层西方文化的外衣乞求别人认同!
我们得到的不是别人的理解,而是别人对我们的鄙视!
是中医学界自己毁了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9:32 , Processed in 0.0610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