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07: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罗鸿声在 2009/08/29 07:58am 第 1 次编辑]

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張啟康 /香港
   
     馮世綸教授在《解讀張仲景醫學》(以 下簡稱《解讀》)認為:“通過對比研究可知,《內經》與《傷寒》兩書從內容、學術特點等方面有着明顯的不同,可足以證明張仲景并沒有撰用《素問》、《九 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即不是依據《內經》撰寫《傷寒》,而是依據《湯液經法》撰成了《傷寒》;撰用《湯液經法》的主要方證及八綱,并加入半 表半里理念,創建了六經辨證理論,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六經辨證理論體系。”
在前兩篇評《解讀》之文中,我已略舉一二說明《傷寒論》發展了《內經》的病理學。本文先就《解讀》舉例《內經》與《傷寒》有關“癲狂的概念成因不同”來分析。
《解讀》指出,《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躁狂越,皆屬於火”;《難經.二十難》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即把狂的成因,主要歸結於火、重陽。而《傷寒》112條曰:“亡陽必驚狂”。把驚狂的成因,主要歸結為亡陽,概念大相反。
只看《解讀》上面說的,或者會贊同馮教授的論點,以為“《內經》與《傷寒》兩書從內容、學術特點等方面有着明顯的不同”。但是要理解仲景的學術思想,不能只取某一段條文而不及其余,要全面地看,融會貫通。我們先看看仲景有關“驚狂”的其他條文的論述。
《傷寒論》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仲景指出,其人如狂是因為熱結膀胱。
《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由於瀉下,郁熱傷陰而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等(可從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藥物方義理解)。
再參攷《傷寒論》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這里仲景指出譫語因陽明熱實,即《難經.二十難》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傷寒論》124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明文指出,發狂因熱在下焦、瘀熱在裏。
以上幾條條文都指出因熱而驚狂,即《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解讀》舉例的《傷寒論》112條全文:“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要理解原意,先參 看它之前的111條:“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 竭,..”。
仲景指出,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為治逆,因邪風即鬱熱又被火熱,大耗其津液,以致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因兩陽相熏灼,全身津液被蒸,熱鬱則其身發陽黃。 陽(此處指郁熱)過盛過升則欲衄,陰液虛則小便難,會致真陰真陽俱虛竭,即不但亡陰而且亡陽。陽盛即是邪熱過盛,即是“諸躁狂越,皆屬於火”之火熱過盛。 112條文是緊接111條文,所以仲景不再重复“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能致“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 “陰陽俱虛竭”,不但亡陰而且亡陽。《傷寒論》全篇之理是一貫的,不是前後相互矛盾的。所以只寫“亡陽”,其理同 211條文:“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指出,發汗多,不但傷津液(津液外出)傷陰而譫語,這是一般人易於理解的, 若重發汗者,更會亡其陽,這是要重視的,故曰脈短者死。這裏又再次可看到仲景撰用《內經.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的 病理學;處處提醒醫者要顧住患者的陽氣。從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之藥性組方可知是陰陽兩救逆,患者不但亡陰而且亡陽。把以上列舉的幾條《傷寒 論》原文連貫起來理解,仲景論驚狂的概念與《內經》是一致的。
《解讀》引錢超塵教授的考證證實,仲景在《傷寒卒病論》集文中說:“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 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撰用”以下23字為後人加入。
錢教授是中醫考古的權威,或許是對的。但考古是以現有的資料,《傷寒論》是近二千年前的古藉,或許還有些資料未出土也未定。我們還是以現有的《傷寒論》原 文的內容和《內經》的內容比較是較為實際些。就是按錢教授所說, “撰用”以下23字為後人加入,接下來說的,“庶可以見病知源”,該是仲景原文了吧,清清楚楚地要求後學者“見病知源”,即是要知病因病機,而不是“見病 用(對應的)方”!
“若能尋余所集”,仲景自認集前人的醫學智慧,“撰用”即是去粗取精。不排除“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撰用《湯液》,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撰用《素 問》等。《傷寒論》是發展了《內經》的理論,《傷寒論》的“六經”並非等同於《內經》的六經,但不能排除其中有經絡、臟腑的內涵。《解讀》舉例《傷寒》取 法於《湯液》,如桂枝湯取法陽旦湯,可以肯定。但有的卻值得商確,如《解讀》舉例,大瀉肝湯:枳實,芍藥,甘草,黃芩,大黃,生姜。在《傷寒》:去甘草, 加半夏、柴胡、大棗稱之為大柴胡湯。似乎有些牽強。因大柴胡湯是以柴胡為主藥,而大瀉肝湯卻無柴胡。
從《解讀》例舉的大補心湯:代赭石,旋覆花,人參,甘草,干姜,竹葉,豉。在《傷寒》去干姜、竹葉、豉,加生姜、半夏、大棗,稱之為旋覆代赭湯。我們來解讀旋覆代赭湯如下:
《傷寒論》:“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复代赭湯主之。”仲景根據《素問.宣明五氣篇》:“五氣所病,心為噫”;《素問.痺 論》:“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噫因心痺,脈不通,故用旋覆花通血脈(《神農本草經》曰:旋复花主結氣。即是 《靈樞.邪客》”少陰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所以《名醫別錄》直接說旋复花主通血脈。);心痺脈不通則血痺,用代赭石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痺血 瘀;心下鼓即心下痞硬,用甘草溫中下氣,通經脈,利血氣。《靈樞.口問》:“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复出於胃,故為噫”。寒氣客於胃,故仲景用人參補 五臟療腸胃中冷,生姜、半夏治寒冷腹痛,下氣通神明,大棗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上述藥品主治請參攷《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從上面舉旋覆 代赭湯可以看到,《傷寒論》不僅撰用《湯液》而且撰用《內經》同時發展了《內經》的病理學。
為了主觀的“令方證標准化”,借仲景過橋,表面上是吹捧仲景,實際上卻斷章取義,把仲景最精華的氣化理論、中醫病理學抛棄。這裏再次敲警鐘,這樣發展下去,中醫難免就淪落為“廢醫存方”“棄醫存藥”,把中醫最根本的精髓丟了。張啟康 /香港
2
发表于 2009-8-30 20:44: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楼主对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有什么要说的?
3
发表于 2009-8-30 21:14: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楼主提出了“中醫病理學”,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伤寒论》就是中医病理学专著,把《伤寒论》对人体病理的规律性认识揭示出来,并系统归纳之,是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5:06:4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下面引用由伯龙2009/08/30 08:44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对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有什么要说的?
伯龙瞒可爱的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是经左盛德篡改后的一种伤寒论抄本,与长沙本、金匮玉函经、《康平本伤寒论》(日本)一样都是经后人篡改后的所谓“古本”,明眼人一看便知.
5
发表于 2009-8-31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評馮世綸《解讀張仲景醫學》之三

   啧啧!好大的明白人!我且问一句,六气和温病篇怎么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2:24 , Processed in 0.0502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