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四診心法要訣-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6 22:4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診心法要訣-2
聲色既詳,問亦當知,視其五人,以知起止。
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腎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為甘,肝酸心苦,肺辛腎咸。
腎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為唾,脾涎肺涕。
【注】此明五入問病之診法也。肺主五聲,肝主五色,前已詳明,而問之之道,亦所當知也。經曰:治之極于一。一者,問其因而得其情也。其要在視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惡臭,皆主于心,此統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生脾也﹔入腎喜腐,病生腎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惡味,皆主于脾,此統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腎喜咸,病生腎也。腎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于腎,此統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出而為唾,病生腎也﹔入心出而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為淚,病生肝也﹔入脾出而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為涕,病生肺也。其聲之微壯,色之順逆,法同推也。
百病之常,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進退。
潮作之時,精神為貴,不衰者實,困弱虛累。
【注】此以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也。凡病朝慧者,以朝則人氣始生,衛氣始行,故慧也。晝安者,以日中則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也。夜甚者,以夜半則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長,邪正進退之常也,凡病來潮發作之時,精神為貴者,以病至精神不衰,則為邪氣不能勝正,正氣實也﹔病至精神困弱,則為正氣不能勝邪,正氣虛也。
晝劇而熱,陽旺于陽。夜劇而寒,陰旺于陰。
晝劇而寒,陰上乘陽。夜劇而熱,陽下陷陰。
晝夜寒厥,重陰無陽。晝夜煩熱,重陽無陰。
晝寒夜熱,陰陽交錯,飲食不入,死終難卻。
【注】此以問知晝夜起居,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也。晝,陽也﹔熱,陽也。凡病,晝則增劇煩熱,而夜安靜者,是陽自旺于陽分,氣病而血不病也。夜,陰也﹔寒,陰也。凡病,夜則增劇寒厥,而晝安靜者,是陰自旺于陰分,血病而氣不病也。凡病,晝則增劇寒厥而夜安靜者,是陰上乘于陽分之病也。凡病,夜則增劇煩熱而晝安靜者,是陽下陷于陰分之病也。凡病,晝夜俱寒厥者,是重陰無陽之病也。凡病晝夜俱煩熱者,是重陽無陰之病也。凡病,晝則寒厥,夜則煩熱者,名曰陰陽交錯。若飲食不入,其人之死,終難卻也。
食多氣少,火化新痊。食少氣多,胃肺兩愆。
喜冷有熱,喜熱有寒,寒熱虛實,多少之間。
【注】此以問知飲食之診法也。食多氣盛,此其常也。若食多氣少,非胃病火化,即新愈之后貪食,而谷氣未足也。食少氣少,此其常也。若食少氣多,則必是胃病不食,肺病氣逆,兩經之愆也。喜冷者,中必有熱。喜熱者,中必有寒。虛熱則飲冷少,實熱則飲冷多,虛寒則飲熱少,實寒則飲熱多,故曰寒熱虛實,辨在多少之間也。
大便通閉,關乎虛實,無熱陰結,無寒陽利。
小便紅白,主乎熱寒,陰虛紅淺,濕熱白泔。
【注】此以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也。大便之利不利,關乎里之虛實也。閉者為實,若內外并無熱証,則為陰結便閉也。通者為虛,若內外并無寒証,則為陽實熱利也。小便之紅與白,主乎里之寒熱也。紅者為熱,若平素淺紅淡黃,則為陰虛也。白者為寒,若平素白渾如米泔,則為濕熱所化也。
望以觀色,問以測情。召醫至榻,不盼不驚,
或告之痛,并無苦容,色脈皆和,詐病欺蒙。
【注】此以色合問,診病真偽之法也。望色只可以知病之處,非問不足以測病之情也。凡病者聞醫至榻,未有不盼視而驚起者也,若不驚起而盼視者,非無病必驕恣之輩也。若病者或告之痛,醫視其面并無痛苦容狀,診其色脈皆利,此乃詐病欺蒙醫士也。
脈之呻吟,病者常情。搖頭而言,護處必疼。
三言三止,言謇為風。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注】此以聲合情,診病真偽之法也。醫家診脈,病者呻吟,以其為病所苦,無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搖頭者,是痛極艱于發聲,搖頭以意示緩故也。若以手護腹,則為里痛,護頭則為頭痛,但有所護之處,必有所痛也。持脈之時,病人三言三止者,謂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謇不能言者,風病也。若非言謇風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為詐病之態也。或脈之而咽唾,或脈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里氣和,呵欠者陰陽和故也。舉此二事,以診別其情之真偽,則其他可推廣矣,蓋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醫者不致為其所欺而妄治也。
黑色無痛,女疸腎傷,非疸血蓄,衄下後黃。
面微黃黑,紋繞口角,飢瘦之容,詢必噎膈。
【注】此以色合問,診病之法也。黑色當主痛,詢之無痛病,或為腎傷女勞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為血蓄于中,顏變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則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轉黃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黃者,即淺淡之黧色也,視其壽帶紋短,若纏繞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謂蛇入口,主人餓死,更視其人有飢餓削瘦之容,可知病不能食,詢問必是噎膈也。
白不脫血,脈如亂絲,問因恐怖,氣下神失,
乍白乍赤,脈浮氣怯,羞愧神蕩,有此氣色。
【注】此以色合情之診法也。白者脫血虛色也,察之并無脫血之証,問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則血隨氣下,故色白也。怖則神隨氣失,故脈如亂絲也。乍白乍赤,氣血不定之色也,脈浮氣怯,神氣不安之象也。問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氣色也。羞則氣收,故氣怯也。愧則神蕩,故脈浮也。舉此情色二端,一以診病,一以診情,他可類推,總在臨病者神而明之也。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營變蠕動,血脈可知。
眥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此以色合皮、脈、肉、筋、骨,診病之法也。凡眉間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營變五色,蠕蠕然動,主病在脈者,以營行血脈也。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腎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澤,不能外榮也。此下皆診病之雜法也。
髮上屬火,鬚下屬水,皮毛屬金,眉橫屬木,
屬土之毫,腋陰臍腹。發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此明毛發診病之法也。發屬心而上長,故屬火也。須屬腎而下長,故屬水也。通身之毛,屬肺而生皮,故屬金也。眉屬肝而橫長,故屬木也。腋下、陰下、臍中、腹中之毫,屬脾以應四維,故屬土也。凡毛發雖屬五臟,然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澤,若發直如麻,須毛焦枯,皆死候也。
陰絡從經,而有常色。陽絡無常,隨時變色。
寒多則凝,凝則黑青。熱多則淖,淖則黃紅。
【注】此以色合絡脈之診法也。絡有陰陽,隨陰經之絡為陰絡,隨陽經之絡為陽絡也。陰絡深而在內,陽絡浮而在外,在內者不可得而見也,惟從經常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見,則隨四時推遷變色而治之,故曰陽絡無常也。然陽絡之變色,亦不外乎診色之寒熱也。寒多則脈凝,凝則色青黑也,熱多則脈淖,淖則色黃紅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動左乳下,有過不及,
其動應衣,宗氣外泄,促結積聚,不至則死。
【注】此明宗氣診病法也。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之下,動不應衣,以候宗氣。若動之微而不見,則為不及,主宗氣內虛也。若動之應衣而甚,則為太過,主宗氣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則主有積聚也。若絕不至者,則主死矣。
脈尺相應,尺寒虛瀉,尺熱病溫,陰虛寒熱,
風病尺滑,痺病尺澀,尺大豐盛,尺小虧竭。
【注】此明診尺之法也。尺者,謂從關至尺澤之皮膚也。經曰: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小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滑尺之皮膚亦滑,脈澀尺之皮膚亦澀。故曰脈尺相應也。若診尺之皮膚寒,則主虛瀉也。診尺之皮膚熱則主病溫也﹔非病溫則主陰虛寒熱勞疾也。凡風病則尺之膚滑也。痺病則尺之膚澀也,氣血盛則尺之肉丰盛,氣血虛則尺之肉虧竭也。
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肉膺前,
掌中腹中,魚青胃寒,寒熱所在,病生熱寒。
【注】此明肘臂之診法也。肘上曰膊,肘下曰臂,膊臂之節曰肘,臂內曰尺,尺外曰臂。肘上候腰腹,手主候股足,臂主候肩背,尺主候胸膺,掌中主候腹中。手大指本節后名曰魚,或有青色,或現青脈,主候胃中寒也。診其寒熱所在,何處主病生寒熱也。
診臍上下,上胃下腸,腹皮寒熱,腸胃相當。
胃喜冷飲,腸喜熱湯。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注】此明診臍之法也。臍之上主候胃也。臍之下主候腸也。捫其上、下之腹皮寒熱,則知胃腸有寒熱相當之病也。胃中有病,每喜冷飲,腸間有病,多喜熱湯,是其征也。然與之飲熱,不可過于灼灼之熱﹔與寒,不可過于滄滄之寒,蓋恐其恣意有失,惟當適其寒溫之宜也。
胃熱口糜,懸心善飢。腸熱利熱,出黃如糜。
胃寒清厥,腹脹而疼。腸寒尿白,饗瀉腸鳴。
【注】此明胃腸寒熱為病之診法也。胃中有熱,則上發口糜,心空善飢。腸中有熱,則瀉出之物亦熱,色黃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厥,則腹脹而疼。腸中有寒,則小便尿白,饗瀉腸鳴也。
木形之人,其色必蒼,身直五小,五瘦五長。
多才勞心,多憂勞事。軟弱曲短,一有非良。
【注】此下五條,皆以色合形之診法也。木形之人,其色合青,貴乎如碧蒼之潤也。身直者,象木之干直也。五小者,謂頭小手足小,象木之巔枝也。五瘦五長者,謂身肢象木之條細而長也。多才者,象木之用隨斫成材也。多才之人,必勞于心也。多憂者,象木之性不能自靜也﹔多憂之人,必勞于事也。若一有形質軟弱曲短,皆非良材也。
火形赤明,小面五銳,反露偏陋,神清主貴。
重氣輕財,少信多慮,好動心急,最忌不配。
【注】火形之人,其色合赤,貴乎明也。五銳者,謂頭、額、鼻、面、口,象火上之尖銳也。五反五露者,謂五官反外、露外也,象火之性,張顯外露也。五偏五陋者,謂五官不正丑陋也,象火寄體,隨物難定也。凡此反露偏陋,皆火敗形,若神清而明,是為得火之神,則反主貴也。重氣者,象火屬陽,多氣也。輕財者,象火之性,多散也。少信者,象火之性,易變也。多慮者,象火之明,燭物也。好動者,象火之用,不靜也。心急者,象火之性,急速也。最忌神痴、氣濁、色悖,則為不配,皆敗形也。
土形之狀,黃亮五圓,五實五厚,五短貴全。
面圓頭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緩心安。
【注】土形之人,其色合黃,貴乎亮也。五圓者,象土之形圓也。五實五厚者,象土之質實厚也。五短者,象土之形敦短也。圓、實、厚、短,五者俱全,各成一形,皆為土之正形,則主貴也。面圓、頭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厚實之狀也。客人有信,行緩心安,皆土德性之厚也。
金形潔白,五正五方,五朝五潤,偏削敗亡。
居處靜悍,行廉性剛,為吏威肅,兼小無傷。
【注】金形之人,其色合白,貴乎潔也。五正五方者,象金之形方正也。五朝者,金主骨,骨胳貴內朝明堂也。五潤者,象金之藏于水也。偏則不方正,削則骨露陷,敗亡之形也。居處靜悍者,象金靜而悍也。行廉性剛者,象金性潔而剛也。為吏威肅者,象金之性肅殺也。兼小無傷者,謂方正朝潤,雖小無傷,金之正形也。
水形紫潤,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
流動搖身,常不敬畏,內欺外恭,粗濁主廢。
【注】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貴乎潤色。面肥不平者,象水之面廣而有波也。五肥者,象水之形廣大也。五嫩者,象水之性滋潤也。五秀五清者,象水之質清徹也。肥嫩之質,發行常流動搖身,象水之流動不居也。常不敬畏者,象水之性趨下不上也。內欺外恭者,象水之質內虛無實也。若神氣粗濁,皆主廢形也。
貴乎相得,最忌相勝。形勝色微,色勝形重。
至勝時年,加感則病。年忌七九,猶宜慎恐。
【注】此明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診法也。假如木形之人,法當色青,是為形色相得,不病而貴之形也。若見黃色或見白色,是為相勝,主病而最忌者也。見黃色者,則為形勝色,主病微﹔見白色者,則為色勝形,主病重也。然其生病,必至于勝木之時之年,加感外邪則病也。年忌者,謂五形之人,形色相勝者,凡至七歲,是為年忌。積九遞加至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年忌之年也。當此之年,加感為病則甚。故曰尤宜戒慎恐懼也。
形有強弱,肉有脆堅,強者難犯,弱者易干。
肥食少痰,最怕如綿。瘦食多火,著骨難全。
【注】此明形肉生死之診法也。五形之人,得其純者,皆謂之強,得其駁者,皆謂之弱。強者加感之邪難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干也。能食形肥者、強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強也,乃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綿絮,謂之無氣,則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干著骨,謂之消瘦,亦主死矣。
形氣已脫,脈調猶死。形氣不足,脈調可醫。
形盛脈小,少氣體治。形衰脈大,多氣死期。
【注】此以形合脈,診生死之法也。經曰:形氣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者,謂形脫無以貯氣也。形氣俱虛,寸口脈調可醫者,謂形氣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脈小少氣者,謂氣不能勝形也。形衰而瘦,脈大多氣者,謂形不能勝氣也。故皆主死也。
頸痛喘疾,目裹腫水,面腫風水,足腫石水。
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陽虛可嗟。
【注】此明形腫生死之診法也。視其病者,人迎頸脈大動。主喘不得臥之疾也。目裹上、下腫者,主有水氣之病也。從面腫起者,名曰風水,陽水也。從足脛腫起者,名曰石水,陰水也。若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非水也,乃陽氣虛結不還之死証也。
頭傾視深,背曲肩隨,坐則腰痿,轉搖遲回,
行則僂俯,立則振掉,形神將奪,筋骨虺頹。
【注】此明形憊死候之診法也。經曰: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艱難,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凡此形神將奪,筋骨虺頹之形狀,故皆主死候也。
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入惡出,下意貌親,
不隨時務,后動于人,長大似僂,其色黯黯。
【注】此明陰陽之人之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也。太陰,陰盛而過柔,故貪而不仁也。好入惡出,陰性藏也。下意貌親,陰性卑柔也。不隨時務,陰喜靜也。后動于人,陰性遲也。長大者,陰盛之形也。似僂者,好曲身傴僂下意之態也。其色黑黯黯,陰盛之色也。此太陰人之情狀也。
少陰情狀,小貪賊心,喜失慍得,傷害無恩,
立則險躁,寡和無親,行如伏鼠,易懼易欣。
【注】少陰,陰微而殘忍,故貪小而賊心也。喜失慍得,陰性嫉妒也。傷害無恩,陰性殘忍也。立則險躁,陰性危險也。寡和無親,陰性冷落也。行如伏鼠,陰性隱伏也。易懼易欣,謂如鼠之得失,忻然而進,懼然而退也。此少陰人之情狀也。
太陽情狀,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
志大虛說,作事好強,雖敗無悔,自用如常。
【注】太陽,陽盛而過剛,故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也。好志大者,陽性好剛強也。好虛說者,陽性好夸張也。作事好強,雖事敗而不悔者,以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陽過剛,果于斷也。此太陽人之情狀也。
少陽情狀, 諦自貴,志小易盈,好外不內,
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于背。
【注】少陽,陽微而明小,故 諦小察,自貴小官,志小易盈滿也。好外交而不內附者,陽之性外也。立則好仰,陽之性上也。行則好搖,陽之性動也。兩臂兩肘常出于背者,亦陽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此少陽人之情狀也。
得陰陽正,平和之人,無為懼懼,無為忻忻,
婉然從物,肅然自新,謙謙君子,藹藹吉人。
【注】此明陰陽和平人之情狀也。無為懼懼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無為忻忻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貴不能淫也。婉然從物者,謂豁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也。肅然自新者,謂尊嚴以方外,恭敬以直內也。夫如是之人,天必之,人必愛之,福祿綏之,焉得不謂之謙謙君子,藹藹吉人也哉!明此五者,其人之陰陽盛衰,自可見矣。


2
发表于 2003-9-3 21:10: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四診心法要訣-2

有没有简体文字的呀   看着很不习惯  ~  :)
3
发表于 2003-9-4 07:20: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四診心法要訣-2

如果,在中医上,想深造自己,就必须把繁体字弄懂,不能走捷径。
4
 楼主| 发表于 2003-9-4 09:23: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四診心法要訣-2

下面引用由桂枝汤2003/09/04 07:20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在中医上,想深造自己,就必须把繁体字弄懂,不能走捷径。
桂枝汤 先生的话讲的很对,请考虑。
四诊心法要诀-2
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人,以知起止。
心主五臭,自入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为甘,肝酸心苦,肺辛肾咸。
肾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为唾,脾涎肺涕。
【注】此明五入问病之诊法也。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前已详明,而问之之道,亦所当知也。经曰:治之极于一。一者,问其因而得其情也。其要在视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恶臭,皆主于心,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生脾也﹔入肾喜腐,病生肾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恶味,皆主于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肾喜咸,病生肾也。肾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于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出而为唾,病生肾也﹔入心出而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为泪,病生肝也﹔入脾出而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为涕,病生肺也。其声之微壮,色之顺逆,法同推也。
百病之常,昼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进退。
潮作之时,精神为贵,不衰者实,困弱虚累。
【注】此以问知精神盛衰、虚实之诊法也。凡病朝慧者,以朝则人气始生,卫气始行,故慧也。昼安者,以日中则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也。夜甚者,以夜半则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长,邪正进退之常也,凡病来潮发作之时,精神为贵者,以病至精神不衰,则为邪气不能胜正,正气实也﹔病至精神困弱,则为正气不能胜邪,正气虚也。
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
昼剧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
昼夜寒厥,重阴无阳。昼夜烦热,重阳无阴。
昼寒夜热,阴阳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注】此以问知昼夜起居,诊病阴阳、气血、生死之法也。昼,阳也﹔热,阳也。凡病,昼则增剧烦热,而夜安静者,是阳自旺于阳分,气病而血不病也。夜,阴也﹔寒,阴也。凡病,夜则增剧寒厥,而昼安静者,是阴自旺于阴分,血病而气不病也。凡病,昼则增剧寒厥而夜安静者,是阴上乘于阳分之病也。凡病,夜则增剧烦热而昼安静者,是阳下陷于阴分之病也。凡病,昼夜俱寒厥者,是重阴无阳之病也。凡病昼夜俱烦热者,是重阳无阴之病也。凡病,昼则寒厥,夜则烦热者,名曰阴阳交错。若饮食不入,其人之死,终难却也。
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
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热虚实,多少之间。
【注】此以问知饮食之诊法也。食多气盛,此其常也。若食多气少,非胃病火化,即新愈之后贪食,而谷气未足也。食少气少,此其常也。若食少气多,则必是胃病不食,肺病气逆,两经之愆也。喜冷者,中必有热。喜热者,中必有寒。虚热则饮冷少,实热则饮冷多,虚寒则饮热少,实寒则饮热多,故曰寒热虚实,辨在多少之间也。
大便通闭,关乎虚实,无热阴结,无寒阳利。
小便红白,主乎热寒,阴虚红浅,湿热白泔。
【注】此以问知大、小二便之诊法也。大便之利不利,关乎里之虚实也。闭者为实,若内外并无热证,则为阴结便闭也。通者为虚,若内外并无寒证,则为阳实热利也。小便之红与白,主乎里之寒热也。红者为热,若平素浅红淡黄,则为阴虚也。白者为寒,若平素白浑如米泔,则为湿热所化也。
望以观色,问以测情。召医至榻,不盼不惊,
或告之痛,并无苦容,色脉皆和,诈病欺蒙。
【注】此以色合问,诊病真伪之法也。望色只可以知病之处,非问不足以测病之情也。凡病者闻医至榻,未有不盼视而惊起者也,若不惊起而盼视者,非无病必骄恣之辈也。若病者或告之痛,医视其面并无痛苦容状,诊其色脉皆利,此乃诈病欺蒙医士也。
脉之呻吟,病者常情。摇头而言,护处必疼。
三言三止,言謇为风。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注】此以声合情,诊病真伪之法也。医家诊脉,病者呻吟,以其为病所苦,无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摇头者,是痛极艰于发声,摇头以意示缓故也。若以手护腹,则为里痛,护头则为头痛,但有所护之处,必有所痛也。持脉之时,病人三言三止者,谓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謇不能言者,风病也。若非言謇风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为诈病之态也。或脉之而咽唾,或脉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里气和,呵欠者阴阳和故也。举此二事,以诊别其情之真伪,则其它可推广矣,盖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医者不致为其所欺而妄治也。
黑色无痛,女疸肾伤,非疸血蓄,衄下后黄。
面微黄黑,纹绕口角,饥瘦之容,询必噎膈。
【注】此以色合问,诊病之法也。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病,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黄者,即浅淡之黧色也,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谓蛇入口,主人饿死,更视其人有饥饿削瘦之容,可知病不能食,询问必是噎膈也。
白不脱血,脉如乱丝,问因恐怖,气下神失,
乍白乍赤,脉浮气怯,羞愧神荡,有此气色。
【注】此以色合情之诊法也。白者脱血虚色也,察之并无脱血之证,问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也。怖则神随气失,故脉如乱丝也。乍白乍赤,气血不定之色也,脉浮气怯,神气不安之象也。问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气色也。羞则气收,故气怯也。愧则神荡,故脉浮也。举此情色二端,一以诊病,一以诊情,他可类推,总在临病者神而明之也。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营变蠕动,血脉可知。
眦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此以色合皮、脉、肉、筋、骨,诊病之法也。凡眉间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营变五色,蠕蠕然动,主病在脉者,以营行血脉也。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肾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泽,不能外荣也。此下皆诊病之杂法也。
发上属火,须下属水,皮毛属金,眉横属木,
属土之毫,腋阴脐腹。发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此明毛发诊病之法也。发属心而上长,故属火也。须属肾而下长,故属水也。通身之毛,属肺而生皮,故属金也。眉属肝而横长,故属木也。腋下、阴下、脐中、腹中之毫,属脾以应四维,故属土也。凡毛发虽属五脏,然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泽,若发直如麻,须毛焦枯,皆死候也。
阴络从经,而有常色。阳络无常,随时变色。
寒多则凝,凝则黑青。热多则淖,淖则黄红。
【注】此以色合络脉之诊法也。络有阴阳,随阴经之络为阴络,随阳经之络为阳络也。阴络深而在内,阳络浮而在外,在内者不可得而见也,惟从经常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见,则随四时推迁变色而治之,故曰阳络无常也。然阳络之变色,亦不外乎诊色之寒热也。寒多则脉凝,凝则色青黑也,热多则脉淖,淖则色黄红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动左乳下,有过不及,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促结积聚,不至则死。
【注】此明宗气诊病法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动不应衣,以候宗气。若动之微而不见,则为不及,主宗气内虚也。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则主有积聚也。若绝不至者,则主死矣。
脉尺相应,尺寒虚泻,尺热病温,阴虚寒热,
风病尺滑,痹病尺涩,尺大丰盛,尺小亏竭。
【注】此明诊尺之法也。尺者,谓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故曰脉尺相应也。若诊尺之皮肤寒,则主虚泻也。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也﹔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也。痹病则尺之肤涩也,气血盛则尺之肉丰盛,气血虚则尺之肉亏竭也。
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肉膺前,
掌中腹中,鱼青胃寒,寒热所在,病生热寒。
【注】此明肘臂之诊法也。肘上曰膊,肘下曰臂,膊臂之节曰肘,臂内曰尺,尺外曰臂。肘上候腰腹,手主候股足,臂主候肩背,尺主候胸膺,掌中主候腹中。手大指本节后名曰鱼,或有青色,或现青脉,主候胃中寒也。诊其寒热所在,何处主病生寒热也。
诊脐上下,上胃下肠,腹皮寒热,肠胃相当。
胃喜冷饮,肠喜热汤。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注】此明诊脐之法也。脐之上主候胃也。脐之下主候肠也。扪其上、下之腹皮寒热,则知胃肠有寒热相当之病也。胃中有病,每喜冷饮,肠间有病,多喜热汤,是其征也。然与之饮热,不可过于灼灼之热﹔与寒,不可过于沧沧之寒,盖恐其恣意有失,惟当适其寒温之宜也。
胃热口糜,悬心善饥。肠热利热,出黄如糜。
胃寒清厥,腹胀而疼。肠寒尿白,飨泻肠鸣。
【注】此明胃肠寒热为病之诊法也。胃中有热,则上发口糜,心空善饥。肠中有热,则泻出之物亦热,色黄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厥,则腹胀而疼。肠中有寒,则小便尿白,飨泻肠鸣也。
木形之人,其色必苍,身直五小,五瘦五长。
多才劳心,多忧劳事。软弱曲短,一有非良。
【注】此下五条,皆以色合形之诊法也。木形之人,其色合青,贵乎如碧苍之润也。身直者,象木之干直也。五小者,谓头小手足小,象木之巅枝也。五瘦五长者,谓身肢象木之条细而长也。多才者,象木之用随斫成材也。多才之人,必劳于心也。多忧者,象木之性不能自静也﹔多忧之人,必劳于事也。若一有形质软弱曲短,皆非良材也。
火形赤明,小面五锐,反露偏陋,神清主贵。
重气轻财,少信多虑,好动心急,最忌不配。
【注】火形之人,其色合赤,贵乎明也。五锐者,谓头、额、鼻、面、口,象火上之尖锐也。五反五露者,谓五官反外、露外也,象火之性,张显外露也。五偏五陋者,谓五官不正丑陋也,象火寄体,随物难定也。凡此反露偏陋,皆火败形,若神清而明,是为得火之神,则反主贵也。重气者,象火属阳,多气也。轻财者,象火之性,多散也。少信者,象火之性,易变也。多虑者,象火之明,烛物也。好动者,象火之用,不静也。心急者,象火之性,急速也。最忌神痴、气浊、色悖,则为不配,皆败形也。
土形之状,黄亮五圆,五实五厚,五短贵全。
面圆头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缓心安。
【注】土形之人,其色合黄,贵乎亮也。五圆者,象土之形圆也。五实五厚者,象土之质实厚也。五短者,象土之形敦短也。圆、实、厚、短,五者俱全,各成一形,皆为土之正形,则主贵也。面圆、头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厚实之状也。客人有信,行缓心安,皆土德性之厚也。
金形洁白,五正五方,五朝五润,偏削败亡。
居处静悍,行廉性刚,为吏威肃,兼小无伤。
【注】金形之人,其色合白,贵乎洁也。五正五方者,象金之形方正也。五朝者,金主骨,骨胳贵内朝明堂也。五润者,象金之藏于水也。偏则不方正,削则骨露陷,败亡之形也。居处静悍者,象金静而悍也。行廉性刚者,象金性洁而刚也。为吏威肃者,象金之性肃杀也。兼小无伤者,谓方正朝润,虽小无伤,金之正形也。
水形紫润,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
流动摇身,常不敬畏,内欺外恭,粗浊主废。
【注】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贵乎润色。面肥不平者,象水之面广而有波也。五肥者,象水之形广大也。五嫩者,象水之性滋润也。五秀五清者,象水之质清彻也。肥嫩之质,发行常流动摇身,象水之流动不居也。常不敬畏者,象水之性趋下不上也。内欺外恭者,象水之质内虚无实也。若神气粗浊,皆主废形也。
贵乎相得,最忌相胜。形胜色微,色胜形重。
至胜时年,加感则病。年忌七九,犹宜慎恐。
【注】此明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诊法也。假如木形之人,法当色青,是为形色相得,不病而贵之形也。若见黄色或见白色,是为相胜,主病而最忌者也。见黄色者,则为形胜色,主病微﹔见白色者,则为色胜形,主病重也。然其生病,必至于胜木之时之年,加感外邪则病也。年忌者,谓五形之人,形色相胜者,凡至七岁,是为年忌。积九递加至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年忌之年也。当此之年,加感为病则甚。故曰尤宜戒慎恐惧也。
形有强弱,肉有脆坚,强者难犯,弱者易干。
肥食少痰,最怕如绵。瘦食多火,着骨难全。
【注】此明形肉生死之诊法也。五形之人,得其纯者,皆谓之强,得其驳者,皆谓之弱。强者加感之邪难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干也。能食形肥者、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绵絮,谓之无气,则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干着骨,谓之消瘦,亦主死矣。
形气已脱,脉调犹死。形气不足,脉调可医。
形盛脉小,少气体治。形衰脉大,多气死期。
【注】此以形合脉,诊生死之法也。经曰:形气已脱,九候虽调犹死者,谓形脱无以贮气也。形气俱虚,寸口脉调可医者,谓形气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脉小少气者,谓气不能胜形也。形衰而瘦,脉大多气者,谓形不能胜气也。故皆主死也。
颈痛喘疾,目裹肿水,面肿风水,足肿石水。
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阳虚可嗟。
【注】此明形肿生死之诊法也。视其病者,人迎颈脉大动。主喘不得卧之疾也。目裹上、下肿者,主有水气之病也。从面肿起者,名曰风水,阳水也。从足胫肿起者,名曰石水,阴水也。若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非水也,乃阳气虚结不还之死证也。
头倾视深,背曲肩随,坐则腰痿,转摇迟回,
行则偻俯,立则振掉,形神将夺,筋骨虺颓。
【注】此明形惫死候之诊法也。经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艰难,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凡此形神将夺,筋骨虺颓之形状,故皆主死候也。
太阴情状,贪而不仁,好入恶出,下意貌亲,
不随时务,后动于人,长大似偻,其色黯黯。
【注】此明阴阳之人之情状,以别阴阳盛衰法也。太阴,阴盛而过柔,故贪而不仁也。好入恶出,阴性藏也。下意貌亲,阴性卑柔也。不随时务,阴喜静也。后动于人,阴性迟也。长大者,阴盛之形也。似偻者,好曲身伛偻下意之态也。其色黑黯黯,阴盛之色也。此太阴人之情状也。
少阴情状,小贪贼心,喜失愠得,伤害无恩,
立则险躁,寡和无亲,行如伏鼠,易惧易欣。
【注】少阴,阴微而残忍,故贪小而贼心也。喜失愠得,阴性嫉妒也。伤害无恩,阴性残忍也。立则险躁,阴性危险也。寡和无亲,阴性冷落也。行如伏鼠,阴性隐伏也。易惧易欣,谓如鼠之得失,忻然而进,惧然而退也。此少阴人之情状也。
太阳情状,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
志大虚说,作事好强,虽败无悔,自用如常。
【注】太阳,阳盛而过刚,故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也。好志大者,阳性好刚强也。好虚说者,阳性好夸张也。作事好强,虽事败而不悔者,以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阳过刚,果于断也。此太阳人之情状也。
少阳情状, 谛自贵,志小易盈,好外不内,
立则好仰,行则好摇,两臂两肘,常出于背。
【注】少阳,阳微而明小,故 谛小察,自贵小官,志小易盈满也。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阳之性外也。立则好仰,阳之性上也。行则好摇,阳之性动也。两臂两肘常出于背者,亦阳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此少阳人之情状也。
得阴阳正,平和之人,无为惧惧,无为忻忻,
婉然从物,肃然自新,谦谦君子,蔼蔼吉人。
【注】此明阴阳和平人之情状也。无为惧惧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无为忻忻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贵不能淫也。婉然从物者,谓豁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也。肃然自新者,谓尊严以方外,恭敬以直内也。夫如是之人,天必之,人必爱之,福禄绥之,焉得不谓之谦谦君子,蔼蔼吉人也哉!明此五者,其人之阴阳盛衰,自可见矣。
5
发表于 2006-9-5 16:02:4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四診心法要訣-2

文字初訪論壇,不懂中醫學,怕自我誤解,懇請賜教 “腎陽虛衰“ 之白話解釋。謝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8:36 , Processed in 0.0594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