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幻狮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9 15:4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观察家在 2009/06/29 03:48pm 第 1 次编辑]

幻狮案
师兄:如果每次聊医案开头都说“某时某地有一个病人如何如何”,岂不是落入俗套吗?
师弟:大家看着也乏味。
师兄:但是我们又不好绕开。
师弟:对呀,不说具体病人,如何能聊医案?
师兄:所以这个俗套一时还真不好破。
师弟:如果是写医案,就没有这烦恼了。
师兄:写医案的要点是写什么,可以程式化;聊医案的关键是如何聊,须破程式化。
师弟:“什么”指医案内容,“如何”是表达方式。
师兄:写医案追求的是真实,是医理,聊医案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生动有趣。就好象临床研究中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医中药,以达到更高的疗效。
师弟:但愿经过我们的努力,而使大家读医案更为快意。
师兄:言归正传,还得从病人说起。
师弟:这病者是何方人氏?
师兄:据医案所载推测,大概是北宋时洛阳城人,是个秀才。
师弟:所患何疾?
师兄:他总是看到面前有数头狮子,张牙舞爪,鬃毛乱抖。
师弟:这属于幻视。
师兄:现代认为:眼前无物体而看到各种形象,如单调的光、色、人物和生动场面。可在意识障碍时出现,也可在意识清晰时出现,前者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常为枕叶、颞叶的病变。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师弟:虽然这幻视是疾病,不过天天有狮子在面前免费表演,倒省得花钱去动物园、马戏团。
师兄:但是再好的形象也会看腻看烦。
师弟:审美疲劳势不可免。
师兄:何况这属于疾病呢,严重时他就不愿睁眼。
师弟:肝开窍于目,从肝论治如何?
师兄:当时是有位大夫按此治疗,可是终无疗效。后来这大夫无奈地对病人说:“君心疾也,药石不效。或许可以寻访一位大学问家,请彼以妙言要道,说而去之。”
师弟:虽然无奈,这大夫倒还算有见识。
师兄:大夫还为他推荐了两位大学问家,一位是个隐士,未闻其名,但知其精通老庄之道;另一位是理学家伊川先生。
师弟:这找哪一位呢?中医似乎与老庄之道更近些,可伊川先生道德学问闻于朝野--我看他准有选择的烦恼。
师兄:有时复杂的问题可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例如有一船人员超载,须扔下一人,方可安全。而乘船者都是精英,有化学家、有军事家、有文学家等。成年人们为谁的学问最不重要而争得不可开交时,一句童言成了标准答案--谁重扔谁。
师弟:那他就回家问孩子。
师兄:果然其子解决了他选择的烦恼--谁近先找谁。
师弟:看来老庄哲学主张返朴归真是有道理的,老子时常反省自己“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师兄:经过打听,得知两位先生还都在东边,隐士近而伊川远。
师弟:那就先近后远,近的不沾,再求伊川。
师兄:秀才到隐士家扣击门环,听得里面传出四句诗: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师弟:这是访隐士呀,还是访诸葛亮?
师兄:诸葛亮当时就是隐士,隐士就是这套词。
师弟:都想自比诸葛。
师兄:“吱呀”一声,门开处出现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慨。
师弟:这扮相装束也仿诸葛亮。
师兄:隐士看看秀才,摇摇扇子,说:“好象有人扣门,似乎有人找我。”
师弟:应该是“果然有人找我”--人都站在面前了,还“似乎”什么。
师兄:这你就不懂了。老庄学派,尤其是庄子,是中国哲学中的怀疑派,对事物的确定性常常表示怀疑。黑格尔指出:“怀疑论的结果无疑地是否定,是消解确定的东西,消解真理和一切内容。”所以吕思勉先生总结其哲学特点是“专在破执”。
师弟:这有人找他总不能怀疑吧?
师兄:怎么不能怀疑?这人或许是走错门了,也可能是找错人了,或许即使是找他的,也可能一时间又改变主意了,兴来而至,兴尽而归。
师弟:那这庄子有资格当党员,毛主席曾说:“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也属于怀疑派。
师兄:何况究竟谁找谁还是个问题。
师弟:分明是秀才找隐士嘛!
师兄:秀才从自家至院门,是秀才找隐士;而隐士从屋里到院门,是隐士找秀才--没有隐士这一找,纵然秀不远才万里从加拿大而来,也是枉然。
师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按庄子的相对论,这就扯不清了。
师兄:到了屋里,分宾主落座。隐士说:“客至有何指教?”秀才忙拱手道:“吾有疾,赖君愈之。”接着说了自己的病情,说到因此不能读书,妨碍自己继续在科举道路上奋勇前进时,声音有些呜咽。
师弟:这些虚幻的狮子拦住了秀才的科举进程。
师兄:隐士闭目理髯听完,开口徐徐说:“有狮者非耶?无狮者非耶?有狮者是耶?无狮者是耶?有狮者是耶?有狮者非耶?无狮者是耶?无狮者非耶?有狮者幸耶?无狮者幸耶?见狮者幸耶?不见者幸耶?中举者幸耶?不中者幸耶?中举者祸耶?不中者祸耶?”
师弟:这是对“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现场发挥,“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此隐士确实无愧于精通老庄之道。
师兄:这秀才本来是眼前恍惚,听完这话,脑子跟着也恍惚。
师弟:这都是叫隐士给绕的。
师兄:隐士主观上并无此意,在庄子一派看来,世上事物,“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这幻视此时此地是祸,彼时彼地未必是祸,或许是福。
师弟:对,科举目的是当官,而官场中相为倾轧,险恶莫测,未必就比当平头百姓强。
师兄:隐士又摇着扇子说:“老子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几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狮与无狮,孰幸孰祸?”
师弟:他这是说有幻视未必是坏事,或许是好事,何必来治呢?
师兄:秀才有点急了,说:“君以为未必是祸事,吾认为必然是祸事。”
师弟:秀才从个人感受上说,隐士从泛泛哲理上论,两人体验不一,语境各异,角色差异,怎能说到一块去。
师兄:隐士又引庄子之言:“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师弟:这是说两人自身都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正确与否,即是来个第三者也不能执中而断,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标准可以用来判定真理正误对错是非。
师兄:秀才听至此,自知治病无望,亦辨不过隐士,于是趁着隐士闭目晃头背庄子之机,溜之乎也。
师弟:是得赶快走,这庄子之说本身就有致幻作用,看过庄生梦蝶,对现实都要产生幻觉,对自己都要产生怀疑。
师兄:这秀才迎着眼前乱舞的狮子,继续向东,找到伊川先生。
师弟:这狮子非高人不能消除--且看伊川先生如何开解。
师兄:伊川先生庄重严正,气度沉稳,听过秀才所述,深思片刻,言道:“汝视狮者,虚象也,幻物也,心气浮则出此幻。宜先正稳本心,视幻若无。再以手捕之,以实破虚,以真破幻。”
师弟:这伊川先生是另一风度,与隐士对比鲜明。
师兄:秀才依言猛捕了十几下,空空未触无一物,果然眼前狮形变淡,信心大增。
师弟:我看不仅双手可捕之,十八般兵器皆可用之,看其能经刀劈、枪扎、斧剁、剑刺、棒打、钩抓、锤砸否。
师兄:不必用什么兵器,手捕就很有效。一个秀才,舞枪弄刀的,不太合适。
师弟:这归于什么心理疗法呢,操作性行为疗法?非操作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非认知疗法?
师兄:我看难以与西方心理理论简单对号。
师弟:确实,似而非是,非而似是,难有定论,属于什么以后再探讨,先看疗效。
师兄:如此秀才见狮子就捕就抓就挠就打,狮形日渐淡化,以至于无。
师弟:这算是求医误入岐途,幸而峰回路转。
师兄:其实,相对主义也不是一无可取,恰如这病治不好,相对主义不失为一贴安慰剂或镇痛剂,也有助于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古代文人得意读孔孟,失意读老庄,固有其理也。
原案――
一人患心疾,见物如狮子,伊川先生教以手直前捕之,见其无物,久久自愈,岂非真能破伪,伪难饰真耶?
                                                ----张大明《医案聊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6:30 , Processed in 0.1179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