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5 18: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麻黄治喘,医皆知而用之,近人金寿山先生则告诫曰:麻黄辛散,有劫肺伤阴之弊,气阴虚者慎用.并引证金匮,结合临床,其说亦颇在理,其曰:麻黄为治喘要药,人尽知之,然对哮喘一病,亦不过治标之药,即使用以治标,有时亦非所宜,此因哮喘久发,气阴多虚,麻黄辛散,有劫肺伤阴之弊,<金匮.痰饮咳嗽篇>于服小青龙汤后出现变证,出五方,不外小青龙汤中药味出入进退,但有一点,不复再用麻黄.而且于姜辛夏杏汤方证中说:"其症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申明麻黄之戒,叶天士治哮喘,亦有小青龙去麻黄细辛案例,前人这些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深长思考.
2
发表于 2009-10-25 20:17:39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好!麻黄治喘  有虚实之分别
刘渡舟医案经验
麻黄治喘,寒热咸宜,
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则治寒喘;
与石膏、桑皮配伍则治热喘;
与杏仁、苡米相配则治湿喘。
除心、肾之虚喘必须禁用外,其余则无往不利也。

3
发表于 2009-10-25 20:27:40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景岳贞元饮治老年人内伤外感咳嗽喘上闭下脱证
来源:魏长春  

王某,男,81岁。面容苍白,咳嗽气喘,痰不爽豁,·胃呆不进食,大便溏薄,舌苔白腐厚裂,脉象沉细。此为阳
气衰弱,感受风寒,上闭下脱危证。上闭则咳嗽气喘,痰不爽豁;下脱则大便溏薄。上闭宜用透达开闭药,下脱宜用纳气固脱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贞元饮治之。药用生麻黄3克,熟附子3克,北细辛1克,大熟地15克,当归9克,炙甘草3克。服1剂。
复诊:服药后,汗出气平,面容微黄有神,左手脉象弦细,右手脉象弦滑,舌苔转薄黄白,舌质淡裂,能吃面包1个,处方用三子贞元饮(熟地、当归、炙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地枯萝)加南沙参宣肺气,芡实纳肾气,服3剂。
三诊:舌苔退尽,两手脉象软弱,能吃粥1碗,用第二方去白芥子、菜菔子加五味子、刀豆子,培本纳气,服5剂,病愈体健。
【按语】此属元阳不足,感受风寒证,有上闭下脱之危险,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扶元阳,散风寒,开上闭。贞元饮方中熟地纳肾气、定喘逆,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载有治咳逆上气之效,炙甘草治伤脏咳嗽,这三味药能固下脱。这就是开太阳治表,摄足少阴肾以培本之法。
复诊:胃开能吃面包,上闭下脱之病象已除,改用轻剂三子贞元饮,宣肺化痰纳气。
三诊舌苔退,脉象软弱,能吃粥,原方去白芥子、莱菔子消导药,加五味子、刀豆子培本纳气,药服5剂,病愈体健。这是内伤外感重证,用重剂复方急救元阳,驱风逐寒以固本达邪,《伤寒论》经方与后贤时方合剂。

4
发表于 2009-10-25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对于虚人哮喘发作期间,亦可标本同治,只要辨证得当,随症灵活加减,必取佳效。
5
发表于 2009-10-26 12:29:21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勇123在 2009/10/26 00:43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杂志》1990年12期  
  虚喘用麻黄
  黄淑芬
    <正> 麻黄为平喘要药,其功用已为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及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由于喘证有虚实之分,历来传统认为麻黄适用于实喘而禁用于虚喘。迄今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各版教材中均明确规定:“气嘘喘咳不宜用”,“喘咳由于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DOI】:CNKI:SUN:ZZYZ.0.1990-12-005
【正文快照】:
  麻黄为平喘要药,其功用已为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及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由于喘证有虚实之分,历来传统认为麻黄适用于实喘而禁用于虚喘。迄今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各版教材中均明确规定:“气虚喘咳不宜用”,“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忌用”。但据笔者多年实地考察,上述禁条似非定论。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9年10月26日 00:33pm 时添加 -=-=-=-=-
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4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作者:杨伟君沈龙柱张守杰 2006-8-20
摘要: 【摘要】 目的 介绍阳和汤临床治疗心得。方法 应用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结论 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 阳和汤。...

  【摘要】  目的  介绍阳和汤临床治疗心得。方法  应用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结果  总有效率达73.8%。结论  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阳和汤;加味;虚喘;中医治疗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汇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化痰散寒之功效,主治疮疡,属阴证者。由于该方组合紧凑,配合缜密,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伤、皮肤等科。笔者在临床上屡经应用该方加味治疗虚喘颇有体会,抛砖引玉,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数年来,笔者在门诊治疗肾阳虚型喘证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的4年,最长20年,平均7年。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痰白,气促,动则喘促不得续,腰酸,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1.2  治疗方法  给予阳和汤加味,药用熟地15g,麻黄6g,鹿角胶9g(烊冲),白芥子9g,干姜3g,甘草3g,脐带1条,杏仁9g,橘络6g,地龙12g,五味子9g,砂仁1.5g(后下),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若咳喘偏甚加白果15g,痰多黏稠,不易咳出加葶苈子18g(包煎),苏子15g。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进行小结,服药期间,停用针对咳喘病证的中西医药物。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咳喘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咳喘症状好转[(+++)~(++)或(++)~(+)];无效:咳喘症状无改善或减轻不明显而加重者。

  1.4  结果  显效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达73.8%。

  2  病案举例

  患者,男,49岁。患者因“反复咳嗽6年余伴痰多”,2005年3月10日来诊,现咳痰白,质稀,畏寒背冷,胸闷气促,动则喘促不得续,面白唇紫,腰酸尿多,舌苔薄白,舌质淡边紫,脉沉细滑。X线胸片、胸部CT检查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右上肺陈旧性钙化灶。中医诊断为肾阳虚亏,痰浊壅肺。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治宜温阳益肾,化痰平喘。药用熟地9g,麻黄6g,鹿角胶9g(烊冲),白芥子12g,干姜3g,甘草3g,脐带1条,杏仁9g,橘络6g,地龙12g,五味子9g,砂仁1.5g(后下),苏子15g,白果15g。水煎服,每日1剂,共14剂,水煎服。治疗2周后,患者咳嗽痰白,胸闷气促减少减轻,腰酸背冷尿多明显改善,舌象如前,脉转细滑,继用原方去脐带,继服2个疗程后,患者咳嗽偶然发作,胸闷气促缓解,小便正常,腰酸背冷未发作,唇色转红,苔薄脉细滑。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3  讨论

  喘证以气喘、气息急促为主要临床表现,作为一个症状,喘咳可以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之中。喘证的辨证分型,可大体分为实、虚两型,实喘病势急骤,声粗息高,甚至张口抬肩;虚喘病势徐缓,心悸气促,呼多吸少,活动时加剧,如能掌握这些特点,诊断并不困难,本文收集的病例,是虚喘。《景岳全书·喘证》指出:“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唯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虚喘的分型,以肺肾亏虚为多见。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气急气促,所以《证治准绳》说:“肺虚则少气而喘”。肾居下焦,为气之根,主纳气。久病不已,穷必及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所以证见呼多吸少,动则喘急。肾主水,主命门火,火衰不能暖土,水失其制,上泛而为痰饮。所以《医学六要》说:“气促痰咳,腿足冷肿,腰骨大痛,面目浮肿……悉属命门火衰阳虚之候”。对此,历代医学家都有很精辟的论述,《类证治裁》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景岳全书·喘证》指出:“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谈到:“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2]”。阳和汤加味中熟地配鹿角胶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加入脐带为填补肾精,纳气平喘之意;重用熟地配以少量麻黄能发越阳气;肉桂有助温阳,散寒通滞之功;干姜温肺化饮;橘络、地龙更能降肺气,通肺络,化痰饮;白芥子素有祛皮里膜外之痰之效;砂仁健脾行气,减少熟地滋腻;甘草既能调和诸药,配以五味子取其敛真气以意。上药各有所用,共奏其功。

  关于有肾阳虚、痰浊阻肺者能否使用熟地的问题。笔者认为痰浊的产生应责之脾肾,肾阳不足蒸化无权,水湿内停,上泛为痰。熟地大补肾元,肾元充沛,可助脾气以运化水湿,痰浊自化。若脾肾两亏,消化能力欠佳者,可略减熟地剂量(6~9g),并可加焦白术、焦山楂以健脾助消化,还可加大白芥子的剂量,以化痰化浊。关于麻黄的使用,麻黄为平喘药,一般认为麻黄适用实喘而禁用虚喘,无非慎其辛散耗气,过汗亡阳或温燥伤阴。事实上麻黄与熟地、鹿角胶、五味子配伍,这不至于造成上述危害,这种寓通于补,刚柔相济的配伍法度,有助于提高虚喘的治疗效果。虚喘忌用麻黄之说,是仅指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不应受此限制[3]。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28.

  2  张成博.哮喘病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76.

  3  黄淑芬.虚喘用麻黄.中医杂志,1990,31(12):12.

  作者单位: 20002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

  (编辑:丁  薇)
6
发表于 2009-10-26 12:31:27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虚喘
出湿温之邪入肾治法。前余诊治王立群嗣母。病喘,询其状,确系肾家之虚喘。而非肺家之实喘,阅前方,系专科女医蔡小香君所开,用咸温重镇,甚合肾气不纳治法,惟恩服药何...
所属栏目:医源资料库 > 医源图书馆 > 中医古籍 > 景景医话 >
虚喘
虚喘 病证名。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见《丹溪心法·喘》。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
所属栏目:医源资料库 > 中医词典 > 字母X >
虚喘
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 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也,方用救绝汤。 人参 熟地( 各一两) 山萸( 三钱) 牛膝 五味子 白芥子( 各一钱) 麦冬( 五钱) ...
所属栏目:医源资料库 > 医源图书馆 > 中医古籍 > 傅青主男科 > 喘证门 >
虚喘
由于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又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胃虚喘等。详见各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11:49 (GMT+08:00)...
所属栏目:医学百科 > 虚喘
[喘症门]虚喘
此症气少息而喉无声,肩不抬也。此乃肾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也。方用救绝止喘汤∶ 人参(一两)熟地(一两)山萸(三钱)牛膝(一钱)...
所属栏目:中医古籍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阳和汤加味治疗虚喘42例
子的剂量,以化痰化浊。关于麻黄的使用,麻黄为平喘药,一般认为麻黄适用实喘而禁用虚喘,无非慎其辛散耗气,过汗亡阳或温燥伤阴。事实上麻黄与熟地、鹿角胶、五味子配伍...
所属栏目:医源资料库 > 在线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4卷第2期 >
[卷中医案]虚喘治验
怒。遂致喘逆倚息不卧。余因治桑观察之症。乘便召诊。其息甚促。音不接续。面色黧黑。中有油光。脉浮部豁大。中部空芤。沉部细弱。不相联贯。余曰。此症邪少虚多。勿误...
所属栏目:中医古籍 > 《一得集》
[卷二喘促]虚喘方
经,不能入肾,不可不知。 真武汤 治水气咳呕,小便不利,四肢肿,腹痛。次男元犀按∶以上治喘等方,多主水饮。因仲景云“短气皆属饮”一语,悟出无...
所属栏目:中医古籍 > 《医学从众录》
[卷中医案]陈姓妇虚喘暴脱症治验
无胎。其脉浮部空大。沉部细如蛛丝。寻之若失。余出谓其女曰。此症甚危。决不能治。因再三求方。遂勉写医案曰。阴虚于下。格阳于上。面色戴阳。脉象无根。真元将绝...
所属栏目:中医古籍 > 《一得集》
[卷第七十八]治产后虚喘诸方
夫产后虚喘者。由脏腑不足。气血虚伤。败血冲心。上搏于肺。肺主气。血冲于气。气与血 治产后虚喘。气少不足。四肢羸困。不欲饮食。五味子散方。 ...
所属栏目:中医古籍 > 《太平圣惠方》
1[2][3][4][5][6][7][8][9]下一页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9年10月26日 00:47pm 时添加 -=-=-=-=-
喘促
实喘:风寒,,麻黄,苏子,杏仁.  风热,桑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人参,麦冬,五味子, 肾虚,蛤蚧,附子,故纸.
麻黄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腻.散寒通洛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相使
7
发表于 2009-10-27 12:07:13 | 只看该作者

喘证兼虚,麻黄宜慎

心、肾之虚喘必须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5:54 , Processed in 0.0550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