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9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07:38:55 | 只看该作者
           曹东义在上海参加章朱学派的学术交流,凌晨预告:
          本周六晚上(2019年10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
          朱老常用药对:(五)肝系病证药对、(六)肾系病证药对、(七)痹症药对、(八)痛证药对中的药物用量、功效、主治、按语等内容。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曹东义在夜车上祝贺
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朱老常用药对:(五)肝系病证药对、(六)肾系病证药对、(七)痹症药对、(八)痛证药对中的有关内容。
        中医使用中药,有很多讲究,除了使用经方和时方等“成方”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组合方剂,除了寒热虚实以及脏腑经络的病机与方药一致之外,还有炮制,煎服法,药对等“可以发挥才智的地方”。
         药对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互相协同作用,否则就没有必要用“药对”了。
         朱老丰富多彩的临床经验,不仅可以经过选择药对,而且可以分系统用药对组合方剂。
出神入化,神龙见首不见尾,增强疗效,体现“将军肝胆,神仙手眼”的非同一般。
9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22:47:3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2019年10月13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钱塘医派”
       “钱塘医派”,指的是明末至清代,以钱塘(今杭州市)医家张卿子为开山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人物,并由高世栻与仲学辂为传承代表的,以侣山堂为主要场所,集讲学、研经与诊疗活动为一体的,以维护旧论为学术主张的医学流派。这一学派开中医教育讲学模式之先河,研经授徒,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临床,培养学验俱能的医学人才,诚乃发前人所未发;故清代医家陈修园高度概括说:“大作者,推钱塘。”“钱塘医派”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的中医学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众所周知,近现代的中医教育体制在课程安排上是参照西医教育模式的,在学院建设上先是仿效苏联模式,后来又按西方模式改革,从根本上忽略了按照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办学育人,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不中不西,甚至成了中医的掘墓人!现在看来,“钱塘医派”的办学经验颇值得研究和借鉴。借鉴并非照抄,尊古也非复古,是张志聪等钱塘医家们那种孜孜求真的决心和学风,值得今天的中医教育人士去学习。而今,中医的复兴更需要真正的中医人才,时代在呼唤力挽狂澜的中医教育者,人民在期待具有真知灼见,而非人云亦云、陶醉于“自我感觉良好”之中的中医教育家。但愿“钱塘医派”的教育方式及治学经验能为今天中医的复兴注入一股活力!http://www.ynjkcy.com/ddgy
     总结小诗:
人杰地灵话钱塘,
聚徒讲学弘岐黄。
“维护旧论”阐经义,
独树一帜展辉煌!
        祝贺曹传龙讲《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钱塘医派”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现实和未来的作用。
       学术流派产生于知识的积累与分化,是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形式。从战国诸子百家的争鸣、儒家五经博士开始,学术在纷争之中逐渐繁荣起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学争鸣产生了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后来有专家提出“医经学派”、“经方学派”、针灸、本草等各领域,既有学派,也有流派,不断发展,师徒传承,各有特色,学术成果,琳琅满目。
        所谓钱塘医派,是明末清初医学人才开创,以钱塘医家卢复、卢之颐、张卿子为开山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人物,并有高士宗、仲学辂为衣钵传人,其后,陈修园等受钱塘医学思想影响尤甚,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医学流派。其有书院侣山堂,构建于浙江钱塘胥山(今杭州吴山)脚下,乃当时钱塘医家主要医学活动之场所。
        江浙一带,在明清以及近现代,出了很多著名的医学家,有很多师徒相传的流派或学派。
比如,如今的“章朱学派”,不仅有章次公先生、朱良春先生为大师引领,追根溯源,余杭仓前的章太炎先生,担任过几所中医学院的院长,发表过很多有关论文,推动张仲景学术的传承、弘扬,在近代医学史上有突出的贡献,也是“章朱学派”的开山祖师,续写了钱塘医派的新篇章。
9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21:11: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10月14日)晚上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
       21,冬月伤寒,一、二日即自汗出,咽痛,吐利交作,人以为太阴之病也,而不知乃少阴肾寒之病,而非太阴脾虚之症也。
       22,冬月伤寒五、六日,腹痛,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人以为直中阴寒之症,而不知非也。夫直中之病,乃冬月一时得之,身不热,而腹痛、呕吐、发厥者为真。今身热,至五、六日之后而见前症,乃传经少阴之症,而非直中少阴之症也。
       23,冬月伤寒,四、五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人以为少阴之症也,宜用真武汤救之是矣。
       24,冬月伤寒,四、五日后手足逆冷,恶寒身蜷,脉又不至,复加躁扰不宁,人以为少阴阳绝之症也,而不知不止阳绝也,阴亦将绝矣。
       25,冬月伤寒六、七日,经传少阴而息高,人以为太阳之症未除而作喘,而不知非也。夫太阳之作喘,与少阴之息高,状似相同而实殊。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一起学习,欢迎交流。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讲述《辨证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
       21,冬月伤寒,一、二日即自汗出,咽痛,吐利交作,人以为太阴之病也,而不知乃少阴肾寒之病,而非太阴脾虚之症也。
       邪在太阴和少阴,都可以发生腹泻,咽痛常见于少阴,太阴多有腹痛。太阴、少阴都属于里虚寒,治疗相似而有区别,因此,《辨证录》说:方用温肾汤∶
人参(三钱) 熟地(一两) 白术(一两) 肉桂(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汗止,吐泻亦愈而咽痛亦除。
       又说,此症可用桂术汤∶
           白术(五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
22,冬月伤寒五、六日,腹痛,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人以为直中阴寒之症,而不知非也。夫直中之病,乃冬月一时得之,身不热,而腹痛、呕吐、发厥者为真。今身热,至五、六日之后而见前症,乃传经少阴之症,而非直中少阴之症也。
       寒邪直中少阴,与传经到达少阴,发病过程不一样,殊途同归的“刻下”证候表现可以相同,治疗也就一样。此症自然宜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白通加猪胆汁汤: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又说:“此症可用桂术加葱汤”∶
白术(五钱) 肉桂(一钱) 加葱(一条) 水煎服。
这也是示人“治病活法”,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
       23,冬月伤寒,四、五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呕,人以为少阴之症也,宜用真武汤救之是矣。
       面对这样的患者,陈士铎说:真武汤: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他又说,此症用四君加姜附汤亦神。
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附子(一钱) 人参(五钱) 甘草(一钱) 干姜(一钱)水煎服。
       24,冬月伤寒,四、五日后手足逆冷,恶寒身蜷,脉又不至,复加躁扰不宁,人以为少阴阳绝之症也,而不知不止阳绝也,阴亦将绝矣。
       面对这样的病人,陈士铎说:方用参附汤救之。用∶
人参(二两) 附子(二钱) 水煎服。往往有得生者。
       他又说:此症用参术附枣汤亦神。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钱) 炒枣仁(五钱) 水煎服。
     
25,冬月伤寒六、七日,经传少阴而息高,人以为太阳之症未除而作喘,而不知非也。夫太阳之作喘,与少阴之息高,状似相同而实殊。
         陈士铎说,宜用朝宗汤救之。
人参(三两) 麦冬(三两)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山药(一两) 破故纸(一钱)胡桃(一枚)水煎服。一剂而息平,再剂而息定。
        他又说,此症延息汤亦妙。
人参 熟地(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牛膝 破故纸(各三钱) 胡桃(一个)陈皮(三分)炮姜(一钱) 百合(一两) 水煎服。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辨证录》,陈士铎告诉我们中医治病是一个“活法巧治”,辨证论治,其实中医还有“杂合以治”,内外结合,治病的方法很多,不是单一内服,即使内服,也不是只有一个方药。
      
9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21:14:3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10月15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78讲(最后一讲)。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疹论
   若明六气为病,疹不难治。但疹之限期最迫,只有三日。一以辛凉为主,如俗所用防风、广皮、升麻、柴胡之类,皆在所禁。俗见疹必表,外道也。大约先用辛凉清解,后用甘凉收功。赤疹误用麻黄、三春柳等辛温伤肺,以致喘咳欲厥者,初用辛凉加苦梗、旋覆花,上提下降;甚则用白虎加旋覆、杏仁;继用甘凉加旋覆花以救之;咳大减者去之。凡小儿连咳数十声不能回转,半日方回如鸡声者,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近世用大黄者,杀之也。盖葶苈走肺经气分,虽兼走大肠,然从上下降,而又有大枣以载之缓之,使不急于趋下;大黄则纯走肠胃血分,下有形之滞,并不走肺,徒伤其无过之地故也。若固执“病在脏泻其腑”之法,则误矣。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钱氏制泻白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面肿热郁肺逆等证。历来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如李时珍以为泻肺诸方之准绳,虽明如王晋三、叶天士,犹率意用之。愚按:此方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身虚热者,甚良;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如风寒、风温正盛之时,而用桑皮、地骨,或于别方中加桑皮,或加地骨,如油入面,锢结而不可解矣。考《金匮》金疮门中王不留行散,取用桑东南根白皮以引生气,烧灰存性以止血,仲景方后自注云: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沈目南注云:风寒表邪在经络,桑根下降,故勿取之。愚按:桑白皮虽色白入肺,然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实肝经之本药也。且桑叶横纹最多而主络,故蚕食桑叶而成丝,丝,络象也,桑皮纯丝结成象筋,亦主络;肝主筋,主血,络亦主血,象筋与络者,必走肝,同类相从也。肝经下络阴器,如树根之蟠结于土中;桑根最为坚结,诗称:“彻彼桑土”,《易》言:“系于苞桑”是也。再按:肾脉之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肺与肾为子母,金下生水。桑根之性,下达而坚结,由肺下走肝肾者也。内伤不妨用之,外感则引邪入肝肾之阴,而咳嗽永不愈矣。吾从妹八、九岁时,春日患伤风咳嗽,医用杏苏散加桑白皮,至今将五十岁,咳嗽永无愈期,年重一年。试思如不可治之嗽,当早死矣,如可治之嗽,何以至四十年不愈哉?亦可以知其故矣。遇见小儿久嗽不愈者,多因桑皮、地骨,凡服过桑皮、地骨而嗽不愈者,即不可治,伏陷之邪,无法使之上出也,至于地骨皮之不可用者,余因仲景先师风寒禁桑皮而悟入者也。盖凡树木之根,皆生地中,而独枸杞之根,名地骨者何?盖拘杞之根,深入黄泉,无所终极,古又名之曰仙人杖,盖言凡人莫得而知其所终也。木本之入下最深者,未有如地骨者,故独异众根,而独得地骨之名。凡药有独异之形,独异之性,得独异之名者,必有独异之功能,亦必有独异之偏胜也。地骨入下最深,禀少阴水阴之气,主骨蒸之劳热,力能至骨,有风寒外感者,而可用之哉!或曰:桑皮,地骨,良药也,子何畏之若是?余曰:人参、甘草,非良药耶?实证用人参,中满用甘草,外感用桑皮、地骨,同一弊也。
万物各有偏胜论
无不偏之药,则无统治之方。如方书内所云:某方统治四时不正之气,甚至有兼治内伤产妇者,皆不通之论也。近日方书盛行者,莫过汪讱庵《医方集解》一书,其中此类甚多,以其书文理颇通,世多读之而不知其非也。天下有一方而可以统治四时者乎?宜春者即不宜夏,宜春夏者更不宜秋冬。余一生体认物情,只有五谷作饭,可以统治四时饿病,其他未之闻也。在五谷中尚有偏胜,最中和者莫过饮食,且有冬日饮汤,夏日饮水之别,况于药乎?得天地五运六气之全者,莫如人,人之本源虽一,而人之气质,其偏胜为何如者?人之中最中和者,莫如圣人,而圣人之中,且有偏于任,偏于清,偏于和之异。千古以来不偏者,数人而已。常人则各有其偏,如《灵枢》所载阴阳五等可知也。降人一等,禽与兽也;降禽兽一等,木也;降木一等,草也;降草一等,金与石也;用药治病者,用偏以矫其偏。以药之偏胜太过,故有宜用,有宜避者,合病情者用之,不合者避之而已。无好尚,无畏忌,惟病是从。医者性情中正和平,然后可以用药,自不犯偏于寒热温凉一家之固执,而亦无笼统治病之弊矣。
草木各得—太极论
古来著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由芦之升而长而化而收,子则复降而升而化而收矣。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愚之学,实不足以著书,是编之作,补苴罅漏而已。末附二卷,解儿难、解产难,简之又简,只摘其吃紧大端,与近时流弊,约略言之耳。览者谅之。


9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22:09:4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今天晚上(2019年10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瘟疫论译注》
         “郁阳为热”的理论,充分说明伤于寒邪只是发热的诱因,发热是肌体的抗病反应;发热不是寒邪的属性,伤寒不是寒病而是热病。寒邪致病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是广义伤寒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

        让我们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wyl

        祝贺朱胜君讲述《瘟疫论译注》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瘟疫、热病、伤寒、温病的“郁阳为热”的理论。
        西医按照病原微生物和组织病灶的位置、特点,命名了很多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中医则”总而言之“,不加别白,不进行分类地研究了各种外感热病的发病、传播、转变、诊断、治疗等问题。
       很多人要问,西医所说的传染病,都是需要”鉴别诊断“之后,才能治疗的 ,能把它们”一勺烩“吗?这是否属于学术不发达?弄不清楚诊断的缺陷?
       仔细考辨古人的辨证论治本质,无论六经辨证,还是膜原学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它们都是研究人体在面对传染病之时的“共有规律性”,需找“共同的病机”,而不是西医找出病原微生物杀灭之。
       站在西医的角度看各种传染病,其实也可以概括为所有的传染性、感染疾病,也有共性,都是损伤、炎症与修复
中医的“郁阳为热”的理论,充分说明伤于寒邪只是发热的诱因,发热是肌体的抗病反应;发热不是寒邪的属性,伤寒不是寒病而是热病。寒邪致病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是广义伤寒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
9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0:2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9年10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武宁讲述书稿,《邓老热病研究》的第20讲:吴鞠通《温病条辨》成就。

           邓老介绍说:“吴鞠通《温病条辨》成书于18世纪末,表现了我国在那时对传染病已有充分认识和完整的疗法,这是值得自豪的。《温病条辨》是总结前人治疗传染病及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的理论和经验,在叶天士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较系统的专著。吴氏的温病学说,是以三焦为经,以九种温病为纬。一经一纬,一纵一横,把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概括起来,掌握其病变与疗法的规律。所以他自称‘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翼伤寒’”。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rbyj
      祝贺武宁讲述《邓老热病研究》第20讲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关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成就的有关论述。
      吴鞠通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焦辨证体系。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虽然提纲挈领,阶段的划分很明确,但是由于与内在脏腑的联系不固定,也缺乏系列的方药为支撑,因此,临床上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病情。
吴鞠通三焦辨证,实际上是结合了脏腑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形成“一纵一横”的有机配合,及大地丰富了中医诊治外感热病的体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鞠通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药,并且不厌其烦,条分缕析,深入细致解释“所以然”之故,并且善于继承张仲景的学术成果。
因此,吴鞠通让中医外感热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学术研究的深度。
9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0:5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19年10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讨论本人从事中医工作多年以来的学习成长历程的感悟杂记_____《临证指南跟师录》的前言部分。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批评指正,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对初学中医者进行谆谆教导:“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铁定规律。”自2012年5月1日开始,有幸正式跟师沧州市中心医院庞维新教授,临床跟诊、抄方,开启了我的中医人生的智慧之旅。耳闻目睹了老师治疗众多慢性疑难杂症患者的口碑相传,经老师精心调治而改善后,全家喜悦和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都深深的触动了我们,作为中医后学者的心灵,并备受鼓舞,同时见证了中医中药调理疾病的神奇以后,更加坚定了内心对中医国粹的无比信心。当今时代,社会环境的突变,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大气污染的普遍性,共同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患等等慢性病的井喷模式,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西方医学的局限性和毒副反应日益凸显,而我们古老而又伟大的国粹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和整体调理方面,恰好彰显了它的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于2017年8月15日,在石家庄福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参加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中草药生物圈疗螺旋圈疗新法”的传承培训,并有幸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教授结缘,正式成为曹教授的门下弟子,学习并掌握了神奇的中医外治法,“河洛回生中草药外涂圈疗新法”,简称圈疗,深刻地了解到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河图洛书文化,了解到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支撑。第一,十二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中说:“皮者,脉之部也”。“凡 十二经络脉者, 皮之部也”。“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善治病者治皮毛”。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由于十二皮部居于人体的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是卫气散布之处,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应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各种灸法,拔罐儿,梅花针,穴位挑刺,穴位贴敷,涂擦,刮痧等等,都与皮部理论关系密切。第二,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1962年11月16日,邓铁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认为 中医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五脏配五行,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而提炼出来的。第三,曹东义教授的“内外相关理论”。其主要内容就是“外邪伤内,外病内传;内病外显,内病外诊;内病外治,外治内效;外病内治,内治外效”。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圈,而五脏对应五行,同样也是一个互帮互助,密切相关的亲戚网,朋友圈,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从而保持了一个动态的平衡。我们县中医医院,自开展圈疗技术几年来配合内服中药汤剂,治疗肺癌,肝癌,淋巴癌,卵巢癌等等各类肿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病,不育不孕症等等常见的疑难杂症数百例,有的好转,有的临床治愈,患者的病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经过三甲医院多次手术或者是化疗失败的,被宣告不可救药的绝症,治疗后获得了重生,奇迹生还的背后,更是坚定了我们团队对于中医外治技术的百倍信心,祖国医药的神奇魅力,更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那些中医不科学的叫嚣声自生自灭吧!先说一说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典籍汗牛充栋,皓首难穷,而精读四大经典著作,就如同是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医籍中找到了航标,抓住了重点。我们把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精读的重点,是夯实中医理论、临床水平的基石。如果把中医学比作是一棵大树的话,四大经典著作就是树根(本),其余各科及各家学说就是树干和树冠。世上没有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所以本强则木乃旺,源远而流自长。中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强调学习,应该泛览与精读相结合,抓住重点,深入理解,由博反曰。学习应坚持每日必有一得,不管诊务多么繁忙,每日必要读书至夜,娴熟经典,经典为源头活水,灵活运用后,而有新的建树和发明,创立新说,即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再来看看“做临床”。朱良春大师曾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所以说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后,必须经过临床大量病案诊治的检验,才能学验俱丰,诊治疾病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所掌握的经方,可任你选用最佳之方药。邓铁涛教授所云:“临证-读书-思考-再临证-总结提高,如此循环往复,终生实践,是一条光明大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理论和临床技能得到更高的升华,任继学教授堪称是中医学术的活字典,理论功底之雄厚,每可首数。任老曾说“读书要读原著,才能看好病”。并说:“我到60岁的时候才会看病”。可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是何等重要,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也曾说过,他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应诊有时效果不是很好,他就向院领导提出来,要给医院的所有老大夫每人抄方三个月,尤其是长期跟随刘渡舟先生应诊,尽得其传,老先生们的疗效之所以好,盖因其多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可见临床大量的门诊量和好疗效,是得到社会公认的前提。此乃 要求我们做临床之真谛。最后说说拜名师,拜名师是迅速成为名中医的捷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升华的更快,他们每个人把数十年的经验精华,口传心授地传授给我们,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学术资源,朝夕相处,潜移默化,此乃拜名师的最好捷径。再者 既然称得上是名师的,肯定是在方圆百里之内都会有良好口碑的真中医,是可以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道医,是有真才实学,而且品德高尚的真大师,属于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弥足珍贵。为什么说中医还会有真假之分呢,是的,自古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古代把中医分为衣食医与传道医两大类,其中衣食医占据绝大部分,只为衣食温饱盘算,把医生当做一个职业,当做一个挣钱的渠道和手段,别无他求,至今的大部分医生也是属于此类,应该算是一个低级层次的现象,属于正常行为,而这还不算什么,另有一些沽名钓誉,蒙骗钱财的假大师、假专家之类才是 祸国殃民,遗害无穷的假中医,有其名而无其实,或者是德不配位,比比皆是。而 真中医就是传道医,占据极少的一部分,像大熊猫一样稀缺,属于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弥足珍贵,像古代的扁鹊,孙思邈、张仲景、皇浦谧、俞家言金元四大家等,近代的张锡纯,丁甘仁等,现代的朱良春,邓铁涛等等,都是这样的,精研医术,传道授业,培养徒弟,是道术并重的先驱和典范。朱良春大师,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培养“南通三枝花”的动人故事,被当作杏林佳话,传为美谈。邓铁涛大师,生前也时常呼吁,要培养百万铁杆中医。千方百计的保住中医的火种,并多次上书中央,要求政府一定要抢救中医,发展中医,不遗余力的为中医呐喊。邓老说:“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要宣传它,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去救世界,亡国可以,亡文化可不行的啊!如果我们忘了自己的文化比王国还惨呢,犹太人,没有国家多少年啦,后来才有了一个以色列,但是为什么全世界的犹太人都那么厉害呢,那就是文化!鲁迅的《呐喊》,我读过好多次,我要像他一样去呐喊,为中国文化呐喊,我也经常呐喊,我是上书中央的专业户。我现在的呐喊,就要呐喊到年轻一代,因为领导已经重视了,我们的未来是要靠青年的,中医是仁心仁术,仁心是孔孟之道,光有仁心不行,还要有仁术,比如糖尿病足,西医会割掉,我在美国会诊过一个两条腿都截肢的患者,这就不是仁术了,就不是把病人的病痛,当成自己的病痛了,我们的中药内服,中医外治,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我们的中医落后了,而相反的我们的中医是一直在领先于西医的。你说中医是不是先进的思想?是不是超世界的现代的思想?中医首先要为我们的13亿人民的健康服务,就是要中医的这一套,上工治未病,仁心仁术,要讲究养生。我们绝对不能走西方的路,西方医学的道路已经进入了死胡同,2003年的SARS,本来是一个坏事,但是呢,SARS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医了,SARS的时候,香港的死亡率是17%,而广州是4%不到,这是铁打的事实,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相信,只有中华文化才能振兴我们的中华,要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不是配合它,我们现在都是在配合他,要坚决改变海归派的这些思想。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有功的,但是呢,后遗症也不少,后遗症就是对中国文化一刀切,认为都不行了,这是很危险的,亡国可以,亡文化可不行啊!5000年以来一直延续没有断代的就是中医,如果我们再不爱护她,再不努力的发扬它,那我们将来就会遭到子孙的唾骂!别说我们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中国,现在西医是175万,中医是27万,这27万里面能用中医方法的只占到了1/3, 你说可悲吗?所以我说,中西医结合,首先你中医自己要结合,你要会用针灸,会用中药,首先要把13亿人民的健康保护好,这是最主要的,针灸,按摩,这样的非药物疗法要大力提倡,如果我们不保护中医,不继承中医,将来会遭到子孙的唾骂,所谓胸怀天下,是不是跟咱们每个中医人都有关系呢?”曹东义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走访发现,全国乡以下已经很难再见到中医的身影了,老百姓看中医必须要进城,而大城市里的中医又严重西化,原汁原味的纯中医少之又少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家反思!http://www.ynjkcy.com/lzzngsl
                祝贺刘敬章主任讲述“临证指南跟师录”成功!
       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师徒之间的传承,有助于中医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中医事业的不断繁荣。每个中医成长的道路上,都有可能得到很多老师的帮助、教导。这里有“为师之道”,也有“为徒之道”,值得纪念和继承弘扬。
       为师之道虽然有很多具体内容,但是,主要的内容,主要是“授业、解惑、传道”。
         授业,过去主要是跟师,师带徒;现在主要在大学完成;
          解惑,相对容易,尤其是现在信息时代,交流很容易,有一病之师,一方一药之师。
       传道最难,是《内经》以来都重视的事情。说“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又说:“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传道是为了“此可以长久!”使中医事业万年长青。
9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0:55:1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2019年10月18日)由上海黄小平院长讲述
第五版中药学的五个小内容:
1.用药禁忌。
2.用药剂量。
3.用法。
4.解表药。
5.麻黄。
让我们一起期待黄小平的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明天因为我出差,所以汇报时间调整到中午12:00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述
第五版《中药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如下的内容:用药禁忌,用药剂量,用法解表药,以及麻黄的运用。
        自从神农尝百草,中医逐渐了解了很多中药的作用,并逐渐用一套独特的理论,解释了其学术原理,不同于西药的化学分析,不用化学成分来解释中药的作用,而是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脏腑归经”等理论进行解释。
         尤其是中医注重“杂合以治,辨证论治”,很少使用单独一味药治疗疾病,而是经常组合为方剂,“组方”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经验积累,每一个中医临床家,都必须经过系统地学习“经方”或“时方”,作为“组方的模板”,然后根据具体病情和证候的需要,灵活选用和加减前辈的处方。
        这里边有中医的大智慧,用西医西药化学成分,对抗性治疗思想,不能指导中医选方用药,不明白这个差别,就不能成为合格的中医。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的《中药学》《方剂学》是很必要的,也是一个基础,还必须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才能学到认识疾病的知识。
         中医称之为“理法方药,完整一套”。
        当然,也可以跟师学习,逐渐积累经验,慢慢积少成多,学会治病救人。
         也可以自学,从经典入手,再到临床验证,逐渐提高。
         中医成才之路很多。
         中医是一颗大树,有足够多的果实,让每个真正走近中医的人,享用一生,并造福大众。

9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1:2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19年10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
       朱老常用药对:血症药对、气血水病证药对、痰结病证药对、虚证药对、口咽病证药对、妇科药对、皮肤病证药对中的药物用量、功效、主治、按语等内容。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朱老常用药对:
       血症药对
大黄  生地黄
【用量】大黄8g,生地黄20g。
【功效】泻热止血,凉血养阴。
【主治】邪热夹瘀热之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尿血等。
【按语】二药合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有瘀热者亦效。重用大黄、生地,尚可治肝病血热。
大黄  代赭石
【用量】大黄10g,代赭石30g。
【功效】通腑、降逆止血。
【主治】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如咳血、呕血、鼻衄、齿衄、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倒经等。
【按语】大黄泻下通腑,釜底抽薪以止血;代赭石平肝热,重镇降逆以止血,二药合用,上镇下泻,乃针对气火上逆、肝火上冲之血证病势发挥作用。
大黄  阿胶
【用量】大黄6g,阿胶10g。
【功效】通腑泻下,养血止血。
【主治】血虚夹瘀热之血证。
【按语】大黄泻下通腑,阿胶养血止血,用于治疗血虚夹瘀热的各种血证效果较好,如血淋、血尿、吐血、崩漏、月经过多,以及肝病血证等。
三七  大黄  郁金  牛膝
【用量】三七3g(分冲),熟大黄、郁金、淮牛膝各10g。
【功效】止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胃中积热、肝火犯胃之胃出血,证见呕血、便血者。
【按语】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之。胃脘痛胀者加木香4g、厚朴3g;胁痛加金铃子、白芍各l0g;嗳气加代赭石15g;脾胃虚弱加砂仁3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各6g;胃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10g。药后二三天即可大便隐血转阴。

气血水病证药对
桔梗  枳壳
【用量】桔梗10g,枳壳8g。
【功效】宣散、升降气机。
【主治】气机不利之胸闷、脘痞。
【按语】桔梗开宣肺气主升,枳壳行气消滞主降,其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总使气机通畅、升降有序而胸闷、脘痞得以消除。
三棱  莪术
【用量】三棱、莪术各8g。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化积。
【主治】①各种气血郁积证,如闭经、痛经、积聚、瘿瘤、痰核等。②肝脾肿大、肝硬化。③胃癌、肝癌、宫颈癌、卵巢囊肿、皮肤癌等。
【按语】三棱为血中气药,莪术为气中血药,《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之功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功莪术优于三棱。”二药合用则行气活血之力颇强,是治疗癥瘕肿瘤的良药。现今引申治疗多种气滞血瘀病证,建功甚速。
乌药  香附
【用量】乌药10g,香附12g。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之浑身胀痛。
【按语】乌药能气中和血,香附善于血中行气,二者配伍,相辅相成。合用名“香附散”(《慎斋遗书》)。
丹参  泽兰
【用量】丹参15g,泽兰20g。
【功效】活血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经行浮肿,产后浮肿等。
【按语】慢性肾炎水肿属瘀血阻滞者亦宜。
                                                                     
丹参  益母草
【用量】丹参15~30g,益母草30~60g。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利水。
【主治】各种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证属水瘀交阻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肾炎、肝硬化腹水等。
【按语】丹参活血化瘀,益母草通络利水,二药合用,可广泛地用于血瘀水停之证。
牛膝  泽兰
【用量】牛膝12g,泽兰20g。
【功效】活血利水。
【主治】水瘀阻滞之腰膝疼痛或下肢水肿。
【按语】川牛膝活血通经,泽兰活血行水,合用则活血利水,用于既有瘀血,又有水湿的腰膝疼痛效果较好。
泽兰  泽泻
【用量】泽兰、泽泻各30g
【功效】活血、利水、消肿。
【主治】四肢水肿、关节肿胀及关节腔积液。
【按语】泽兰活血利水,泽泻渗利水湿,二药合用,有较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其既能使已有之积液得以渗利,又能使经脉通畅,积液难于再生,故有显效。
益母草  泽兰
【用量】益母草30g,泽兰20g。
【功效】活血利水。
【主治】血瘀水停之四肢或大腹水肿、急慢性肾炎等。
【按语】益母草与泽兰均有活血利水作用,故用于血瘀水停之证效果良好。根据病情需要,益母草用量可加至60~120g。
黄芪  防己
【用量】黄芪30g,防己15g。
【功效】益气、行水、消肿。
【主治】气虚湿滞之肢体困重、浮肿、关节肿痛。
【按语】二药为《金匮》防己黄芪汤的主药,历来用其治疗表虚风湿身重之证。

痰结病证药对
水蛭  冰片
【组成】水蛭、冰片等份。
【功效】活血散瘀,消坚化积。
【主治】颈淋巴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共研细末,调适量凡士林外敷,每日一换。如淋巴结核已溃破,可用水蛭研末,加少许冰片外掺于创面,纱布覆盖,每日一换。
【按语】若颈淋巴结核患者体质壮实者,可内服水蛭粉,每次3g,1日2次。已溃、未溃者均可服用。体虚者,需适当减量,并配合补益之品始妥。
地鳖虫  瓦松
【用量】鲜地鳖虫、陈瓦松(瓦屋上所生,隔年者佳,采集后置瓦上煅存性)各等份。
【功效】软坚散结
虚证药对
人参  升麻
【用量】人参8g,升麻
9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21:35:06 | 只看该作者
           周日晚上(2019年10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暗示诱导疗法,将从概说、治疗原理、治疗方法、病案分析及评价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心理疾病中医治疗方法 的“暗示诱导疗法”。 她从概说、治疗原理、治疗方法、病案分析及评价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医的治疗方法,自古以来强调“上守神,粗守形。”暗示疗法,是治神和调神的方法。
         中医历来重视精、气、神,说它们是人体的三宝,是驾驭身体的上层建筑。
        暗示疗法是心理调理所必须的一种方法,“心主神明”,变化莫测之谓神,“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养生是自我向内“求诸心”的过程,暗示疗法是医生“来帮助”的治疗方法。
     《外求内养找健康》   是我参与编写的一本书,也是治病养生的必由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05:46 , Processed in 0.0535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