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论研究气 理论体系中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即理论构架,概念流易就是思维过程。把一个概念从其所在的理论体系中孤立出来,隔断了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这个概念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卫气营血,是指温病发展到四个连续过程,在温病学中,气与卫、营、血之间存在着规定的关系;日常用语中的气(云气)与卫、营、血之间没有关系。诸如此类。 一 日常用语中“气”的含义 甲骨文“气(简)”字作“三”形,像云层之形,本义是云气,泛指气体。但是在古籍中往往不用“气(简)”字,而是借用“气”字表达云气之义。此种意义的气读qì 。“气”既常表达此义,它的本义就用“饩”字表示。“饩”是在“气”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气”的右侧加形符“食”而形成的,“气”和“饩”是古今字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汉字时,表示云气意义的“气”被废弃,重新恢复了它的古体“气(简)”。“饩”字被简化为“饩(简)”,运用的是偏旁简化的方法。“”被作为“饩”的异体废弃掉了。 【乙组】“气”字形演变流程图 “气”后来引申泛指一切气体,如“空气”、“雾气”、“氧气”、“水蒸气”等。呼吸是维持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活动,吸人的是新鲜空气,呼出的是体内的浊气,所以“气”又指呼吸的气息,如“气喘吁吁”、“气急败坏”等词中的“气”。地上的水汽蒸腾上升形成云,云气聚集则降下万物赖以生存的雨水,还有时而柔和时而狂暴的风,一刻也不停的呼吸,我们无时无处不能感到气的变化流动,天凉了,是空气变冷了;气体流动,带来了远处鲜花和青草的芬芳气息,所以“气”还引申出天气、气候、气味等含义。 [7] 二 中医里理论中的“气” (一)气的概念涉及到各个方面,如致病物质的邪气、湿气、疠气等;病机或病证的厥气、肝气、水气等;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 精与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是有严格区别的。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温病条辩气分证卫气营血传变、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是温病发展的四个连续发展阶段,气分是第二阶段。气分证又分为:阳明气分热证(白虎汤证)及脏腑气分证。 温热病的化热阶段,以发热不恶寒,舌苔转黄为特点。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气分以中焦阳明为主,也包括肺、胃、脾、胆、大肠等脏腑。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或湿热交困于中焦,胸闷脘满、舌苔腻滞;或热毒壅盛,或邪传少阳等均是脏腑气分证。 (三) 气血津液或者精气血津液,可以相互转化即气化。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变化过程(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与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概念有别。 (四) 精气神,合则为一,分之为三。 (五) 六气,即厥阴风木、少阴 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1.指阴、阳、风、雨、晦、明。 2.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4.中医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5.中医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六)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一元论、理一元论、神一元论,是指:气、理、神为世界的本源,只有三者进行比较,才有意义。三者对于中医都有影响,而不单单是气一元论有影响。 三 西方科学“气”的定义。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固态、液体、气态中的一种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