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仲景的意思吗?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8-6-29 10:26:16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29 02:24
哈哈哈,妙。。。。

        你还真的没有见过!
82
发表于 2018-6-29 10:28: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3
发表于 2018-6-29 11:04:30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5:54
你说呢,若欲作再经者,针阳明,何谓?即以腠者三焦会通元真之处,三焦与荣卫,辨脉法平脉法多处论之,康 ...

“六经”一词,不知道在哪个版本的《伤寒论》里出现过?您知道请介绍。

点评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太阳病,头痛至七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故也,若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9 11:28
84
发表于 2018-6-29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勿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第2条: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第3条: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第16条: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8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1:19:26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8:27
用猪苓汤治肾结石。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十剂结石排出。

临床观察,有效有不效,否则就无体外激光碎石和手术取石了!

点评

我曾治一结石肾积水,小便有血,纯用中药,先以血府逐瘀汤,20剂,血止水消。后用猪苓 汤,十剂结石腓出,去县医院查已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9 12:02
86
发表于 2018-6-29 11:20:15 | 只看该作者
   以上诸条,有没有五行、五脏、五色、五常……
87
发表于 2018-6-29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6-29 12:07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6-29 11:04
“六经”一词,不知道在哪个版本的《伤寒论》里出现过?您知道请介绍。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太阳病,头痛至七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是不是谓太阳经,阳明经。

点评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 条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注释: 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太阳病,头痛至七以上自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9 15:30
88
发表于 2018-6-29 11:3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29 07:3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29 07:20
以上诸条,有没有五行、五脏、五色、五常……

       木有。
       考证过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五行学说的东东都是后人塞进去的私货,非仲景原意。

        因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所有方剂,没有一个是体现应用五行理论的,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再加上考证出来的证据,则完全可以证实《伤寒杂病论》里没有五行学说的内容。


点评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 :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 :冬至之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9 11:49
说的不错,完全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9 11:33
89
发表于 2018-6-29 11:33: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0
发表于 2018-6-29 11:43:48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6-29 07:28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

凡言经的文字内容,均是后人添加的无疑。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上述篇名中何处言过有“经”了?说六病是六经,纯粹是画蛇添足。


再说为什么是七日愈?忘记五日一候了吧?五行转一圈,六日愈才符合五行的圣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2 07:28 , Processed in 0.0571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