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7-12-22 07:34:4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很多文字,看上去都是在为这个融合观理论不断“拔高”,但这个融合观理论究竟是什么?看完这两篇帖子,仍是不得要领。如果先生自己搞了那么多年都不能把它用一、两句话至多一段话讲清楚,别人更无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找到个“抓手”,而先生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对中医毫无认识的人,反而是对中医有相当认识甚至是同道专家。如果这些专家门都找不到抓手,他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当然是你的问题了。

要给大家一个抓手,最直接了当就是说我这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也是现在常说的“问题导向”。先生可能会说,自始至终我不都说了,这解决了中西医“不可通约”的[理论]问题?所以,对所谓“问题导向”,还需得有个共识。这问题导向里的问题,我理解最后要用另一句话去qualify,就是另一句常说的,带给民众(包括中医、西医、病患、甚至医药界)“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融合只是个词儿,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理论[创新]给中西医及病患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

先生罗列了一大堆中医的证与西医所对应的病,不管准确性如何,这本身不是什么融合理论,right?那西医发现的许多病如内分泌、免疫系统、遗传病,更不要说只到了20世纪末才出现的许多病呢?即使先生有办法把它找到中医的证一一对应起来,你如果光把它们罗列出来,恐怕很少人会认为这就构成一个理论。

先生一开始说这融合观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把西医解构,融入中医理论的框架内,形成一个融合的新理论”,但在先生帖子里所看到的,极其量只是这句话的前半部分,甚至还未包括如上面提到中医理论原来没有的西医部分,融合后的新理论是什么?

如果先生真已“形成一个融合的新理论”,马上就要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新理论对中西医各自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各自又需要做些什么来掌握这新理论?先讲中医:先生自己和一大票倒骑驴追随者一贯信奉阴阳五行是天地至理,既然西医所有东东都可收纳过来,还有什么需要换新的?如果说需要有新理论,首先就要否定自己(听起来有些像“辟邪剑法”);如果说仍旧用阴阳五行,那“新”在什么地方?

然后西医呢?西医对中医的态度大约可分为三派:支持或包容、中立、反对。如果你所做的排比对应只是说明西医有的我中医也有,那无论那一派,都想不出为啥要学习应用你那一套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融合新理论”。即使你能找出中医比西医优胜之处,对西医来说,还有一个是否因此值得去改变的根本问题。外国先不说,先生不妨先在中国找到些西医作试点,验证一下所谓新理论对西医的可行性,即使只有一两个数据也算是个开始,总比现在看来纯粹是在画饼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08:19:57 | 只看该作者
     要给大家一个抓手,最直接了当就是说我这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
===============================================================

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稿件
【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

【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8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08:51:30 | 只看该作者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方证统一”是中医的原则,证态概念可以推导出“方态相关”,即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方剂相对应,对于临床与药理研究给与理论支撑。
        例如:热实结胸证的诊断,2000多年以来都是中医的难点,争论不休,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在证态理论中,可以借助于西医的上腹部急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很快做出诊断,而且能够判断穿孔的大小……,是不是手术适应症。如果穿孔小于2厘米。属于内科保守治疗,这时候可以使用大陷胸汤加减进行治疗,当然还要与西医的抗菌素、胃肠减压……配合使用。西医诊断为急性腹膜炎,如果保守治疗,就可以使用大陷胸汤配合。这仅仅是一个例子。每一个证态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这仅仅只是理论上的讨论,我也只能够做到理论推导,这就是院士们、各级领导不能接受中西医融合观的原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08:57:4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有个问题就是:这些证态,你自己实际操作过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完全操作过,或者说绝大部分我没有直接操作过。
85
发表于 2017-12-22 11:16:0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1 07:07
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稿件【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      摘要: ...

临床的任务是诊断与治疗,中医称为辨证论治。诊断是临床实践的第一步,诊断的基本单元,中医称为证,西医是病。二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把西医的病解构为病理状态,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就能够实现融合。

——正解。

为什么既往的病证结合方式是错误的?问题就出在这里。西医的病诊断与中医的证诊断,不是一个层面或层次的概念。西医的病,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而中医的证,是独立于病因而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所以,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无法对应与结合。能够对应与结合的,是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
86
发表于 2017-12-22 11:19: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2 00:51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 ...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方证统一”是中医的原则,证态概念可以推导出“方态相关”,即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方剂相对应,对于临床与药理研究给与理论支撑。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进行对应或结合,一方面,中医的证可以得到西医相应病理过程或状态的客观指标,一方面,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可以得到中医相应的治法与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或手段。
87
发表于 2017-12-22 11:23: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2 00:51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 ...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证态这一概念,个人认为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保留中医证的名称,将其所包含的西医的、客观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阐释出来,即可以了。
88
发表于 2017-12-22 11:2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2-22 03:2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1 07:07
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稿件【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      摘要: ...

西医的任何疾病,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解构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类型,西医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不单单是诊断出什么疾病,而且要求判定是这个疾病的哪一个阶段,什么类型,而医生处理的是这个疾病的某个阶段,某个类型,这就是“病理状态”,中医称之为证。

——证与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证,是独立于病因而存在的病理改变(机体形态结构和/或生理功能的异常)。证与病因(外因,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是因与果之关系;证与症状是现象与本质,实体与属性之关系;证与证是病理改变与病理改变之关系,可相兼相并,或互为标本,相互转化。

证可以由外因引起,也可以继发于其它的证(病理改变);一证可由多因引发,一因可引发多证;中医治疗证的原则,是"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治”,并且非常强调既病防变,其治疗的重心,不在于既往的病因,而在于既定的病理结果。

以内伤杂病领域为例,西医的病诊断,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核心在病因,研究分析的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相关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在时间发展轴上的演变转化关系与规律;而中医的辨证,从宏观上去认识分析诸症状与病理改变(证),病理改变与病理改变(证与证),病理改变(证)与诸病因之关系,以病理改变为诊治过程的核心,定病位,定病性,定各种病理过程或状态彼此之间轻重缓急标本转化之关系。从内涵与范围上来讲,辨病是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病)去研究分析某些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而辨证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研究分析诸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在西医病名范围内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看作是某种特殊条件下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

如果打个比方,这就有些像经典力学与现代力学之关系。二者都是正确的,现代力学适用范围更宽广,更精确。经典力学主要反映概括的是宏观低速运动条件下的力学规律。


中西医结合理论已获全面性突破,将引领而不是追赶世界医学的发展




点评

谢谢先生的评论。  发表于 2017-12-22 15:31
8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2 08:37 编辑

   郑永齐:未来医学必定是中西医融合发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这里是中国网高端访谈访谈间的现场,非常荣幸我们访谈间邀请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郑永齐先生来做客我们的访谈间。据说您的祖籍是中国大陆,您在台湾长大,到美国以后您经历了什么?
        郑博士:我在美国读了博士、博士后,在学术界我的专长是病毒跟肿瘤,我从1980年开始访问中国,几乎每年都来。首先看到了你们的进展,觉得在各方面都相当惊人。中国在生物医学方面实际上也有相当的进展,不过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努力。主要是创新应当往哪个方面是重点,如果以西方思路的走法,那么你们的现代思路的创新是跟别人一样或者比别人落后,因为这个不是你独特的。
       主持人:作为一个美国华裔,请介绍一下您的学术成就?
         郑博士:在病毒方面我有两个都是原创性的,其中一个是乙肝病毒药品,这个是国内使用最多的。在肿瘤方面,我们实际上在过去十五年花了很多精力正在研究中国古老的配方,1800年前的老方子,现在这个方子已经在美国完成了一、二期试验,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中药不只是发扬以前的东西,更该创新新的用途,所以不做真正深入的研究很难发掘它新的用途。我想国内也在这方面开始重视,所以我经常回到国内,我也是广西省的科技顾问,也是云南省以前的科技顾问,还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顾问,跟他们互相交流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主持人:在您看来,我们要怎么让中医药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且结合我创新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来让我们国际上站稳头角。
       郑博士:中医药是中国多年的经验医学,这个瑰宝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以变成未来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柱。这一块瑰宝在西方并不被人了解,东方尤其是中国既然是有别人不知道的一些经验和知识,这可能是你发展独特医学的一个捷径。更重要的是,现代西方的医学已经跟东方的医学有一些观念上的融合,这个融合的结果是可能会发展未来的一个医学,这个医学我现在叫的名字就叫WE医学,W代表WEST,E代表EAST,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名字“WE”,就是一起,未来的医学是用来一起发展的。不是谁归到谁,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你就必须知道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医学,有各方面的挑战,这不是不可以克服的。我今天听到各方面进展都蛮快的,那么我想最重要的中国的医药要想走出世界,最前提的是要在药材品质管理,药材如果不好就没有好中药,没有好中药就没有好中医,没有好中医你怎么走出去,这是最基础的!你们福建山清水秀,好药材有了可能性,所以在这方面可以好好努力,当然也应当考虑到全世界药材方面的好资源。

      WEST(西方),EAST (东方)
9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36:12 | 只看该作者
       郑永齐     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
       出席了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作为嘉宾,是第一场报告会的主持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0 08:34 , Processed in 0.0578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