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经典理论探讨:中风病风中哪里?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7-10-30 06:4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0-29 22:52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9 22:03
吴以岭先生比你们聪明,他说所有的中医人把经络理解错了,吴以岭的定义是:脉络是血管,他的络病学就 ...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合称,经络(脉)的本意,原本就是血脉、脉管、或血管。

经络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998&extra=page%3D10

经络是生理学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83&extra=




8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08:25:0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30 00:01
这个问题,是本帖重点应该讨论的问题。
病因、外风,这些词汇,在张仲景著作里没有,我们解读作古人认为 ...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这不就是著名的“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的中风病因学说吗!

中风病风中哪里?仲圣认为或中经络,或中脏腑。

不知道仲圣这句话,这位同道怎么认识?是否与外风有关?

点评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6:36
中风病是以病因命名的疾病,即感受风邪、中风而已,沿用至今。但是否与中“风”有关,历代医家观点不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08:32
8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08:32:4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30 08:25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 ...

中风病是以病因命名的疾病,即感受风邪、中风而已,沿用至今。但是否与中“风”有关,历代医家观点不一。

点评

《内经》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受风邪”有关。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或为偏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08:50
8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08:50:2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30 08:32
中风病是以病因命名的疾病,即感受风邪、中风而已,沿用至今。但是否与中“风”有关,历代医家观点不一。

《内经》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受风邪”有关。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或为偏枯。”

纵观《内经》全书,有关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论述,非只限于外受风邪一种,还有如“暴怒伤肝,气机逆乱;火热亢盛,上扰神窍;饮食伤脾,痰湿阻络;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虚火上炎及体质因素等”(金栋.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7期)内风因素。

点评

偏枯,即半身不遂的古病证名,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08:52
8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08:52:3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30 08:50
《内经》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受风邪”有关。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 ...

偏枯,即半身不遂的古病证名,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86
发表于 2017-10-30 09:05: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理论是通过取象比类建立起来的,风寒署湿燥火,既是病因的特性,又是病理机制的特点,也是临床表现的特点,这与西方科学的因、理、果的形式逻辑思维是不同的。
          风寒署湿燥火,与西医的具体病因完全不同。西医的生物、物理、化学等等致病因子大多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仪器能够测量出来的具体物质,诸如:病原体、高温、电磁波、硫酸等等。
          风性善行数变,是说风的特性,而不是具体的物质,不是空气这种物质的运动的具体表现诸如:风速、风向、风力等物理参数。风邪作为病因是指善行数变的特点,而不是具体的风,不能理解为风吹到了那里?吹到了哪里?脑子里?中枢神经系统里?
           先生对于中医理论的考证如此深入,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值得先生深思。

点评

重点在于,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全蝎,蜈蚣,它们治疗的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内风是邪的一种,确有其存在,还是说只是一些颤抖的症状,就叫内风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1:46
所以,以临床验之,还是“中西合参”的好。有道是“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0:16
8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0:00:2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7 10:30
中风的形成,有原始病因和诱发因素。
原始病因有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亢为主。
诱发因 ...

这个说法虽靠谱,但还是遗漏了脾!因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脾失健运,则水饮(湿)代谢障碍而聚湿生痰!痰浊阻塞脉道、络脉,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阻塞脑络→脑中风。
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0:16:52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30 09:05
中医的理论是通过取象比类建立起来的,风寒署湿燥火,既是病因的特性,又是病理机制的特点,也是临 ...

所以,以临床验之,还是“中西合参”的好。有道是“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点评

有道是“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 看是怎么个“合参”法,我同意张永和的看法,临床上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中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0:54
89
发表于 2017-10-30 10:5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0-30 10:57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30 10:16
所以,以临床验之,还是“中西合参”的好。有道是“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有道是“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
         看是怎么个“合参”法,我同意张有和的看法,临床上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中药,一定要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或者成功的临床经验操作;西医的检查、诊断思路,不可以贸然与中医直接对接,在临床实践中是有过深刻的血的教训的。一念之差,悔恨终生。
90
发表于 2017-10-30 10:59:54 | 只看该作者
           辨证论治,西医做个参考,仅仅是参考。

点评

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相对于中风病而言,西医这个参考是必须的、必要的!以目前中医临床而言中风病,真正用中医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汤剂者,又有几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30 11: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2:38 , Processed in 0.2089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