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 ---------------------------------------------------------------------------- 这一段,虽然内容多,重复粘贴了好说一些。
《药典》的内容,我理解重点在药品的标准。中药的品种、来源、炮制及相关理化指标。讲应用部分似乎不是重点,大约就类似举例。西药部分也是这样,西药几乎没有适应症内容,和西医药物说明书不能比较。 《中药学》是按四年培养中医师要求的用药要求编的课本,除了药物的选择外,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这些药的常用法,也就是辨证论治方法指导下应用这些药。 所以,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功效和应用。 功效其实就是该药所致病证的治法,后面的应用就是体现该治法的具体辨证对象。 比如,气虚欲脱是一个证,治法是补气固脱,人参可以治疗这种病变,就说人参的功效是补气固脱。 再增加一点内容,就是脱证不同的分型,用人参的配伍。(同时也起到给方剂学打基础的作用)。 这样就让学生初步理解人参固脱作用和使用方法。 药性歌诀里的人参“大补元气”,是概括的,抽象的。这里的功效和适应症一起介绍,就具体了,学生也可以掌握。
说到这里,其实还少不了要回到中基里的基本概念上。比如您前面提到的气,这里的元气,这些概念在中基里有许多不清楚。但编写《中药学》,不能等大家把中基概念都吵清楚再编。 《中药学》、《方剂学》就是避开了这些基本概念的内容,直接应用大家习用的一些概念来论述药物的使用。 比如,元气的概念吵不清楚,《中药学》、《方剂学》顾不了,但元气虚脱的现象大家知道,也就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参和相关方剂。 《中药学》没有研究中医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没有这个任务。中药学的任务是学生能够掌握现在已经明确了的、中医习用的用法,不明确的,少数人的,新发现的,以后可能发掘的,这许多内容,远超出了教材的任务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