⒁太过、不及、平气等术语来自何处:这三个名词,《内经》中其义有二,一指时令节气。太过,谓节(时)气先期而至;不及,谓节(时)气延期而至;平气,谓节(时)气如期而至。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和《六微旨大论》。二指五运值年之气——木火土金水五运之岁气。太过,指岁气有余;不及,指岁气不足;平气,指岁气和平。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并有一套专门术语,如下: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又,“本节所谓‘平气’,乃指气无‘太过’与‘不及’,即为‘平气’。五运值年,凡阳年为太过,阴年为不及,一阳一阴迭为交替,为什么还会出现‘平气’呢?……平气是根据气运关系‘太过被抑、不及得助’的原则来确定的。”(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 金栋按:平气之说来自古历法,即把一周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每过15.22日就交一个新的节气,这样定的节气叫做平气。当然,《内经》不完全是原义。请参看第六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