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6-1-31 21:17:0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1 13:11
请千总详细谈一谈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的本质及原理。

        -------陈总客气了,其实这 ...

请千总参见99楼对李先生的提问。
82
发表于 2016-1-31 21:31: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所谓的“证”,就是“证候”的简称,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斗争强弱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也是对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症状的归类和总结。

一一既然证的诊断包括了病因,以太阳蓄血证为例,此证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可见于主动脉夹层一病(等等),那么,太阳蓄血证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是什么?
83
发表于 2016-2-1 05:4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31 21:49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13:11
先生所谓的内涵、模式、本质、原理,是不是中医证候的西医学内涵,模式,本质、原理??!!

一一就 ...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有别于其他医学且最具特色的重要环节,由此也让许多人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中医只讲"辨 证",不讲"辨病"与"辨症",这实际上不符合中医学发展的客观情况,是对中医学的片面理解.毋庸置疑,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体系的核心,也是维持临床疗效 的关键.然而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学自古以来就一贯重视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只是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医家认识和诊治疾 病的思维方法与模式具有或多或少的渗透与影响,故而有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孰主孰辅之别.实际上辨症、辨病和辨证历来是中医三个互为补充的理论体系.
84
发表于 2016-2-1 06:15: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13:31
中医所谓的“证”,就是“证候”的简称,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斗争强弱等各方 ...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是什么?
=============================================
        回复:
         请问陈斌先生,太阳蓄血证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是不是指太阳蓄血证的西医学病因是什么?
85
发表于 2016-2-1 06:22:48 | 只看该作者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伤寒论106条,124条已经说明了。106,太阳病不解;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

点评

太阳病不解,可以发展成蓄血证。也可能变成其他证,也可能过两三个月自己慢慢痊愈,假如“太阳病不解”绝大部分要发展成蓄血证的话,这个“不解”,就是蓄血证的病因。 只要太阳病不解,就会成蓄血证。是这样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 09:43
86
发表于 2016-2-1 06:3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31 22:42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1 21:4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 ...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一一中医内科学中,中医的病名有咳嗽,喘证,胃痛,泄泻,黄疸,眩晕,头痛,水肿等。请问,咳嗽,喘证,胃痛,泄泻,黄疸,眩晕,头痛,水肿等名称或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诊断,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症状诊断?
87
发表于 2016-2-1 06:52: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31 22:15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是什么?
=========================================== ...

请问陈斌先生,太阳蓄血证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是不是指太阳蓄血证的西医学病因是什么?

一一中医不是为辨证而辨证,是为了施治而辨证,根据辨证的结果处以方药。这些方药进入病人体内,总是要有所指的一一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作用目标与对象。
88
发表于 2016-2-1 06:58:4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31 22:22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伤寒论106条,124条已经说明了。106,太阳病不解;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 ...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伤寒论106条,124条已经说明了。106,太阳病不解;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

一一太阳蓄血证的病因是太阳病,太阳病的病因(实质的,客观意义上的)又是什么?太阳蓄血证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是否流行性出血热即是太阳病?太阳蓄血证也可见于主动脉夹层(等),是否主动脉夹层(等)也是太阳病?
89
发表于 2016-2-1 07:01:5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22:39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 ...

长期以来,辨证论治一直被视为中医学在临证时的精髓,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过在历史上,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辨证论治。古人在防治疾病时,首先是辨症论治,以後发展为辨病论治与方剂辨证。 
方剂辨证及辨病论治的时间早于辨证论治。它们是辨证论治的前身。辨病论治与方剂辨证都是确定某方治疗的病或症候群,一方仅治一病(症候群),或一病仅有一方(以後扩展为若干方)。即所谓方病相应。方子、疾病与症候群都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的病或症候群来选择不同的处方。辨证论治是在确定证後,可选择相应的方。证是固定的,但方子可以选择,药味也可适当加减,根据病人当时的临床表现来选用相应处方和加减药物。这是方药与证相应,意味著辨证论治有著一定的灵活性。 
《内经》中的鸡矢醴治疗鼓胀,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治疗血枯,是以专方治专病,属于辨病论治。以後,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了辨病论治、方剂辨证与辨证论治三方面的内容。例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是方剂辨证。奔豚汤治奔豚、鳖甲煎丸治疟母是辨病论治。同属太阳病。根据病情不同,如发汗後,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下之後,脉促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等是辨证论治。在《伤寒论》之後,辨病论治、方剂辨证与辨证论治一样,都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在明代,孙志宏的《简明医彀》中对200余种各科病证,各列出主方一项,成为典型的辨病论治专书。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的卷十三至卷十五中,列出内外妇儿诸科各病专方。卷十六则为祖方,提出“字有字母,方有方祖”,如桂枝汤类中,列出桂枝大黄汤、小建中汤等29个方剂,供方剂辨证使用。可见自汉至清,辨证论治始终与辨病论治共存。   辨病论治的特色是一病一方。如《金匮要略》中的“诸黄,猪膏发煎主之”、“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者,红兰花酒主之”均属此类。辨证论治的特色是同病异证则用药各异,例子不胜枚举。前者重视病的徵结所在,著眼在病;後者重视人的差异,包括体质差异在内,著眼在人。在诊治疾病时,两者均占重要地位。
90
发表于 2016-2-1 07:18:3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22:58
 太阳蓄血证的病因,伤寒论106条,124条已经说明了。106,太阳病不解;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 ...

         中医治病,依据的是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病位、病势,只能在中医理论体系内进行,不能拉扯到西医理论中去寻找中医证、病的西医学病因!不能以西医为标准衡量中医,这是常识!
          先生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以西医为标准的思维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22:39 , Processed in 0.0561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