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鹏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仁海不仅仅是废五行,更是废中医的经络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5-10-7 10:29:47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6 21:02
你说针对的是什么,咱们就和你讨论什么,一定奉陪到底!

我说风药治风病,是针对病机的。您不同意请继续。

点评

你得说出依据来,所以你就继续吧。  发表于 2015-10-7 11:01
82
发表于 2015-10-7 10:37:5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0-6 21:22
谢谢llyyjj先生的光顾和回复。
不只是中医学,其实许多学科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这种现象是普遍 ...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予以甄别,去伪存真,而不应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千总这个意见有指导意义,正是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这里探讨三焦概念的来源及变化。


我认为三焦就是人体的三个部位,大体上符合西医所谓的胸腔、腹腔、盆腔三个器官。
--------------------------
我也是这个认识。


至于三焦辨证,是把病情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由气分到血分划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是有实体的脏腑器官做基础的,并不是虚无的、不可捉摸的。

----------------------------
正是。
三焦辨证,辨的是温病的整个过程,三焦辨证辨的是实体脏腑器官的病变,五脏都有涉及,不是辨六腑之一的三焦腑。
中西医融合观老先生就拿三焦辨证来说事,杨老师借机恶作剧,发了几个帖子起哄,就在本栏目,您闲了看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3
发表于 2015-10-7 10:50:2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6 22:07
李老师啊,《内经》中的三焦是六府之一,太白侠和您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是呢,对三焦是有形的,这 ...

太白侠认为《内经》中的所有藏府(器)官都是无形的,只不过是借用解剖(器)官指代某些功能罢了,甚至连鼻这样实实在在的(器)官都是借用,来指代嗅觉中枢和部分免疫功能。(如,《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
正是!
等这句话等了几年了,总算有人明确说出来了。
我在刚学中医的时候,书上、老师,都说,五脏不是个纯解剖器官,也不是个纯功能单位,也不能说和西医五个生理系统等同,让我糊涂了许多年。这种说法,在本论坛依然流行,依然不愿意说清楚五脏到底是什么。尤其说到解剖学和脏腑学说的关系时,越说越糊涂。
我在讨论解剖与脏腑关系时,多次表达过太白先生上面的意见,但要做个整体论述,还需要下一些功夫,总觉得不能完整表达这个看法。太白先生今天明确提出来了,就请太白先生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专题阐述出来,大家跟着学习、讨论,把五脏学说的本质内容阐发出来。
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如果把脏腑学说的本质问题讨论明白了,五行、三焦、经络都是小事,爱废不废吧。再说,如果脏腑学说本质表达清楚了,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上的价值,捎带就说明白了。

点评

第三章 形器论 形器,就是形体与器官。形器论,就是关于形体与器官的学说,分为形体说与器官说。其中,器官说讲述的是人体脏腑器官、营卫气血、津液和九窍骨髓等生理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2:04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1:17:39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6 21:04
李榆军先生,你作为教师,现在请给诸位讲一讲“五行”,看看你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授业解惑的。

李榆军先生,你作为教师,现在请给诸位讲一讲“五行”,看看你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授业解惑的。可是你回答说“中医教材是按规定使用的,教师讲课必须遵照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有否定五行的要求吗?如果没有,你自己就反五行,何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授业解惑?

点评

教师讲课必须遵照教学大纲,五行的内容,课堂上必须讲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把教材内容贴在这里吧? 否定五行,是我个人的认识。讲课要遵守教学大纲,发帖要遵守论坛规章,写文章要写自己的认识。教师遵守教学大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5:08
85
发表于 2015-10-7 12:04: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7 10:50
太白侠认为《内经》中的所有藏府(器)官都是无形的,只不过是借用解剖(器)官指代某些功能罢了,甚至连 ...

             第三章 形器论


    形器,就是形体与器官。形器论,就是关于形体与器官的学说,分为形体说与器官说。其中,器官说讲述的是人体脏腑器官、营卫气血、津液和九窍骨髓等生理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理表现(症状);而形体说讲述的是体表部位与体内脏腑器官的对应关系。因为,二者都是把脏腑器官设想为“器”(即器皿、器械),以物质的机械传递作为活动方式,所以,可以合称为“形器论”。


    形器论是“四部五论”框架的核心部分,其它一切理论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无论是藏象论的时间机制,还是经络论的空间机制,都是“形”、“器”之间的联系、平衡机制,也都是通过“形”、“器”表现出其生理功能与病理病证的。藏象论所述的是“形”、“器”之间在时间上的统一性关系;经络论所述的则是“形”、“器”之间在空间上的统一性关系。


    这样,《内经》中关于形器论的内容,除了在一些独立的篇章段落之外,很多内容还见于本属于藏象论或经络论的篇章段落。也就是说,《内经》中形器论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器官说内容,随处可见,要想把它完全抽绎出来是极为困难的。这里只能作大致的介绍,还不能保证准确无误,所以,亟需广大网友共同参与,加以完善。


           第一节 没有“黑箱法”就没有中医学


    必须指出的是,“形器论”不是解剖学,“形”、“器”与解剖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所有的“器”,都是虚拟的,或称“虚指”,只是借某种解剖所见而代其名称。虚拟不等于不存在,它代表的是各个功能的集合。


    《内经》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器官”皆是虚指,而少数的“实指”,例如头发,则并不谈其功能。在这些虚拟概念中有一定的实指成分,既然指其名而代之,则最好有一定的根据,没有也没有关系,如“胆”就是没有一点实指成分,所以,无论解剖上见到或见不到都无关紧要,见到的也不不意味着就是其所指。且不可把这些实指成分看重,因为那样就把中医学引上了邪路,会把发达的中医当成了西医的原始时期。


    说到“虚拟”,这在几十年前人们是无法接受的,直到认识了西方的“黑箱系统辨识”法,才勉强承认。但仍然怀疑:古人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智慧,超前了几千年?再说,“虚拟”的东西也能用来治病?答案是肯定的。


    所谓“黑箱系统辨识法”简称“黑箱法”,《辞海》是这样讲的:“即通过观测黑箱外部输入信息(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输出信息(黑箱对外界的反应),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的科学方法。黑箱法注重以整体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统,便于研究完整状态下和解剖状态下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高级复杂系统。它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化繁为简,便于研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繁多的系统,如生态、经济、社会、脑等。”“黑箱法”是科学的方法,是研究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方法,采用“黑箱法”不意味着对“黑箱”中事物毫无了解。科学不完全是揭示自然规律,更是在逻辑学即数学那儿,找到一个模型,来比较合理地阐述某些自然现象,所以,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被现代科学普遍采用。


    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先民,在“黑箱论”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研究、认识人体这个庞大繁杂的巨系统。《内经》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描述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图框模型”,它与真实的解剖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与西医生理病理的不同才是中医学的优势。在没有解剖学的情况下,中医理论与临床已经卓有成就了,那个时候西医解剖学连萌芽还没有萌芽呢。即便现在,用这种方法研究人体也是遥遥领先于解剖方法的。只可惜,我们那些捧着祖宗饭碗的精英们,为什么要吹捧西医的解剖方法,而贬低自己的呢?唯我先贤,睿智无边!


    很多人说:中医《内经》中的“心主血脉”就是中医解剖学的成果,正是这个对“心主血脉”的错误理解,才误了大事。如果我们把虚拟的概念实化(当然现在还远远做不到,甚至还没有人开始做,不过“虚拟实化”应该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唯一可行方法),那么,中医的“心”,是虚指的概念,如果实化,其主要功能在于脑,中医的“血脉”主要是指西医的神经,“心主血脉”是用解剖所见的心脏连着血管的形象,来指代西医的大脑支配神经这种生理现象。再如:“筋”是指运动功能,“骨”是指支持功能,“皮毛”是指防卫功能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信息输入与输出部件的五官七窍,虽然其实指成分明显,但仍为虚指感念。如“鼻”,根据《内经》所述,其功能至少应该包括嗅觉中枢和部分免疫功能,而不仅仅是解剖学的鼻腔。


    虚指的概念才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黑箱法(而不是解剖法)才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没有黑箱法就没有中医学。建立在“黑箱法”基础之上的中医理论,其逻辑之严密简直是天衣无缝,任何差误都会使这个体系不能自洽。要想真正理解中医理论,进而进行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前提必须是在观念上彻底与西医化清界限。如果不是这样,就谈不上理解中医理论,更谈不上与西医理论的结合了。




      第二节 器官说构建的“黑箱”内部结构图框模型


     形器论是“四部五论框架”的核心部分,一切都是围绕它而展开。无论是脏象论的时间机制还是经络论的空间机制,都是这些形、器的联系方式,平衡机制,都是通过形器来表现出功能或病变的。在以往的《教材》中,有的把形器论内容并入脏象论,有的把部分内容独立为“水液代谢”有的把一些内容抛弃,更多的是用西医学的一些同名器官来冒充,制造假的“中医理论”让人家去研究。


    由于脏象和经络机制都是通过形器而表现,所以,《内经》中的形器论内容除了在一些独立的篇章以外,很多都出现在脏象论和经络论的篇章段落之中。也就是说《内经》中的形器论内容随处可见,要把它完全、准确地抽绎出来是极为困难的,这里只能述其梗概,未免挂一漏万。


    按照形器论,人体,这个“黑箱”的内部“结构”的图框模型是:


    人生之初父母两神相搏两精相合而形成,先生脑髓,依五行次序肝、筋、心、血、脾、肉、肺、皮毛、肾、髓脑、肝……循环相生(这里包括五脏隶属的所有形体器官)。


    出生之后,开始饮食。营卫气血开始运行,心神开始工作,此时才称为人。这时的人就像一个充满水的容器,这个水是由肾所主管其运行,所谓“肾主水”。(此“水”非五行之“水行”,不是肾“属”水的“水”)。


    形器论,各个部位都各自产生自己的“精”,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功能。(即“精化为气(真气)”。《内经》中不把物质与功能分开,不是说某种物质具有某种功能,而是某种物质的名称就是其功能的名称。如果它与另外某种物质相合,或转化,就产生了与原来物质不同的另外一种功能,而不是前两种功能的组合)。


    不同的“精”各有一部分随着“水”进入肾,混合为人体最根本的“精”,后世称为“元精”的就是这个东西。


    此元精补充了原在出生之后消耗殆尽的父母之精,再随水分配到了形体器官各部,使之继续发育成长。这样,就使形器各部都带有其它部位的“精”。


    肾脏也有自己的精(不是所藏的元精),此精充足即肾的功能成熟,可使肾所藏的元精排除而为生殖之精,二者本是同一个“精”。肾精的充足也就是五行属水的肾脏功能强盛,到了男16岁,女14岁时,充足的程度达到了可使其发挥“封藏之本”的作用。从五行角度看就是“水”盛,但这么说就会与肾所主的“水”相混淆,以为身体里的水多了,所以在这里,五行之“水”,就用“天癸”代称。这里反映了在形器说与五行五行脏象说联合应用时对概念小心区别。


    由于肾主水,水循津液而流,肾又为胃之关门,关门不利则聚水而生病。由于肾藏元精,所以为作强之官,主伎巧。过度用力则伤肾。而骨是身体的支持系统,所以说“肾主骨”。肾藏的神为志,伤志则喜忘前言,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所藏的“神”是后世所称“识神”。与气化论中的“元神”不同。心神是通过血脉来主管全身的。“血”是神气。心神是生命的最高体现,神去则死,所谓“生之本”。其余四脏也各藏其神,即魂、魄、意、志。但它们都是心神的辅臣,各司其职。


    看到《内经》有“心主血脉”一说,就认为中医了解解剖学中的“血液循环”,这是望文主义。“心主血脉”与“血液循环”毫无关系。中医理论中也不需要“血循环”这样的概念。“心主血脉”是用解剖所见到心脏连着血管这一形象来表达类似于西医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那种关系。“心主血脉”是说心通过脉传送血。为与经络的“脉”区别,故称“血脉”。


    肝所藏的精是血,所藏的神是魂。肝脏的所有功能及病症表现均源于此二者。(这个“血”与经络中气血的“血”,及溢于体外的血是三种不同的概念。)肝为“将军之官”,并不是因为它在情志上主怒。如果这样,那么主悲的肺就不应该是“相傅”之官,而应该哭丧之官。况兵法曰:善战者不怒。肝为将军,是因其主“谋虑”,是为君主谋划行动的。君主决定有所行动,如跑、跳、挥拳,这得由“筋”来执行,因为“筋”就是指运动功能。而哪条筋该动,动多大程度,孰先孰后,怎样配合,这要由肝来谋划;由“血”来传达命令。人不动,则血归于肝,所以说“肝藏血”。而“肝主筋”就是将军与士兵的关系。


    肝藏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既然是从属于君主的将军,肝所藏神就应当从属于心神。魂伤则狂妄不精,不敢正当人。


    肝被称为“罢极之本”,“罢极”,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就是疲惫之极的意思。“罢极之本”就是耐受能力。耐受力的根本之所以在肝。还是因为它藏血,主筋。


    肺,所藏的神是魄,“并精出入者谓之魄”,而精是肾之所藏,肺与肾的功能直接关联。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的传输,所以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肺又称“脏腑之盖”,其意义就像锅盖一样。胃中水谷之精气和从膀胱气化之津,上蒸至肺而后洒布全身,即其“通调水道”之功。


    肺所藏的精是“气”,这个“气”是宗气,所以称为“气之本”。肺有节律性运动,以助心君治理全身,所以称“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理道是“节”,《礼·杂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所谓“肺朝百脉”就肺通过宗气使百脉如潮动(“朝”是潮的古字,使动用法)。


    如果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来看,中医的“肺”,其功能包括了西医的心脏,肺使脉搏动,实为心搏,因为是虚拟,所以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呼吸一次脉搏动4-5次,而不是一次。另外,肺“通调水道”之功能,可能与心脏分泌有强大利尿功能的“心钠素”有关。


    (临床诊脉,右寸脉为“肺”的位置,其脉位又分内外两个搏动点。如果在外侧,紧靠伸拇指肌腱处搏动强,一般病在西医的肺脏或气管、咽等处。如果在内侧(大多角骨附近)搏动明显,则常是西医所说的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心肌缺血”。如果是左撇子,则要取左手寸脉。因干扰脉搏的因素很多,所以其准确率在百分之七十--八十。)


    肺主皮毛。皮毛在身体的最表层,直接与外界接触,这是实指的“皮毛”,是“黑箱”的信息输入、输出设施之一。但肺所主的“皮毛”则是虚指,是人体的防卫功能。肺司呼吸,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必有防卫(肺为“盖”也是指此功能),这个防卫功能就被称为“皮毛”(虚指)。肺之所以主皮毛,也是由其主气,是“气之本”而来的。


    所以肺脏有病,伤魄则狂,意不存人;伤气,则出现咳喘等吸收症状,肺气虚则防卫功能降低。


    胸中,这是一个脏器的名称,不是部位名称。介于心肺之间,其功能主要在于“宗气”,又与心、肺想通联,其功能较杂,所以其名称亦乱,又称“膻中”、“心包络”、“心主”,有时径称“心肺”,还有时称为“心”,这往往是在侧重论述其功的某个方面时所使用的名称。在经络中,还把胸中与膻中并称,即胸中与膻中相通联。


    脾所藏的神为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神是脏器之主,它不仅仅是“任物”,即应对身外事物,还要照顾体内生理活动,要时时对事物进行检索,这就是脾所藏的“意”的工作。


    脾所藏的精为“营”,这个“营”可不是“营卫”的营。而是营运之意。即人体所有运行转输的物质(虚拟)营、卫、气、血、津液等,皆由脾来主管分配。所以又称之为“仓廪之官”。


    脾主形、肉(形与肉是同一个意义,人体所有形质,包括实指的筋、骨等皆称为肉),主四肢,都源于“脾藏营”。因为它们都要接受来自脾的供给。


    胃,为水谷之海。它接受水谷,将其腐熟,其精微供给全身,糟粕排出体外。胃有五管,除贲门幽门之外,还有上、中、下三焦(虚拟)。水谷腐熟后其精微分之卫、营、津液。卫从上焦出,营从中焦出,营卫皆经胸中上肺。津液从下焦出,渗入膀胱。


    小肠,为受盛之官(府),大肠为传道之官(府)。二者都是继胃之后相递使食物变化而出,所以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但是,三者的分工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发生病变时,其症状不同。


    三焦,为决渎之官,又称中渎之府,是主管水道的。这是因为三焦所出的卫、营,津液都是由水伴随而形成的。如果三焦不通,除了会分别出现卫、营、津液的病变外还会出现水胀。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说上中下三条水道中,水所含的成分不同。三焦连属膀胱。


    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或称津液之府。津液从下焦别于回肠而渗入膀胱,由膀胱的气化作用而出,或供全身,或有过多的则溺出。


    以上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都是协助脾转化输送运行物质,可以看作是脾的一个个功能单位。


    胆,为中正之官,又称清净(中精)之府,主决断。调整脏腑器官的活动强度,使之与其它器官配合恰到好处,这就是“中正”的意义。借用西医的话说它就是“阈”,胆的强弱决定“阈”的调整效果。所以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用西医的“高血压”病打个比方,虽然称为“原发性”,其实各有各的原因,如果在治疗时不考虑其血压,而是看他还患有什么疾病,当补则补,当泻则泻,往往随着这个疾病的缓解,血压也恢复正常,而且十分稳定。如果只是一味降压,无论使用西药,还是选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其效果是一样的,都得终生服药。这就是因为患有其它疾病,“胆”必须把血压调到一个较高的值,以维持运行,形成一种不正常的“稳态”。而所谓“其它疾病”,从西医的病理学看来,往往与“原发性高血压”毫无关系。


    人的勇怯也取决于胆是否充满。充满而横者,其人决断能力强,做事勇敢,对于脏腑的协调能力也强,而不易患病。所以说:“当是之时(受到某强烈的刺激),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也”。


    卫,由上焦出,是水谷之悍气,经胸中上肺,行于脉外,昼行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也就是说卫气像潮水一样,昼夜盛衰于外内,从目出,从肾入,入则卧,出则起,其在内外时间随四季昼夜长短而变化。肠胃大,皮肤涩卫气久留于阴,故多卧,胃肠小,皮肤滑卫气久留于阳,故少瞑,邪气在上焦,闭塞不通,饮后卫气久留,故卒然多卧。老人肌肉枯,气道涩,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卫气的作用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风气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使肌肉生肿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则肉不仁。如果在肠外,寒气与卫气相搏,正气不得荣,恶气乃起而生息肉、病名为肠覃。卫气留于腹中,畜积不行使人支胁中满,喘呼气逆。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卫气生病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


    营,从中焦出,经胸中上肺,行于血脉之中。其运行是十二经路线,但它不行于经络之中,只是利用经络的非常明确的循行路线来标识血脉(虚拟)的路线。营的运行与经络无关。营是水谷之气的清者,昼夜行于身五十周。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为营气之所舍。营的作用是供给全身各部,使之化生自己的精。营又与卫化生宗气,与津液化生为血。


    营卫常相互配合为用,故其发病亦常相关联。如,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疎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正邪从外袭内,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宗气、营、卫上于胸中,经肺呼出三分之一,再吸入天气而合成宗气。宗气的作用是推动各种循行物质的运行。在乳下的搏动就宗气的表现,搏动过度就是宗气外泄。胸中为宗气之海,上者行呼吸之道,下者入气街。如果足部真气上逆,宗气不能下,则足部的血脉不行而凝结。


    血,这个概念前已谈及要与西医的“血”严格区别。而且强调了《内经》中形器论的“血”与经络论中的“血”及溢出体外的“血”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这里“血”的概念是形器论概念,是虚拟的物质。


    血是由营化生的,营行至孙络溪谷之处,与津液相合而化为血,生成的血先满于孙络溪谷,再渐次充满大的血脉。血的生成,并不是为了说明血的来源。《内经》是直接为治疗服务的,没有必要去解释与治疗无关的东西。况且对虚拟的物质也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所说的“生成”是为了说明如果血的功能出现问题,应当考虑到除了血本身之外,还应与津液、营、孙脉、骨(溪谷属骨)有关。


    血是“神气”,由心主管,归肝实际调遣。它的功能就是在心的受意下,来传达肝对筋的命令。这与西医的“血”毫无干系,却有点西医“神经”的意味。至于溢于体外的血,则只是一种症状,要找到出血的原因,这个原因有些与这个虚拟的血有关,有些无关。因为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出血多,出现的是气虚证,而不是血虚。因血而出现的疾病,如果卧出而被风吹,血行不得返其空,则生痹厥之证,如果因营气停留而使血不行,则会生痈疽。


    津液,也是胃中水谷所化生。从下焦而出,渗入膀胱,而后蒸其气至全身。津液因稀稠的不同分为气、津、液、膏。但无严格界线。一般气津温肌肉充皮肤,天暑衣厚则出为汗。津液灌注孔窍而为泣涕,涎唾。或与营气化生为血。液膏则渗入骨空而补益脑髓,滑润关节。


    如果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入膀胱,则成为水胀之病症。如果因寒而留于肌肉间,聚沫则为痛。若液、膏下流,则脑髓减而骨属屈伸不利。


    至于五官七窍,与皮肤一样,作为信息输出输入的设施,它是实指;作为一个器官的工作机制,它是虚指。这一点,与在内的脏腑不同。


    目,眼胞,血络黑眼,白眼,瞳孔以及它的动作,视物功能等都是输出的信息,都是实指。脏腑形体之精皆上于目,是为“精明”。使目能视别外物,而视觉所得则由心神处理(解读信息),所心目为心之窍,而心神的状态也可由目反映出来,所以又为心之使。所谓“肝开窍于目”,只是眼球的运动反映出肝的状态,以及“将军”的意向所指。


    耳,其功能为听。精阳之别气走于耳,使之能听,而精是肾之所藏,“精脱则耳聋”。所以说“肾开窍于耳”,又说“肾为之主外,使之听远”。但这仅仅是听到声响,至于解读信息,还得是心神。耳经宗脉(耳为宗脉之所聚)与心相通,所以又说“心开窍于耳”。


    鼻,宗气出于鼻,是呼吸之道,又辨别气味,为嗅。呼吸由肺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


    唇舌,胃中浊气上出于唇舌(即口)。使知五味,所以胃的功能状态,即受纳水谷的情况可以从唇舌的状态及对饮食气味的善恶反映出来。至于脾“开窍于口”,是因“脾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另外,脾所主的“肌肉”,其状况也可由唇色的变化反映出来。所谓“心开窍于舌”。是因为“舌者,音声之机也”,是指语言表达能力而言。


    以上是《内经》中关于“器官说”的梗概内容。既非全部,也可能有枝节性错误,请谅解并与指正。特别是后世诸贤对“器官说”的补充与发展,本文盖未涉及。


                     第三节 形体说
    形器论中的形体说,是说体表的任何一个可分辨的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局部的每个点都分别对应着身体的某个部分,这就是人体的“自相似性”或“全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则是“肾主水,藏精”而造成的(见第二节)。
    《灵枢·五色》“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一段是最完整最典型的论述,另外在《灵枢·师传》也有此类论述,如“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这是尺部屈侧皮肤分区以对应脏腑肢体。形体说中,体表所对应的是虚拟的脏腑器官,也就是对应的某些功能集合,而不是解剖学上真实的组织器官。


    形体说主要用于诊断,主要用于望诊。也用来治疗,即刺灸某个部位来治疗相对应的脏腑器官的病症。这些部位,后世称其为“经外奇穴”。这就是说,针灸疗法并不都是依据经络的,除了依据形器的反应点,另外还有依据藏象机制的反应点,即穴位。其实,《内经》的治疗手段,除了仅有的几个单方验方以外,最大量的还是刺灸方法,无论用什么理论辨证,包括阴阳论,治疗上都是针灸手段。把所有的穴位都归为经络理论框架中,从而使得经络理论变得不明朗,这是“经络现代研究”或曰“经络实质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世和国外在形体说启发下,又发现了手、足、耳等部位的“全息现象”,用于诊断、治疗颇有效果,为张颖清教授《生物全息律》奠定了基础。但与形器论不同,它们所对应的脏腑器官是“实指”,而非“虚指”。虽然不属于中医理论,但对于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很有启发,因为,可以此为根据,将中医的虚拟器官实化,即把黑箱白化。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黑箱白化不意味着放弃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而走向机械唯物还原论上去,因为,中医虚拟的器官不是对解剖的假设,而是身体某个或某些功能的集合。


                       小    结


    形器论包括器官说与形体说。器官说,把身体的各种功能按其规律分成若干个系统,这些系统以解剖所见的器官来命名,也就是把这些器官当作一种符号,构建了一个以五脏即五大系统为基本框格又有细化子系统的图框模型;形体说,把生物具有的全息现象,即系统信息在体表的表现,应用到诊断与治疗上。


    需要指出的是,本章所论述的有关中西医对照内容都是“借喻”或“猜测”,虽可能对中西医理论的结合有所提示,但非定论。尤其是所说的器官、形体、功能仅仅是借用西医的名词罢了,更准确地讲这些概念应该是一种信息,就是生理与病理反映出的信息,而不是具体的物质的能量的反应。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黑箱法虚拟的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生物规律吗?回答是肯定的,科学不完全是能够揭示自然规律的一门学问,科学往往是在逻辑学即数学那儿,找到一个模型,来比较合理地阐述某些自然现象。能准确地把握自然规律比起企图完全依赖揭示自然规律这种思想更先进更实用,所以现代科学普遍采用黑箱数据图框模型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功能需要进化出器官,还是先有了器官才产生了功能?举个例子:法律作为社会的一种形态,是必然存在的。它存在的目的是体现国家意志、保障民生、维护主权、构建和谐,由立法机关建立并解释、公检法司司法。立法、司法机关并不是法律的本质,它们仅仅是因为现实需要成立的一个部门,没有这种形式的部门并不影响法律的颁布与执行。人体的器官就相当于这些部门,是生命进化所需要的,但却不是生命的本质。


    西医把实实在在的解剖物质看得清清楚楚,不更有利于把握生物规律吗?回答是不一定,西医并不是揭示了人体与疾病自然规律,仅仅是在解剖所见的物质层面上构建了自己的“学说”。 学说(Theory):系统阐明的假说,泛言之,即指一切不是以确切认识为基础的设想或观点,也就是臆想。即便是Lysenkoism:学术上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也还不是真正地揭示了生物规律。不能把学说理解成定理,更非真理。西医尽管在物质层面上认识人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局限性也曰益暴露,说明西医并不是医学发展唯一模式。


点评

另外开个帖讨论吧,清净些。这个问题讲起来内容会很多的。  发表于 2015-10-7 14:59
还有相应  发表于 2015-10-7 12:17
86
发表于 2015-10-7 12:54:2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7 02:37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予以甄别,去伪存真,而不应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

很高兴看到我们有许多共识,也谢谢先生的回复。
所谓三焦辨证,并不是只针对三焦这一个脏器,而是以三焦来区分发病的部位。因为三焦是一个空腔器官,三焦的每一个区域里,都包含了相应的脏器。三焦辨证的本质实际上是以区域来划分的。
至于别人怎么说,那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自己有主见。

点评

千总说的是!  发表于 2015-10-7 15:08
87
发表于 2015-10-7 15:08:09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7 11:17
李榆军先生,你作为教师,现在请给诸位讲一讲“五行”,看看你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授业解惑的。可是你回答 ...

教师讲课必须遵照教学大纲,五行的内容,课堂上必须讲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把教材内容贴在这里吧?


否定五行,是我个人的认识。讲课要遵守教学大纲,发帖要遵守论坛规章,写文章要写自己的认识。教师遵守教学大纲是工作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和探索,是学术要求。如果一个教师,对教材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思索,是不合格的。人家高级水平的大学教师还要有自己的研究,还要有科研成果,有著作,我这水平低,论坛里和大家探讨一些问题,多少也是学习嘛。


您在论坛写文章、发评论,也不是教研室给您布置的任务吧?您的学校也没有规定您的观点吧?

点评

可是之前,你曾说讲课是照本宣科,现在又说“对教材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思索,是不合格的。”你的话前后似乎不对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8:06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6:4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7 15:08
教师讲课必须遵照教学大纲,五行的内容,课堂上必须讲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把教材内容贴在这里吧?

可是之前,你曾说讲课是照本宣科,现在又说“对教材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思索,是不合格的。”你的话前后似乎不对茬。

点评

照本宣科是对教学的要求,加深理解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9:26
89
发表于 2015-10-7 19:26:17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7 18:06
可是之前,你曾说讲课是照本宣科,现在又说“对教材完全没有自己的理解,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思索,是不合格 ...

照本宣科是对教学的要求,加深理解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点评

如果照本宣科为前提,有“加深理解”的成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9:31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9:31:3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7 19:26
照本宣科是对教学的要求,加深理解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如果照本宣科为前提,有“加深理解”的成分吗?

点评

照本宣科是你说的,也不是我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7 19:44
干嘛要以“照本宣科”为前提呢?  发表于 2015-10-7 19: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19 , Processed in 0.0628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