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凌心证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21:40:22 | 只看该作者
     水气凌心证的关键在“凌”这个字。肾阳虚不能制水,肾水过剩,过克心、火,引起心的病变,这就是水气凌心。“凌”是过克,按照五行学说就是相乘传变。这是按照五行学说对于水气凌心证的解释。

点评

先生想要用五行解读,就往五行上拉,如果不用五行解读,水气凌心也可以解释的合情合理,五行是不是多余了? 搜索 复制 凌: 1,战争中是进攻、侵略的意思,凌余阵兮躐余行。水饮为阴邪,侵犯了心阳,出现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 22:10
82
发表于 2015-6-2 22:10:3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2 21:40
水气凌心证的关键在“凌”这个字。肾阳虚不能制水,肾水过剩,过克心、火,引起心的病变,这就是水气 ...

先生想要用五行解读,就往五行上拉,如果不用五行解读,水气凌心也可以解释的合情合理,五行是不是多余了?
搜索
复制



凌:
1,战争中是进攻、侵略的意思,凌余阵兮躐余行。水饮为阴邪,侵犯了心阳,出现一系列心的病变。
2 ,生活中有强者欺负弱者的意思,这里用克之太过还可以说的过去。但肾水怎么就会强盛到欺负心火的程度,也找不出来原因。
3,凌有上升、登高之意,水饮在下,心在上,在下的水饮影响了在上的心气的功能,使心阳不能温煦,也上逆影响了肺气的下降,出现喘促气短。


这里只有第2条以强凌弱,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解读,但解读到后面就说不通了。肾属水,心属火,肾水过盛,乘了心火,这叫水气凌心。
可是,肾水怎么能过盛呢?这里的肾水,是五行之水,不可混做肾阴。
水来乘火,是肾来乘心。肾,凭什么乘心呢?
83
发表于 2015-6-2 22:2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22:53:1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6-2 14:10
先生想要用五行解读,就往五行上拉,如果不用五行解读,水气凌心也可以解释的合情合理,五行是不是多余了 ...

       这不是我个人的认识,是中医五行学说的解释。这个解释在中医学的教科书中就有。我接受这个认识,我认为,这个解释符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而且这个解释对于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水寒射肺证的鉴别,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先生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尽量发表,可以质疑,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点评

我接受这个认识,我认为,这个解释符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而且这个解释对于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水寒射肺证的鉴别,有着密切的关系。 搜索 复制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 23:33
85
发表于 2015-6-2 22:53:50 | 只看该作者
666lll 发表于 2015-6-2 22:20
。肾阳虚不能制水,肾水过剩,过克心
------
你就是个二!

水肿激素多了就水肿,好像有道理,有这个激素,有名字没有?
激素增加与甲状腺素减少阳虚————有道理。

及受体气体酶离子门关闭有关------------受体是谁的受体?离子门是个什么东东?
86
发表于 2015-6-2 23:33:2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2 22:53
这不是我个人的认识,是中医五行学说的解释。这个解释在中医学的教科书中就有。我接受这个认识, ...

我接受这个认识,我认为,这个解释符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而且这个解释对于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水寒射肺证的鉴别,有着密切的关系。
搜索
复制

------------------------------------------------------------------------------------
水气凌心,是一种病机,一种病理变化。可以有几种解读,我前面说了。理论就是解释现象的,出来几种解释就相当于几种理论,大家各自选各自认可的理论,这是可以的。但是,选择哪一种理论,应该都有各自的理由。可您这次这个理由实在不成个理由。


我选择五行学说解释,因为这个解释符合五行理论。您自己看看,这话说的过去吗?因为今天是年三十,所以今天过年。


因为我不饿,所以我不吃饭,这话大家一听就懂。要说成因为我不吃饭,所以我不吃饭,谁能听懂啊?
先生后面还说:这个解释对于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阳虚水泛证、水寒射肺证的鉴别,有着密切的关系。-------等先生把后面的这些内容讲了,我们再判断这个五行理论是不是用得着。
87
发表于 2015-6-3 06:02: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6-2 19:47
《内经》中不止一处提到肾主水,其含义也不指一处。上面太白先生举出的《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 ...

怎么无论啥时候都忘不了批判五行呢?《素问·水热穴论》:“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这句话不正是《内经》告诉人们,不要瞎理解、瞎运用五行吗?时间机制的藏象发育正常否要用五行,机械联系的脏腑水气病不能用五行。


主水、盛水一个是指天癸,一个是指五行之水行。是说时间机制的藏象,肾充足才能让天癸自然运转,才有了生长壮老已。天癸不是精,是主管生殖之精泻否的时间机制,是生物钟。


积水,才是肾参与通调水道的脏腑机能。肺,相当于自来水的水泵,肾相当于密封圈。《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前面的是指五行的水行,后面的是指主管津液。“水者循津液而流也”,密封不好水则滥溢。


故,是个转折词,不光有所以的意思,还有而的意思。“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应该翻译成,而积水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自来水管像筛子似的,水泵还有什么用?


现代中医把肾主水直接定义成了,肾主管水液代谢,把主管天癸运行的生命机制给丢了。而主天癸,是西医至今还没有深入认识的东西,正是中医引领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方向标。


现代中医又把时间机制的藏象辨证的五行生克,生硬地搬到机械联系的脏腑辨证当中,才让有思考的人产生对五行的误解。病理,就病理得了呗,还非得借用《内经》病机一词儿,对《内经》病机的定义进行曲解。《内经》病机,是专指藏象辨证的,也只有在这才能应用五行学说辨证的。


点评

天癸不是精,是主管生殖之精泻否的时间机制,是生物钟。 ---------------------------------------------------- 这一条,我有一些看没看明白,稍后再仔细学习。天葵的理解,与我的理解相同,天葵不是东西,是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3 23:32
88
发表于 2015-6-3 06:15: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9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06:18:3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6-2 22:02
怎么无论啥时候都忘不了批判五行呢?《素问·水热穴论》:“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 ...

       肾主水,“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葵(真水)、水液两个概念。水液、水液代谢,显然是受到了西医的影响而产生的。能不能返回去,寻找中医的原始概念,例如津液。中医理论中精气血津液本来是一个东西。
     请赐教。

点评

肾主水,主的就是天水。而水液是通过主津液来完成的。津液好比溶液,水不溶了,离脱了,才造成水气病。一个理论体系,必须严谨而自洽,不然就成一锅粥了,各家都有学说了。 《灵枢·决气》:黄帝曰:余闻人有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3 06:41
90
发表于 2015-6-3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3 06:18
肾主水,“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葵(真水)、水液两个概念。水液、水液代谢,显然是受到了西医 ...

肾主水,主的就是天水。而水液是通过主津液来完成的。津液好比溶液,水不溶了,离脱了,才造成水气病。一个理论体系,必须严谨而自洽,不然就成一锅粥了,各家都有学说了。


《灵枢·决气》: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0 19:31 , Processed in 0.0547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