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根据(《国医年鉴》2014)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2:47:26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8-8 19:43
阴阳与阴阳学说不完全是一回事。阴阳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而阴阳学说产生于有人类之后。
您58楼不是说必 ...

这也需要讨论?
82
发表于 2014-11-24 23:09: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3:57:0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除了胡扯,几乎半点儿用处没有。
84
发表于 2014-11-25 00:0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11-25 00:07 编辑
岳毅科 发表于 2014-11-24 19:14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学说。用到中医理论里,演化出了一系列次级学说。上面大家也提到了,有些次 ...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脏腑学说。五行学说当初构建脏腑学说的时候,给了一种思路或者是一个框架。脏腑学说的内容,最先是解剖实体加推理,后来,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中医观察生理和病理,尤其是观察治疗的疗效,得到的认识充实了以前的内容,脏腑学说基本固定下来了。固定了的理论,都有临床实践内容支持。五行学说的生克内容,与中医对脏腑学说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差别,完全不能说明脏腑间关系,反倒成了累赘。这是需要废除五行学说的主要原因。


我前面提到,请大家讲讲“木生火”在脏腑学说中的应用,且看有没有能讲清楚的。这是我按五行顺序提出问题,不是刻意找五行的不是。
中医讲五行在脏腑学说中应用时,仅仅能举出几个恰好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例子,对不符合五行规律的内容,就闭口不提,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却被当成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特色,真是可悲可笑!


再者,先生提到解剖生理学和五行的关系等等内容,大可不必,五行学说还没有高级到需要用现代科学来验证的地步,就连自圆其说也做不到,根本用不着现代科学。
85
发表于 2014-11-25 00:11: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看中基里怎么运用五行学说: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

如:

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

先考考大家,这里面漏掉了多少内容?漏掉的内容要不要了?大家觉得漏掉的这些内容重要还是五行学说重要?


86
发表于 2014-11-25 07:50:51 | 只看该作者
         废除五行,等于过河拆桥!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不能喝了井里的水,折过头来把打井人杀了。
      现代人吃上了自来水,把井都填埋了,并且严禁打井,那是为了保护地下水源!很多的单位偷偷打井呢!
      五行,存在于中医学里,外行人不学他就算了,离开他,抛弃他,不影响先生们开中药养家糊口、升官发财,五行碍着你们什么事了?先生们不会用,别人会用,这是常事。先生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止别人使用,先生们不用,别人也管不着啊!
87
发表于 2014-11-25 08:14: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8
发表于 2014-11-25 11:36:41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5 10:01
不要光说不练啊。  发表于 3 分钟前
==========================
你叫我练文言文啊?我文言文是高中知识 ...

不逗嘴了。来个正经的。连翻译带讲解还有发挥:

一、水曰润下

所谓“润下”,是指水具滋润寒凉、性质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终结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属于水。《说文解字·水部》曰:“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白虎通义·五行》曰:“水之为言,准也。养物平均,有准则也。”北方寒凉,养物均衡,阴液滋润之象,均为水之特征。论其五行的“体”(本体、形质)与“性”(属性、功能),则“水”以寒虚为体,润下为性(“体”“性”之辨详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辨体性》,以下同)。



二、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光热四散、蒸腾上升之象。由此而引申为火有温热、光明、变化、活动、升腾等特性。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说文解字·火部》:“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白虎通义·五行》:“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南方炎热,阳气用事,万物布施之象,均属火之特征。论其五行的“体”与“性”,则“火”以明热为体,炎上为性。

  

 

三、木曰曲直

所谓“曲直”,即“枝曲干直”的缩语,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生动描述,言其主干挺直向上,树枝曲折向外。从树木的向上生长、向外扩展、枝疏叶茂等现象,引申为木有生长、兴发、生机、条达、舒展等特征。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木。《说文解字·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白虎通义·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冒地而出,旭日东升,阳气动跃之象,均属木之特征。论其五行的“体”与“性”,“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


四、金曰从革

所谓“从革”,有顺从和变革两个方面的含义。金的“从革”特性,来自金属物质顺从人意、改变外形、制成器皿的认识。《尚书·洪范》孔颖达疏注“金曰从革”认为:“可改更者,可销铸以为器也。”“金可以从人改更,言其可为人用之意也。”以此引申为金有变革、禁制、肃杀、敛降、洁净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金。《说文解字·金部》:“金,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白虎通义·五行》:“金之为言,禁也。”顺从不违,西方肃杀之象,均属金之特征。论其五行的“体”与“性”,则“金”以强冷为体,从革为性。

      

五、土爰稼穑

所谓“稼穑”,植物播种谓之稼,庄稼收获谓之穑。古谓:“春种为稼,秋收为穑。”土有播种庄稼、收获五谷、化生万物的作用。进而引申为土有生长、承载、化生、孕育、长养的特征。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说文解字·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白虎通义·五行》:“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孕育生化,吐含万物之象,均属土之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对五行之中“土”的作用尤为重视,有“土辖四方”、“土为万物之母”诸说。论其五行的“体”与“性”,则“土”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穑为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五行之气与阴阳二气均是由宇宙中的本原之气所分化而成,故五行之中,各自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所谓“阴阳为五行之性,五行为阴阳之质”。五行之中有阴阳,阴阳之中寓五行。如:“木曰曲直”,说明木有条达(板直)与柔和(揉曲)的两种属性:条达属阳,柔和属阴。“金曰从革”,说明金有顺从与变革的两种属性:顺从属阴,变革属阳。“水曰润下”,水因寒凉滋润而属阴,然而水由天阳所生,即所谓“天一生水”,“中有微阳之气”。“火曰炎上”,火因温热向上而属阳,然而火由地阴所生,即所谓“地二生火”。“土爰稼穑”,稼种为阳,穑收为阴;又土有阴土、阳土之分,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中焦脾胃属土,太阴脾为阴土(湿土),阳明胃为阳土(燥土)。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2:12:24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5 04:51
于老师,请你译一译文言文: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

我在培训中医讲课时是这样说的:
[size=12.307692527770996px]木克土,——木桩可以被打进土里嘛;
[size=12.307692527770996px]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喽。
[size=12.307692527770996px]土克水——土阻挡水喽
[size=12.307692527770996px]金克木——斧子能吹木头呗
[size=12.307692527770996px]水克火——水多了能灭火呗
[size=12.307692527770996px]

[size=12.307692527770996px]有学员说,老师又在胡扯了。我[size=12.307692527770996px]说,五行学说本来就是胡扯,什么用处都没有,但是你们还必须学好。为什么呢?要考试用啊,否则就考试不合格,无法行医哪!
[size=12.307692527770996px]如此的中医学教材,不使中医业消灭才叫怪呢。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2:21:08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11-25 08:16
你这是金木水火土的定义吗?老愚这是你想的金木水火土吧?自以为是,你理解的金木水火土是标准的现代版金 ...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给你个思路,剩下的自己去解决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1:54 , Processed in 0.0544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