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脱离五行之医学系列丛书之一《内科学》连载——于殿生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5-15 08:56: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2
发表于 2014-5-15 09:02: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3
发表于 2014-5-15 22:0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种论述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方法,系统的书籍就是70(或更早几年)开始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方法。四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折中了一下,上册用传统的中医病名,下册就是这种方式。
可是到了五版教材,有不用这种方法了。
从临床实践看,这种方法更适用。从科研报道看,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研究都是这种方法。教材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和临床实际、研究现状完全脱钩。


如果大家反对于先生的这种论述方法,就请列出您认为合适的论述方法。咱们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中医叫黄疸病,西医叫黄疸肝炎。或者中医叫水肿病,西医叫慢性肾炎
84
发表于 2014-5-16 11:18:4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5-15 14:02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 ...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医的病之中,在临床实践中是可行的方法。他的缺点是明显的,不再赘述。
     中西医融合否定这种方法。以白虎汤证为例。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应当鉴别。《伤寒论》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即太阳表证之后72小时,出现脉大者是阳明白虎汤证。《伤寒论》特别强调阳明气分白虎汤证与太阳表证的鉴别。
       基于以上三点:1  临床表现吻合;2  病理过程中的位置吻合;3  鉴别诊断吻合。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所以,SIRS与气分白虎汤证是一个证态。而且临床上证实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最终确定气分白虎汤证- SIRS证态,我们对于每一个证态均进行了类似的论证。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口腔炎症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某一个时段具有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而且这些疾病只有在具备炎症介质异常释放的病理状态时(即见有上述证候者)使用白虎汤类才能够取得治疗效果,而不是说白虎汤能够治疗这些“疾病”。西医的疾病与中医的证不在一个层次上,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是等值的。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但是他们没有揭示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理论。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流易。例如:
     在感染病学体系内凡是SIRS,均可由白虎汤证替换;在中医外感热病体系内凡是白虎汤证均可由SIRS替换。
      气分白虎汤证等同于SIRS,二者的诊断指标是同一的,白虎汤可以治疗SIRS。
      营分证与SIRS的鉴别,就是气分证与营分证的鉴别。
       SIRS可以演变为营分证,营分证可以演变为MODS合并DIC。MODS可以演变为热耗真阴,MODS的异常消耗状态可以使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点评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6 20:4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5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9:4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6 15:5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5-15 18:02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 ...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这种论述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方法,系统的书籍就是70(或更早几年)开始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方法。四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折中了一下,上册用传统的中医病名,下册就是这种方式。
可是到了五版教材,有不用这种方法了。
从临床实践看,这种方法更适用。从科研报道看,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研究都是这种方法。教材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和临床实际、研究现状完全脱钩。
————————————————————————————-
哈哈,先生给拙作写的《序》送来了。非常欢迎!
真诚地请先生按上述意见给本书写一篇序言。这同时也将是对本书最好的书评,是您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点评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出书作序,一般是请有名望的人作,现代好像没有名望低的给名望高的作序的例子(古代有)。再是序言,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和论坛发帖不一样。论坛发帖,觉得有理就能发,一说写文章,总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6 20:56
86
发表于 2014-5-16 20:47:4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6 11:18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 ...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脉数是指脉搏100次/分以上。从在病程中的位置来看,白虎汤证已是气分热证,说明病邪比较强大,已经入里,还伴有许多里证的表现,这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发热有着本质区别。
西医SIR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
      气分证中的阳明热证(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两项:壮热(高热)、脉滑数(每分钟100次以上)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SIRS的前提是:重大打击、严重感染等之后72小时后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它与普通感冒的发热不同,

--------------------------------------------------------------


博士先生研究的深入。
我没有学过西医病理学,有许多问题还看不懂。就这段内容,有几个不懂的地方:


1,您提到到的体温<36℃。白虎汤证里是四大证,实际应用时不一定要典型的四大,只要辨证属气分实热即可。气分实热里有热厥,但热厥是四末冷,没有体温降低,在中医书籍里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是热厥的表现,还是另外一种病机?您把体温降低看做热厥也可以,因为对辨证的理解各人可以不同,可以有新的认识。
2,如果不是热厥,是另外的病机,从西医讲,应该属于“感染性休克”了,(好像也属于SIRS的内容,我不大清楚)。-----就我的理解,这个阶段,稍微再加重一点,就超出“气分{了。


现在需要证实的是:白虎汤是否能够治疗体温降低了的厥证,或者,能否治疗感染性休克以及整个SIRS。如果说能,您这个融合就成功,如果不能,现在还暂时融不到一块。对吗?


如果要说白虎汤能治疗上述病变,需要权威性的资料,您自己有相关的临床资料更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7
发表于 2014-5-16 20:56:4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5-16 19:49
本帖的主要内容,从第八楼开始。这种论述方式,不是于先生首创,其中具体内容,有于先生个人经验在内。
...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出书作序,一般是请有名望的人作,现代好像没有名望低的给名望高的作序的例子(古代有)。再是序言,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和论坛发帖不一样。论坛发帖,觉得有理就能发,一说写文章,总感觉是个很正式的一件事,还没写就觉得怯乎。呵呵。


余兄的书还没出,您发着,我学着,边学边评着,或许我的评论有一二可取之处。
8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21:1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7 14:4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5-16 16:56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这个还真不好应承。


出书作序,一般是请有名望的人作,现代好像没有名望低的给名望高的作序的例子(古代有)。再是序言,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和论坛发帖不一样。论坛发帖,觉得有理就能发,一说写文章,总感觉是个很正式的一件事,还没写就觉得怯乎。呵呵。


余兄的书还没出,您发着,我学着,边学边评着,或许我的评论有一二可取之处。
——————————————————————————————————
哈哈哈,如果说以名望论高低的话,那么,肯定先生的名望比我高了。因为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民间中医而己。先生能以一位资深中医教师的身份写一个《序》,处处有深刻的切身体会,那可是崇尚空谈者无法与您相比拟的。
哈哈,这就是说您同意写《序》了。至于谁向谁学习吗,我们就不要客套了,肯定是相互学习,尽管我向先生学习的多得多。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21:5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5-17 14:1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5-16 07:18
这种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创造。他打破了中医的理论,把中医的证与中医理论脱钩,横插人西 ...

——————————————————————————————————————————————————————
老先生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即将中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
而您是以《伤寒论》的六病(或称六经病)为主,以西医的理论力争破解之。可以说,无论如何,您是正确的。因为《伤寒论》提纲挈领地对热病形成了一整套理法方药体系。这对中医来说,的确是一个进行诊治的捷径。但就象白虎证所列出的症状来看,应该是多种热性病极期阶段的共同表现,并非限于某一种病。但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应该精确,也就需要“病证”结合起来进行诊治,而不是仅仅探讨“证”。
同时,白虎汤在有些热病极期阶段用之,其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如感冒日久、肝脓肿、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等疾病。
以上认识,肯定有错误这处,敬请先生批评指导。
90
发表于 2014-5-17 08:45:1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5-16 12:47
中医气分证中白虎汤证的特点是“四大”即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中医的高热一般是指39℃以上, ...

             回复:
     中西医融合观的尴尬之处就在于:精通中医理论的人,西医知识甚少;精通西医的人,中医知之甚少,于是犹豫不决。这是正常现象,要真正理解白虎汤证与SIRS是一个证态,首先得了解中医的卫气营血与六经传变,西医的:重大打击——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F(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两个过程。
     中医的气分热证是伤寒论与温病的交接点,太阳表证——白虎汤证——阳明里证——少阳证等等,温病传变:卫——气(白虎汤证)——营——血。这是一个演变过程的大概。
     SIRS的临床表现许多医生与严重的普通感冒(高热、心慌)分不清楚,而中医的白虎汤证要求必须与太阳表证、卫分证区别开来。这样我们才能把白虎汤证与SIRS在疾病过程中的位置认识清楚。
      SIRS的诊断只要求其中的两项符合即可。
      白虎汤的应用常常与其他脏腑热证方剂联合应用。
      白虎汤治疗西医疾病的最著名的的例子就是白虎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脑炎,其他严重感染的前驱期之后,典型期尚未出现的时候皆可应用,例如:大叶肺炎、流行性出血热、肿瘤高热等等。这些疾病在适当的时机都曾经使用过。
            



点评

中医的气分热证是伤寒论与温病的交接点,太阳表证——白虎汤证——阳明里证——少阳证等等,温病传变:卫——气(白虎汤证)——营——血。这是一个演变过程的大概。 SIRS的临床表现许多医生与严重的普通感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8 17:54
我对西医病理了解的很肤浅,但感染性疾病的几个主要阶段还是知道的。 白虎汤治气分实热,如果用在普通感冒或流感上,没有什么问题。感染再加重,发展到后面几个阶段,中医也用白虎汤,但白虎汤这时成了组方的一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7 1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42 , Processed in 0.0875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