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4有关五脏生理功能表述修改的建议——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3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5 07:14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9-24 13:01
  双方都同意由监督小组裁决了?若同意,双方请跟帖表明态度,我随即锁帖。等所有辩题辩论结束,再打开所 ...


  请管理员先生询问一下“正方”,太白侠以下发言,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属于他们“正方”辩论团队的集体行为?如属前者,可请“正方”其他师长同仁出来继续进行辩论;如属后者,那么,我方也就只好同意锁帖,等候论坛管理监督小组裁决。谢谢!
——————————————————————————————————————————administrator
仁海您这话说的有点多余了,请看规则第6条。此帖子稍后会屏蔽。


————————————————————————————————————————————


  上述这个说明可不是多余的,因为太白侠客先生在第一楼发言开始时,就已经开宗明义:“五脏生理功能,经典中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以此为论据本就是子虚乌有,属于无效辩题。”如果这是正方辩论团队的集体意见,那么,这一辩题就无需再继续了。因为我方的目的,只是想从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述中废除五行学说,既然对方说五脏生理功能并不与五行学说相关,那么,正、反双方的意见已经一致了,所以,我方理应同意锁帖。


82
发表于 2015-9-25 10:41:3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5 02:39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9-24 13:01
  双方都同意由监督小组裁决了?若同意,双方请跟帖表明态度,我 ...

         按照规定,其他人发言无效,可以屏蔽!你自己判断!
83
发表于 2015-9-25 10:53:2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5 10:39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9-24 13:01
  双方都同意由监督小组裁决了?若同意,双方请跟帖表明态度,我 ...

仁海啊,你又在偷换概念,心主神明不是五行演绎的,你硬说是,又拿不出证据。
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痦子,你说要给人家清除痦子。
说没有,和得清除,是同一观点?
84
发表于 2015-9-25 10:54:5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先生又在偷换概念!
      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在古代医学经验、零散的医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归类到阴阳五行学说之中,形成了系统的藏象理论,先有医学知识积累,再与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而不是由阴阳五行学说衍化、推导出来的!你不懂中医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有过不同看法的斗争与演变!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不看经典,不懂历史!西医知识贫乏!想当然地概念对接!

点评

您的这番言论,应该与太白侠客先生辩上一辩。五行学说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是系统的,还是零散的?  发表于 2015-9-25 11:40
85
发表于 2015-9-25 10:57:2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学说有一个形成过程,我们暂且不说。古代医学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医学知识开始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经验。把这些零散的经验归类于阴阳五行,形成完整的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理论体系,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长期过程,还原整个过程恐怕几乎是不可能。我们今天看到的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以及明清以前的各种中医理论,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内发展的。至明朝万历年间,西医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开始了中西医汇通,这时候,中医的概念才真正出现,同时西医学在中国逐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倡中西医结合,建立新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本意是把两个医学合二为一,结果是形成对立。这本是矛盾发展的必然过程没有什么奇怪,系统发展、进化本来就有两种可能:1  一方战胜另外一方,系统进化为新系统;2  矛盾双方融合产生另外一个新系统。五行与阴阳在遥远的古代是两个学说,后来融合为一个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成立以后,对于中国古代的各行各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各行各业的零散经验纷纷按照阴阳五行的原则归类,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气象、建筑、音乐、绘画、国家治理等等理论乃至于风俗、习惯等等,在在这种大背景下,医学经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形成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点评

把这些零散的经验归类于阴阳五行,形成完整的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理论体系——客观的意见。赞一个!  发表于 2015-9-25 11:4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1:53:3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5 06:41
按照规定,其他人发言无效,可以屏蔽!你自己判断!

  为什么同一个团队中的其他人发言无效?其他人硬是被你们给代表了?你们把自己的错误认识强加给他人了?——专制毒菜?

点评

仁海啊,你的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五藏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在阴阳五行形成的中医理论整体架构之内自洽存在,一点也不矛盾。 太白侠与融合观先生,对这一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5 12:33
我把你驳得体无完肤,你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怎么说?!  发表于 2015-9-25 12:00
能管好自己,不说错误话,就行了!李老师不是也反对你吗。  发表于 2015-9-25 11:56
87
发表于 2015-9-25 11:5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5 04:00 编辑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
     回复:子虚乌有、模棱两可、没有逻辑的浑话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自己想当然概念直接对接出来的现代医学理论!
     【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咋样反映出来的哪些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哪些病理变化,举例说明。是炎症、坏死、气滞血瘀、痰浊蒙心、痰迷心窍、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支饮……?!治疗措施又是什么?嘴皮子一张,谬误出来,你走人了!
       【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有哪些?血管瘤、偏头痛、主动脉瘤、休克、血粘度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这些疾病中医使用了那些方法?请先生举例说明!然后再说方剂的治疗机制!
88
发表于 2015-9-25 12:33:41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5 11:53
  为什么同一个团队中的其他人发言无效?其他人硬是被你们给代表了?你们把自己的错误认识强加给他人了 ...

仁海啊,你的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五藏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在阴阳五行形成的中医理论整体架构之内自洽存在,一点也不矛盾。
太白侠与融合观先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没有任何冲突。
89
发表于 2015-9-25 12:4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5 13:00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9-25 12:33
仁海啊,你的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五藏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 ...

应改成的功能不是五行演绎的,不代表五藏与五行没有关系,与其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在阴阳五行形成的中医理论整体架构之内自洽存在,一点也不矛盾才正确。原因在于,五藏就是人体的五行;而五脏是人体的五个器官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而五藏本身就是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包括功能但不等于功能)。五藏是指活人;而对五脏来说,刚刚死去的人也有五脏。概念不清楚,什么也说不清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3:02:2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5 07:57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 ...

治疗这些疾病中医使用了那些方法?请先生举例说明!然后再说方剂的治疗机制!
————————————————————————————————————
  请老先生弄明白,您提出的上述问题,已经超出有关“五行存废”辩题的范围,故您的提议无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54 , Processed in 0.0573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