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兼与李致重教授商榷(原创)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3-11-30 18:43:02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3-11-30 01:58
先生说的不可通约性,就是相异性,特殊性吧。

         先生的问题,我回答不好,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不可通约性通俗的说,就好像:隔行如隔山。这个理论与之相邻的理论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只能够各自走各自的路,不能够直接相通,需要打山洞,修公路把二者连接起来。再例如:大河的两岸不能够直接交通,需要桥梁或者船舶,使之相通。
     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主要是指概念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概念之间不能够直接比较其好坏、优劣,对接与解释。之所以出现两个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是因为建立理论使用的参考系不同,这也是库恩的原意。无论库恩,或者李致重都没有提出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将如何发展,发展的结局是什么?
       我认为:中西医理论发展的结局是融合,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里我提出了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正确与否,只有时间能够证明。
      
82
发表于 2013-11-30 18:56:33 | 只看该作者
(五)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不可通约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必须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他们之间的语汇、术语、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对等、等同,不能够直接、精确翻译,不能对号入座。近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如前述。可融合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革命后科学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融合就是找发生在两个系统、两个层次或多个系统、多个层次之间的关联,关联就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就是共同参考系。古代西方医学、近代西方医学、现代医学;中国古代医学、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都是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类型,正因为它们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些不同的医学类型才有其特殊性,才能把它们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有关联,它们才同处于医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才具有可融合性。在一个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系统存在的必备条件,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对立与统一等概念一样,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医学发展的过程及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事实上时时刻刻都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最困难的是找到融合的方法更快的实现融合。
     医学(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是中医学的特点,系统哲学有利于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立,有利于沟通“两种文化”的对立(中西医的对立)。系统哲学认为,低级系统进化为高级系统,高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决不是各低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加之和,也不是大于此相加之和,而是在大于相加之和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低级系统根本没有的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不是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加之和,也不是大于此相加之和,而是在大于相加之和以外,还出现了许多各子系统根本没有的结构与功能。这样高级系统与低级系统之间,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才具有不可通约性,才会有质的不同。
古典科学在它的各门学科中,不管是化学、生物学、生理学,还是社会科学,总是企图把观察对象的种种元素——化合物和酶、细胞、初级感觉、自由竞争的个体,等等,一一孤立起来,然后,希望通过概念或实验把它们重新放在一起以产生整体或系统——细胞、心灵、社会——并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现在,我们懂得,对于理解整体或系统来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理解其元素,还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说,细胞中酶的相互作用,许多意识或无意识的精神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动力的相互作用,等等。这需要根据它们自身的方法和特点来对我们的观察对象进行考察。此外,事实证明,在“系统”的某些一般方面存在着对应性和同型性(中医称之为:取象比类),这就是一般系统论的领域。的确,这种类似性或同型性——有时令人吃惊地——出现于其他一些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因而,一般系统论的任务是科学地探究“整体”和“整体性”,而“整体”和“整体性”不久前还被认为是超越于科学范围的形而上学的概念。等级结构、稳定性、目的论、分化、稳态的逼近和维持、目标导向——这些是几个具有一般系统性质的概念;人们发展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数学领域来处理它们:如动态系统理论,自动化理论,利用集合、网络和图论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其它一些理论。与此同时,这种试图阐述一般“系统”的原则和模型的跨学科的努力还提供了一条通向科学一体化的可能途径。中医的“取象比类”方法与五行学说具备了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
      社会已经变得纷繁复杂,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再也不能胜任,因此人们必须引进某种本质上是“整体的”(或“系统的”)和通用的方法。工业、商业、政治等方面的无数问题呼唤在自动化、计算机化等方面的“系统方法”以处理具有复杂性的、相互作用的各种系统,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系统”问题,即大量“变量”间相互关联的问题。系统、系统过程、状态、变量、状态变量、动态系统、稳态……,这些一般系统论中的概念是适用于工业、商业、交通、邮电、医学、政治、军事、经济等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及其理论体系的共同概念,当把这些概念引入医学疾病领域时,就会产生现代医学的原基概念,如疾病(自稳态失衡),病理过程,病理状态、证态、证态的变量,证态的状态变量等,并由这些概念遵循一般系统论的理论、规则构建现代医学理论体系,实现医学与哲学、社会学的再统一。
    T.库恩在他的光辉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系统”慨念构成新的“范式”。这种新“范式”是“把世界当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有机世界观。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好像就是这个整体自然观,然而,这是笼统的认识。更准确的认识应该是: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与同层次的不同的整体所组成的。宇观世界(宇观世界的一部分在以前也被当成了宏观世界)是由某些整体性的卫星、行星、行星系、恒星、恒星系、宇宙中的各种星系所组成;宏观生命世界由DNA、细胞、生命个体与群体、人类社会所组成;微观世界由分子、原子、某些整体性的基本粒子所组成。由于这三个世界的整体不同,其属性也有所不同,所以,这三个世界的分界线应该是:微观在分子空间尺度之内;宏观在分子空间与近似月球的空间尺度之间;宇观在近似月球空间尺度以上。这些整体有其内部的有序结构,性质与功能,有其起源与演化过程。这三个世界有其演化的同步性,也就是说具有可融合性。
      中医学是中国哲学与医学的统一,在中医学里有许多哲学概念;而现代的系统哲学正是要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沟通。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沟通、融合就发展为现代科学,同样,近代西医与哲学的沟通、融合就是现代医学,因此可以看出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沟通与融合,即哲学、社会科学与医学的融合必然是现代医学。以现代医学为参考系就能够融合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
除了哲学的中西融合外,音乐、戏剧、歌舞、绘画、建筑、美术等等一切文化艺术领域都在进行东西方大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文化运动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先驱,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封建宗教势力的束缚,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国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现代文化中的戏剧改革,东西方音乐的交融,绘画、美术的交融,包括中西医结合等,都是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中国的戏剧种类繁多,与中医学一样博大精深,现代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不同剧种交融同台演出的现象,令人耳目一新,尽管不尽人意,但是代表了我国戏剧发展的方向。用西方的乐器演奏中国的歌曲、戏剧,用中国的乐器演奏交响乐,中国大量的民歌、舞蹈,芭蕾舞剧、现代京剧,无不进行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这种相互否定与斗争中对于欧洲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与文化同时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同时进行解构与重建,最终形成和谐一致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观。世界各民族、地域、宗教信仰的大融合,这是当今世界与今后世界的主要潮流,中西医不可能不融合,只是融合的方法没有解决而已。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中医属于古代医学,西医属于近代医学,西医不属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元基概念及理论构架还没有产生,如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疾病诊断术语、疾病诊断术语分类等,现代医学还没有作出定义及规范,以上构成了现代医学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②系统的进化是新系统对旧系统的包容、涵盖与扬弃,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与近代医学理论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具有不可通约性;它们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现代医学包容、涵盖了近代医学,扬弃了近代医学的不足。中医与近代西医的关系是:具有不可通约性,而同时具有可融合性。原因如前所述,西医没有包容、涵盖中国古代中医,形成了对峙的局面。③中西医结合、融合,具有不可通约性、可融合性,指的是中国古代医学与近代西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融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是:现代医学对中医的包容、涵盖与扬弃。中、西医的融合不是以某一方为参考系并吞、改造、解构重组另一方,而是寻求一个共同参考系,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把中医与西医统一于新的理论体系之中,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中医与西医只是描述理论的不同,而不是认识对象的不同,描述理论的不同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只要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用共同参考系认识同一对象时,就能得出统一的结论,实现描述理论的统一。实际上中、西医融合后的理论体系就是现代医学理论体系。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不仅仅涉及中西医融合以及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到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哲学、法律、戏剧、艺术等等诸多方面,涉及到世界的一体化与多样化之间的辨证统一问题。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无疑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口。   
83
发表于 2013-11-30 21:20: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30 18:43
先生的问题,我回答不好,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不可通约性通俗的说,就好像:隔行如隔山 ...

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主要是指概念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概念之间不能够直接比较其好坏、优劣,对接与解释。
---------------------------------------
本帖是针对李致重教授的“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而发,您这里对通约的解释,是这个词通行的解释还是李致重教授的原意?还是您自己的解释?

这个说明白了,才好看下去。

百度百科:近年来,学术界常引申其意,在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时,便说“两者可以通约”
84
发表于 2013-12-2 05:11: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30 18:56
(五)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不可通约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 ...

先生的意识超前阿。

不可通约性,就是特异性,这个特异性,包括名言,机制,处理方面等多数都不同; 然而,当发现它们的不同时, 可以通过理解彼此所描述范围,来找到他们之间的交集,从而建立统一模型,这个是个宏观的统一,所走的路更加远。
8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6:1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17 16:4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30 18:56
(五)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是统一的,不可通约性说的是革命前科学与 ...



           你所说的“中西医融合”,并不是真正的融合,而是将中医概念和西医概念混在一起,一锅煮,大杂烩。相当于把葫芦和茄子堆在一起,那叫葫芦里搅茄子,所以不能叫融合。
         准确地说,你那叫“中西医混合”。你把“中西医混合”,说成是“中西医融合”,是“以次充好”,属于假冒伪劣产品,白瞎这个词了。就你这个水平,还敢在我这个话题里说三道四,无疑于小学生谈大学生的话题,等于降低了本主贴的份量。我建议你不要在本话题中瞎说了,说的再多,也没有水平。

         现在实行打假,用字也不能随便乱用,应当打假。

        真正的“中西医融合”,不是你那种混合,而是要先将其熔化之后,才能将二者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而你的混合,葫芦和茄子堆在一起,都是原样不变,没有熔化在一起。


        这一回该懂了吧,往后不要瞎用词了。中学生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如果考试,用错词老师一定给你打0分。

       另外提醒你一句,你总喜欢把别人批评你的贴子复制在一起,来为自己解嘲,很逗、很搞笑。

86
发表于 2013-12-17 17:15:34 | 只看该作者
       比喻归比喻,请针对我的文章指出错误的地方。
     谢谢
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8:1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17 18:27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17 17:15
比喻归比喻,请针对我的文章指出错误的地方。
     谢谢

      好,我就再指出一次:
      
       李先生说:

       例如:头痛、发热、脉浮、白细胞不高,发病1,2日这一组现象(状态的变量),中医诊断为:太阳表证,西医诊断为:感冒或者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尽管概念不同,而他们的本质是统一的。
——————————————————————————————————————
        以这一段为例,就说明这是中西医混合,不是中西医融合。也说明这种混合是失败的。
        从中医看,感冒应有暑湿、风热、表虚、表实等型。以上这些症状“头痛、发热、脉浮、白细胞不高,发病1,2日这一组现象”用来一勺烩,是说不清中医的各种类型的?
      从西医看,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会高;如果是伴有细菌感染,中性粒白细胞一定会很高。上面你用“白细胞不高”与实际临床是不相符的。有单纯以鼻炎症状为主的患者,有的以咽部、扁桃体发炎为主,有的进入喉部以上部位,出现了咳嗽、吐痰症状。所以,也说不清西医的各种类型。
      这么复杂,李先生仅用上述肤浅的几个症状岂能概括得了太阳表证和感冒、上感等复杂情况?这种混合有实际意义吗?

      在李先生眼里,这就是中西医融合?这种混乱的混合,还不如不混合,因为混合后,反而不如单纯的中医或西医的认识清晰,成了一锅肤浅的一锅烩。


补充内容 (2013-12-17 20:43):
融合是什么?是指两种物质熔化后完全融合在一起,已经分不出原来物质的形状。 混合是什么?就是两种物质硬性堆在一起,并没有熔化,如葫芦和茄子堆在一起,依然能分清葫芦和茄子。所以,不能将混合冒充融合。
88
发表于 2013-12-17 18:47:23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治疾病的科学。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同一人体,那么,在同一人体内决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构和功能;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也决不可能出现两种毫不相关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两种理论在内涵上就应当是相通的。既然二者相通,那么在人体中就一定有其物质基础,而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也一定能够找到其物质基础,并最终揭示其科学本质。这是由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王锡民教授说得好!中西医都是研究人体的科学,西医已进入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而中医仍然停留在“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上”,较为落后,有许多中医理论,若从现代医学科学角度来看都是错误的,但中医的疗效却是很好的,例如“肾主生殖”,按现代医学理论,这是荒唐的,但用中药补肾,确能调理生殖功能。这问题就出在两者所处医学模式不同,对人体的认识亦不同,表达的术语也不同上。所以,中西医的通约,可以保留“肾主生殖”的理论,但必须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清楚“肾主生殖”的现代科学原理,中医的“肾”已非解剖结构单位而是功能单位,造成这种错误是古人认识的局限性所致。

点评

罗先生说的对! 中医与西医在解剖结构上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说明中医的解剖是错误的。 但中医与西医,在结构与功能的对应上不相一致,这是因为中医在二千年科学不发达,无法搞清结构与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0:30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3-12-17 18:47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治疾病的科学。既然二者研究的对象是 ...


       罗先生说的对!
       中医与西医在解剖结构上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说明中医的解剖是错误的。
       但中医与西医,在结构与功能的对应上不相一致,这是因为中医在二千年科学不发达,无法搞清结构与功能的对应性的条件上,采取“司外揣内”的猜测方法所造成的误差。中医的五脏功能,不是与五脏结构的准确对应,而是在套用五行时对一组功能。这一组功能显然是不能与一脏功能相对应的。特别是,还具有结构与功能的张冠李戴现象。这些误差或错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中医的临床治病效果就很难得到科学原理的阐释。那么,中医就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只能停留在古中医水平上睡大觉。
     那么,古中医是什么水平呢?就是每一代中医出现一个、二个大医家,其余都是平庸中医的水平。
     也正是由于中医理论自相矛盾,糊里糊涂,所以,到现在连元气、真气、原气、肾气、正气都分不清,阴阳平衡是什么,也不能落实。
     当然,我上面是说中医基础理论糊里糊涂。但伤寒论等临床方证对应,还是比较清楚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清楚只是经验上的清楚,仍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点评

不回这一段尚好,回了这一段,说明连中医的皮毛还没摸着呢。 既然连中医皮毛都摸着,也就不谈中医了。就谈谈现代科学,科学真的知其所以然吗?王教授不妨任意举个例子证明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1:36
90
发表于 2013-12-17 21:36:01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17 20:30
罗先生说的对!
       中医与西医在解剖结构上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必须一致,如果不一致,就 ...

不回这一段尚好,回了这一段,说明连中医的皮毛还没摸着呢。

既然连中医皮毛都摸着,也就不谈中医了。就谈谈现代科学,科学真的知其所以然吗?王教授不妨任意举个例子证明一下。



点评

会下二步棋的人,没有下五步棋的经历,所以,经常会笑话下五步棋的人走法不对。  发表于 2013-12-17 22:10
是否入中医门,从太白先生认为《灵枢• 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是谈经脉,不是谈胚胎发育,已知太白先生并未入中医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1:50
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恐不见得。 看了太白侠先生以往前面对于科学认识的几个贴子,方知,太白头脑中的科学,不是科学的基本含义。 要谈科学,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科学。本论坛中,不少人都在谈科学,但偏离科学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7 21: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8:56 , Processed in 0.062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