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须弥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4-2-28 17:23:59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whitecoat2004/02/28 02:39pm 发表的内容:
青霉素有过敏的,所以我们要皮试;磺胺有过敏的,所以现在已经快要淘汰。
诸位是不是觉得磺胺应该加量才对啊?
左氧就不过敏?谁敢保证?它的毒付作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检验?
82
发表于 2004-2-28 17:39:23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云云2004/02/28 08:54am 发表的内容:
当真是:人参杀人有功,大黄救人无功啊!
我认为既然有些先生没有用过大剂量附子,甚至也没有用过小剂量的“经验”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当学生,不懂又要好为人师,你来这里干吗来了?
这话说的对!
为医者,最要学会的是他人的长处,就三七用药和医理而言,有我们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何必非要看到他人之短,纠缠不断?
建议各位就此打住,多做学问吧。
83
发表于 2004-2-28 21:56:44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部分患者对左氧也过敏,大多比较轻微,输液表现在手臂瘙痒。但是较之环丙沙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环丙沙星输液有七成的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部分还很剧烈。毒副作用,暂时不祥。
84
发表于 2004-2-29 00:42:57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算了,各位好自为之吧,只是至少你应该懂得附子乌头碱中毒的急救——不论对自己还是病人都有好处,下面转载一篇供各位参看。
乌头为毛茛科 Ranunculaceae 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草乌为乌头的干燥母根。
  【环境分布】 生于山地、丘陵地、林缘。分布于辽宁、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等。
  【性状】
  黑附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 0.3cm。
  草乌: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基,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化学成分】
  附子含中乌头碱( mesaconitine)、乌头碱( 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 )等。
  【功能与主治】
  乌头: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一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制后方可内服。生乌头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用作止痛剂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草乌: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痹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
  【中毒原因与机理】
  草乌:动物实验证明,乌头碱、次乌头碱有镇痛作用。乌头总生物碱,熟附片(白附片)或黑附片煎剂有消炎作用。熟附片煎剂具明显的强心作用。附子煎剂有促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乌头性热味辛苦。全株有大毒,以根最毒,种次之,叶又次之,主含二萜类生物碱,如双酯型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海帕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单酯型的苯甲酰乌头碱等。双酯型乌头碱类呈现强烈的毒性,单酯型的乌头碱类的毒性仅为前者的1/100一1/1000。北乌头的块根还含有异马头碱,云南各地所产的雪上一枝蒿根部含雪上一枝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亲、康素。乙素证明为尼奥林。另外,乌头根部还含有dl去甲基乌药减、去甲猪毛菜碱、棍掌碱等。
  乌头碱类生物碱微溶于水,在消化道及皮肤破损处易于吸收,主要从唾液和尿中排出,其吸收与排泄均很迅速。其中毒机理主要对神经和心脏两个方面,在神经方面主要是首先兴奋一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有人认为温、痛触、压觉消失等机理可能是乌头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无髓鞘的和较纤细的神经纤维,从而阻止了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原因可能是乌头碱与钙离子争夺膜上磷脂的结合,使钠转运通道发生改变,阻止了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须的钠离子的内流,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同时影响与疼痛有关的中枢内源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儿茶酚胶、乙酰胆碱、内啡肽等致癌物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有关。据观察:3-乙酰乌头碱对神经一肌肉标本作用时,神经及肌肉动作电位。上升相都减慢,表明有机通道活化过程异常。其次是兴奋一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出现一系列胆碱能神经M样症状和N样症状,最后则由于呼吸麻痹和中枢抑制而死。由于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使节后纤维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从而降低了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延长其绝对和相对不应期,使心肌(心房和心室)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产生了各种心律失常。另方面,由于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使心肌各部份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而易形成折返,从而发生严重定性心律失常(包括扭转型室住心动过速),甚至宝颤而死。大量事实表明,严重心律失常是乌头碱中毒死亡的常见原因乌头碱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下降,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抑制或直接抑制子宫使其收缩,同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和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又频繁呕吐致血容量减少而休克。
  【用量】
  附子: 3-15g 草乌: 一般用炮制品,1.5-4.5g。
  【症状】
  (1)发病快,多在摄入后10~30分钟出现中毒症状。
  (2)口服者,唇、舌、口腔及咽部等接触部位有刺痛及烧灼感、麻辣感、下咽困难,讲话不流利。
  (3)神经系统损害:
  ①头晕、无力、动作不灵活、瞳孔缩小或散大、视物模糊,重者躁动不安,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②感觉异常: 蚁走感、刺痛和麻木感,从指尖开始,后逐渐遍及上肢、口、舌乃至全身,尤以指端和口唇最明显,是乌头碱中毒的特征。
  (4)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5)心动过缓、心律失常,重者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发生阿斯氏综合征。
  (6)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
  (7)唾液分泌亢进,流诞极多。此外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有血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8)乌头碱定性分析有助于诊断。
  急救处理
  (1)口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酒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及鞣酸溶液。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也可用2%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3)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4)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1~2mg,4~6 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
  (5)对症治疗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85
发表于 2004-2-29 01:19:51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2/28 05:39pm 发表的内容:
这话说的对!
为医者,最要学会的是他人的长处,就三七用药和医理而言,有我们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何必非要看到他人之短,纠缠不断?
建议各位就此打住,多做学问吧。
我认为并非在他人短处上纠缠不断,并且讨论的是严肃的医学(医德)问题。
所谓:恨铁不成刚。
86
发表于 2004-2-29 06:45:45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各师有各法。各庙有各菩萨
      真传在用量
87
发表于 2004-3-1 07:58:14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whitecoat2004/02/29 00:42am 发表的内容:
算了,各位好自为之吧,只是至少你应该懂得附子乌头碱中毒的急救——不论对自己还是病人都有好处,下面转载一篇供各位参看。
乌头为毛茛科 Ranunculaceae 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
感谢whitecoat先生赐教.
88
 楼主| 发表于 2004-3-1 21:39:54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下面引用由云云2004/02/28 08:54am 发表的内容:
当真是:人参杀人有功,大黄救人无功啊!
我认为既然有些先生没有用过大剂量附子,甚至也没有用过小剂量的“经验”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当学生,不懂又要好为人师,你来这里干吗来了?
若依你应是:人参救人无功,大黄杀人有功了
89
发表于 2004-3-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辩论前提:你懂中医吗?
90
发表于 2004-3-1 21:57:02 | 只看该作者

郑氏与三七之不同

呵呵!我可以告诉你,他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27 , Processed in 0.05083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