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19:08:34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3】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露”字之解,诸家有歧。
      作“暴露”解。如王冰认为:“露体触冒风邪,风邪外侵,阳气内拒,风阳相搏,故寒热由生。”现代天津郭霭春先生采此说,并引孙鼎宜说:“按:《文选。长杨赋》注:‘露,暴露,露与冒字通’。”
      作“雾露”解。如吴崑曰:“露,阴邪也;风,阳邪也。阴邪生寒,阳邪生热,故令寒热。”张隐庵照抄不
误。南京译释本句:“若因感受雾露风邪。。。。”显采吴说。黄元御也云:“一因风露侵凌,闭其皮毛,里气郁发,乃生寒热。”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0:58:25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4】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
  释义:洞泄:《素问注释汇粹》:水谷不化,利下无度,胃肠如空洞无底,古称洞泄。《黄帝内经词典》:病名,指食后即泄,完谷不化。
  诸家说洞泄病机-------
  张琦注:风邪通肝,必克脾土,脾郁不能消化,水谷并入二肠,肝之上升必随脾土,脾阳既郁,木气不得直升,遂决二肠为洞泄。故飧泄、肠澼之象,必责肝脾。
  吴崑注:春尚风邪,即病者即为外感;若不即病,邪气流连日久,则风淫木肝,克制脾土而为洞泄也。
  张隐庵:阴阳不能固密,则在天阴阳之邪,伤吾身之阴阳,而为寒热病矣。
  黄元御: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之则治,逆之则乱。春木发生之际,伤于风邪,闭其皮毛,郁乙木升阳之气,遏陷而贼脾土,一交夏令,木陷不升君火,火败土伤,水谷不化,催以风水,开其魄门,乃为洞泄。
  (渔翁:洞泄以势、状言;飧泄以时比;寒中以邪言)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8:09:25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5】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黄元御:冬水蛰藏之会,寒束皮毛,表气莫泄,郁其相火,积为内热。春阳升布,相火发泄,上热愈隆,一伤风露,卫气愈敛,内热郁发,遂成温病。
    吴  崑:冬伤寒邪,即病者即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于春时阳气上升,则变为温病。
    张隐庵:冬伤于寒,邪不即发,邪气伏藏,春时阳气外出,邪随气而化热,发为温病。
    石寿棠:盖以冬月为寒邪所伤,重阴必阳,久而化热,在内已有温热之根,春感春温之气,以温引温,而温病成矣!
8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47:41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5】资 料

健康周刊  
冬伤于寒 冬不藏精
——专家说这两种人容易得“非典”

中国医药报  
【日期】2003-05-26
【期次】75(总第2693期)
【版次】1
【版名】健康新闻
【栏目】
【类别】健康周刊
【作者】金亮
【特刊】
【正文】           点击查看: 本版 PDF
  “非典”肆虐,有人病,有人不病;有人病重,有人病轻,究竟是什么原因
呢?中医认为,这与人体的正气,即人体的免疫力强弱有关。一般来说,正气强,
不容易发病,即使发病,也容易痊愈。上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梁贻俊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指出,“非典”发病的易感人群是“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之人,
因为他们在冬天不注意养生,损伤了自己的正气,因而抵抗不了外邪的侵袭。
  梁教授介绍,“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指的是
人在冬季时的养生原则。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中医认为,人在冬天本来应该是密闭的,也就是
说,应该多呆在温暖的屋子里,不要经常出去活动,以避免受到寒邪的侵袭。如
果不注意这一点,总是轻易地外出感寒,体内的寒邪郁久可以化热,到了春天就
会得温病。而“非典”则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中医所说的“精”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指五脏六腑的“精”,狭义的“精”指肾精,肾精又分
先天的生殖之精和后天的五谷之精。按中医的理论,冬天本来应该藏精,即保存
精神和体力,可是不少现代人生活不规律,不定时休息,晚睡早起,天天都在耗
散自己的“精”,给自己的机体造成了损伤,抵抗外邪的能力就差了,于是到了
春天就容易得病。
  那么,“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的人有些什么表现呢?就这个问题,记
者采访了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生李辛。
  李辛医生告诉记者,中医认为,寒邪是伤肾的,所以说一般会出现自觉身体
冷、怕冷、四肢关节冷或痛、小便频、腰酸腰痛甚至骨节疼痛等症状。“冬不藏
精”的表现与此类似:精神萎靡,易疲倦,腰痛腿软,尿频,性功能下降,身体
寒冷或身体虚热等。因为“冬伤于寒”实际上是肾精不足的一个外因,按中医经
典的说法,“冬不藏精”则是肾精不足的内因。《内经》认为,性生活过于频繁
(特别是酒后行房),思虑过度、用心过盛,睡眠缺乏等,都是伤精的原因,因
而会导致上述一系列肾精不足的症状。
  总之,按照中医的观点,人体的生理机能应该顺应四时,即四季养生。中医
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意思是说,从秋季到冬季,对于人体来说应该
是一个“收”和“蓄”的过程,如果收敛、闭藏的功能在这两个季节得到了很好
的顺应,到了春夏季节,人体才有足够的源泉———精、气、神,否则就很容易
在开春之后感染各种疾病。即使不感染外在的疾病,人体内部也会由于精气神不
足而出现衰弱性或失调性的疾患。“这也是中医学对于人在春夏季节多病的一个
解释。”李医生说。李医生同时认为,本次“非典”在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发
病率比较高,也是对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一理论的证明。这两个区域均
属商务区,应酬、交际、娱乐等活动很多,对人体的精气损伤严重,这也许是“
非典”发病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冬季没有注意养生,已经“冬伤于寒”、“冬不藏精”了,还有没有补
救措施呢?李医生说:“有。那就是要避免外邪的侵袭。”具体来说,就是在春
天避免风寒,夏天避免湿热,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另外,
还要尽量减少“志意过用”的现象,即减少脑力活动,避免过度的思维,过度的
欲望,减少应酬和交际,使自己的精神和情绪处于一种安静、淡然、愉悦的状态,
而不是急躁、焦虑、紧张。这种精神内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防
御和调节机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本身已经匮乏的精神有所补充,不至耗散太过。
  当然,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去医院找中医大夫,开几付中药,或在医生的
指导下选择一些中成药或保健品来服用,以调理自己的身体,补充正气,按现在
的说法就是:提高免疫力。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0:2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5】资 料

文论摘选:
二、“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上节统言,司天之病,此下专言,人受病之故。细考宋元以来,诸名家皆不知温病,伤寒之辨。如庞安常之《卒病论》,朱肱之《活人书》,韩祗和之《微旨》,王实之《证治》,刘守真之《伤寒医鉴》、《伤寒直格》,张子和之《伤寒心镜》等书,非以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即将温暑,认作伤寒,而疑麻桂之法不可用,遂别立防风通圣、双解通圣、九味羌活等汤,甚至于辛温药中加苦寒,王安道《濂洄集》中辨之最详,兹不再辩。论温病之最详者,莫过张景岳、吴又可、喻嘉言三家。时医所宗者,三家为多,请略陈之:按张景岳、喻嘉言皆着讲“寒”字,并未理会本文上有“故曰”二字,上文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二句。张氏立论出方,悉与伤寒混,谓温病即伤寒,袭前人之旧全无实得,固无足论。喻氏立论虽有分析,中篇亦混入伤寒少阴厥阴证。出方,亦不能外辛以发表,辛热温为害实甚以苦心力。学之士尚不免,智者千虑之失,尚无怪后人之无从取法,随手杀人哉,甚矣!学问之难也。吴又可实能识得寒温二字,所见之证,实无取乎,辛温辛热甘温,又不明伏气为病之理。以为何者,为即病之伤寒;何者,为不即病,待春而发之温病;遂直断温热之原,非风寒所中,不责己之不明,反责经言之谬。瑭,推原三家之偏,各自有说。张氏,混引经文,将论伤寒之文引证温热,以寒化热之后,经亦称热病故也。张氏不能分析,遂将温病认作伤寒,喻氏立论,开口言春温,当初春之际,所见之病,多有寒证,遂将伤寒认作温病。吴氏当崇祯,凶荒兵火之际,满眼温疫,遂直辟经文,“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文,盖皆各执己见,不能融会贯通也。瑭按伏气为病,如春温冬温疟,内经已明言之矣。亦有不因伏气,乃司天时令现行之气,如前列“大元正纪”所云是也。此二者,皆理数之常者也。更有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又可所云“戾气间亦有之,乃其变也。”惟在司命者,善察其常变,而补救之。
《温病条辨》吴 瑭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6:55am 时添加 -=-=-=-=-
师古不泥 阐发经义 ------
  蒲辅周是富有经验的临床医学家,又是懂得唯物辩证法的中医理论家。他认为,中医学有独特的理论,《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以辩证法为内核的结晶,必须认真继承和发展。他对《内经》和《伤寒论》有精深的研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精辟的阐发,体现了他师古而不泥古的风范。
  如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和“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经义,摆脱了一般学者从伏气论的观点所作的解释(即冬日受了寒邪,邪气伏藏于体内,到春天发为温病),而是从冬不藏精比类悟出,冬失因藏和冬病伤寒之人,其正气必虚,春天邪气所凑,自然容易感染而得温病,不可能由冬天感受的寒邪,整个冬天伏藏于体内而到春天才发病。 又如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看法,他认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何者为阳有余?何者为阴不足?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有偏胜,则必为病,岂可能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人不为病的?所以人体之阳,不是火有余而是水不足,这就是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本意。但自朱丹溪提出此说后影响医界数百年,直至明代张介宾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才将朱丹溪的影响纠正过来。反映了蒲辅周继承前贤学术,博学广思,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对《医林改错》及作者,蒲辅周的评价是:“王清任先生苦心于医药,积有心得,值得学习和尊敬。但仅观察数十具不完整的尸体,而确定古人是非,殊属自矜太过,其图证之现代解剖亦有未合……”。他对王清任的评价反映了他的一家之言,但也是他学习前人经验并不盲从的一例。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6:56am 时添加 -=-=-=-=-
摘自光明网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6:59:47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第一百二十二回 吴用智御郓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 《荡寇志》摘录

却说上年冬季,吴用因病困在新泰城内,得安道全医治,渐有转机。适接到山寨中徐槐临训之信,彼时吴用神识尚昏,此话传入耳中,倒也不十分着急,只说些不怕他,不关紧要的话;又说些必须防备,不可大意的话。到了次日,却早已忘了。安道全议方进药,吴用渐渐神识清了,恰又接到秦明阵亡之信。安道全一听见,忙出来关会众人道:“此信千万不可嚷入军师耳中了。军师心疾暂得平安,若一闻此报,忧惊齐至,神明再被扰乱,为害不小。”众人称是。大家约会了,瞒得实腾腾地。一面安道全赶紧处方调理,吴用无事扰心,倒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所以服药帖帖得益。众人倒替他日夜提心,深恐又有什么警报,扰乱了他的心思。且喜连冬过春,徐槐一边久无消息,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以是吴用渐渐向愈。安道全已开了一张补心养神的方,说道:“此方即有加减,亦不过一二味而已。服此方三十剂,可以全愈。”众人皆喜。不料骤然起了一桩大打叉的事,你道是甚事?
原来安道全系好色之徒,肾元素亏,更兼上年冬季星夜渡冰,受了寒气。《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安道全既不藏精,而又伤于寒,寒邪乘虚袭入少阴,深藏不出,日久酝酿成热,至春时少阳气升,再经外感一召,内邪勃发。那日安道全诊视吴用毕,出来觉得有些困倦,便上床去躺了一躺。天晚起来,觉得身子发热。次日便口渴咽痛,神思不清。众人忙来问候。安道全提心诊了自己的脉,便道:“不好了,此名春温症,来势不轻。”众人都耽起忧来。安道全自己开了一张药方,众人看时,乃是薄荷、杏仁、桔梗、积壳、淡豆鼓、牛蒡子之类,方味极轻,众人不解。当日,安道全还扶病出来,到吴用房里诊视吴用,说道:“原方不必改易,仍可守服。”吴用功安先生归房养息。安道全退出,到了自己卧房,上床便睡。侍从人将他自己开的药方配药煎好,与他吃了。
当夜无话,第三日病方渐渐沉重,觉得指头蠕蠕微动,眩晕惊悸,腰膝痿软,齿燥唇焦,口渴不解。安道全道:“不好了,此肾虚亡阴,将成痉厥之候也。”此时已起床不得,便叫旁人书方,用生地黄、麦门冬、元参、知母、炙甘草、龟板、鳖甲。众人都进来看望,看那药方分两太重,又不解其故,只是问候数语而已。安道全道:“小可贱恙,竟大是险症。可惜两个小妾部远在山寨中,此处无贴身服侍之人。”原来安道全这两妾都有羞花闭月之貌,是山寨中抢掳来的,当时安道全看得中意,向宋公明讨了来,此时病急,还记挂这两个宝贝。众人都道:“这事容易,今日便差人到山寨去迎取两位如嫂夫人来。”道全点首,众人退出。是日吴用守服安道全原方,闻知安道全病重,也兀自记挂,亲自扶病出来,探看安道全一次。
安道全上午服了药,至下午病势不少衰。安道全便吩咐用熟地黄、生地黄、芍药、石斛、麦门冬、五味子、元参、阿胶、炙甘草,其生、熟地分两竟用出二三两以外。众人看了,尽皆骇然,道:“怎么外感症,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须臾请到泰安城内一位极行时的先生,叫做过仙桥,前来诊视。众人求他直言。那过先生诊了安道全的病,出来看了安道全的方儿,拍案道:“安先生?矣!此症内外邪气充塞,岂可服此滋腻收敛之药?此药如果下咽,必然内陷。他起初这张方原是不差,不知何故忽然更改。”说罢,便就他起初的原方,加了柴胡、葛根、钩藤、黄苓、连翘,并批了几旬慎防内陷痉厥等语,用了茶,拱手升舆而去。
安道全索看那医之方,便道:“杀我者,必此人也!众位休睬他,只顾煎了我那个方药来。”众人诺诺而出,主见难定。吴用亦踌躇无计。只见旁边一个小厮禀道:“此地东门头大王庙大王菩萨,最为灵验。庙内设有药签,何不去求帖神药来吃?”花荣喝道:“你省得什么,却来多嘴!”吴用道:“也是。但我想天道远,人道迩。药签不必求,可将那过先生与安先生的药方写了闸儿,就神前拈卜罢了。”众人依言,即忙做了两闸,备副香烛,花荣亲去,到了大王庙里,拜祷拈阄。也是梁山一班魔君业缘将尽,理当收伏,安道全本在地煞数内,如何免得,当时偏偏拈着那过先生的方。
花荣转来,众人主见遂定,也不去问安道全,便将那过先生的方配药煎了。时已掌灯,安道全病势大重,已催药好几次。众人忙将那药煎好,递进去。原来那两张方气味判然不同,安道全上嘴呷了一口,便叫苦道:“你们果听那庸医之言来杀我也!”推开药盏,叫:“快煎我那方剂救我!恐怕不及了!”语言已觉蹇涩。众人听此言语,急迫无计,便将他方剂减取三分之一,说道,“且试试看。如不错,明日依他原剂不迟。”岂知时不待人,当夜煎好与他服了,到了天明,安道全已舌卷囊缩,四肢抽搐,不能言语。急请了过先生并几位名医齐来诊视,吃药不瞒郎中,竟将昨夜安道全不肯服过先生的药,先服自己的药等话说了。过先生道:“果然补坏,内陷了,我说何如!”当时众人共议了一张药方,无非羚羊、犀角、柴胡、钩藤之属,灌了一剂,全然无效。吴用此时虽守服安道全原方,然因安道全病危,心中连日着急,也觉得病重了些。那安道全竞不言不语的卧了一日。
次日众医竞至,过先生已辞不开方。还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在那里开方议药,所有药味也记他不得这许多。不上三日,竟把一个神圣工巧的地灵星神医安道全送入黄泉。当时盛殓好了,送回山寨。
吴用的病,正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骤然失却良医,莫能措手,不免也请那班过先生之流来酌议方药。可怜那班先生,还不敢十分改易安道全的原方,不过略略增减了几味,吴用服下,便觉乖张。众人都惶急起来,吴用道:“我想安先生病急时曾说,此方可以守服。如今安先生已故,又无人能增减,只好老守他这张方吃过去。”众人称是。吴用仍服安道全原方,日复一日,不必细表。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7:02am 时添加 -=-=-=-=-
最早专门论述时令疾病的著作:《时病论》

2007-4-9 12:55:46 本站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清代医学家雷丰(1833——1888年)所著的《时病论》(1882年)一书,是最早的专门论述时令疾病的著作。
  《时病论》(一卷)以《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首先分述春天的春温、风温、伤风等;夏天的泄泻、痢疾、中暑等;秋天的疟疾、湿温、秋燥等;冬天的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立法依据,
  次列作者自拟的治疗“诸法”和常用成方,最后,附以自己的临证验案,作为印证。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密切,作者所拟的一些治法,都是从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方法切实可有,疗效较高,向为近世家所推崇和应用。是一本学习研究时令病很有价值的著作。


中国中医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7:18am 时添加 -=-=-=-=-
随着西医的日渐兴盛,1929年2月23日,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在南京举行,余云岫等人在会上以中医药“不科学”为由,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指“今旧医所用者,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脉,皆凭空结撰,全非事实”;切脉之说,“穿凿附会,自欺欺人”;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咳疾”,有违科学,力图通过行政手段取缔中医中药。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中医药界反对之声尤为激烈。3月17日,全国15个省132个中医中药界团体的132个代表云集上海,举行“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与会者强烈要求给予中医药合法的地位。会后,请愿代表团由沪赴宁,与南京中医药100多名代表到行政院请愿,无功而还。继而引发了中西医无休止的互相抨击。
《金羊网》“一场关于中医的争论”作者 黄大德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7:29am 时添加 -=-=-=-=-
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意义
2008/5/22/14: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顾植山


    安徽省阜阳市暴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二大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是跟今年气候的关系。中医学中专门讨论气候变化与疫病发生关系的是“五运六气”学说,按照五运六气理论,今年是戊子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徵火运,是最易发生痘、疹一类疫病的年份。
    清代温病大家余霖的名著《疫疹一得》中记载:“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认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医者不按运气,固执古方,百无一效”。另一温病大家吴瑭观察到痘证多“发于子、午、卯、酉之年”,他认为原因是“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
    再看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报道监测到12.91万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1998年是戊寅火年;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仅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2000年虽非火运年,但该年上半年严重干旱,气温偏高,属运气“刚柔失守”,“火胜热化”,与火运年气化相类。
    二是从疫情的时间上看,本应在夏秋之际(台湾是6月和10月,山东是5~8月)容易发生,今年尤以五之气时段少阳相火加临为最易暴发的时段,而阜阳地区出现的疫情既重又早,原因何在?这就要联系到今年春节以前出现的雪灾。《黄帝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之气的客气太阳寒水至而太过,火运被抑,郁而待发;二之气的客气厥阴风木助火燔灼,均是使疫疹提前和加重的因素。手足口病患者多见肌阵挛及容易并发脑炎症状,反映了厥阴风木的病机特点。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7:30am 时添加 -=-=-=-=-
摘录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6:50:48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4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作:“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凌耀星:看来,还是用“病温”比较好。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8日 04:51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47】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吴崑:寒、暑、温、凉递相胜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之和也。
  “递相”解“更”絶好。--渔注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 [48]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高士宗:本在五味,伤在五味。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
  吴  崑:言五味固足以养五脏,亦足以伤五脏。
《素问注释汇粹》:五宫,即指五脏。因五脏为藏精之所,故名五宫。
89
发表于 2008-6-20 05:28:43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开卷有益!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08:47:3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 【49】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絶。
吴崑:酸味入肝,若过于酸,则肝多津液,木实则克土,故脾絶。
马莳:味过于酸,则肝气浸淫而木盛土亏,脾气从滋而絶矣。
《素问注释汇粹》:津,溢也,有过盛的意义。
郭霭春:津有“聚”义,见《史记。天官书》索隐。酸入肝,过则肝气凑聚,失其条达,木郁克土,故脾气不运。
渔翁:后二注可互参以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1:32 , Processed in 0.21872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