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聂文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17:44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畅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陈寿:《三国志 魏书 方技传》第二十九,华佗对吴普语)
8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18:23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生命运动惯性和现实矫正之间也存在着矛盾。由于生命习惯是一种根据预期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会对现实的矫正产生排斥反应,从而抵消现实矫正的效用,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例如一个长期安逸和懒惰的人,突然决定像正常人一样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很有可能在最初的几天里造成运动性损伤和劳损。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建立新的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人体对新的生命活动规律的认可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长短会因为我们所要改变的习惯以及个体适应性的差异,而表现出区别,但这一个过程确实可以从很多生命现象中得到证实:
8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18:59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夜里,当你从明亮的室内走到户外,前面往往先是一片漆黑,稍过一会儿,你才能辨认道路、树木和房屋。大白天走进正在放映的电影院,你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原来,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为视网膜上感受暗光的杆状细胞,对暗光敏感度是由低到高、逐步增强的。经过大约四五分钟的适应,才能看到夜晚或暗光下的景物,而完全适应则需要而三十分钟。这叫暗适应。不过,人类在暗处,经过适应过程,其视力仍无法与夜行动物相比,要区别颜色则更难做到。
与上面所说的相反,要是我们从暗室走到阳光下,会觉得阳光刺目而无法睁眼,也必须经过一段适应过程,才能看清周围的情况。这种过程叫明适应。明适应所需时间较短,通常只要1分钟就足够了。(黄建民:《人体探秘》,13页)
8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19:30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我们常看到放弃运动的运动员,体形迅速发生变化;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突然转到炎热地带工作,而为酷热所苦;刚到高原生活的人,常常发生高原反应。改变生命习惯的后果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人体在长期对环境的适应中,各种生命能力所发生的改变。
8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0:06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过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才,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肢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
8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0:37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人类对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的习惯,不仅局限在生活起居、营养调摄等方面,还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习惯。中医对心理习惯的研究大量是基于动态-稳态这个维度来看的,包括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它们都构成了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影响。
87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1:18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心理状态包括是指人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经常处于某种状态,犹如一种心理上的习惯。心理状态的稳定需要生命对这种状态的维持,所以包含了生命对这种状态的记忆和认可。
88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1:49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例如学习的习惯,经过长期应试教育的学生,相当多的人具有学习的习惯。这种学习的习惯,是在意识的深层里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别人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为对他人实践的信任和快速接受。
再如那些事业一直顺利发展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从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中获得快感和满足,他们的生活几乎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会无精打采。心中永远藏着志向,野心宛如兴奋剂一样,成为他们心里上挥之不去的习惯。
8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2:20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或者表现为习惯的感知敏锐,或者表现为记忆清晰,或者表现为情绪开朗,或者表现为思维活跃,或者表现为做事果断。这些心理状态,经常是一种习惯状态。从而形成了灵感、迟疑、呆板等不同的心理状态。更广义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包括对信仰的维护,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等。
由于中医认为心理状态的形成是与人体的生理状况相关的,所以特定的性格也就说明了人体容易发生的健康问题。
90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9:23:47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天地五行之气而生万物之主,配两仪以为三之才。然受气者各有多少,受木气多者,其性劲直而怀仁;受火气多者,其性猛烈而尚礼;受土气多者,其性宽和而有信;受金气多者,其性刚断而含义;受水气多者,其性沉稳而多智。五气凑合,共成其身。(萧吉:《五行大义》卷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21:23 , Processed in 0.0753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