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9/10/12 08:0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zhengyou在 2009/10/12 06:06am 发表的内容:
认识出于实践,如果能逐一体会西医的减肥方法,再体会中医<内经>加强气化的方法,会发现不需要节食,只要别过分多食荤腥食物,通过温阳化气,可以减肥,还可以提升精神体力.
中医的好东西多者呐,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调整中医理论是为了更加适合临床需要的,而不但无用,反而阻碍中医发展的理论,还留她何用?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0月12日 08:36pm 时添加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9/10/11 06:07p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好!不仅中医不可以替代西医,而且西医也不可以替代中医,因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因此,可以断言:西医永远不会消灭中医,中医也永远不会消灭西医,中医与西医将会长期各自独立,和平共处。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既不是西医消灭中医,也不是中医消灭西医,而很可能是中医与西医各自独立,和平共处。中医结合西医还是中医而不会成为西医,西医结合中医还是西医而不会成为中医,中医与西医不可融合。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很有可能不是产生一种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新医学。
如果中医吸收了西医的知识为中医所用的话,那么,中医就完全可取代西医;同理,如果西医用中医的灵魂武装了头脑 的话,那么,西医就可取代中医。——因此说,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发展成中西医融合之日,便是取代纯中医、纯西医之时。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0月11日 06:21pm 时添加 -=-=-=-=-
这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无论拥护与否的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实践着。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0月12日 08:38pm 时添加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9/10/11 06:25p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先生:矛盾是否可以替代阴阳?阴阳是否可以替代矛盾?矛盾与阴阳是否可以融合?怎么融合? 矛盾仅仅是阴阳学说中的表示对立统一的一部分,而阴阳学说则可以包括矛盾。
中医与西医决不是矛盾关系,只是重点趋向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二者恰好可以互补,并最终将在中国成为一体。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0月12日 08:43pm 时添加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9/10/11 07:2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意思是说,中医与西医“只是重点趋向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吗? 是的。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1721
中医药发展之我见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一、中医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医药,什么是传统医药。所谓中医药,就是中国的医药,而不是什么传统医药。中国医药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凡是有用的东西,均来者不拒,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她将汇集所有当代医药的精华于一身,为患者提供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相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当代的中国医药,确切地说,就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并吸收包括西医知识在内的中国传统医药。有人说中西医理论无法沟通,事实则不然,中、西医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病情,只是从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对其解释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已。二者是完全可以结合、直至融合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缺少了中医理论根本精髓的西医,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完整的人体割裂开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所明了;而缺少了西医对危、急、重症抢救技术的传统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最终必定在医学中占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知识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中医自始至终注重整体调整,西医则往往顾此失彼。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这是由于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的医学特点所决定的,尽管人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是迟早的问题。
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中国医药。
二、中医的前途
中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是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中医精髓,又要主动地吸收西医对危\急\重症等的诊疗技术.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主流医学,只是西医进入之后,因为在对病人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逊于西医,所以才成了辅助医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医的缺陷越来越被大众所发现,中医的优势越来越让大众所明了,中、西医的主从地位也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缓慢地发生着转变。中医成为中国未来的的主流医学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吸收了西医长处的中医,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流医学。作为政府应该顺应潮流,积极推动这一历史性的医学变革,以便为中华民族的繁延做出非凡的贡献。
三、随时代完善中医理论
对于中医理论就应该持科学态度,其中的精髓,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其中的谬误,也要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西医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地吸收。如此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中医主要是从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西医则主要是从微观入手的。从两种医学所用的思想特点、以及研究方法来说,西医知识恰好是中医理论的补充,是中医在微观方面认识疾病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医师们已经越来越明了这一医学发展趋势。
四、中医教育 中医的振兴,首先在于中医教育。中医教育首先要灵活地不拘形式地实施,可公办、私办、学校、私授、自学等。教材方面,要在继承中医理论精髓上下功夫。过去的中医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可谓不多,但能表现出中医本质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理、法、方、药罗列得不可谓不详细,但是真正的中医精髓学习到了没有?我们是不是真正地从理论过渡到临床上了呢?没有!从中医的中专到大专,甚至到本科,我们的中医教育恰恰忽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临床经典著作的充分重视。这三本经典临床著作才是开启中医宝藏的最直接、最正确的“钥匙”。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应该成为必修课。要在整个修业期的前半期修完,以便使中医学生先学好中医理论,这样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并一定要让学生明了中医比西医更科学,然后再学习西医知识,以避免学生西医化。其它诸如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针灸专业学生除外)应该毫不怜惜地做为课外读物,也可以将其中较重要的部分附在相应的西医教材上,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中医教育的宗旨,也同样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
其次,中医学生要加大对西医知识的学习力度,诸如西医的生理、解剖、药理、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为必修课,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五、中医院校师资问题
中医院校教师要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员担任。为了加大加快中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防止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贻误中医子弟,就应该从各地选调中医临床能手充实中医教师队伍。临床能手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临床少于十年者不得从教,认为中医不科学者不得从教,反对西医者不得从教。
六、对中医医生的政策待遇问题
国家政策要向中医生倾斜,以便鼓励中医生的成才、敬业。首先在执业范围问题上,要给中医毕业生中、西医双执业资格。因为中医生的成才要远比纯西医难得多,而事实上,这些学生经过一定实际训练,其集中、西医之长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也完全可以胜任中、西医临床工作。不得给有能力执业者任何执业范围的限制。
中医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大体上要在纯西医工资水平上,再提高三分之一以上。以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从而可有效减少纯中医与纯西医对病人的误治率与伤害率。
对于民间中医,应该进行业务考核。视其考核情况,准许其或中医、或中、西医双资格执业资格。在工资待遇方面,纯中医应该高于纯西医的工资待遇,中西医均合格者,应参照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待遇执行。
七、不拘一格挖掘培养中医人才
1、在注重中医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可定期(如二至三年)对社会人员(无年令、性别限制)进行中医招聘考试,充实到相应的医疗单位、或自行开业,以便鼓励有条件、有意向的社会人员学习中医,从而可部分解决中医人才匮乏的局面。
2、对全国西医队伍进行中医培训,使其成为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在中国有中医这个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应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地消灭纯西医,以避免很多用中医药极易治疗的疾病,却让纯西医任意失治、误治。要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去武装西医头脑,指导西医临床,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治疗理念。并从根本上杜绝西医人为地对病人和社会增加巨大经济浪费,以及避免对患者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身伤害。如此,将在大幅度提高国民体质的同时,也将大量节省医疗方面的人力、财力资源。
八、中医常识的全民普及
中医理论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并非高深莫测。中医理论的根本所在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并通过“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来实施的。为了灌输这一中医原理,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地进行全民中医常识普及教育。
中医普及教育首先是对在校学生,然后是普通民众。就如同学生普及“生理卫生”知识一样,要对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养生、保健、诊断与治疗原理的常识灌输。例如感冒初起,在病情不复杂的情况下,就无需看医生。
如此,不但可以提供民众养生保健常识,还可以为生病后,自行判断应用何种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打下有赖于自身识别能力的基础,而不是任凭庸医草菅人命。
二00九年八月三十日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9年10月12日 08:51pm 时添加 -=-=-=-=-下面引用由gl0101在 2009/10/11 09:08pm 发表的内容:
请教先生几个问题:
一、中医讲不讲微观?
二、西医讲不讲宏观?
三、先生说的“微观”指的是什么?
四、先生说的“宏观”指的是什么?
五、在先生看来,为什么“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
六、先生说:“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中医可囊括西医,西医可补充中医? 一、中医讲不讲微观?
——讲,但相对而言,侧重于宏观。
二、西医讲不讲宏观?
_——讲,但相对而言,西医侧重于微观。
三、先生说的“微观”指的是什么?
——宏观与微观自然是相对而言。与中医最根本理论“阴阳学说”相比,西医愈分愈细,到细菌、细胞、乃至分子,,,就是侧重于微观。
四、先生说的“宏观”指的是什么?
——中医最根本的理论“阴阳学说”,与西医理论相比,就是宏观,她将生理、病理、养生、诊断、治疗都包括在其中,这就是侧重于宏观。
五、在先生看来,为什么“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
六、先生说:“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中医可囊括西医,西医可补充中医?
——中医最根本的理论“阴阳学说”就是宏观,她将生理、病理、养生、诊断、治疗最后归纳为以“阴阳学说”来进行分析、解决,与西医愈分愈细,到细菌、细胞、乃至分子,,,如此侧重于微观的理论,恰好可以互补。医学的宏观最终无法超出中医的“阴阳学说”,而微观则会朝着西医的发展方向愈来愈细,,,因此,中医可以囊括西医,西医可以补充中医,二者的结合、或称融合出来的医学,才是今后在一定时期内的最佳医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