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yy193204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7-25 11:10:4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石依先生:希望摆脱错觉,古书根据气感感觉的循行线路记录了气感循行轨迹,定名为经络。感觉瞬间即逝,因此,古书上的经络只代表两千年前的气感循行轨迹,是记录在古书上的名词,无能代表人体上有经络;今日针灸仍然能引出气感,气感仍然瞬间即逝,这是人脑感觉,错觉气感循行在体表,但不能据此认定经络在体表,幻肢上的气感循行是最为有力的反证。
62
发表于 2009-9-12 11:28:11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中华古典文化魂宝皇冠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指导和促进着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人们常说,经络以通为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经络,疾病消除。但是,真的有经络存在吗?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被疏通的?我们何时能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人们,甚至有人否定经络的存在,特别是在西医界的一部分人士认为:随着解剖组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迄今人们并未找到特异的经络的组织结构,认定经络是先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经络根本不存在。针对这一观点,笔者曾经撰写“不能轻易否定经络的存在”一文在“健康报”1993年7月23日第2版上发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虽然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因为现有仪器未能明显地观察到特异的经络组织结构,就轻易地否定了经络的存在。我们国家正努力地发掘中华古典文化,把经络作为一个重点的科研项目来研究,许多科学家为此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从经络现象的实验观测到探讨经络实质的假设的提出,各方面均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者们对经络实质探索的假设颇多,有神经系统学说,有脉管系统学说,有人认为经络是波导管,有人从流体力学方面找到了证据,也有人从液晶体方面找到了证据,等等。笔者多年来也潜心致力于经络实质的探究工作,经过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作了相关的电位波动等一系列的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通过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调节机体各个部分的能量状态的平衡,输送、传递和利用机体各个部分的信息。现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 以下内容由 丁于2009年09月12日 11:34am 时添加 -=-=-=-=-
1、机体的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的分子学基础
现代基础医学和生理物理学指出:机体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布甚广,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各器官包膜及组织间隔,散布于细胞之间;在细胞内也有一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从大体上看,他们网络联系机体各部,可以把体表与内脏联系起来。纤维结缔组织的纤维主要由蛋白质参与组成,比如胶原纤维,这是一种蛋白质高分子物质,胶原纤维的分子单位为原胶原,原胶原由三条α肽链扭曲成三股螺旋状。在原胶原分子内部肽链间有共价交联。在分子间也有共价交联,还有氢键。这样,原胶原分子内的肽键和分子内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及氢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广泛的共轭系统。除了纤维状蛋白外,还有一些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参与组成这种网络。在上述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中电子可以作跨链运动,分子的构象构型的改变,电子云状态的改变,氢键的断开和形成等等,形成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系统。与肽链相连的一些基团会影响这种运动,影响能量传递。如上所述,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给机体的能量传递提供了物质分子基础。
2、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
我们的关于非细胞生物电的实验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说明了这一点。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受到机械的、光的、电的、化学的作用时可以将作用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使自己分子的能量提高,能量状态改变,如分子的构象构型改变,电子云状态改变,立即,或储存起来,经过较长时间,较长距离传递,稍后转化为某种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纤维状蛋白,DNA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3、能量传递的形式
这里我们简要地谈谈能量传递的几种形式。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是一种半导体,网络整个机体的纤维状蛋白也是一种半导体。由于共轭π键电子的非域化,它们可以以电流的形式传递能量,蛋白质可因之而显示出导电的特性来。从分子构象构型来看,由于能量状态改变时,这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也发生改变;反过来说,当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时分子肽链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状态也发生改变,所以它们可以以构象构型的不断改变来传递能量;此时因分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也可以因之而表现出电特性来。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的电子也可以吸收光子和释放光子使分子能量状态改变而形成能量传递;因氢键维系的扭曲成螺旋状的胶原纤维的多肽链及DNA也有可能因能量状态的改变,一系列的氢键可以同时打开和关闭,它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能量传递,当它们的一系列的氢键同时打开或关闭时,其电导性的改变可以导致其电流的改变。上述种种能量传递可以在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部进行,也可以在这些分子间进行。
4、能量传递可以影响机体的各种功能
我们知道,生化反应是分子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由于分子、原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通过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进行的能量传递使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生化反应发生改变,影响生化反应的平衡状态等;机体生理机能也会因传递过来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比如,在生物化学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一些酶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电荷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改变酶原来的电子云的状态,能量状态,构象构型,改变了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平衡状态;在生理机能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神经纤维上Na+通道蛋白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种种能量而改变构象,影响神经纤维上Na+通道的开放,如果Na+通道开放,Na+涌入细胞内,产生动作电位,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的传导,产生生理效应,另外,一些细胞外的纤维状蛋白也可以与细胞内的纤维状蛋白或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联系在一起,通过能量传递影响细胞内的DNA和RNA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细胞分化等。总之,能量可以在能量传递路径中或较远处,可以以各种形式,或以热的形式,或以可见光的形式,或以分子构象构型的改变的形式,或以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的某种形式散发出来,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也传递了相关的信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5、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形成固定的通路
在生物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立体分布的网络中,其分子内分子间的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在其网络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通路。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蛋白质的功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机体的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生命的贡献与蛋白质同样重要,我们认为,只要有生命活动存在,机体的纤维状蛋白及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就在进行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由于机体内生化反应生理机能的进行可以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内部的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因机体与环境的接触,外界的碰击摩擦阳光照射等等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外部的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上叙述的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将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储存起来,或通过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在近处或比较远处释放出来,由于机体内外的能量可以不断地提供,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新的生命开始即有这种不断的必需的能量传递的进行,随着能量传递的不断地进行,在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的生化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特性发生了改变的这些通路有的可能会更有利于更适合于这样一些能量传递的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在机体的一些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一些分子内分子间,按照能量传递规律形成了一些较大的、较为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当然也形成一些较小的、不太固定的、次要的分支通路。随着机体的生长变形,原来形成的能量传递通路也随着发生变形。机体是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能量传递通路呢?大量的实验证明:机体确实存在着具有与其周围组织有显著不同的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这就是说,这些特性都是有利于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能量传递进行的。很明显,这些通路具有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特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就是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对于一些特别小的、次要的、分支的通路,我们现代的仪器设备往往是不太容易将其测量出来的。
6、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上述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与中医学中古典的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学的经络系统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这些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我认为,这就是经络的“经”。其它的一些小的次要的分支的能量传递通路与较大的能量传递通路一样,其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同样不断地在进行着的,这些小的能量传递通路,就是经络的“络”。
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十二经筋“伏行于分肉之间”,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与肌肉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大致吻合;有人将主要由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组成的肌腱改道,病人的循经感传路线也随之改变;中医认为“十二经皆有动脉”,在解剖组织学中可见动脉血管壁也有许多结缔组织成份;十二经有皮部,皮肤也含有许多结缔组织。我们知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这些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分子学基础就是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而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7、该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
看一个理论或假说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能圆满地解释其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我就试着用这理论来解释部分经络现象。
这种能量传递在活的机体内是不停地进行着的,这就是说,经络的“经气”运行也是不停地进行着的,但是人们是不易感知的。这是由于这种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未能激活能量传递通路上一定数量的Na+通道蛋白,或不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即使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但是不传到中枢,或不能引起中枢的感知,所以平时人们对“经气”的运行是没有感觉的。
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如各种疾病的病理因素,各种特殊的生理状态,治疗时按摩、针刺的机械力的作用提供机械能量会使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宏观上产生形态的改变,同时在微观上也产生构象构型的改变,生物高分子物质吸收能量;有时可以导致机体产生不同寻常的较为强大的能量传递,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与机体通常的能量传递通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能量比较强大一些。这些能量传递在传递的道路上可以将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或者直接影响感觉神经上Na+的离子通道蛋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并传到中枢,并且使人们感知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即是所谓经气的循经感传现象。如果能量传递的强度特别大,能量的传递可以按照能量传递的规律从一条大的通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分支的通路进入另外一条大的通路继续进行传递,这就是经络学说中的串经现象。
当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线路上的肌肤受到一定压强和一定面积的压力的作用时,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扩散、绕道,这主要是因为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改变,以至于不能象原来一样地进行构象构型改变,以顺利地进行能量传递,这就是说,在这受压处的纤维状蛋白失去了这种能量传递的能力,能量传递受阻。受阻的能量则只能沿着较小的通路向周围传递,或通过较小的通路绕过受压处继续向远方传递,这就是压力引起的经络的循经感传阻滞现象。当压力消失时,能量传递沿着原来通路继续进行,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的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继续传播。
有资料表明,在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路线上的肌肤处放置一块冰块经过一定时间,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当去除这块冰块后,因为该处皮肤温度不断地升高,该处肌肤的循经感传会逐渐恢复。这主要是这里肌肤温度降低时,在这肌肤处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由于温度低,分子的能量状态低,分子的构象构型不能象原来温度较高时一样发生改变,失去能量传递的能力,使能量传递受阻,循经感传不能通过放置冰块冷却处。这就是经络的低温阻滞效应;当去掉冰块皮肤温度逐渐上升时,分子能递状态升高,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的能力逐渐恢复,分子的能量传递的能力恢复,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经络的主要通路“经”逐渐恢复。
我们还可以用这理论来解释按摩、针刺等能产生治疗效果的机理。当针灸针刺入穴位,针体的刺入、捻转、提插、振动,按摩时手指的压力,主要是给经络穴位处的纤维状蛋白等提供了机械能,纤维状蛋白的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发生较大的能量传递,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纤维状蛋白分子的构象构型不断地发生改变,或产生一定的电荷,使针刺点附近或在能量传递途中或在较远处的机体组织细胞生化反应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疗效。有时在机体各部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的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通路,经过加强了的能量传递的作用,原来的能量传递通路的传递能量的能力增加扩大了,传递能量的能力加强了,能量传递的通路被疏通,也就是疏通了经络,原来的致病因子导致的机体某组织处的生物分子的能量增加集聚所致的疼痛,因能量传递的通路增加扩大加强了,能量传递的能力加强而使集聚的能量消散,原来因为能量集聚所造成的组织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这就是按摩、针刺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通则不疼之机理。在治疗中可能会产生循经感传一直传到患病处,这就是“气至病所”。当然,在这里,当然针灸针对神经的作用也在其中,这就是说,有可能因为针体刺激了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的部分疗效。另外激光照射、艾灸、电针等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都与针刺、按摩的治疗作用机理相仿,都是给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一定的能量,进行了一定的能量传递,改善了病患处那里的生物化学生理机能,改善病患状况,达到治疗病目的。
我们当然还可以应用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来解释经络的其它一些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恕不一一列举。我们期望凡有志于此者的读者,可与笔者联系,对经络的实质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不能轻易否定经络的存在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冯盛才
     读了6月4日贵报虞宜忆的《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一文,特提出与虞先生商讨。
中医先辈对人体解剖是不熟悉的,对经络的描述比较清楚,这很可能是根据感受体会描述出来的,如生理病理状况下沿一定路线循行的酸麻胀感。因此经络不可能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只不过大体解剖看不出来,又未找出未人们的微观物理学基础罢了。
根据古典的中医经络学以及现代科学的测试,经络的经的循环路线与神经干的循行路线有些是吻合的,但并不完全一致。当针刺承山穴位时,其穴内的腓神经干在受到刺激时,一股触电似的麻胀感觉会沿着腓神经干的路线迅速传导。其循行路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部分吻合;这种触电似的传导与经络的快速感传现象极为相似。神经干上峰电位的传导是无主观感觉的。因此,神经的这种触电似的传导与神经的峰电位的传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传导,这些提示我们神经纤维上可能存在着经络传导的物质基础。
实验证明,神经纤维还可以产生传导频率为1-10赫兹,波幅为200微伏左右,波形不规程的电位波动。它与经络穴位的电位波动相似,将一段神经纤维处理去除细胞膜以外留下纤维状蛋白作为标本,经刺激可以产生传导这种电位波动。这说明,这种电位波动不是来源于神经纤维上的一些纤维状蛋白或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这些纤维状蛋白及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就是经络的物质基础。除神经外,皮肤、肌腱、肌肉间的结缔组织的纤维状蛋白都可以作为经络的物质基础。它们依其能量状态的不同,而形成具有低电阻、高电导、高电位波动等特性的经络路线。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上述的低频电位波动就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能量传递时,有的参数还要用很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测试到。所以,在用一般仪器进行观测未得到满意的结果时,我们不能轻易的否定经络的存在。

三,关于经络的实质的问题和“经络”与“经脉”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

                     冯盛才与陈业兴的交流讨论
陈业兴认为:
海南的著名老中医经络研究专家来信阐述他对经络与经脉的观点,他认为经络与经脉不同不少人将经脉混称为经络,将十二经脉混同于十二经络,由于研究的对象名不副实故经络实质的假说虽然上百种,但是都是各说各的,无法统一。
成都的经络研究专家冯盛才认为,
冯盛才认为:
中医药中所说的经络和经脉是在中医药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概念。在中医发展的开始阶段,人们是从人体表面的观察和自身的感觉体念概括出来的经脉,经脉所包含的内容与后来才逐渐形成的经络概念不完全相同。并且近代现代人们通过解剖学的观察和对循经感传现象的测试结果,已经逐渐使得人们明确了,要确立一个更新的概念,以区别于经脉,就这样人们把静脉等脉管与经络分开了。现在的研究已经进一步证明经络的概念与经脉的概念是不同的,
   中国学者冯盛才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后提出了,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在肌肉,肌肉间,在血管上,在神经纤维上,在皮肤上,都有这样的分子,当然都应该有作用的能量传递。实际上,虽然这个观点能够解释现代的经络,但是经络的内容仍然与上述能量传递的内容不完全吻合。不过,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研究经络了。
我们不能够完全地套用我们的祖先的经脉概念,我们应该把经络与经脉的概念分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机体的一些秘密包括经络的实质是什么搞清。
    冯盛才提出来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是可以解释经络的各种现象的,并且也可以将目前几乎所有的经络假说统一起来,或者说将它们完善起来,因为人们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经络,当然,经络的样子就不一样,但是它们又是从不同的角度了看,合起来就更加全面了。
成都饮马河畔一叟薛玉国提供,2008-12-13
   

不能轻易否定经络的存在.doc
评论
救生高工
你用西医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永远也不会接触到经络的实质。你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你的研究方向是错的。你是在隔靴搔痒。
游客(来自陕西省的网友) 2009-04-19 11:57
答复分形经络
所谓分形经络是我们对经络的实质的探索的早期思维思想,经络的实质是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也传递了信息,可以说,没有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可以参考四川中医 91.4
63
发表于 2009-9-12 11:40:41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中华古典文化魂宝皇冠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指导和促进着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人们常说,经络以通为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经络,疾病消除。但是,真的有经络存在吗?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被疏通的?我们何时能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人们,甚至有人否定经络的存在,特别是在西医界的一部分人士认为:随着解剖组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迄今人们并未找到特异的经络的组织结构,认定经络是先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经络根本不存在。针对这一观点,笔者曾经撰写“不能轻易否定经络的存在”一文在“健康报”1993年7月23日第2版上发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虽然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因为现有仪器未能明显地观察到特异的经络组织结构,就轻易地否定了经络的存在。我们国家正努力地发掘中华古典文化,把经络作为一个重点的科研项目来研究,许多科学家为此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从经络现象的实验观测到探讨经络实质的假设的提出,各方面均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者们对经络实质探索的假设颇多,有神经系统学说,有脉管系统学说,有人认为经络是波导管,有人从流体力学方面找到了证据,也有人从液晶体方面找到了证据,等等。笔者多年来也潜心致力于经络实质的探究工作,经过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作了相关的电位波动等一系列的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通过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调节机体各个部分的能量状态的平衡,输送、传递和利用机体各个部分的信息。现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64
发表于 2009-9-12 11:49:0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中华古典文化魂宝皇冠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指导和促进着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人们常说,经络以通为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经络,疾病消除。但是,真的有经络存在吗?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被疏通的?我们何时能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人们,甚至有人否定经络的存在,特别是在西医界的一部分人士认为:随着解剖组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迄今人们并未找到特异的经络的组织结构,认定经络是先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经络根本不存在。针对这一观点,笔者曾经撰写“不能轻易否定经络的存在”一文在“健康报”1993年7月23日第2版上发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虽然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不能因为现有仪器未能明显地观察到特异的经络组织结构,就轻易地否定了经络的存在。我们国家正努力地发掘中华古典文化,把经络作为一个重点的科研项目来研究,许多科学家为此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从经络现象的实验观测到探讨经络实质的假设的提出,各方面均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者们对经络实质探索的假设颇多,有神经系统学说,有脉管系统学说,有人认为经络是波导管,有人从流体力学方面找到了证据,也有人从液晶体方面找到了证据,等等。笔者多年来也潜心致力于经络实质的探究工作,经过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作了相关的电位波动等一系列的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通过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调节机体各个部分的能量状态的平衡,输送、传递和利用机体各个部分的信息。现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 以下内容由 丁于2009年09月12日 11:50am 时添加 -=-=-=-=-
1、机体的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的分子学基础
现代基础医学和生理物理学指出:机体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布甚广,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各器官包膜及组织间隔,散布于细胞之间;在细胞内也有一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从大体上看,他们网络联系机体各部,可以把体表与内脏联系起来。纤维结缔组织的纤维主要由蛋白质参与组成,比如胶原纤维,这是一种蛋白质高分子物质,胶原纤维的分子单位为原胶原,原胶原由三条α肽链扭曲成三股螺旋状。在原胶原分子内部肽链间有共价交联。在分子间也有共价交联,还有氢键。这样,原胶原分子内的肽键和分子内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及氢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广泛的共轭系统。除了纤维状蛋白外,还有一些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参与组成这种网络。在上述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中电子可以作跨链运动,分子的构象构型的改变,电子云状态的改变,氢键的断开和形成等等,形成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系统。与肽链相连的一些基团会影响这种运动,影响能量传递。如上所述,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给机体的能量传递提供了物质分子基础。
2、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
我们的关于非细胞生物电的实验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说明了这一点。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受到机械的、光的、电的、化学的作用时可以将作用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使自己分子的能量提高,能量状态改变,如分子的构象构型改变,电子云状态改变,立即,或储存起来,经过较长时间,较长距离传递,稍后转化为某种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纤维状蛋白,DNA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3、能量传递的形式
这里我们简要地谈谈能量传递的几种形式。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是一种半导体,网络整个机体的纤维状蛋白也是一种半导体。由于共轭π键电子的非域化,它们可以以电流的形式传递能量,蛋白质可因之而显示出导电的特性来。从分子构象构型来看,由于能量状态改变时,这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也发生改变;反过来说,当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时分子肽链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状态也发生改变,所以它们可以以构象构型的不断改变来传递能量;此时因分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也可以因之而表现出电特性来。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的电子也可以吸收光子和释放光子使分子能量状态改变而形成能量传递;因氢键维系的扭曲成螺旋状的胶原纤维的多肽链及DNA也有可能因能量状态的改变,一系列的氢键可以同时打开和关闭,它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能量传递,当它们的一系列的氢键同时打开或关闭时,其电导性的改变可以导致其电流的改变。上述种种能量传递可以在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部进行,也可以在这些分子间进行。
4、能量传递可以影响机体的各种功能
我们知道,生化反应是分子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由于分子、原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通过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进行的能量传递使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生化反应发生改变,影响生化反应的平衡状态等;机体生理机能也会因传递过来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比如,在生物化学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一些酶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电荷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改变酶原来的电子云的状态,能量状态,构象构型,改变了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平衡状态;在生理机能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神经纤维上Na+通道蛋白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种种能量而改变构象,影响神经纤维上Na+通道的开放,如果Na+通道开放,Na+涌入细胞内,产生动作电位,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的传导,产生生理效应,另外,一些细胞外的纤维状蛋白也可以与细胞内的纤维状蛋白或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联系在一起,通过能量传递影响细胞内的DNA和RNA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细胞分化等。总之,能量可以在能量传递路径中或较远处,可以以各种形式,或以热的形式,或以可见光的形式,或以分子构象构型的改变的形式,或以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的某种形式散发出来,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也传递了相关的信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5、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形成固定的通路
在生物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立体分布的网络中,其分子内分子间的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在其网络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通路。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蛋白质的功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机体的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生命的贡献与蛋白质同样重要,我们认为,只要有生命活动存在,机体的纤维状蛋白及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就在进行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由于机体内生化反应生理机能的进行可以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内部的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因机体与环境的接触,外界的碰击摩擦阳光照射等等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外部的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上叙述的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将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储存起来,或通过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在近处或比较远处释放出来,由于机体内外的能量可以不断地提供,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新的生命开始即有这种不断的必需的能量传递的进行,随着能量传递的不断地进行,在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的生化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特性发生了改变的这些通路有的可能会更有利于更适合于这样一些能量传递的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在机体的一些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一些分子内分子间,按照能量传递规律形成了一些较大的、较为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当然也形成一些较小的、不太固定的、次要的分支通路。随着机体的生长变形,原来形成的能量传递通路也随着发生变形。机体是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能量传递通路呢?大量的实验证明:机体确实存在着具有与其周围组织有显著不同的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这就是说,这些特性都是有利于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能量传递进行的。很明显,这些通路具有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特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就是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对于一些特别小的、次要的、分支的通路,我们现代的仪器设备往往是不太容易将其测量出来的。
6、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上述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与中医学中古典的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学的经络系统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这些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我认为,这就是经络的“经”。其它的一些小的次要的分支的能量传递通路与较大的能量传递通路一样,其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同样不断地在进行着的,这些小的能量传递通路,就是经络的“络”。
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十二经筋“伏行于分肉之间”,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与肌肉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大致吻合;有人将主要由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组成的肌腱改道,病人的循经感传路线也随之改变;中医认为“十二经皆有动脉”,在解剖组织学中可见动脉血管壁也有许多结缔组织成份;十二经有皮部,皮肤也含有许多结缔组织。我们知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这些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分子学基础就是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而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7、该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
看一个理论或假说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能圆满地解释其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我就试着用这理论来解释部分经络现象。
这种能量传递在活的机体内是不停地进行着的,这就是说,经络的“经气”运行也是不停地进行着的,但是人们是不易感知的。这是由于这种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未能激活能量传递通路上一定数量的Na+通道蛋白,或不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即使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但是不传到中枢,或不能引起中枢的感知,所以平时人们对“经气”的运行是没有感觉的。
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如各种疾病的病理因素,各种特殊的生理状态,治疗时按摩、针刺的机械力的作用提供机械能量会使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宏观上产生形态的改变,同时在微观上也产生构象构型的改变,生物高分子物质吸收能量;有时可以导致机体产生不同寻常的较为强大的能量传递,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与机体通常的能量传递通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能量比较强大一些。这些能量传递在传递的道路上可以将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或者直接影响感觉神经上Na+的离子通道蛋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并传到中枢,并且使人们感知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即是所谓经气的循经感传现象。如果能量传递的强度特别大,能量的传递可以按照能量传递的规律从一条大的通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分支的通路进入另外一条大的通路继续进行传递,这就是经络学说中的串经现象。
当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线路上的肌肤受到一定压强和一定面积的压力的作用时,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扩散、绕道,这主要是因为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改变,以至于不能象原来一样地进行构象构型改变,以顺利地进行能量传递,这就是说,在这受压处的纤维状蛋白失去了这种能量传递的能力,能量传递受阻。受阻的能量则只能沿着较小的通路向周围传递,或通过较小的通路绕过受压处继续向远方传递,这就是压力引起的经络的循经感传阻滞现象。当压力消失时,能量传递沿着原来通路继续进行,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的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继续传播。
有资料表明,在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路线上的肌肤处放置一块冰块经过一定时间,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当去除这块冰块后,因为该处皮肤温度不断地升高,该处肌肤的循经感传会逐渐恢复。这主要是这里肌肤温度降低时,在这肌肤处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由于温度低,分子的能量状态低,分子的构象构型不能象原来温度较高时一样发生改变,失去能量传递的能力,使能量传递受阻,循经感传不能通过放置冰块冷却处。这就是经络的低温阻滞效应;当去掉冰块皮肤温度逐渐上升时,分子能递状态升高,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的能力逐渐恢复,分子的能量传递的能力恢复,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经络的主要通路“经”逐渐恢复。
我们还可以用这理论来解释按摩、针刺等能产生治疗效果的机理。当针灸针刺入穴位,针体的刺入、捻转、提插、振动,按摩时手指的压力,主要是给经络穴位处的纤维状蛋白等提供了机械能,纤维状蛋白的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发生较大的能量传递,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纤维状蛋白分子的构象构型不断地发生改变,或产生一定的电荷,使针刺点附近或在能量传递途中或在较远处的机体组织细胞生化反应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疗效。有时在机体各部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的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通路,经过加强了的能量传递的作用,原来的能量传递通路的传递能量的能力增加扩大了,传递能量的能力加强了,能量传递的通路被疏通,也就是疏通了经络,原来的致病因子导致的机体某组织处的生物分子的能量增加集聚所致的疼痛,因能量传递的通路增加扩大加强了,能量传递的能力加强而使集聚的能量消散,原来因为能量集聚所造成的组织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这就是按摩、针刺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通则不疼之机理。在治疗中可能会产生循经感传一直传到患病处,这就是“气至病所”。当然,在这里,当然针灸针对神经的作用也在其中,这就是说,有可能因为针体刺激了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的部分疗效。另外激光照射、艾灸、电针等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都与针刺、按摩的治疗作用机理相仿,都是给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一定的能量,进行了一定的能量传递,改善了病患处那里的生物化学生理机能,改善病患状况,达到治疗病目的。
我们当然还可以应用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来解释经络的其它一些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恕不一一列举。我们期望凡有志于此者的读者,可与笔者联系,对经络的实质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65
发表于 2009-9-12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1、机体的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的分子学基础
现代基础医学和生理物理学指出:机体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布甚广,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各器官包膜及组织间隔,散布于细胞之间;在细胞内也有一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从大体上看,他们网络联系机体各部,可以把体表与内脏联系起来。纤维结缔组织的纤维主要由蛋白质参与组成,比如胶原纤维,这是一种蛋白质高分子物质,胶原纤维的分子单位为原胶原,原胶原由三条α肽链扭曲成三股螺旋状。在原胶原分子内部肽链间有共价交联。在分子间也有共价交联,还有氢键。这样,原胶原分子内的肽键和分子内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及氢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广泛的共轭系统。除了纤维状蛋白外,还有一些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参与组成这种网络。在上述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中电子可以作跨链运动,分子的构象构型的改变,电子云状态的改变,氢键的断开和形成等等,形成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系统。与肽链相连的一些基团会影响这种运动,影响能量传递。如上所述,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给机体的能量传递提供了物质分子基础。
2、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
我们的关于非细胞生物电的实验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说明了这一点。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受到机械的、光的、电的、化学的作用时可以将作用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使自己分子的能量提高,能量状态改变,如分子的构象构型改变,电子云状态改变,立即,或储存起来,经过较长时间,较长距离传递,稍后转化为某种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纤维状蛋白,DNA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3、能量传递的形式
这里我们简要地谈谈能量传递的几种形式。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是一种半导体,网络整个机体的纤维状蛋白也是一种半导体。由于共轭π键电子的非域化,它们可以以电流的形式传递能量,蛋白质可因之而显示出导电的特性来。从分子构象构型来看,由于能量状态改变时,这些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也发生改变;反过来说,当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时分子肽链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状态也发生改变,所以它们可以以构象构型的不断改变来传递能量;此时因分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也可以因之而表现出电特性来。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的电子也可以吸收光子和释放光子使分子能量状态改变而形成能量传递;因氢键维系的扭曲成螺旋状的胶原纤维的多肽链及DNA也有可能因能量状态的改变,一系列的氢键可以同时打开和关闭,它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能量传递,当它们的一系列的氢键同时打开或关闭时,其电导性的改变可以导致其电流的改变。上述种种能量传递可以在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部进行,也可以在这些分子间进行。
4、能量传递可以影响机体的各种功能
我们知道,生化反应是分子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由于分子、原子的电子云状态发生改变,通过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进行的能量传递使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生化反应发生改变,影响生化反应的平衡状态等;机体生理机能也会因传递过来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比如,在生物化学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一些酶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电荷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受到影响,改变酶原来的电子云的状态,能量状态,构象构型,改变了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平衡状态;在生理机能方面,与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相关联的神经纤维上Na+通道蛋白可以因为传递过来的种种能量而改变构象,影响神经纤维上Na+通道的开放,如果Na+通道开放,Na+涌入细胞内,产生动作电位,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的传导,产生生理效应,另外,一些细胞外的纤维状蛋白也可以与细胞内的纤维状蛋白或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联系在一起,通过能量传递影响细胞内的DNA和RNA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细胞分化等。总之,能量可以在能量传递路径中或较远处,可以以各种形式,或以热的形式,或以可见光的形式,或以分子构象构型的改变的形式,或以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的某种形式散发出来,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能量传递的同时也传递了相关的信息,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5、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形成固定的通路
在生物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立体分布的网络中,其分子内分子间的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的能量传递可以在其网络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通路。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蛋白质的功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机体的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对生命的贡献与蛋白质同样重要,我们认为,只要有生命活动存在,机体的纤维状蛋白及其它生物高分子物质就在进行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由于机体内生化反应生理机能的进行可以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内部的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因机体与环境的接触,外界的碰击摩擦阳光照射等等为机体各部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来自机体外部的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上叙述的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可以将能量吸收、转化为自己分子的能量,储存起来,或通过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在近处或比较远处释放出来,由于机体内外的能量可以不断地提供,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就可以不断地进行。从新的生命开始即有这种不断的必需的能量传递的进行,随着能量传递的不断地进行,在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的生化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特性发生了改变的这些通路有的可能会更有利于更适合于这样一些能量传递的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在机体的一些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一些分子内分子间,按照能量传递规律形成了一些较大的、较为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当然也形成一些较小的、不太固定的、次要的分支通路。随着机体的生长变形,原来形成的能量传递通路也随着发生变形。机体是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能量传递通路呢?大量的实验证明:机体确实存在着具有与其周围组织有显著不同的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这就是说,这些特性都是有利于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的能量传递进行的。很明显,这些通路具有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特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低电阻、高电导、大电流、高电位波动、高发光等特性的通路就是机体生物高分子物质网络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对于一些特别小的、次要的、分支的通路,我们现代的仪器设备往往是不太容易将其测量出来的。
6、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上述机体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的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通路与中医学中古典的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学的经络系统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这些较大的、固定的、主要的能量传递通路,我认为,这就是经络的“经”。其它的一些小的次要的分支的能量传递通路与较大的能量传递通路一样,其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同样不断地在进行着的,这些小的能量传递通路,就是经络的“络”。
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十二经筋“伏行于分肉之间”,经络的“经”的循行路线与肌肉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大致吻合;有人将主要由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组成的肌腱改道,病人的循经感传路线也随之改变;中医认为“十二经皆有动脉”,在解剖组织学中可见动脉血管壁也有许多结缔组织成份;十二经有皮部,皮肤也含有许多结缔组织。我们知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这些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分子学基础就是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而经络就是机体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能量传递系统。
7、该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现象
看一个理论或假说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能圆满地解释其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我就试着用这理论来解释部分经络现象。
这种能量传递在活的机体内是不停地进行着的,这就是说,经络的“经气”运行也是不停地进行着的,但是人们是不易感知的。这是由于这种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未能激活能量传递通路上一定数量的Na+通道蛋白,或不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即使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但是不传到中枢,或不能引起中枢的感知,所以平时人们对“经气”的运行是没有感觉的。
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如各种疾病的病理因素,各种特殊的生理状态,治疗时按摩、针刺的机械力的作用提供机械能量会使生物高分子物质在宏观上产生形态的改变,同时在微观上也产生构象构型的改变,生物高分子物质吸收能量;有时可以导致机体产生不同寻常的较为强大的能量传递,这些能量传递通路与机体通常的能量传递通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能量比较强大一些。这些能量传递在传递的道路上可以将部分能量释放出来,或者直接影响感觉神经上Na+的离子通道蛋白,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并传到中枢,并且使人们感知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即是所谓经气的循经感传现象。如果能量传递的强度特别大,能量的传递可以按照能量传递的规律从一条大的通路通过一些比较小的分支的通路进入另外一条大的通路继续进行传递,这就是经络学说中的串经现象。
当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线路上的肌肤受到一定压强和一定面积的压力的作用时,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扩散、绕道,这主要是因为能量传递通路上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的构象构型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改变,以至于不能象原来一样地进行构象构型改变,以顺利地进行能量传递,这就是说,在这受压处的纤维状蛋白失去了这种能量传递的能力,能量传递受阻。受阻的能量则只能沿着较小的通路向周围传递,或通过较小的通路绕过受压处继续向远方传递,这就是压力引起的经络的循经感传阻滞现象。当压力消失时,能量传递沿着原来通路继续进行,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的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继续传播。
有资料表明,在经络的主要通路“经”的循行路线上的肌肤处放置一块冰块经过一定时间,这里的循经感传就会被阻断。当去除这块冰块后,因为该处皮肤温度不断地升高,该处肌肤的循经感传会逐渐恢复。这主要是这里肌肤温度降低时,在这肌肤处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由于温度低,分子的能量状态低,分子的构象构型不能象原来温度较高时一样发生改变,失去能量传递的能力,使能量传递受阻,循经感传不能通过放置冰块冷却处。这就是经络的低温阻滞效应;当去掉冰块皮肤温度逐渐上升时,分子能递状态升高,分子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的能力逐渐恢复,分子的能量传递的能力恢复,循经感传沿着原来经络的主要通路“经”逐渐恢复。
我们还可以用这理论来解释按摩、针刺等能产生治疗效果的机理。当针灸针刺入穴位,针体的刺入、捻转、提插、振动,按摩时手指的压力,主要是给经络穴位处的纤维状蛋白等提供了机械能,纤维状蛋白的构象构型发生改变,纤维状蛋白吸收、转化、储存、传递、释放能量,发生较大的能量传递,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纤维状蛋白分子的构象构型不断地发生改变,或产生一定的电荷,使针刺点附近或在能量传递途中或在较远处的机体组织细胞生化反应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从原来的平衡状态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疗效。有时在机体各部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的能量传递及能量传递通路,经过加强了的能量传递的作用,原来的能量传递通路的传递能量的能力增加扩大了,传递能量的能力加强了,能量传递的通路被疏通,也就是疏通了经络,原来的致病因子导致的机体某组织处的生物分子的能量增加集聚所致的疼痛,因能量传递的通路增加扩大加强了,能量传递的能力加强而使集聚的能量消散,原来因为能量集聚所造成的组织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这就是按摩、针刺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通则不疼之机理。在治疗中可能会产生循经感传一直传到患病处,这就是“气至病所”。当然,在这里,当然针灸针对神经的作用也在其中,这就是说,有可能因为针体刺激了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的部分疗效。另外激光照射、艾灸、电针等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都与针刺、按摩的治疗作用机理相仿,都是给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一定的能量,进行了一定的能量传递,改善了病患处那里的生物化学生理机能,改善病患状况,达到治疗病目的。
我们当然还可以应用经络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来解释经络的其它一些持性或现象,在这里恕不一一列举。我们期望凡有志于此者的读者,可与笔者联系,对经络的实质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66
发表于 2009-9-13 12:41:2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细读之后没有读出有用论点,重复网上庞杂胡诌,说了七点,只有一点,用纤维状蛋白等能量传递证明经络之存在,对经络是什么没有道出半点真情,请在网下思考,针灸引出气感,古书记录为气感循行,记录在书,定名为经络,请你思考气感是不是感觉?感觉在何处?感觉的循行轨迹在何处?请思考!
67
发表于 2009-9-13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xxx19320415在 2009/09/13 07:19pm 第 1 次编辑]

争胜负,说我胜你败,没水平;百家争鸣,据理力争,不争胜败,只争事实,有理有据,有水平。经络是用气感感受,由感受者说出的气感循行线路,是气感循行的轨迹,记在书定名为经络。
68
发表于 2009-10-9 14:40:38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探索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
     经络是古书记录下的现象,探索经络第一步,必须用针灸引出气感,人脑才能感到气感循行,才能复制14经和奇经八脉,这是气感循行轨迹,有了轨迹(现象)才能追索经络本质。探索经络第二步,追索气感循行在何处,首先追索那些组织参与针灸引出气感,用局部麻醉药麻醉神经或选择脊髓横断后患者,追究针灸皮肤能否引出气感,用来追索针灸信息沿着那一条线路进入人脑(以引出气感为准绳),结果证明针灸信息沿着神经进入人脑。第三步,追究针灸信息到达人脑,气感循行在脑中,形成气感感受,感受沿着针灸落点处对应的脑中皮节带起步,按节段循行,气感起步与针灸落点之间有对应关系,林中鸟袁文德已作了大量记录和描述,明确指出针灸会阴穴引出六条气感的原因,是一针剌了腰、骶多个神经节段和两条皮节带接缝之间;争呜指天指地的原因,均由针剌落点落在曲垣穴偏上或偏下引发,即针剌在颈-6、胸-2接缝之上或之下造成。第四步,追索针灸信息到达人脑的证据,林中鸟已重复了几百人次,实测气感沿着脑中的皮节带循行,还用幻肢感传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证明针灸信息到达了人脑,在脑诱发电位地形上S1区显示出气感循行次序。第五步批驳混淆视听,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体表的经络之中,现知能量载体是ATP,生物信息的传递是神经,针灸信息经神经输送人脑,参与者有神经末稍、神经经干、神经交接点、脑细胞,有信息的交接必有ATP的消耗和补充(由血液供给糖),但不能空穴来风,跳开气感循行,胡诌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传递信息,调控全身为一体;经络是什么?古书明说:医者听取患者主诉,记录为气感感受的循行轨迹,定名为14经和奇经八脉,因此,经络是古书上的名词,是记录。能量信息流流淌在经络之中(即古书之中)是无知者的谎言。
     上文是作者林中鸟袁文德针对张东炎的胡诌进行的批驳。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
一、古书原话经络的真实涵义。
二、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气感循行线路记录到古书,定名为经络。
三、皮节带的概念从那里来的!
四、杨上善、焦顺发、林中鸟袁文德沿着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医学前进!
五、幻肢上气感循行的存在,并不能否定经络的存在。
六、勘查历史走现代人的路探索经络。
七、经络是中医学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日----09年6月13日)。
八、“针灸穴位没有特异性”吗?
九、“经络”一词是古人编造的,哲医,你没有说错,不要否定自己。
十、随着事实的发现,经络是气感感觉的循行轨迹。
十一、评说14经、、、(古书处处说用气感循行描述14经)。
十二、刺激皮肤上创伤性神经纤维瘤诱发的气感循行。
十三、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
十四、发现气感循行全身。
十五、讨论循经感传线路与穴位。
十六、气感循行线路是验证针灸落点在何处的判断指标。
69
发表于 2009-10-12 16:30:04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气感循行轨迹的记录

在百度填入blog.sina.com.cn/yyy19320415点后出窗,有可读资料参考。内容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08:35 , Processed in 0.0560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