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中医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7:39:29 | 只看该作者
        概念嵌合,西医不承认,中医临床实践用不上。是新教条主义。
7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1:18:2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中医理论是指在明清时期成熟的中医理论。现在教材中的中医理论是指正式提出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为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为代表的第7版教材。
         这个提法的缘由是:1   近十年来提出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是中医发展的瓶颈;2  现在教育出来的中医大学毕业生不会看病或者说临床治病能力很低;3  教材使得中医理论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中医学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发展,固有规律是什么?传承创新,传承什么?在什么基础上创新。
       中医教材是不是传承了古代中医经典的精神实质?还是歪曲了中医经典的精神实质?歪嘴和尚念歪经,是不是念歪了?为什么念歪了?中医经典理论是什么?以什么为依据评价中医经典理论?教材中医理论?
经典理论:阴阳五行是基础,由阴阳五行演化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精气神、气血津液。阴阳五行演化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八纲辨证等。由阴阳五行演化出中药的四气五味,治疗八法等,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完整理论。
       对于这一套理论的阐释经典理论与教材理论大相庭径!现在以教材理论教育学生,在学生中造成了中医理论的概念不清,逻辑混乱。遇到具体病人时,使用经典理论还是教材理论?犹豫不定,所以,不会看病。
7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11:12: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里理论中的脉,是指经脉,即经络,不是西医的血管。气血沿着经脉运行,不是“血液在血管内循环”。中医的血不等于西医的血液,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对血的推动等作用,而不是心气推动血液循环,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血液循环 这个概念。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肝不等于西医的肝脏,经脉不等于西医的血管……。余类推。
     《内经》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金匮要略》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陰气衰者为癫,陽气衰者为狂。
       这是经典理论中的心气虚、心气实。都是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

        1  无论经隧还是经脉,都不等于西医的血管。营卫循环并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二者的循行路径不一样。营卫也不等于气血,更不等于西医的血液循环。
     2   同样的正常人,同样的病人,由于理论体系不一样,得出的结果完全不同,都是相对真理。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解剖学中的十大系统既有联系而同时又有不同,这是客观事实。
     3   中西医融合观没有改变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及其及其理论构架,没有改动一个字,也没有改动西医的概念等,而是建立一个中介证态、象态体系,把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沟通、联系起来。例如:中医的心,主神明、主血脉,没有改动,在西医的理论中找到了调控系统,中医的心与西医的调控中心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心-调控中心象态。脾主运化与西医的物质能量代谢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脾主运化-代谢象态。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具有非常大的重叠,建立起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余类推。
       不要改动中医的概念与理论构架,不要中西医概念嵌合、直接对接,在中西医理论之间建立一个中介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参考系),使得二者沟通。宁可打破西医理论体系,也不要改动中医里理论中的概念,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动一个概念,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就解释不通了,中医的思维就被打乱,辨证论治就不能正常进行,诊断治疗就会发生错误。

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11:12:49 | 只看该作者
        气虚,心脾肺肾都有气虚,一般认为没有肝气虚,有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也有人认为肝气虚是肝气郁结的前期。心气虚与气虚的概念相去甚远。
         虚证,一般是指西医的非器质性疾病,在各种器质性疾病的晚期也表现出虚证,实际上是虚实夹杂证。我在《融合观》这本书里184页~214页做了详细论证。
         心气虚与气虚的概念相去甚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冠心病与《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具有非常大的重叠,胸痹的病机是本虚表实,上实下虚。上实指的是心肺而不单单指心,冠心病急性发作时使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宽胸下气或者理气,补气是禁忌。现在教材说:心气虚就是心肌收缩无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应该使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降气,使用人参大补元气是原则性错误。我们在中西医对照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按照西医理论或者形式逻辑推理,一定要结合中西医的临床实践逐个逐个的具体分析。现在的教材按照西医理论或者形式逻辑推理,概念嵌合,在临床上行不通。
      补气药范围太大了,心气虚的现在解释与经典中医理论有差异。心气虚具有多种临床类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气虚未必都要补气!
  心力衰竭的病因非常多,常见的是高血压。高血压在发展到心力衰竭之前,由于外周阻力增加,心脏代偿性增大,心肌纤维变粗,心脏收缩力量加大,耗氧量增加。西医用降压药,降低外周阻力,人参大补元气,具有升高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能够使用人参吗?中医脉诊高血压病人,脉象滑、数,也不是人参的适应症。人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皮下水肿时,可以用人参,在这里人参补的是脾气而不是心气!
7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7:37: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节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四诊八纲

第一节四诊

第二节八纲

第四章病因学说及辨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及辨证

一、六淫

二、七情

三、疫疠

四、痰饮

五、瘀血

六、饮食失宜

七、劳逸失常

八、外伤及虫兽伤

第五章脏象脏腑证治

第一节气、血、精、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第二节心与小肠

一、心的生理病理

二、小肠的生理病理

三、心病的辨证论治

四、小肠病的辨证论治

附:心痹

第三节肝与胆

一、肝的生理病理

二、胆的生理病理

三、肝病的辨证论治

四、胆病的辨证论治

附:黄疸

第四节脾与胃

一、脾的生理病理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三、脾病的辨证论治

四、胃的辨证论治

附1:胃脘痛

附2:中医脾胃实质探讨近况

第五节肺与大肠

一、肺的生理病理

二、大肠的生理病理

三、肺病的辨证论治

四、大肠病的辨证论治

附:咳嗽

第六节肾与膀胱

一、肾的生理病理

附:女子胞

二、膀胱的生理病理

三、肾病的辨证论治

四、膀胱病的辨证论治

五、两脏证治

附:水肿


第一节卫分证

第二节气分证

第三节营分证

第四节血分证

第七章治则

第一节治疗原则

第二节治法

第八章中药和方剂

第一节方药的概论

一、中药的基本知识

二、方剂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常用中药及方剂

一、解表药和方剂

(一)解表药

(二)解表

二、清热药和方剂

(一)清热药

(二)清热方

三、温里药和方剂

(一)温里药

(二)温里方

四、祛风湿药和方剂

(一)祛风湿药

(二)祛风湿方

五、泻下药和方剂

(一)泻下药

(二)泻下方

六、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二)止咳化痰平喘方

七、消导药和方剂

(一)消导药

(二)消导方

八、祛湿药和方剂

(一)祛湿药

(二)祛湿

九、理气药和方剂

(一)理气药

(二)理气

十、理血药和方剂

(一)理血药

(二)理血

十一、补益药和方剂

(一)补益药

(二)补益方

十二、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一)镇潜熄风药

(二)镇潜熄风

十三、固涩药和方剂

(一)固涩药

(二)固涩

十四开窍药和方剂

(一)开窍药

(二)开窍方

十五、驱虫药和方剂

(一)驱虫药

(二)驱虫方

第九章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冠心病

第二节慢性肝炎

第三节溃疡病


第五节肿瘤

第十章经络及针灸

第一节经络腧穴总论

一、经络的组成与作用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三、经络的临床应用

四、腧穴的分类

五、腧穴的作用

六、腧穴的定位

第二节经络腧穴各论



三、奇穴

第三节刺灸法


二、灸法




第四节其他疗法

一、按摩疗法



四、敷药法

五、热熨法

六、贴药法

七、吹药法

第五节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一、中风

二、感冒

三、中暑

四、哮喘

五、呕吐(附:呃逆

六、泻泄

七、痢疾

八、便秘

九、癃闭

十、淋证

十一、遗精

十二、阳痿

十三、不寐

十四、癫狂

十五、痫证

十六、眩晕

十七、头痛

十八、痹证

十九、痿证

二十、面瘫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二十二、痛经

二十三、胎位不正

二十四、肠痈

二十五、扭伤

二十六、耳鸣、耳聋

二十七、牙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9 13:15 , Processed in 0.1089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