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08:57:4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有个问题就是:这些证态,你自己实际操作过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完全操作过,或者说绝大部分我没有直接操作过。
72
发表于 2017-12-22 11:16:0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1 07:07
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稿件【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      摘要: ...

临床的任务是诊断与治疗,中医称为辨证论治。诊断是临床实践的第一步,诊断的基本单元,中医称为证,西医是病。二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把西医的病解构为病理状态,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就能够实现融合。

——正解。

为什么既往的病证结合方式是错误的?问题就出在这里。西医的病诊断与中医的证诊断,不是一个层面或层次的概念。西医的病,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而中医的证,是独立于病因而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所以,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无法对应与结合。能够对应与结合的,是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
73
发表于 2017-12-22 11:19:3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2 00:51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 ...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方证统一”是中医的原则,证态概念可以推导出“方态相关”,即西医病理状态与中医方剂相对应,对于临床与药理研究给与理论支撑。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进行对应或结合,一方面,中医的证可以得到西医相应病理过程或状态的客观指标,一方面,西医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可以得到中医相应的治法与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或手段。
74
发表于 2017-12-22 11:23: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2 00:51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 ...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之为证态,由此形成新的证态理论,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

——证态这一概念,个人认为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保留中医证的名称,将其所包含的西医的、客观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阐释出来,即可以了。
75
发表于 2017-12-22 11:2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2-22 03:2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1 07:07
第五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稿件【中医方剂-证-病理状态-西医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案】体系      摘要: ...

西医的任何疾病,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解构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类型,西医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不单单是诊断出什么疾病,而且要求判定是这个疾病的哪一个阶段,什么类型,而医生处理的是这个疾病的某个阶段,某个类型,这就是“病理状态”,中医称之为证。

——证与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证,是独立于病因而存在的病理改变(机体形态结构和/或生理功能的异常)。证与病因(外因,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是因与果之关系;证与症状是现象与本质,实体与属性之关系;证与证是病理改变与病理改变之关系,可相兼相并,或互为标本,相互转化。

证可以由外因引起,也可以继发于其它的证(病理改变);一证可由多因引发,一因可引发多证;中医治疗证的原则,是"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治”,并且非常强调既病防变,其治疗的重心,不在于既往的病因,而在于既定的病理结果。

以内伤杂病领域为例,西医的病诊断,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核心在病因,研究分析的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相关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在时间发展轴上的演变转化关系与规律;而中医的辨证,从宏观上去认识分析诸症状与病理改变(证),病理改变与病理改变(证与证),病理改变(证)与诸病因之关系,以病理改变为诊治过程的核心,定病位,定病性,定各种病理过程或状态彼此之间轻重缓急标本转化之关系。从内涵与范围上来讲,辨病是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病)去研究分析某些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而辨证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研究分析诸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在西医病名范围内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看作是某种特殊条件下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关系。

如果打个比方,这就有些像经典力学与现代力学之关系。二者都是正确的,现代力学适用范围更宽广,更精确。经典力学主要反映概括的是宏观低速运动条件下的力学规律。


中西医结合理论已获全面性突破,将引领而不是追赶世界医学的发展




点评

谢谢先生的评论。  发表于 2017-12-22 15:31
7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2 08:37 编辑

   郑永齐:未来医学必定是中西医融合发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这里是中国网高端访谈访谈间的现场,非常荣幸我们访谈间邀请到了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郑永齐先生来做客我们的访谈间。据说您的祖籍是中国大陆,您在台湾长大,到美国以后您经历了什么?
        郑博士:我在美国读了博士、博士后,在学术界我的专长是病毒跟肿瘤,我从1980年开始访问中国,几乎每年都来。首先看到了你们的进展,觉得在各方面都相当惊人。中国在生物医学方面实际上也有相当的进展,不过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努力。主要是创新应当往哪个方面是重点,如果以西方思路的走法,那么你们的现代思路的创新是跟别人一样或者比别人落后,因为这个不是你独特的。
       主持人:作为一个美国华裔,请介绍一下您的学术成就?
         郑博士:在病毒方面我有两个都是原创性的,其中一个是乙肝病毒药品,这个是国内使用最多的。在肿瘤方面,我们实际上在过去十五年花了很多精力正在研究中国古老的配方,1800年前的老方子,现在这个方子已经在美国完成了一、二期试验,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中药不只是发扬以前的东西,更该创新新的用途,所以不做真正深入的研究很难发掘它新的用途。我想国内也在这方面开始重视,所以我经常回到国内,我也是广西省的科技顾问,也是云南省以前的科技顾问,还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顾问,跟他们互相交流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主持人:在您看来,我们要怎么让中医药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且结合我创新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来让我们国际上站稳头角。
       郑博士:中医药是中国多年的经验医学,这个瑰宝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以变成未来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柱。这一块瑰宝在西方并不被人了解,东方尤其是中国既然是有别人不知道的一些经验和知识,这可能是你发展独特医学的一个捷径。更重要的是,现代西方的医学已经跟东方的医学有一些观念上的融合,这个融合的结果是可能会发展未来的一个医学,这个医学我现在叫的名字就叫WE医学,W代表WEST,E代表EAST,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名字“WE”,就是一起,未来的医学是用来一起发展的。不是谁归到谁,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你就必须知道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医学,有各方面的挑战,这不是不可以克服的。我今天听到各方面进展都蛮快的,那么我想最重要的中国的医药要想走出世界,最前提的是要在药材品质管理,药材如果不好就没有好中药,没有好中药就没有好中医,没有好中医你怎么走出去,这是最基础的!你们福建山清水秀,好药材有了可能性,所以在这方面可以好好努力,当然也应当考虑到全世界药材方面的好资源。

      WEST(西方),EAST (东方)
7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36:12 | 只看该作者
       郑永齐     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
       出席了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作为嘉宾,是第一场报告会的主持人。
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41:48 | 只看该作者
        中科院院士陈竺:精准医学理念架起中西医融合桥梁
 新华网福州12月7日电(张婷婷)精准医学理念可促进中医发展及中西医融合,使医学更健康、精准,促进人类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第四届中医科学大会上提出上述观点。
  陈竺说,治病救人是中西医共同目标。中医有整体观、辨证论治因人施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等理论优势,以及简、便、廉、验的实践优势。而西医则利用还原论的方法,剖析疾病与治疗的机理。但二者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存在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空间。
  “精准医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医学发展的共识。”陈竺说,精准医学是新兴的结合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路径和方法,是医学发展的方向。精准医学是依托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大数据科学的高层次个体化治疗。发现引起疾病的关键分子和细胞机理是精准医学成功的前提。他表示,中西医结合可为精准医学提供范例,精准医学研究还可发现中医药的新用途。
  对中医药传承发展问题,陈竺认为,中医药传承发展首先要注重典籍的研读,注重治疗效果的记载,注重资源保护;其次,要注重标准化,包括:辩证与辨病的标准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标准化,以及疗效与副作用判定的标准化等;此外,还需要注重物质基础的识别,注重作用机理的阐明。
[责任编辑:郑倩]
7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45:08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福州12月8日电(张婷婷)第四届中医科学大会6日在福建平潭举行,作为与会代表嘉宾之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杨春波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中西医并重发展,既需要做好传承保护,更要注重创新发展。
  杨春波出身中医世家。今年6月份,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30人名单在京公布,杨春波荣获“国医大师”称号,成为福建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师。
  杨春波坦言,中医强调整体性,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医疗模式,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而西医则更注重科学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等方式对病理进行研究。
  杨春波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优势在临床的主要体现,例如中医“脾胃湿热”理论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特征,依证治病,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对微观病理也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病是会变的,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病症。”杨春波说,要从整体性角度看待病症的产生,采取中西医融合方式,通过宏观和微观角度来进行治疗。他强调,促进中西医融合,在保护传承中医理念技术的前提下,更要在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医学属性,促进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创新。
[责任编辑:袁羽]
8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6:47:43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专访陈冯富珍: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促进中西医融合
2017-12-07 15:02:4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12月7日电(张婷婷)第四届中医科学大会6日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召开。作为与会代表嘉宾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陈冯富珍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医与西医地位平等,不应该只专注中西医的差异,而是应探讨两者能融合的地方,共同为服务人类健康伟大事业做贡献。

  “当今社会人们的医学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医疗治疗模式正在渐变中,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正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陈冯富珍认为,如何更好地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关键在于拥有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心态。

  陈冯富珍对中国传统医药事业一直很关注,她介绍,自己原本是学习西医,为了做好中医管理工作,开始学习中医,并致力于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如何更好地促进中西医融合?“首先需要突破的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在观念上的壁垒。在很多人看来,中西医二者是批评竞争、相互排斥的关系。只有转换这种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陈冯富珍说,传统医学以预防为主,可以“治未病”,而现代医学则更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零”治疗,两者的融合应该各取所长。传统医学可以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新的研发思路,现代医学可以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方式,为传统医学提供临床数据等。陈冯富珍强调,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心态,了解双方特点,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

  此外,陈冯富珍表示,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研究方法,例如,屠呦呦研究员受中医古籍文献启发提取了青蒿素,陈竺院士团队在研究白血病方面也采用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这些都是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效。她说,我们应开展多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促进中西医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袁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6:51 , Processed in 0.0800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