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王锡民教授“立擂词”的声明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7-9-6 10:48
内经原本没多少错的,但是随着后代中医子孙们帮着装修,各种各样的解读,千奇百怪,内经准备变成一部神 ...

你读原著呀,中医是自然医学,是气化理论,用西医理论去套,是学不到中医的。
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1:10:49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9-6 11:06
你读原著呀,中医是自然医学,是气化理论,用西医理论去套,是学不到中医的。




什么是中医的医道?

《素问?著至教论篇》:
  “黄帝坐名堂,召雷公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候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什么是医道?不仅要有“治群僚”,“至候王”的临床医术,而且是“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方是医道。所谓“树天之度”,是应日月运行的天度;所谓“四时阴阳合之”,是应四时阴阳的气数;所谓“别星辰与日月光”,是分别应星辰与日月的气化作用,合而形成的天理,地理,应用于人体治病的医术才是医道。
  
  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何为天文?天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变化也;何为地理?地阴阳木火土金水火,生长化收藏也;何为人事?天地气交,六气六经之化也。合之,则为医道。

  雷公曰:“请授道,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谝害阴阳。”
  何谓三阳?三阳是足太阳膀胱经,上通头顶,沿背下行,其直行而统率全身的阳气,故称“太阳为经”;二阳是足阳明胃经,其经脉维络人体前的胸腹部,故称“二阳为维”;一阳是足少阳胆经,行走分布在人体侧面,出入于太阳,阳明之间,故称“一阳为游部”。
  足太阳膀胱经化水为气,如天之阳气,护卫人体之表。一旦经气运行失常,外部邪气侵入与内部邪气相合而生病。若阳明,少阳的阳气合并于太阳经内,起病则令人惊骇,病来如风,势如霹雳,咽干喉塞,九窍不通。三阳经并气若侵犯到三阴,则三阴经运行紊乱,阴阳并,病犯五脏。

  何谓三阴经?三阴是足太阴脾经,又属肺主皮肤毫毛,故称为“表”;二阴是足太阳肾经,肾主骨,肾气藏于内,故称为“里”;一阴是足厥阴肝经,阴气尽而阳气复生之经。
  阳明胃与厥阴肝合病,木气犯胃,脉软而动,九窍皆不通利;
  太阳膀胱与厥阴肝合病,水火相制,膀胱脉偏亢,肝病证为惊恐;
  少阴心与阳明大肠合病,心火伤肺,大肠;
  少阴肾与阳明胃合病,肾寒盛则伤肺脾,外伤四肢。胃火盛,则伤肾,病者精神失常,出口骂人,癫疾发狂;
  肾和三焦,两经合病,肾病,阴气上逆伤心。在下伤小腹和膀胱,小便不利。三焦病则阳气不达四肢,四肢别离身体;
  肝胆两经合病,木气盛则伤脾,脾病不输送则伤心。肝胆通风,病发多变,病无定处,或饮食无味,或大小便失禁,或咽喉干燥。
  脾胃肺三经合病,脾胃病不能消食,肺病阴阳气互不交通,阴气沉于内成血瘕,阳气外浮成脓肿溃烂。阴阳二气皆盛,下阴病变。

  以上所论是黄帝亲授《阴阳传》之医道。中医医道是人体三阴三阳六经,六经上通天气以藏神,下通地气以立形 ,应日月之行的四时之气,循星辰运行的五行生化,守天理应六气之升降,守地理 应生长化收藏,故为医道。易道不是医道,易道无形而论理,是规范世事之道;医道通体,无形化有形,解人体疾病之患,医易同源不同体也。有志于中医,就应守《黄帝内经》 之三阴三阳医道,把中医事业推向前进。
73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1:14:29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9-6 11:10
什么是中医的医道?

《素问?著至教论篇》:

再论“中医医道”

  中医医道是中医诊治人体疾病的道理和途径。 中医医道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之道,天道六气运化之道,地道五行生化之道,人道六经升降之道,是《黄帝内经》的医道,也是天地自然之道。
《著至教论》明确指出:“子知医之道乎?” “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请授道”,“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三阳是足太阳膀胱经,如天之太阳气化濡养人体之卫气,失常则外邪病至,引起三阴三阳六经病变。六经上通天气,下通地气,是天地之气的通道,是人体生命之道,是气血升降之道,也是人体受病的病道,医病的医道。所以,“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网友半面残花悟道:六经非独三阴三阳六根经脉也。六经是什么?毛皮脉肉筋骨髓,六腑五脏365输穴无处在六经之外也。六经是上天下地之中的人的全部。命之由此生,人之由此死,病之由此入,治之由此癒,阳之由此运,阴之由此行。六经者,道也。

  医道不是医德,道是存在,德是表现。道为德之基,德为道之现。有网友认为【“医道就是坚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信念,”】显然是颠倒了道与德的关系。【测隐】之心人人皆有,【普救含灵】的信念都是德的范畴和概念,是医道的表现,但不是医道本身。道是自然演化的规律,医道是诊治疾病的途径,行医道治病救人的本身就是【测隐】之心和【普救含灵】信念的表现。若不懂医道,庸医杀人,还是【测隐】之心和【普救含灵】吗?所以,医道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是实现美好信念的途径。

《内经》之道,有本有用,本是本体运行的规律,用是本体运行的作用。比如: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以日月运行的天道为本,以阴阳生化的地道为用。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为本,日月运行的气化,生化候,气,时,岁的四时阴阳变化为用。
  “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七星周肇的五方运行是天道,五方生五气,五气在天为神,在地化金木水火土五形,是自天而地五运之道。七星周肇是本,五运阴阳是用。
  人立气交之中,“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之五气化生五脏。地之六气上奉司天,下降在泉,司天在泉之气升降成器,化生六腑,六气化三阴三阳六经,通天地,连脏腑,主人之生死,是生命之道;主人之病治,是人体的医道。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理论,经典在为中医立下了人体的生命之道。网友半面残花悟道:《内经》之内者,里也。此指人体之内也,有内观,内照之意。取象而知天阳,据形而知地阴。阴与阳合,中而成脉,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切脉而知病之所在。取外而知内,为内观。切脉而知经,合天地运气之理,而知经气由生运行及盛衰,为内照。在内者,外必有其象,在外者,内必有其因。经:为经典之经。经为纵干,纬为横维。此处之经字,其意有二:1,曰内观,内照的理论纵向主干。2,曰为黄帝所传下来的经典理论书籍。书之意。

  生命与人体的关系是什么?有网友认为: 【生命的存在方式为神气形而不仅仅局限于人体结构。神为本气为用形为器。 】说的好,“神为本”是人体以天气立神;“气为用”是人体以五谷之气立形;“形为器”是人体以升降出入为生命循环运动的形式。经云:“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人之神气来自天之精气,人体结构为神气所生之形,如地之载物也。神气形是生命的升降出入运动,而生命运动又须在人体结构中进行。所以,生命运动生化人体,无生命运动则无人体;人体是生命运动的载体,无人体则生命无所依。生命与人体是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形与神俱”,不可分离而论。

  中医的人体结构是以三阴三阳经脉为系统的整体结构,人体经脉生化和流淌着气血津液濡养脏腑百骸,如同奔流的江水,浇灌流域的土地。所以,言经脉不要单纯以经络论道,不要忘记哺育筋骨皮毛肉之德。以此而论,不论如何评论六经之功用都不为过。倒是劝中医的后学者,要正视六经对生命人体的巨大作用。
  有网友认为:【中医的认识领域包括过程、枢机与结构但主要是生命过程与枢机而不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素问”就是生命过程的问对“灵枢”就是生命之神的枢机。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演化之道而不仅是存在之学中医是生命过程演化方式之道而不仅是人体结构存在形式之学。“道”可包容“学”“学”不可替“道”。】
  其实这是误解,因为“生命过程”是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是人体六经之气血出入以立神,升降以立气的生化运动。中医六经的本质又是人体结构,既是生命过程的运行者,又是生命生化的承载者,是生命过程与人体结构共同组成了生化之宇。功能是生化的能力,枢机则是对生化的调解,也是对功能的调解。

  如果说【“素问”就是生命过程的问对】,这个生命过程应是六经之气升降出入循环的过程。
  如果说【“灵枢”就是生命之神的枢机。】这个枢机应是对六经升降出入气机的调解之术。
  如果说【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那么这个过程之道不正是由结构组成的吗?比如“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循口鼻入藏于心肺,这个口鼻心肺是结构,也是通天之气的气道。所以说,过程与结构是统一的。
如果说【中医是演化之道而不仅是存在之学】,那么这个演化不正是对存在的演化吗?比如“地食人以五味”,五味是食物,食物入肠胃,气化为营卫二气,营行脉中,气行脉外。所以说,演化与存在也是统一的。
  故,中医的生命之道是生命过程,生命过程是人体结构的气化和生化的表现,而生化和气化是在六经升降出入实践中完成的。所以说六经是生命之道,也是医之道。“道”是存在,“学”是认识,“道”是实践,“学”是理论,“道”是根据,“学”是思想。“学”包含“道”,“道”证明“学”的真理性。

  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对存在进行认知的方式,人体,生命,脏腑,九窍,筋骨皮毛肉都是存在,是形也是物,属类万物,万物是怎样生成的?
  《黄帝内经》探索到天体运行的运化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气化产生了大地的四时,十二月,七十二气。阴阳二气在天为寒暑燥湿风五气,在地气化为木火土金水五形,五形化生万物生长收藏之规律,天地之间成了万物的世界,这是其一。
  其二,生命是什么?人体是怎样生成的?《黄帝内经》以天气五行化五脏,立于中,地气三阴三阳的升降化六腑,立于外。立于中者藏神,立于外者成形。便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其三,生命与人体的关系是怎样建立的?是脏腑相通的隧道三阴三阳六经。六经通天之气,以天体运行的规律为动力,为气化和生化之源。六经通地气,化五谷精微之气濡养筋骨皮毛肉。所以说六经是人体的生命之道。
  
  《黄帝内经》反复告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明明是说六经是中医医道,又在《著至教论》和《阴阳类论》专篇解医道,有些人不但不听,却要反其道而行,把中医引向歪门邪道之中。

74
发表于 2017-9-6 11:18:39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9-6 11:06
你读原著呀,中医是自然医学,是气化理论,用西医理论去套,是学不到中医的。



西人末必不懂气化,或者说比中医人更能落到实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5
发表于 2017-9-6 11:43:27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9-6 11:14
再论“中医医道”

  中医医道是中医诊治人体疾病的道理和途径。 中医医道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之道,天道 ...



一吐先生得到老祖宗“揣”之真传。
76
发表于 2017-9-6 12:45: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8:06:27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7-9-6 11:18
西人末必不懂气化,或者说比中医人更能落到实处。

西人懂气化,却不懂生命。
78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8:16:18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7-9-6 11:43
一吐先生得到老祖宗“揣”之真传。

謝謝鼓励,真假要经得实践验证。
79
发表于 2017-9-6 18:20: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0
发表于 2017-9-6 21:0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9-6 13:17 编辑

       王教授的擂词,不是凭冲动而是凭长期的研究提出来的,笔者再次热情支持!请不要将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是哲学或玄学理论,阴阳在中医理论中是代表了人体的结构及功能,因此人体的五藏是解剖学的五脏,藏象则是表述人体藏府在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外在体征,可从藏象表现来判断人体是何藏府所患的何种属性(寒或热)疾病,进一步可判断阴的胜、虚或阳的虚、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7:45 , Processed in 0.0511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