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脾主运化的命题成立否?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23:31:03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4 07:29
脾主运化,是不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回答是否定的,严格地说脾主运化与胃主受纳不 ...

脾主运化,是不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回答是否定的,严格地说脾主运化与胃主受纳不是一回事。

一一脾主运化包括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又不止于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脾主运化,含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后者与水电解质平衡的生理功能或过程相关。至于水谷精微之运化,主要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的消化、吸收、代谢转化、利用的全过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2
发表于 2017-10-4 23:56:29 | 只看该作者
我接着脾主运化说。运化的活动过程,一少部分可以从解剖发现。
前面我的内容说是,中医通过解剖,发现了食物从摄入到排出的过程,中医发现了运化的这个生理,而且把这个生理功能,指定为脾所负责。
这个过程,中医是从解剖发现的,而由脾负责,是推测加设定。


可是,解剖只能发现食物的这个过程,不能看出来水的代谢过程。只是知道,水液与食物在小肠部位分开了,小肠内进行的泌别清浊的活动。通俗说,就是在小肠中,把连稠带稀、腐熟了的食物,稠稀分开。浊的的到大肠,清的到膀胱。


小肠为什么能泌别清浊?清的水液怎么就到了膀胱?这个功能和脾有关系没有?
我们要知道这些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看古人说了些什么,一是站在古人的角度,用古人的条件来探索这个问题。

点评

小肠,分清别浊,把清的水液与浊的水液分开来,清的再利用,浊的变成尿,排到膀胱里。中国古代人们不知道输尿管,但是知道尿与肾相关,与三焦相关,这些不知道,不清楚,不影响中医 治疗水肿,水电解质紊乱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5 07:10
73
发表于 2017-10-5 06:46:43 | 只看该作者
         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是一个象态,我在《中西医融合观续》这本书中详细讨论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已经发布在本论坛中,先生们可以查看。
        西医的物质代谢包括两类物质、三个阶段,脾主运化也有相应的两类物质、三个阶段。
        两类物质是:水液-水电解质;食-营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糖等)。营养物质经过消化之后分解成比较简单的水溶性物质诸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等,被吸收到血液循环系统中,这些物质中医称之为:精微,所以,精微与血液中的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等是一个象态。三个阶段是:消化吸收、中间代谢与排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中间代谢相关,主要病理变化(痰-动脉硬化前证态,瘀血-血栓形成证态)发生在血管内,其后期的并发症(痰瘀交错)是血管-脉管梗塞所致。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74
发表于 2017-10-5 06:48:3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精微物质过多或者不能够被机体脏腑正常利用,导致肥胖,并且能够郁积化热,生痰,最终导致血瘀以及瘀血形成,引起胸痹、卒中、水肿等等病变。西医认为:糖、脂肪、蛋白质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以及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脂相互作用引起代谢综合征,导致微小动脉硬化及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心、脑、肾、视网膜、四肢特别是下肢血管狭窄与梗塞。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主要是指中间代谢阶段,即精微-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象态;运化-水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象态;脾失健运-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证态;肥胖-脂肪堆积证态。病理变化(痰证-动脉硬化证态与血瘀-血栓形成证态)主要发生在血管内,并发症也是由于血管病理变化引起的。脾失健运与早期代谢综合征是一个证态,动脉硬化与痰证是一个证态,瘀血与血栓形成是一个证态,脑卒中是中西医共同的证态,胸痹与心绞痛是一个证态。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75
发表于 2017-10-5 06:49:27 | 只看该作者
        小结如下:       
水谷-水及食物象态。
精微-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象态。
运化-水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象态。
肥胖-脂肪堆积证态。
痰-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证态。
脾失健运-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证态。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这是一个从生理到病理的一个完整过程,形成一个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即中西医融合的新的理论体系。

76
发表于 2017-10-5 07:10:1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4 23:56
我接着脾主运化说。运化的活动过程,一少部分可以从解剖发现。
前面我的内容说是,中医通过解剖,发现了食 ...

       小肠,分清别浊,把清的水液与浊的水液分开来,清的再利用,浊的变成尿,排到膀胱里。中国古代人们不知道输尿管,但是知道尿与肾相关,与三焦相关,这些不知道,不清楚,不影响中医 治疗水肿,水电解质紊乱等等疾病。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边已经说过,五脏皆能够运化,以脾为主。尿的形成,西医非常明确,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中医,说不清楚,但是知道与脾、肾、三焦、肺相关。这两种认识哪一个正确?在疾病状态下,哪种认识更贴近临床?
77
发表于 2017-10-5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经脉别论篇》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入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
      《景岳全书》中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此亦犹乱世之盗贼,何孰非治世之良民。
78
发表于 2017-10-5 07:51:54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4 23:30
《素问•经脉别论篇》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入道 , ...

欢迎这样中西医结合的讨论问题,这样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现代化,也有利于西医理论的提高和扩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8:1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0-5 00:23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4 22:49
小结如下:        
水谷-水及食物象态。
精微-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象态。

脾失健运-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证态。
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一一脾失健运,其内涵包括有胰岛素抵抗、炎症介质异常释放、代谢综合征等病理过程或状态(消化吸收过多过强、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障碍),也包含有部分消化系统之消化与吸收功能低下虚弱之病理过程或状态。
80
发表于 2017-10-5 10:16:11 | 只看该作者
       请参看  医理探源《中西医融合观续》152楼。不再转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38 , Processed in 0.0608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