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逸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掌握中医的命门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7-2-25 15:09:5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5 14:54
若认为中医的命门是太极图的话,首先就要否定中医经典《内经》的理论。

因为后人硬要将太极图塞进中医理论,塞进《内经》。

点评

“硬塞” 和“附会”是对古人之诬!时至今日,怎么也不见有人也把太极刚柔图“硬塞” 或者“附会”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52
因为阴阳生于太极,要想正确理解阴阳,必须先要认识太极!非此则阴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对阴阳理解的乱象,即源于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15:50
72
发表于 2017-2-25 15:48:0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0 10:34
中医之命门,不知《内经》能否代表中医?若能代表的话,《内经》明言“命门者,目也”(《灵枢·根结》)。

中医命门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难经》左肾右命门的观点,命门与肾密切相关。
7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5:50:1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5 15:09
因为后人硬要将太极图塞进中医理论,塞进《内经》。

因为阴阳生于太极,要想正确理解阴阳,必须先要认识太极!非此则阴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对阴阳理解的乱象,即源于此!!!

点评

此乃宋儒附会推演《易》学之说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16:50
74
发表于 2017-2-25 15:51:2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0 10:34
中医之命门,不知《内经》能否代表中医?若能代表的话,《内经》明言“命门者,目也”(《灵枢·根结》)。

第二阶段:认为命门为生命之源。以明代赵献可《医贯》、孙一奎《医旨绪余》为代表。
75
发表于 2017-2-25 16:50:56 | 只看该作者
逸农 发表于 2017-2-25 15:50
因为阴阳生于太极,要想正确理解阴阳,必须先要认识太极!非此则阴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对阴阳 ...

此乃宋儒附会推演《易》学之说也。

点评

我们要感谢宋儒,使太极重出江湖!也要感谢现代金文杰之《大易探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1:26
内经所谈之阴阳,都是太极之阴阳,误读内经,原因就是丢掉了这个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1:14
76
发表于 2017-2-26 08:49:3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4 14:09
太极图始见于宋初道士陈抟所绘制之太极图,即一个圆圈。

实由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坎离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相合,推演变化而来。

点评

南宋大儒朱熹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邑又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又说:“伯阳《参同契》,恐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9:50
77
发表于 2017-2-26 09:10:0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5 14:13
或最早源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实由《参同契》“坎离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相合附会推演而来。
78
发表于 2017-2-26 09:50:1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6 08:49
实由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坎离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相合,推演变化而来。

南宋大儒朱熹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邑又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又说:“伯阳《参同契》,恐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

点评

邵子指邵雍,希夷指陈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9:56
79
发表于 2017-2-26 09:56:5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6 09:50
南宋大儒朱熹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邑又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 ...

邵子指邵雍,希夷指陈抟。
8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1:14:5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5 16:50
此乃宋儒附会推演《易》学之说也。

内经所谈之阴阳,都是太极之阴阳,误读内经,原因就是丢掉了这个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20:40 , Processed in 0.05265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