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因、病理、症、证、病之基本定义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11-15 12:51:3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4 07:36
中医理论中的证,有其自己的病因,病机,传变,明明白白。

       稀里糊涂。

      如果是明明白白的话,那么,医学也就不用发展了,同时,西医学也就没有进入中国的必要了。

点评

谢谢先生的评论,先生感觉到稀里糊涂,这就对了!!  发表于 2016-11-15 15:07
72
发表于 2016-11-15 15:06:0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5 04:11
如果李先生认为SIRS(各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高血压、高脂血症、交感-儿茶 ...

      中医理论中有这些概念吗??
7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6:24: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5 07:06
中医理论中有这些概念吗??

无语了。

您的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研究是怎么进行的?

计论: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202
74
发表于 2016-11-15 16:36:3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5 08:24
无语了。

您的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研究是怎么进行的?

      1    我的论证过程,你没有。
      2     你没有提出质疑,论坛中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3      我是在完完整整学习伤寒论,温病学之后,把热实结胸证与外感热病的所有证联系起来之后,才与西医学进行比对,沟通的!
     4     我写的三本书,前后照应,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出现。
   我还有一整套论证的程序,流程和方法、标准,如果先生有兴趣,可以到我发的帖子《中西医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续》中查看。
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6:54:4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5 08:36
1    我的论证过程,你没有。
      2     你没有提出质疑,论坛中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3   ...

形态结构,生理,病理,功能异常,……,这些模棱两可的概念,是打擦边球!网上聊聊,可以!作为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只可以在西医理论中使用!

【病理】是不存在的概念,西医称为病理学!中医理论中没有【病理】这一说法!先生制作了一个打擦边球的,模棱两可的概念!这是中西医学派的最大错误,制造模棱两可的概念,打擦边球!  

【病理】是什么意思??属于哪个理论体系??他仅仅是一个词汇,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李先生认为SIRS(各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高血压、高脂血症、交感-儿茶——中医理论中有这些概念吗??

——通过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研究,您怎么看待中医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研究,究竟是证实了证的本质是病理改变,还是否定了证的本质是病理改变?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7:0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15 09:03 编辑

希望李先生的观点能够前后一致。如果前后观点过于矛盾混乱,交流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对于没有意义的交流,恕在下后面就不予以奉陪了。当然,对于有意义的质疑与观点,在下一定会认真思考与答复交流的。
77
发表于 2016-11-16 06:15:3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5 08:54
形态结构,生理,病理,功能异常,……,这些模棱两可的概念,是打擦边球!网上聊聊,可以!作为科学术语 ...

    先生没有明白:证态体系既不是中医理论,也不是西医理论……。没有明白中西医融合与中西医结合的本质区别。
      到此为止吧。有机会再交流。
78
发表于 2016-11-16 07:48:17 | 只看该作者
         “尚未在继承环节上为创新准备好赖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那么很难想象,在对中医学理论错误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中医研究,能具有什么发展创新的意义,相反其结果只能是使中医学在歧途上越走越远,陷入死胡同而积重难返”。
7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8:4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16 00:4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5 23:48
“尚未在继承环节上为创新准备好赖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那么很难想象,在对中医学理论错误理解的 ...

尚未在继承环节上为创新准备好赖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

一一怎样才能算"在继承环节上为创新准备好"?要继承到什么地步?能否有个明确的说法或指标?国医大师们的传统中医学术水准,算不算继承好了?大师们创新的如何了?
8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9:1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16 01:27 编辑

继承肯定是必要的,但一味的强调继承,就有失偏颇了,只会扼杀创新的冲动与萌芽。事实上纵观历史上各个学科的发展史,革命性的创新,绝大多数是由敢于思考,不因循守旧者做出的。倒是一些继承很好的传统权威,往往在做学术发展上的拦路者。无他,一 种思维定式作用的结果尔。革命者能够冲破思维定式,而守成者只能囿于思维定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40 , Processed in 0.0717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