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4-24 05:46:2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4-23 03:43
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可以各自保留意见,没有必要争论下去。
      我们着重讨论热实结胸证是 ...

大体上,我也认同陈版的观点,即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关系。但形成急性腹膜炎的疾病并非一种,所以临床症状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具体应用时,还必须区别对待。
7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6:40:4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4-23 21:46
大体上,我也认同陈版的观点,即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关系。但形成急性腹膜炎的疾病并非一种,所以临 ...

       谢谢先生的评论,支持与鼓励。
       先生的质疑,把讨论引向深入,谢谢先生。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二者在临床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借鉴,这是可融合性;但是,二者不能相等,更不可能全等,这是不可通约性。
        我们的先贤们,不可能把胸与腹部分别不清!热实结胸证明明是腹痛,腹部触诊石硬,为什么说是“结胸证”??西医能不能解释??
7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7:12:1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48例
作者
汪建红
摘要
摘 要: 采用大陷胸汤加味灌肠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ARF)4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3例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EHF并ARF,有减轻氮质血症,改善肾功能、使蛋白尿消失早、血小板回升快等优点。
更多
出版源
《湖南中医杂志》, 1999(3):22-22

    用大陷胸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作者
刘景祺
摘要
正 作者用大陷胸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6例都有肺结核史,发病前均有感冒史,但无泻下。发病后均发烧、胸痛、气短、烦噪、头 痛、恶寒等。胸水:少量者4例,达第五肋骨者1例,达第三肋骨者1例。治疗前后均经过X线胸透或摄片。处方:《伤寒论》原方为大黄去皮六两、芒硝一升、甘 遂一钱七。作者改为:大黄9克、芒硝9克、甘遂3克,水煎服。治疗结果:4例少量胸水患者服1~3剂后,胸水消失,余2例服6~9剂,胸水消失。

    大陷胸汤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作者
管喜文,龚传美,兰克信
摘要
摘 要: 大陷胸汤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二氯化汞所致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保护效果,能减轻病损程度,抑制血中尿素氮的明显升高和胸、腹水形成,保持尿量。大陷胸汤还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更多
出版源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89(2):5-7

   大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
李常吾
摘要
摘 要: 从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症状体征、临床疗效观察及药理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伤寒论》大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关系,初步论证了大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具有相关性,...
更多
出版源
《新中医》, 2007, 39(10):5-7

   “甘遂黄硝散”治疗急性腹膜炎的初步体会
作者
张增仁
摘要
正 急性腹膜炎是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其发生与多种外科疾病有关。我们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过程中,以“甘遂黄硝散”治疗急性腹膜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 简介于下。理论依据祖国医学虽无急性腹膜炎这一病名,但有该类病证的生动描述,如“大结胸”证便是。“结胸”证源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大结胸” 证为“结胸”证之一种。论中云: “……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 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
更多
出版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80(1):70-74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3 23:02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二者在临床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里指的一致是指四诊吗?临床症状是通过四诊 ...

        谢谢先生的质疑。
       热实结胸证的诊断,依靠的是望闻问切,触诊;急性腹膜炎的诊断依靠的是视触叩听以及各种理化检查。
        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的诊断,依靠的是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各种理化检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7:28:15 | 只看该作者
      证态,只是从临床角度沟通中西医的一种方法。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7:58:50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3 23:31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 ...

     关于这一条的解释,中医有争论,有人认为本条应该是: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把【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这一段话去掉。
       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7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4-24 01:32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4 00:55
热实结胸证,不是商量的,商量就不是结胸了,看看张仲景的四诊,根本不是急性腹膜炎的诊断。

    134条……若不结胸……身必发黄。是说热实结胸证与急腹症引起黄疸的关系,也就是急性腹膜炎与急腹症黄疸的关系。在上面的帖子里已经说明了,现在再重复一下。

    3 热实结胸证与大柴胡汤证的鉴别和急性腹膜炎与胆、胰急性感染相鉴别的融合。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当感染透出包膜或穿孔时都会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这时符合热实结胸证,而当感染未透壁时,必须与急性腹膜炎相鉴别,鉴别的要点是:胆、胰急性感染疼痛的位置以胸胁为主可向背部、肩部放射,有剧烈的频繁的呕吐或腹泻,压痛部位与胆胰位置相近,腹膜刺激征无或很局限(心中痞硬、呕吐下利),而急性腹膜炎则腹肌紧张明显,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等。从临床表现胆、胰急性感染与大柴胡汤证一致,现代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炎,急性胆囊炎已属常规治疗。同时,也解释了热实结胸证与黄疸之间的关系,如134条所述:“若不结胸……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这是因为10%的急性胰腺炎,10%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3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出现黄疸,这些黄疸都伴有腹痛、发热等,与热实结胸证相似,所以当排除了结胸证之后(即没有发生急性腹膜炎),有些病人就会出现黄疸,这些黄疸与大柴胡汤证(急性胆、胰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7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1:22:52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4 02:52
没有三部九侯诊断就没有结胸,其他临床症状不一定是结胸。

    “三部九侯”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有热实结胸证,后来才有了“三部九侯”。
7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1:33:49 | 只看该作者
      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8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06:39:0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4 03:40
再看看脉经王叔和说的“左为人迎,右为寸口”。

        1     “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2     指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难经•十八难》)。
        3     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把独取寸口,作为辨证论治的脉象,应该在《伤寒论》之后,例如王叔和的脉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23:26 , Processed in 0.0615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