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9:54 | 只看该作者
⒄是谓五乱:“志云:‘谓邪气乱于五藏之阴阳。’简按:曰狂、曰痹、曰癫、曰喑、曰静、曰怒,皆乱气所致。宜曰六乱,然此篇专主五藏而立言,故曰五乱。” (《素问识》)
洪钧按:以上用阴阳学说解释五乱均似是而非,盖单用哲理不足以精确解释具体病理。
7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0:44 | 只看该作者
⒅复:“复气,报复之气。六气胜复中,受制之母(或子)气,以报复其受制之仇。”(《内经词典》)
⒆有如疟状:“火热复气所致恶寒发热,状似疟疾但非疟疾之病。”(《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⒇胜复之气:“胜气与复气。一年中,若上半年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与之相反的复气。例如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即有寒气以报复之。”(《内经词典》)
[21]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指火热复气。阴气,指胜气。发热恶寒为复气所致,复气少则发作缓,所以间隔日期长。复气多则发作急,所以间隔日期短。”(《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22]薄:迫也,交争。
7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2:5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4.讲养生者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跟,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讲热病者
见《素问·热论》全篇,不再抄。
6.讲诊法、治则者
“用阴和阳,用阳和阴。”(《灵枢·五色》)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平均,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调经论》)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灵枢·终始》)
以上不惮其烦,将直接用阴阳说医理者尽量集出。除基本重复者外,《内经》中有关论述不多了。经络学说也统帅于阴阳五行之下,但应另说,故此处不举。运气说也尽量不举。上引原文有的很好理解且便于应用,有的则说法太略。这说明单用阴阳说来讲医理,受局限甚大,于是五行说大显身手。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3:47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必需顺应四时以适应气候的寒暑。“智者养生,要有之(三)道,春夏养阳,使适于暑也;秋冬养阴,使适于寒。”(《太素·卷六·藏府之一》)
7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4:39 | 只看该作者
⑵节阴阳而调刚柔:节制阴阳的偏盛,以调和刚柔。“阴以致刚,阳以起柔,两者有节,则柔刚调矣。”(《太素·卷六·藏府之一》)
洪钧按:古时、特别是汉代称性生活为合阴阳,故节阴阳指男女交接要有节制,调刚柔指调节男女的性需求。盖男子阳刚,女子阴柔也。《太素》随文演绎,不得其要。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5:34 | 只看该作者
⑶僻邪:“指虚邪贼风。杨上善所谓‘八正四邪,无由得至’是也。”(《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⑷长生久视:“不老之意。”(《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视:生活。久视即长生。”(江凌注译《老子·第五十九章》)
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夫四时之太少阴阳者,乃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按:当作少阴)之气收,少阴(按:当作太阴)之气藏。”(《素问直解》)
“养,治也,调理、调养之义。……阳,指生长之气(即少阳、太阳之气);阴,指收藏之气(即少阴、太阴之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秋养少阴,以助收敛之气;冬养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亦即春夏养生养长,秋冬养收养藏之义。这是因为春夏属阳,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若逆之则有碍于少阳之生、太阳之长,故人体必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之势。而秋冬养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逆之则有碍于少阴之收、太阴之藏,故必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收藏之势。”(高校教参《内经》)
⑹沉浮于生长之门:“马云:‘言生长则概收藏。’滑云:‘浮沉,犹出入也。’” (《素问识》)
⑺用阴和阳,用阳和阴:“阳胜者阴必衰,当助其阴以和之。阴胜者阳必衰,当助其阳以和之。”(《类经六卷·脉色类三十二》)
⑻阴阳所在:“阴阳,指六气阴阳。所在,指所在年份。”(《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⑼以平为期:“平,平和。不同于平衡。期,期限。不同于目的。气得其和为正气,气失其和为邪气,治病以阴阳平和为限度,不使太过而至新的失和。”(《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⑽阴与阳皆有俞会:“《素问注证发微·卷七》注云:‘阴阳者,阴经阳经也。’俞会,指经气输注会合之处。”(高校教参《内经》)
7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6:49 | 只看该作者
⑾阳注于阴,阴满之外:“《类经·疾病类·十九》注:‘阳注于阴,则自经归脏;阴满之外,则自脏及经。’此外,尚有二说,一指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阳经之气流注于阴经,阴经之气充满后,再流注于阳经,如此循环往复,如环无端。另一说谓指阴阳表里经脉之别走,《太素·卷二十四·虚实所生》注:‘脏腑阴阳之脉,皆有别走,输会相通。如足阳明从丰隆之穴,别走足太阴,太阴从公孙之穴,别走足阳明,故曰外也。’”(高校教参《内经》)
⑿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九候,此处指古代全身通诊法中九个诊脉部位的脉象。平人,即平常人。《素问集注·卷七》注:‘三部九候之脉,上下若一,是为平人矣。’”(高校教参《内经》)
⒀病痛者,阴也:“凡病痛者,多由寒邪滞逆于经,及深居筋骨之间,凝聚不散,故病痛者为阴也。”(《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五十三》)《灵枢集注》云:“病在阴者名曰痹,痹者痛也,故病痛者阴也。”
⒁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按之不得者,隐藏深处也,是为阴邪。”(《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五十三》)《灵枢集注》云:“以手按之不得者,留痹之在内也。”
78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3:07:29 | 只看该作者
⒂痒者阳也:“痒者,散动于肤腠,故为阳。”(《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五十三》)《灵枢集注》:“病在阳者名曰风,故痒者阳也,病在皮肤之表阳也。”
洪钧按:痒虽在皮肤,但不一定纯属阳证。况且即便属阳,也有阳虚、阳盛之别。可见单用阴阳学说不足以严密说理。
79
发表于 2016-6-19 04:55:39 | 只看该作者
《内经》和《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会有不同吗?应该是《内经》和《内经时代》对阴阳五行说的认识不同吧?
80
发表于 2016-6-19 04:57:2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29 12:08
先生在上一节已经指出:“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理论核心,是《内经》中一切知识的统帅、骨架。”本节不再 ...

先生这个题目,好像把《内经》和《<内经>时代补注》混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34 , Processed in 0.0545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