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鹏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希望西医王锡民要言之有据,持之有物的评论中医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1-28 10:04:4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7 23:06
评定 太阳蓄水证,膀胱蓄血证,水气凌心证,阳虚证,小柴胡证……【医学界制定的公用的标准】是什么?

...

        中医的证,都会有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只是你们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请在外感热病学中,任意选择。我来解答。
72
发表于 2016-1-28 10:38: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28 10:04
中医的证,都会有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只是你们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请在外感热病学中, ...

不是说不要西医标准吗?
73
发表于 2016-1-28 11:51:19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6-1-28 09:12
即然如此有三十年中医的实践,实验的经历,为什么要会将中医定位在猜想的中医而不是实验的中医即是唯物辨 ...

这个道理你就不懂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74
发表于 2016-1-28 13:57:4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28 06:04
中医的证,都会有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只是你们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请在外感热病学中,任意选择。我来解答。

感冒后的“寒饮射肺证、痰饮咳嗽证、阴虚咳嗽证、气虚咳嗽证、实热咳嗽证、肺痿证”
75
发表于 2016-1-28 15:29:34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28 12:47
你不会,五行是猜测的是怎么来的?你这不是造谣吗?五行不是猜测,你说是猜测的,不是造谣中医理论五行是 ...

你说你会计算,我们都不会,请你讲,你还拿捏摆架子,除了我,你看人家谁请你,要讲赶紧讲,不讲这个帖子沉下去,没人请你了。
76
发表于 2016-1-28 15:33:5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28 07:29
你说你会计算,我们都不会,请你讲,你还拿捏摆架子,除了我,你看人家谁请你,要讲赶紧讲,不讲这个帖子 ...

还不如你讲讲,肝生于左脚后跟!
77
发表于 2016-1-28 15:37:0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28 15:33
还不如你讲讲,肝生于左脚后跟!

我讲了,请您指导,您不发表意见,我没办法。
78
发表于 2016-1-28 15:55:4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1-28 07:37
我讲了,请您指导,您不发表意见,我没办法。

    先生说的是“真理”!还需要别人发表意见吗?见笑!!!
79
发表于 2016-1-28 23:27: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28 06:04
中医的证,都会有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只是你们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请在外感热病学中,任意选择。我来解答。

感冒后的“寒饮射肺证、痰饮咳嗽证、阴虚咳嗽证、气虚咳嗽证、实热咳嗽证、肺痿咳嗽证”,来回答一下如何?
80
发表于 2016-1-29 07:3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1-29 00:08 编辑

       回答仁海先生提问: 感冒后的“寒饮射肺证“




     转载自《伤寒论现代解读》

  4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解读   感冒后最常见的继发症是: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是一大类疾病,可以是病毒性的,也可以是细菌性的,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咯痰、气喘、干呕。细菌性的临床表现比较严重,痰为脓性,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痰的特点也不同。小青龙汤就是针对其共同的临床表现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进行加减。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小青龙汤具有平喘止咳作用。全方及其大部分组成药物,都有不同程度拮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等引起的气管收缩,显示不同程度的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具有促进其分泌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还具有降低血流阻力加快血液循环、降低体温等作用。现代小青龙汤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期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4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愈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    伤寒,由于心下有水气,而致咳嗽、轻微气喘,发热、口不渴的,用小青龙汤治疗。服药后,转为口渴的,这是寒饮已除,病情转向痊愈的表现。41条是对上条的补充,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为口渴,这不是热盛津伤,而是水饮已去,胃阳得展的佳兆。临床上有些寒饮或内蕴的患者,不仅不渴,甚至厌恶饮水,一旦口渴而喝水香甜,则标志湿除饮化,病情转向痊愈,这是历验不爽的事实。口渴是高血钠的表现,口不渴是水电解质平衡的表现,厌水是低血纳的表现。如果长期低血钠的病人经过治疗,低血钠状态得到纠正,病人就会由口不渴、厌水转变为口渴。因为口渴是一种生理现象,正常人都会有口渴的感觉,是人体需要水的警告;厌水是一种病理状态,正常人是不会出现的;长时间的口不渴也是不正常的,也说明处于低血钠状态。低血钠状态容易引起水肿、胸水、腹水等第三腔隙积水,所以“心下有水气”是否与胃、肺的慢性水肿样渗出性病变有关。
         心下有水气,寒饮,水饮,痰湿等概念,西医很难理解,“心下”指的是胃脘部,胃脘部在什么地方?大概在与膈相临近的腹腔上部,一般是指胃十二指肠,这里的“水气”怎么能引起咳、喘、痰呢?中医认为是“水寒射肺,故咳而喘”(陈亦人   伤寒论译释   410);或者认为“心下有水气,即水饮停蓄心下胃脘部。……上逆犯肺则咳。”(熊曼琪     伤寒论    120)。如果把“心下”理解为:肺的下部、膈以及胃十二指肠;水气,寒饮,水饮,痰湿理解为慢性炎性渗出物,“水气”为量少、稀薄、弥散、无形的渗出液;“寒饮、水饮”为有形渗出液;“痰湿”为粘稠的病理分泌物,这样就能和西医沟通。发汗、利尿都可以调节水电解质的代谢,在中医应用发汗、利尿作为治疗水气,寒饮,水饮,痰湿的一种方法,中、西医是可以相通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参与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在中医则是肾、脾、肺(含皮毛)参与水气、津液的调节。“心下有水气”指的是肺的下部、膈以及胃十二指肠的慢性炎性渗出物,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进行调节。
         不能苛求古人,也不能苛求现代中医,中医对于人体解剖不如西医精细、准确,这并没有影响中医对于人体功能的客观观察,例如中医揭示了肺与其它脏器之间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下有水气,即水饮停蓄心下胃脘部。……上逆犯肺则咳。”(熊曼琪     伤寒论    120)、痰蒙清窍喉中痰鸣、“中风之证……或痰涎壅盛”,分别揭示了肺与大肠、肺与胃脘、肺与心(主神明)之间的关系,这些在解剖学上没有直接联系的脏器,在功能上在病理学方面却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医至今也还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氯化铵是怯痰药,是因为它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的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而使痰液变得稀薄,使痰容易排除,胃和痰(肺)之间有了联系;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法、直肠结扎法制造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理模型,证明了肺与大肠之间确实有关系;在临床上中风病人的痰确实很多(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呼吸系统之间有关系),近代西医不仅没有科学的解释而且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却认为肺与心(主神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创造了许多方剂,可供选择。通过对无数病人的客观观察和药物治疗的检验,得出的理性认识,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这样得出的理论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客观真理。对于客观真理的科学解释,是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由表到里、由浅到深、由落后到先进、由经验到科学实验、由解剖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这个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我们无须苛求前辈们,我们的后来者也无须苛求我们。科学实验也不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方法,动物实验更不是认识人类活动的唯一方法。现代中医学者们的伟大贡献是,他们把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把古代中医学翻译成现代中医学,把中医学的精髓继承并遗传下来,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铺平了道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他们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开辟了道路,并在不断的发展着中医,他们在认识上的不足是 认识真理的过程中必经之路。  尽管“  水寒射肺,故咳而喘”,或者“心下有水气,即水饮停蓄心下胃脘部。……上逆犯肺则咳。”不可理解,但是却揭示了西医的消化系统与肺之间的病理学联系,中医并能够通过调整消化道功能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这个客观事实西医至今也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传统的西医解剖学不可能揭示出消化道与肺之间的这种病理学联系,传统的西医的形态学与功能之间出现了“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由中医的“土生金”能够弥补。这给现代医学提出了研究的新课题:肺与脑、消化系统、肾之间业已存在的联系,其机理是什么?推而广之,中医藏象学说,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其客观性是无可置疑的,现代医学的任务是揭示其机理。单纯使用近代西医的理论与方法是不可能揭示其机理的,还需要借助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二者的融合与进化可能会产生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4 04:08 , Processed in 0.0541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