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1-31 17:30:05 | 只看该作者
ksjyjs 发表于 2016-1-31 08:47
特将千总钣的文章转发到此作为开篇!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应当指出,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运用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解释五脏的所有功能,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也很难全面解释五脏之间十分复杂的生理联系。事实上,五脏中的任何两脏之间,既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协同的相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抑制、制约、拮抗的相克关系,此种关系也是双向的。相生、相克在任何两脏的关系之中都可能是双向同时进行的。例如,肝与肾的关系,如果用五行学说加以认识,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二者为母子相生关系。若从两脏生理功能的实际情况出发,肝藏血,调节血量,血中运送的精微可以化生和补充肾精,此即所谓“血能化精”;而肾藏精,精能生髓化血以充养于肝,此即所谓“精能生血”。因此常把肝肾的相生关系称为精血互生,肝肾同源。可见,肝肾母子关系的相互滋生就不仅仅是五行学说中水生木所能全部概括的。另外,肝肾在生理上还存在着藏与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能行精,可促进生殖之精的排泄;肾主封藏,固摄精关,能防止生殖之精妄泄。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着生殖之精的依时、有度的外泄。显然,肝肾在生理上的关系,要比水生木的母子关系丰富和广泛得多。可见五行的生克制化,实际上仅是用以说明五脏之间生理联系的一种解释性模型,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一种说理工具。道理说清楚了,其作用也就完成了。并不能正确无误的反映脏腑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固有的客观联系。要想正确无误的反映出脏腑之间固有的客观联系,必须从客观存在本身出发去研究,而不是通过研究五行来完成。哲学研究是不能替代医学研究的。
72
发表于 2016-1-31 18:04: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09:30
应当指出,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运用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解释五脏的所有功能,五 ...

      肝藏血,调节血量,血中运送的精微可以化生和补充肾精,此即所谓“血能化精”;而肾藏精,精能生髓化血以充养于肝,此即所谓“精能生血”。
==============================================
         回复:
         肝藏血,是一个功能!肝不等于血。“血能化精”怎么能够推论出“肝木生肾水”??调节血量与“血能化精”也没有直接关联!
         之所以肝藏血,肾藏精……本身就是五行的内容!

        王叔文先生说的非常好:   生克乘侮离开了五行的特性就等于抽掉了根基,就会轰然倒塌,不能应用。
           离开了五行的特性,就可以随便“生”,随便“克”!木可以任意生金木水火土!余类推!可以直接生,也可以间接生!
73
发表于 2016-1-31 18: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31 18:0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16:51
你既然不知道金生水对不对,怎么敢按金生水正确来联系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 ...

      对李先生说这话,他听不懂。他只牢记住外国有一个库恩说过“不可通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

点评

金生木?你说说!  发表于 2016-1-31 20:27
74
发表于 2016-1-31 18:56:0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08:51
你既然不知道金生水对不对,怎么敢按金生水正确来联系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 ...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果,事后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予以说理,而不是阴阳五行直接演绎的结果。即便有部分治病方法是通过阴阳五行演绎而来,也必须经实践验证,有效的予以保留,无效的排除放弃。”

-------看到陈先生的回帖,感到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不足和太强词夺理!请问,天下有哪种理论不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呢?有哪种技术和产品只是通过理论演绎就能产生出来呢?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中,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无数的实践验证了,已经是常用不衰,久经考验的了,还用等着先生去提示,去指导吗?


“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科学,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诊治病症的理论或方法体系,其特征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或方法指导下去诊治病症并取得效果,但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本质及原理未知。”

-------先生这样说,是对中医误解了,或者说无知了。西医看中医,确实看不出门道和原理,就像山鸡看不懂雄鹰是如何在长空翱翔一样。诊断和治疗,中医自有中医的道理,用不着西医去批准和说三道四。西医认为别人是知其然不知其然的时候,何不去好好研究和探讨一下自己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疾病,以及是如何对付和哄弄广大患者的呢?猴子站在海边指导鲨鱼如何游泳,可它只有下海以后才知道什么是水族的生活!






75
发表于 2016-1-31 19:18:5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1 10:56
“中医治病方法多是实践与经验的结果,事后用阴阳五行等哲学工具予以说理,而不是阴阳五行直接演绎的结果 ...

先生这样说,是对中医误解了,或者说无知了。西医看中医,确实看不出门道和原理,就像山鸡看不懂雄鹰是如何在长空翱翔一样。诊断和治疗,中医自有中医的道理,用不着西医去批准和说三道四。西医认为别人是知其然不知其然的时候,何不去好好研究和探讨一下自己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疾病,以及是如何对付和哄弄广大患者的呢?猴子站在海边指导鲨鱼如何游泳,可它只有下海以后才知道什么是水族的生活!

一一请千总详细谈一谈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的本质及原理。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9:52:0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31 17:23
你能够把“肝生于左脚后跟”,哪个人愿意陪着你玩谬论?!自己玩去吧!!

帖要请大家谈辨证论治,您就要纠结金生木,怪谁?您要赶着来陪着玩,我总不能撵您啊。

点评

逗着你玩,我也开心啊!  发表于 2016-1-31 20:31
77
发表于 2016-1-31 20:35:2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11:18
先生这样说,是对中医误解了,或者说无知了。西医看中医,确实看不出门道和原理,就像山鸡看不懂雄鹰是如 ...

      
一一请千总详细谈一谈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的本质及原理。
================================================
       回复:
       先生所谓的内涵、模式、本质、原理,是不是中医证候的西医学内涵,模式,本质、原理??!!
78
发表于 2016-1-31 20:45:4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09:30
应当指出,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运用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解释五脏的所有功能,五 ...

        可见五行的生克制化,实际上仅是用以说明五脏之间生理联系的一种解释性模型,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
          回复:
            阴阳五行学说,相生相克是客观规律!金生水,水生木……只能按照这个客观规律“生”,不能逆着生,也不能间接生!只能够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不能逆着克,也不能间接克!
79
发表于 2016-1-31 21:11:4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31 12:35
一一请千总详细谈一谈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的本质及原理。
============================= ...

先生所谓的内涵、模式、本质、原理,是不是中医证候的西医学内涵,模式,本质、原理??!!

一一就谈谈中医辨证论治模式能够治病收效的机理,与西医辨病论治模式的本质区别,西医辨病论治模式能否取代中医辨证论治模式,为什幺?
80
发表于 2016-1-31 21:11:5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31 11:18
先生这样说,是对中医误解了,或者说无知了。西医看中医,确实看不出门道和原理,就像山鸡看不懂雄鹰是如 ...

       请千总详细谈一谈证候的内涵,辨证论治模式的本质及原理。

        -------陈总客气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中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秘密。中医所谓的“证”,就是“证候”的简称,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斗争强弱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也是对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症状的归类和总结。由于疾病的发生以及患者的体质的差异,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所以也各适于不同类型的辩证归类。例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所谓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得来的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等资料,根据他们内在的有机联系,加以综合和分析,最后归纳并作出诊断的过程。所以辩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根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22:37 , Processed in 0.0551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