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辩论赛中仁海先生的错误----之一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20:01:1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李瑜锦的下一个问题是:內风,怎么不是“流动的空气”?“內风”的风,不是病因,因此,仁海废除五行,把“风”作为病因排除是正确的!这是他绕来绕去的目的!  
--------------------------------------------------------------
融合观先生说的不错,我正是要“绕”到风不是病因上去,只是和光明先生讨论问题,要讲出各自的道理,要靠中医知识说理,不能靠喊口号,谁说的对听谁的。话都说清楚以后,我不一定要坚持我的意见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20:09:1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1 07:42
很少见到陈先生来论坛,所以看到他就会感到非常惊喜。陈先生是论坛老人了,曾经对论坛的发展做过难以磨灭 ...

病因对于疾病来讲,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许多时候治疗的对象主要就是病因,而不是病理。
-----------------------------
从大道理上讲,这话没有错。不过,我们说了几百年病因(中医有病因一词是明朝后期),至今没有一个明确定义,本帖里光明先生刚发的那一条,讲的很有道理,我还在学习、理解中。千总如果有“病因”一词的定义,可以介绍出来。
另外,西医现在也没有明确“病因”定义,西医比较明确的一个定义是“病源”,而病源一般是指微生物。用西医病源来套中医病因,显然不行。治疗的对象主要就是病因,如果有具体内容做例证,就便于理解了。
73
发表于 2015-12-11 21:23:2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2-11 12:09
病因对于疾病来讲,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许多时候治疗的对象主要就是病因,而不是病理。
---------------- ...

    绕来绕去,就是绕道“风”是流动的空气,不是病因,因此,废除五行!

点评

还没绕到呢,我正急着想办法绕呢。  发表于 2015-12-12 09:47
74
发表于 2015-12-12 20:27:5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12-11 08:58
但对于他说的“中医诊治病症,很多时候分析的是症机,是症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诊断治疗干预的对象是病理 ...

卫气营血辨证适用于温病的治疗,病因是明确的。这里所谓的卫、气、营、血只不过是温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了。而病因就是温热邪气。
75
发表于 2015-12-12 20:29:41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12-11 08:58
但对于他说的“中医诊治病症,很多时候分析的是症机,是症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诊断治疗干预的对象是病理 ...

卫气营血辨证,诊断学名词。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

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辨证的内容。
76
发表于 2015-12-12 20:32:2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2-11 12:09
病因对于疾病来讲,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许多时候治疗的对象主要就是病因,而不是病理。
---------------- ...

        病因,即指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瘀血等。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此种方法,即“辨证求因”。在中医病因学中六淫和七情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点评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此种方法,即“辨证求因”。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2 22:28
77
发表于 2015-12-12 21:16:1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2 12:27
卫气营血辨证适用于温病的治疗,病因是明确的。这里所谓的卫、气、营、血只不过是温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 ...

卫气营血辨证适用于温病的治疗,病因是明确的。这里所谓的卫、气、营、血只不过是温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了。而病因就是温热邪气。

一一只诊断温病,并不能有效的予以中医中药施治。

给予有效的、针对性的施治,是辨证论治,针对的是卫气营血诸证。
78
发表于 2015-12-12 22:0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12-12 14:15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0 23:42
很少见到陈先生来论坛,所以看到他就会感到非常惊喜。陈先生是论坛老人了,曾经对论坛的发展做过难以磨灭 ...


病因对于疾病来讲,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许多时候治疗的对象主要就是病因,而不是病理。

一一对于内伤杂病来讲,病因多原而非特异性,先天禀赋遗传,后天饮食起居情志劳逸等"病因",只可以调控以预防或改善疾病,而不是用药物(中药)去治疗之。药物(中药)治疗的对象,其实是上述诸病因作用伤害于机体引发的诸般的病理性改变。

这些病理性改变相对于症状言是"因”,但相对于外在的致病因素言,则是"果"。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22:07:49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12-11 11:49
李老师好,其实我们讨论“因”的问题,并不全面,因为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因的问题,疾病也是这样。 辩证 ...

辩证法讲,内因和外因,佛法讲因缘;说白了,就是主要原因与条件的意思。 如果仔细的讲因缘之间的关系有


1 主因----事物发生,发展的主要的原因,如种子发芽成长,没有种子是绝对不行的;


2 条件(缘)---对于事物发生,发展的外在条件, 如辅助种子发芽成长的,阳光,土壤,水分;
在这第二条中,有3个内容


(1)辅助作用(又称之谓增上缘):一定的,适当的,阳光,土壤,水分,促进种子的生长;
(2)阻滞作用(又称之谓逆增上缘):不适当,不适量的,阳光,土壤,水分,阻滞种子的生长;
(3)时刻的作用(又称之谓等无间缘):不管是适当的,或者是不适当的,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对于主因,种子其作用,且不间断。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二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汉 张机《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译文:千般灾难,不会超过三条。 一, 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进入脏腑,就是内在的脏腑病产生的原因;第二,四肢九窍,本来就是由血脉传递来体现正常的活动,现在四肢九窍发生病症(而不是脏腑),是由于经络的气血的流动壅塞,以及九窍发生了堵塞,仍然是外在的皮肤中了外邪所致,只不过没有深入到脏腑病变的这个程度; 三 房室, 金器,以及虫咬,兽咬所伤。  


显然这种病因学的说明,不如后代说的,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全面。




-------------------------学习光明先生这一条,收获不小。
佛学里的因缘,以前看普及读物,举例,西瓜种子是因,温度、阳光、水分多大是缘,长出新西瓜是果。
光明先生用主因和条件的关系来说明,就上升到理论了。明白了。


后面讲内因与外因,这和我学过的哲学课是一样的,我当复习了一遍。
佛学的因缘与哲学的因果,看起来是差不多,起码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或许哲学里的这些内容就是来自佛学,或许二者不谋而合,不管他了。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外风,能不能成为致病的主因。如果外风符合前面讲的因缘、内外因关系,外风就是病因。如果不符合这个关系,或者,中医对外风的描述没有达到佛学因缘学说的程度,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医的风邪是病因。


这个意思是说,中医对六淫的认识,是不是达到了佛学因缘学说的水平。这需要我们慢慢思考,把中医关于风的内容认真学习了才能判断。


还有,张仲景的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者……段,实际描述的疾病大三个主要过程或分类,不是三种病因。后世的三因学说受到张仲景的启发,但比张仲景的准确、全面。这一点,我与光明先生认识相同。


这一段内容多,有深度,我想好一点说一点,比较慢,先生谅解。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22:28:2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12 20:32
病因,即指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六 ...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此种方法,即“辨证求因”。
---------------------------------------------------
正是“辨证求因”这句话,让我怀疑中医的病因说的,(咱们只讨论外因六淫)。
“辨证求因”,辨的是症状,疾病的表现,通过对疾病表现的分析,来确认这些表现产生的机理。比如,发热,是阳气亢盛或者郁于肌表,恶寒,是表阳不能温肌肤。阳气受阻,发热恶寒并见,是卫阳受外邪影响,不能正常布散,是表证的基本表现。
问题是:遇到这些表证,经过辨证,求出来的病因是什么?是外邪。是哪一种外邪,还要进一步分析,对吧?
咱们进一步分析一下。
病人咽痛口渴,这是风热表证,说是感受了风热之邪。病人咽不痛口不渴,说是感受了风寒之邪。
第一个疑问就是,风寒或风热是外感表证的两个主要证型,有没有不寒不热,只感受风邪的?
如果有,辨证内容是什么?


疑问很多,咱们一个一个来。


点评

这不是疑问是胡编乱造  发表于 2015-12-13 07:5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5 12:30 , Processed in 0.1064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