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节 《内经》与卜筮、巫祝、风角、星占-《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5:28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易纬·乾凿度:“纬”是对“经”的佐翼,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皆有纬,加上《孝经》共有《七纬》。

《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李贤注:“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记历枢》、《含神物》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汁图徵》也;《孝经纬》:《援神契》、《鉤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鉤》、《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也。”

《易经》之纬为《易纬》,成书于西汉,为《易经》疏注的名著,经传之羽翼,对《周易》影响很大。惜已佚。后经东汉郑玄(康成)注释得以保存。

乾凿度之义,《易纬·乾坤凿度卷上》:“乾者,乾天也,又天也”,“凿者,开也。圣人开作度者,度,路,又道。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

太乙九宫占:指《易纬·乾凿度卷下》“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注“太一下九宫”,下图是行九宫的顺序,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之顺序不同。
巽四   离九    坤二
震三   中五    兑七
艮八   坎一    乾六

15日行一宫:不确,亦当为45日。《易纬·乾凿度卷上》:“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6:24 | 只看该作者
⑵岁露论:应为《灵枢·九宫八风》篇。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7:09 | 只看该作者
⑶张衡:《辞源·弓部》:“张衡:公元78-139年。东汉南阳西鄂人。字平子。少善属文,通五经、天文、历算、机械制作。安帝时拜为郎中,再迁太史令。永和初为河间相,拜尚书。尝作浑天仪,又作候风地动仪,为世界最早测候地动的机械装置。著有《灵宪》、《算罔论》,阐述浑天说。文学著作今传者有《西京赋》,见《文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后汉书》有传。”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衡善机巧,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常耽好玄经,谓崔瑗曰:‘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岁,《玄》其兴也。’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徵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进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訞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曰:‘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yu玉)所由,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徵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成、哀之后,乃始闻之。……此皆欺世罔俗,以昧执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徵验,世莫肯学,而竟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东汉》:“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年少好学,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诵《五经》、贯六艺。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年二十八,任南阳太守鲍德主薄。不久,著《东京赋》和《西京赋》。鲍德离开南阳,他归故里,致思于天文、阴阳、历法等。安帝善其术学,公车特征,任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掌管天象观测,其宇宙天体观主‘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和地的关系就象蛋壳包蛋黄一样,天外地内。并作《灵宪》,书中已用赤道、黄道、南极、北极等名词,并画出我国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共有二千五百颗恒星,创造了第一架利用铜壶滴漏带动之浑天仪。顺帝初,复为太史令。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之。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后迁侍中,遭宦官谗毁,作《思玄赋》以寄托情志。永和初,任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相,治威严,整法令,视事三年,召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卒。著诗、赋、铭、七言、《灵宪》、《七弁》、《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另著《周官训诂》,以补《东观汉记》。”

《中国通史全编·汉代的文化·天文历算》:“浑天仪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78~139)。张衡是有名的文学家,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撰有天文著作《灵宪》一书,解释天体演化的一些问题。书中正确地阐明了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形成的;还认识到行星运动的快慢与其距太阳的近远有关。张衡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耿寿昌等人创造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浑天仪,以齿轮系统与漏壶相连,随滴漏转动,其中星宿出没,与灵台观象所见完全符合。张衡鉴于东汉地震频繁,还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测定地震的方位。张衡的这些创造,被当时人目为神奇,所以崔瑗在张衡的碑铭上,盛赞张衡‘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7:38 | 只看该作者
⑷樊英:《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向西漱去,乃令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于是天下称其术艺”,“英既善术,朝廷每有灾异,诏辄下问变复之效,所言多验”。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8:40 | 只看该作者
⑸有人据以说西汉初就有九宫八风太一占:刘大钧《周易概论·历代易学研究概论》(第五辑)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易图为易学的主要内容,易图包括符号及图象二个内容。符号指《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图象则有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皆为《易经》的主要内容。其中,符号源于殷周时期,而河图、洛书、先后天图等传统皆认为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刘大钧先生考证,根据1977年,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阳侯墓,出土文物‘太乙九宫占盘’的‘洛书’记载,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六十四卦先天图排列,证实了《周易》图说在西汉初即已有之。再则河图数字起导于《易·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洛书最早记载于汉·郑玄《乾凿度》也可说明(刘大钧《‘图’、‘书’二学与西汉古易》,载于金文杰《大易探微》序言)。”

金栋按:多数学者认为,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似成定论,而1977年在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阴侯墓中的占星式盘,即是与《洛书》相同的图形后,无形中就等于否定了《洛书》始于宋代道教陈抟的传说,打破了公论,所以才有了刘大钧先生的上述言论。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⑹待商:先生并不认同刘大钧等的说法。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四、八风、太一的来历  

8【原文】八风的解法定型于《白虎通·卷三》,是其中的专门一节。可见汉儒很需要统一说法。八风是:“冬至45日,条风至”,其后每45日依次出现: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昌盍风、不周风、广莫风。早于此说的见《淮南子·天文训》。其八风名称和顺序与《白虎通》全同。唯夹注中配以八卦,不知是否原文。八卦配法与《灵枢·岁露论》不同。《史记·律历书》中的八风名称与上同,但配以八方、月份、主气、干支等,唯不配八卦。

更早的八风说见《左传·隐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今音乐家解此“八风”为各地民间音乐。约本《诗经》有十五《国风》,亦通。三国人杜预解《左传》八风,仍说是八方之风,名称与《史记》、《白虎通》半数相同,应是离题更远。

总之,八风之说起源应很早。既可能是八节气的原始名称,也可能古代却曾按八方测风向,不可考。汉代含义、名称数变,与八卦相配应较晚。《灵枢》中的八风和以上各说均不同,意思与能否致病有关,肯定是医家又一次改造。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2:33:02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白虎通:即《白虎通义》。

《中国哲学大辞典·著作·秦汉》:“《白虎通义》,亦称《白虎通德伦》,简称《白虎通》。东汉班固等编撰。六卷。谶纬化的经学书。篇目各史所载不同。汉建初四年(79)‘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后汉书·章帝纪》)。《白虎议奏》已亡佚。会后班固奉命整理讲义记录,编辑成书,即为《白虎通义》。为董仲舒以来今文经学派的总汇,亦标志着东汉经学与神学的进一步结合,使谶纬正是变成钦定法典。为经学各派发挥君主专制观念和宗法伦理思想的法典。认为‘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把君臣关系居于‘三纲六纪’之首。受命于天的圣王履行天的中和之道,成为理想完美的化身,以致使社会生活也具中和之美。主张‘忠’、‘敬’、‘文’‘三位一体’,而以‘忠’为先。把社会阶级关系附会于自然秩序,‘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三纲六纪》),并论述‘三纲’与‘六纪’、‘五常’相配合,从伦理上将社会等级秩序组合成严密的结构之网,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辞源·白部》:“《白虎通义》,汉班固撰,四卷,四十四篇。记录汉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议五经同异的结果。当时成篇者有《白虎议奏》、《白虎通德论》,又命班固撰集成书,名《白虎通义》。《议奏》久亡,《通义》行而《通德论》亦废。自晋以来省称《白虎通》。其书多引古义,兼收谶纬家说。”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2:33:47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谶纬,一种神学迷信。流行于西汉末和东汉时。为当时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官方正统的社会思想。“谶者,验也”(许慎《说文解字》),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宗教预言,又名“符谶”、“符命”,有的有图有字,名“图谶”。“纬,织横丝也”(《说文解字》),相对“经”而言,是以巫师、方士的迷信方术附会儒家的经义,假托天意圣教来言符箓瑞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纬者经之义流,衍及旁义。”谶纬大体以《易经》中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编造影射性的图谶符命,为巩固统治或改朝换代提供“天命”上的根据。谶与纬作为神学预言,在实质上没有多少区别,但就产生的先后来说,则谶先于纬,《史记》载“亡秦者,胡也”(《秦本纪》),以及“篝火狐鸣”、“鱼腹帛书”(《陈涉世家》)已开用谶之先声。汉初的京房易学、齐诗、公羊传中开始有后世纬书的成分。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谶纬在西汉后期开始盛行,王莽“改制”,光武“中兴”都曾利用谶纬作为合法依据。

光武即位,崇信谶纬,中元元年(56)“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在东汉时达到极盛。当时称为“内学”,“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驰骋穿凿争谈之”(《后汉书·方术传》)。经过石渠阁和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在《白虎通义》中进一步完成谶纬与今文经学的结合,使谶纬神学在意识形态上虽居于统治地位。随着汉末的今古文经学的合流以及魏晋之际玄风的兴起,谶纬逐渐衰落,但在王朝更迭时,一般仍用来作为膺受天命的根据。从南朝刘宋开始禁谶,“及(隋)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禁之”(《隋书·经籍志》)。后谶纬之书遂大部分失传。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保留有纬书的一些片断。清殷元正《集纬》、清赵在翰《七纬》、清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佚多种。1971年以来曰本安居香山、中村璋儿编辑的《纬书集成》陆续出版,搜集较为完备。除去其中迷信部分,也含有某些天文、历法、地理、乐律、医学等方面的科学资料,如《河图》:“地恒动不止”;《河图·开始图》:“阴阳相薄为雷”;《春秋·元命包》:“阴阳激为电”等等。《中国哲学大辞典·名词术语·秦汉哲学》)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2:35:03 | 只看该作者
卷三:卷三误,当为卷七,是专门一章(节),名称为“论八风节候及王者顺承之政”。

“八风:风者,何谓也?风之言萌也。养物成功,所以象八卦。”可见,《白虎通》八风解法定型的是指八卦之风。

所谓八卦之风,即如《春秋纬·考异邮》所云:“八卦主八风,距同各四十五日。艮为条风,震为明庶风,巽为清明风,离为景风,坤为凉风,兑为阊阖风,乾为不周风,坎为广莫风。”

然其名称为“论八风节候”,显然是与“八节气候”有关,即八风为什么这样命名,是与季节气候有关系的,所以亦名“八节气”风,即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自然界万物都有影响,日月寒暑的转移,亦即阴阳的更替,万物得以生长化收藏也。或是八节气的原始名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 00:35 , Processed in 0.0573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