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成而登天”新识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8:40:38 | 只看该作者
八卦取象歌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8:59:00 | 只看该作者
八卦配五行图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9:1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2-6 19:28 编辑

【原创】《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

摘要:有学者认为“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是“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此说有不当之处。根据《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及《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中《河图洛书》象数内容的实际应用,说明《内经》与《易》之《河图洛书》有关系,并非“不是中医的内容”及“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文中予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黄帝内经  河图  洛书  象数

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在互联网《中医药论坛》发文说道:

“古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中只有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没有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所以,把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及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应当引起中医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警惕。”

笔者认为以上所说欠妥。这是因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学家及先哲们,在古代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象思维理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思辨推演而来,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就已形成。

2、战国秦汉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当时哲学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其理论载于诸子,特别是对《周易》的阐发,其中的《易传》“十翼”,阐发对自然、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除儒家的政治观和伦理观外,还融进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1]及象数观念[2]等。象数观念的“象”指的是天象之学,“数”是指由《河图》《洛书》等而引起的数学观念。古代哲学对《内经》学说体系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思维方式,而《周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成书年代分析,《内经》成书年代和《易传》较近,《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所以《内经》深受《周易》的影响,援易入医已见端倪。从内容上分析,《内经》的阴阳观念、天地人相参思想、四象之用等多源于《易》,或与《易》共鸣、相互渗透;《易》取象比类方法对《内经》构建生理、病理体系,尤其是藏象理论起着模式性的启示;《内经》九宫八风更与《易》之洛书一致[3]。

《周易》思维模式化倾向很明显,有阴阳、三才、四象、河图、洛书、八卦等模型。《内经》在医学理论形成中,受《周易》思维模式的影响,也建立了多种理论模型。如在藏象方面,有阴阳模型以论脏腑、气血、营卫,有三阴三阳模型以论六经,有五行模型以论五脏等。在病机方面,也有疾病部位的表里模型,疾病性质的寒热模型,疾病发展态势的邪正虚实模型等。模式思维是中医进行理论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方法[1]。

因易图图象《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传统皆认为图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4],此即“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之谓。殊不知,《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中虽没有《河图》《洛书》之字样,却有《河图》《洛书》象数内容的实际应用,其文献得以保留而早于北宋,使易图“始于宋代道教”之说或不攻自破。据刘大钧考证,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5]。又,刘明武先生认为:表达史前天文历法的即是《河图》《洛书》,并是阴阳五行学说之源头。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天文历法与中医文化》说:“中医文化之源在何处?正确的答案是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而阴阳五行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归根结底,中医文化的根源在天文历法。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的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文字之前的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的。……彝族同胞完整地保存了河图洛书,而且完整地保存了对河图洛书的解释。彝族文化是以天文历法解释河图洛书的。”[6]因为彝汉同源,均是古羌族的后裔。彝族文化,远没有焚书之乱,近没有疑古之争,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在彝族经典《土鲁窦吉》中,图书前后的顺序是,洛书在前,河图在后……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以太阳历为基本框架,又加进了北斗星因素的十二月阴阳合历。”[6]

3、《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他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养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展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以读经典《内经》不要单着眼于就医学内容去读,因为还涉及到诸多学科,其中就涉及到与《周易》有关的内容。如果说《易》之《河图》《洛书》象数内容是“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去的,那应该是《内经》的作者们以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的思辨理念,为了更好的说明自然界的事物及现象与人体的生理、病理体系等之间的联系所构筑的巨大的框架体系,或与《周易》共鸣、交相辉映、相互渗透的结果。
(举隅内容-见前面的“图书之数进《内经》”)
参考文献
[1]程士德.内经[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2]郭扬.易经求正解[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44
[3]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易之篇 道之篇[M].2013:11
[4]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第三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4,1067-1068,109
[5]刘大钧.周易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6:196
[6]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493,494-495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9:2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阴阳五行(学说)源于史前天文历法
                              --读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有感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什么是天文?《辞源·大部》说:“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艺文类聚》引二《春秋说题辞》:‘十日小雨,应天文。’《史记》有《天官书》,《汉书》始有《天文志》,以后史书因之(《魏书》作天象,《新五代史》作司天,《辽史》作历象)。”

什么是历法?《辞海》说:“简称‘历’。为记录和计算较长的时间序列,安排年、月、日、时等计时单位时所依据的法则。主要内容包括说明每月的日数如何分配,一年中月的安排和闰月、闰日的安插规则,节气的安排,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等。”

史前,《辞海》说:“没有书面记载的远古。”按照现在所知,中国有文字记载始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阴阳五行,源于史前的天文历法,即源于殷商之前的天文历法。这种说法正确吗?

中国文化界和中医学界认为,阴阳源于《周易》的卦爻符号,如高校教材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说:“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 -)和阳爻(—)组成。‘- -’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表示了阴阳的概念,说明西周时期阴阳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而五行则源于《尚书·洪范》篇,如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说:“据考证,‘五行’最早的文献是《尚书·洪范》。”然据当代学者刘明武先生研究认为,阴阳五行源于史前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符号表示的。此语一出,可谓颠覆了传统的、权威的、公认的说法,见于其著作《换个方法读<内经>》及《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等书中。读了此类书后,则会发现刘先生的说法令人信服。

在《换个方法读<内经>》中,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医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一部《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无处不在。与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所说的“《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内经时代》说:“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由何而来?由史前的天文历法而来。史前的天文历法如何表达?用河图洛书表达。如果解释不了河图洛书,就解释不了史前的天文历法。解释不了史前的天文历法,也就解释不了阴阳五行。
                                            
《周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仍然有这句话,说明在《周易》之中,河图洛书比圣人伏羲氏八卦更为根本。但是河图洛书在中原早已失传,当代易、医学家杨力在《周易与中医学》中说:“因易图图象《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传统皆认为图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但是,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开始,对图书的真伪就有了争论。而对图书的质疑,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顾颉刚教授。顾教授在《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一书中,彻底宣判了河图洛书的死刑。万幸的是,刘明武先生在云南、贵州彝族文化中有了重大发现:彝族同胞完整地保存了河图洛书,而且完整地保存了对河图洛书的解释,彝族文化是以天文历法解释河图洛书的。彝族文化解释河图洛书,没有解释在神话上,而是解释在了天文历法上。在彝族经典《土鲁窦吉》中,图书前后的顺序是,洛书在前,河图在后。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以太阳历为基本框架,又加进了北斗星因素的十二月阴阳合历。

对于这个重大发现,刘明武先生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而阴阳五行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源于天文,奠定于历法的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在十月太阳历中出现的。文字之前的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符号表达的;文字之前的十二月阴阳合历,是用河图符号表达的。归根结底,中医文化的根源在天文历法。

先说阴阳。刘先生认为,阴阳源于太阳,这是彝族、苗族天文历法中的共同解释。苗族古历,以冬至为阳旦,夏至为阴旦。阳旦生阳,阴旦生阴。冬至夏至,是一岁之中的阴阳两极。阳旦,太阳对应于南回归线。阴旦,太阳对应于北回归线。阴旦阳旦,与太阳相关,实际是寒暑两极,是一岁之中寒暑的起始点。苗族文化解释历法,解释在盘古和女娲名下。历和阴阳观念,远远出现在文字之前。

中原失传的十月太阳历,被彝族文化保留了。与苗族古历一样,十月太阳历也是以太阳解释阴阳的。太阳历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两截,前一截为阳年,后一截为阴年。两截的划分,实际上是以日影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的。太阳由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日影由长变短,这半年为暑为阳;太阳由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日影由短变长,这半年为寒为阴。太阳回归年分寒暑两截,寒为阴,暑为阳。阳主生主长,阴主收主藏。

一个太阳回归年是一岁。岁可以论阴阳,月可以论阴阳,日可以论阴阳。岁论阴阳,月论阴阳,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太阳历十个月,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彝族文化的的奇偶论阴阳,与中原文化的《周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偶”及《灵枢·根结》“阴道偶,阳道奇”吻合。日论阴阳,夜为阴昼为阳。周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周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

所以刘先生认为,阴阳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一大基石。

再说五行。刘先生认为,十月太阳历由四大要素所构成-天、月、行、年。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五行十个月,一行两个月,一个月36天,十个月360天。行,运行之行。五行,即运行不息的五个季节。十月太阳历分为五行,一行72天,五行360天。五行用木火土金水来表达。十月太阳历论行不论季,实际上行通于季,五行即是五季,五季即是五行,是用洛书符号表达的。

洛书是用抽象符号实心圆与空心圆表达的(见上图),奇数用空心圆表示(白色),偶数用实心圆表示(黑色):上,九个空心圆;下,一个空心圆;左,三个空心圆;右,七个空心圆;左上方,四个实心圆;右上方,二个实心圆;左下方,八个实心圆;右下方,六个实心圆;中间,五个空心圆。“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这是从洛书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洛书之歌,也是洛书九宫数。隋代萧吉撰写的《五行大义》说:“《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其数,则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太一行九宫,从一始,以少之多,順其数也。”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之首图-九宫八卦八风同。

在洛书之中,奇数分布于四正,偶数分布于四隅。阳奇阴偶,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十月太阳历,就隐藏分布于这四正四隅的阴阳奇偶数之中。

阳数九表达的是火行72天,阳数一表达的是水行72天,阳数三表达的是木行72天,阳数七表达的是金行72天。这里四个72天,分布在洛书的四正。

阴数八表达的是冬春之间的18天,阴数二表达的是夏秋之间的18天,阴数六表达的是秋冬之间的18天,阴数四表达的是春夏之间的18天。这里四个18天,分布在洛书的四隅。四个18天组成的72天,归中央统领,表达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土一行。

所谓太阳历,是以立竿测影太阳从冬至点出发又回到冬至点所需时间为基本数据制定出的历。太阳回归年为365.25天。太阳回归年实际是365~366天(四年之中,三年365天,一年366天,平均365.25天)。365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平年,平年尾数的5~6天不计入月,而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3天,小年2天。366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闰年,闰年尾数的6天不计入月,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大小年均3天。这样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以上是彝族经典《土鲁窦吉》对十月太阳历及与洛书关系的解释。

五行历,《管子·五行》与《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记载。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行72天。五行的顺序,依次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以木行为首,以水行为终。

所以刘先生认为,五行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二大基石。

三谈天干地支。刘先生认为,天干地支源于十月太阳历。在十月太阳历中,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用来表达月序的十个月。太阳历每月36天,分三旬,每旬12天,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达日序。十二地支是对一旬12天的抽象表达。

在彝族文化中,十二地支是用六种家养动物、六种野生动物来表达的。六种家养动物是马、羊、鸡、狗、猪、牛,六种野生动物是虎、兔、龙、蛇、鼠、猴。这样一来,枯燥的历法变为生动有趣的形象,顺利轻松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所以刘先生认为,天干地支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基础的第三大基石。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汉族经典里一样也不少,可是部部经典都没有清晰地解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出处;诸子百家,子子谈阴阳,家家论五行,可是子子家家谁也没有解释阴阳五行的来源。彝苗两族的文化完整地保留了阴阳五行学说,彝族十月太阳历与苗族古历完美地解释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两千多年来讲不清的阴阳五行,用十月太阳历与苗族古历,一个小时就可以讲清楚。

刘先生用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将阴阳五行与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的关系给予了科学的阐释。刘先生认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汉族与彝族文化里有图书之说-河图洛书。汉族文化解释图书,解释在了神话里-神龟出书,河马出图,这个解释使自然文化变成了神秘文化。而彝族文化解释图书,解释在了天文历法里。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这一科学解释,符合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的历史。在彝族文化的解释中,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均源于天文,奠定于十月太阳历。这样的解释,阴阳有了根基,五行有了根基,天干地支有了根基,但有人认为中医是玄学或非科学的帽子是否就此可以摘掉了呢?

《汉学研究》主编阎纯德先生在给《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撰写的序文中说:“刘明武的研究结论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不是始于文字,更不是始于儒家道家,而是始于远远早于文字的天文历法。制定历法与创造工具都重要,制历更重要。天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学;历法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法。天文历法古老而常青,太阳历确定的冬至夏至,用了几千年,还要几千年地用下去。以冬至夏至为基准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同样是要几千年地用下去。这就是中国文化千年不变、万年不变、古老而常青的意义和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9:3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9:3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8:30 , Processed in 0.0764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