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心病”医案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5-2-11 11:40:42 | 只看该作者
此症状寒热相混,“两目微闭,似欲寐状”,此少阴证也,舌质淡紫。是寒凝血瘀,而舌少苔,面赤、身热、反不恶寒属于阴津受伤。舌下络脉青紫怒张,是心瘀血,属寒凝血瘀。脉沉微弱,水肿证脉沉,微弱气虚。三五不调,印证心瘀血。
此证水肿所以取得速效,有赖于真武汤与防己茯苓汤的结合,所谓离照当空,阴霾四散。其阴津亏损亦不可不理,故生脉饮能独善其功。当然,活血药亦起了作用。
此证本质是阳阴两虚,以阳虚为主,气虚寒凝血瘀。水湿泛溢。

点评

请继续分析具体用药。  发表于 2015-2-11 14:33
有理  发表于 2015-2-11 14:32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2:44:55 | 只看该作者
许老评析中肯,可见中医功底杂实,临床经验丰富。
73
发表于 2015-2-11 13:13:57 | 只看该作者
铁骨总版太客气了!
74
发表于 2015-2-11 15:4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2-11 07:5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2-11 02:47
呵呵,不纯正也没人怪你,纯正了也没人夸你。疗效在那里放着,其他都不打紧。咱们慢慢聊。

我喜欢这 ...

同意llyyjj先生的意见。医生临床,重要的是了然病情,诊断明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而不是什么中医纯正不纯正,功底深厚不深厚。再说是不是中医纯正,功底深厚,也要由别人评定,而不是自命不凡!

介绍病案,说“风心病”,并非不可,一说起风心病,稍有经验的医生就对此患者的发病特点,病情变化,甚至预后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对全面正确的确定医疗方案,大有裨益。中医辨证并不排斥辨病。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更能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救治效果。再说,也正如先生所说:“这种慢性病,中医西医都治,也常联合起来治。中西医之间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何况,就算你使用了中药,你敢保证患者
已经完全脱离了应用西药吗?

点评

千总前面说: ……说“风心病”,并非不可,一说起风心病,稍有经验的医生就对此患者的发病特点,病情变化,甚至预后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对全面正确的确定医疗方案,大有裨益。中医辨证并不排斥辨病。辩证与辨病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3 20:25
谢千总肯定!  发表于 2015-4-23 20:22
75
发表于 2015-2-11 16:3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5-2-11 09:04 编辑

风心病似乎很难与中医的哪种证病证完整的分毫不差的联系起来,因为分属于不同的医疗科学体系,看疾病的角度,分析的层面,疾病本质的阐述,与其他脏腑的联系,都因为体系不同而论述也不同。
中医的整体论的优点是它强调了生命和疾病的整体性,这是它本质上正确的科学内核。
它的实质是强调在人体和疾病过程中,有只存在于整体水平的性能和规律,它原则上区别于部分的性能和规律,具有不可还原的性质,因而,不能够用各部分的性能和规律直接予以解释,比如心脏病中的心阴虚、心阳虚、心气虚、心血虚、气血瘀滞、水气凌心、寒热虚实等,都是只存在于心脏整体水平的性能和规律,用心脏各部分,比如心房、心室、间隔、房室瓣、半月瓣等的性能和规律是解释不了的。
就风心病的基本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衡量,我认为似乎更多的应该属于“心痹”的病证。风心病的延展的症状属于中医的证的应该还有心悸,水肿等证。

点评

我认为似乎更多的应该属于“心痹”的病证。风心病的延展的症状属于中医的证的应该还有心悸,水肿等证。 --------------------------------------------------- 本案是心衰,心衰的原因是风湿病引起了心脏瓣膜改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1 22:48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0: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千总,该病人因住院服用西药无效,自己出院找中医治疗。在接受中医药治疗
77
发表于 2015-2-11 22:24: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2-10 22:42
把本帖各位处方共同的分类列出来:
温阳:附子、桂枝
利水:白术、茯苓、泽泻

接着谈诸位的用药:

活血药,都有丹参,丹参适应面广,有宜于心血管病,是共识。
利水药,术、苓、泽大家都多用,这是基础药,还有温阳药、益气养阴的生脉散,这些共同的不用说了。


杏园春和大光明云加了泽兰、益母草,这二味加的好。利水活血的作用同时都增强了,《金匮》有血不利则为水,此二味现代肾、心、肝水肿都用,经常有报道。
光明先生加还加车前子、地肤子,为了增强利水作用。还加能清热的白茅根、虎杖15,起利尿作用,兼以清热。
光明先生还用龙牡,按他说是“以敛上浮之虚火”,我还没有完全理解,想知道这二味能否对心悸有作用,请光明先生指导。


我选的顾景琰的方子里,另外加葶苈子、车前子,特殊的是葶苈子。葶苈子治支饮胸满,喘不得卧,心衰咳喘,也可归入支饮范围,用于心衰正合适。

这里说明一下,中医所说的利尿、利水,是两个作用,利尿作用,是针对排尿困难或疼痛,是治淋的,所以,利尿常和通淋并提。中医说的利水,是通过小便排出体内多余水,这个作用相当于西医的利尿。而中医的利尿,相当于西医的消除尿道刺激感。
中医利水药,大部分同时能利尿。但中医利尿药不一定都能利水。我们谈论时,不要把中西医的“利尿”混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5-2-11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5-2-11 16:33
风心病似乎很难与中医的哪种证病证完整的分毫不差的联系起来,因为分属于不同的医疗科学体系,看疾病的角度 ...

我认为似乎更多的应该属于“心痹”的病证。风心病的延展的症状属于中医的证的应该还有心悸,水肿等证。
---------------------------------------------------

本案是心衰,心衰的原因是风湿病引起了心脏瓣膜改变,风湿性心脏病在急性风湿活动期,中医按“心痹”论治,风湿活动后,一般按虚喘论治,到心衰阶段,就属于水肿、咳喘、心悸范畴。

79
发表于 2015-4-23 20:25:3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2-11 15:48
同意llyyjj先生的意见。医生临床,重要的是了然病情,诊断明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而不是什么中医纯正 ...

千总前面说:
……说“风心病”,并非不可,一说起风心病,稍有经验的医生就对此患者的发病特点,病情变化,甚至预后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对全面正确的确定医疗方案,大有裨益。中医辨证并不排斥辨病。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更能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救治效果。
---------------这段话,抛开本案,就引出一个大话题:中医如何处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关系?或者,辨病论治的意义是什么?中医如何辨病论治?
80
发表于 2015-4-24 08:51:14 | 只看该作者
本案用“风心病”这个病名,就是以风心病为观察对象的,就是观察整个病程中中医疗效,主治大夫是以该患者为观察对象,放到论坛里就是以该病为讨论内容,在中医论坛讨论西医病名,自然要讨论中西医治疗的对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5 23:14 , Processed in 0.1222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