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生理学的概念[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2:0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04:16 编辑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4 01:33
现代研究已明确体表与内脏存在着两种神经联系:一是体表的躯体性神经与内脏的交感性神经的非特异性联系, ...

针灸调理内脏功能失调是通过联系内脏的植物神经起作用。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经调节血管的收缩以配合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与调节内脏功能失调关没有关系。

——血管交感性神经不仅是运动传出神经,也具备感觉传入功能,从而构成与经络诊断治疗相关的两种特异性反射(诊断方面的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入与经穴的交感性传出,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经穴的交感性传入与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出)。这个是袁先生对现代神经生理学的重大认识与发掘。

当然,从整体上言,针刺作用机理也包含了一定的躯体性神经的因素。
7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2:0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04:07 编辑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5

2.1  脏腑与肢节的联系基础
古代《灵枢》明确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这也就是说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在内属于相应的内脏器官,而且对外又联络筋肉和关节、皮肤,“经气”是通过十二经脉内外循环相贯的。这种强调内脏器官与体表有物质联系的观点,在2000年前就被总结出来了,这是中医学很了不起的贡献。
如果以“血管及其神经”学说来认识这种总结则是顺理成章的。大家知道,血管系统是既联系脏器又联系体表的系统,血管中的血液携带着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随着血液的运行而循环全身内外上下。这些在医学帛书和《黄帝内经》中的“脉”“经脉”“经络”的概念及功能中,都有明确的记载。目前的研究者也是认同这种分析的。对于分布于血管(动脉、静脉)壁及小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交感神经,也有较多近、现代资料描述。如外周交感神经(定义是传出神经)在调控血管舒缩、支配汗腺分泌及调节体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对于与交感神经相应的交感性传入神经来说,作为已知结构却有许多的未知功能。目前仅知它在解剖方面与躯体性传入神经没有差别,在生理方面与交感神经有反射弧的传入与传出的反射性联系。然而,通过研习我国古代文献,透过经络的诸多记载,可以看到古代医家实际上对交感性神经早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即使在“经穴—脏腑相关”方面,可以说很早就揭示了在诊断方面的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入与经穴的交感性传出,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经穴的交感性传入与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出,这两种特异性反射机理。正因为如此,针灸学也才能总结出“头面合谷收”“肚腹三里留”等有卓著效果的诊治经验。
在此不能不提西医学在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内脏—皮肤反射[包括海氏(Head)带(皮节)和麦氏(Mackenzie)带(肌节)],以及牵涉痛(包括脏器痛和壁层痛)。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皮肤和肌肉与内脏器官的神经联系。但是,鉴于西医学的特色所在,他们仅仅限于以内脏器官的内脏性(交感性和副交感性)传入与皮肤和肌肉的躯体性传出的非特异反射来认识其中机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医结合可以互补长短,从而共同形成世界性的现代医学新体系。
2.2  脏腑之间的联系基础
古代医家通过解剖观察,也总结了五脏六腑。但脏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他们认识到必须通过经络系统才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甚至有的经脉还联系和沟通多个脏腑,如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挟胃、注肺中。有的经脉还别出支脉联系其他脏腑,如胃经、胆经、膀胱经的经别都通过心等。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血管是联系内脏器官之间的重要结构,内脏性神经(包括交感性神经和副交感性神经)也是联系内脏器官之间的重要结构。古代医家看到了人体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显而易见的就是“脉”或“血脉”,故古有“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之说。血管壁上及其周围组织中的交感性神经在当时没有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情况下是不易看见的,但古代医家仍然体会到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并取名为“卫”或“卫气”。他们也具体描述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灵枢》),他们还总结了单独散布于胸腹腔的交感性神经,即提出:“卫者……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素问》)。甚至还归纳了它具有类似于现今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作用:“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归结而言,脏器之间的联系,通过血管、血管壁上的交感性神经,胸腹腔单纯存在的内脏性神经三种结构,正是目前已完全认可的主要联系形式。所以说,经络系统作为内脏器官联系的物质基础,也是非常符合科学道理的。

73
发表于 2016-6-25 12:41: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3:1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05:16 编辑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5 04:41
——说循经感传速度较慢是“失实报道”,“经络感传现象每次都是瞬间到达”,这个需要证据,不能只靠嘴说 ...

关于这一点我一直坚信:没有针灸临床就没有发言权!!!

——呵呵,这么说,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75
发表于 2016-6-25 13:34: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4: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6-25 10:38 编辑
Tikitaka 发表于 2016-6-25 05:34
针灸能够治疗人体某些疼痛,与针刺麻醉镇痛是两个概念,绝不能混淆。目前关于针麻的原理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


一,针刺有麻醉镇痛作用;


二,从临床实践看,针刺的麻醉镇痛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不是手术麻醉的首选方法。



77
发表于 2016-6-25 14:4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8
发表于 2016-6-26 09:55: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9
发表于 2016-7-1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从字面上来看经络的确是生理学的概念。经是指感传线的纵向行走,络是指感传的串经。我们可以否定独立存在的经络结构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经络感传现象。因为经络感传是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的基础入手可以解开经络之谜
80
发表于 2016-7-19 10:00:38 | 只看该作者
考古学的大忌是:用一个朝代的标准去衡量另一个朝代的器物。因为各个朝代的标准是不同的。
梨园的大忌是:让不同朝代的人上演同一场戏。关公战秦琼?
中医学的大忌是:用现代的字典来解释上古的文字。因为意义不同。
对经络的解释请使用经络出现年代的字典—甲骨文字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4:08 , Processed in 0.2062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