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13:24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可能一生不打针,不吃药,但是,每天都必须吃饭。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宗”之说。《礼含文嘉》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可以说有人类就开始有了食疗。
中医食疗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有“食医”的分科。《周礼·天宫篇》还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记载。他们把食医列为四医之首,专为帝王配膳。秦代以后,历代皇宫都设有专营食疗的太医。《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食疗的记载:“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治病必求于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并提出了膳食配伍治疗原则:“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豚肉、粟、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黎、鸡肉、桃、葱皆辛。”
  食疗理论源远流长
  食物疗法,又称饮食疗法,简称食疗。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凡是治病,应先食疗,如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精辟地论述了食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之一。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凡病三分治七分养”,这也说明食疗是防病治病的一种好办法。食物疗法在历代食疗专著中已经有了精辟的论述。
  中医抗癌食疗,是在传统食物疗法的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某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与某些中药相配伍,并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制作那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食品,应用于肿瘤临床,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抗癌食物疗法。
  早在晋代,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中有用大蒜治疗“痞癖”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中的“茄子酒”,对治疗肠癌便血有良效,此方至今仍被民间广泛应用。元代《饮膳正要》中有许多治癌方剂,其中“茄子此癌祛邪的效果。金元时期《丹溪心法》中载:“韭汁牛乳饮,治噎膈翻胃之症”。该方迄今仍为广大医家所应用,对食道癌梗塞、滴水不入者有治疗效果。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不少食物治癌方:如鹅血饮之治噎膈反胃,大蒜治痃癖;乌梅汤治噎膈、反胃;韭菜汁治食道癌梗阻;鲨鱼治心气鬼疰等,都是食物抗癌的偏方,这些方剂已被现代医学历肯定。清代,《本草蓬原》、《本草求真》这两部著作,都载有狗宝石治噎膈反胃;猫胎猪瘦肉汤治反胃;鹅尾羽灰治食道癌梗阻。在《常氏方》中还有用无花果猪肉汤治胃癌、胃幽门癌等的记载。此外,《外科正宗》的蟾酥九等都是治疗癌症的验方、偏方。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早在两千年前,古代中学家就认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在整体营养观的指导下,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目的。
  自古以来,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医、武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也无不应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指导饮食起居措施,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调理阴阳营养观
  分析历代食养与食疗著作不难看出,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疗活动,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乃是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所在。正加《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明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发生疾病,究其原因,皆由于阴阳失调之故。因此,饮食养生、治疗与康复手段,和药物疗法、针灸、气功、按摩、导引等一样,都将调理阴阳做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对饮食的宜与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阴不足阳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某些患者,如皮肤病、哮喘病人应忌食虾鱼等海产品发物;对胃寒患者忌食生冷食物等。总之,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答原则。
  另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使所用膳食无偏寒、偏热、偏升、偏降等缺陷。例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总要配以姜葱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止性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之弊。又如食用韭菜助阳类菜类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也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食药一体营养观
  因此,中医使用食物或/和药物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食与药同用,主要基于食物和药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食药同理。正如金代《寿亲养老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下千百品,其五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属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数千年来,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食药同路,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经成为常见的现实,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
  中药和食物,某些属性,特别是补益或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相通,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如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枣等皆有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功,与药同用取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而大量食谱、菜谱、茶谱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淮山药、黄芪、当归、肉桂等等,从而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辨证论治与辨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证”是施膳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同治同,证异治异。
  1.因证施膳 心 症状 心气虚  心阳虚  心血虚  心阴虚  心火上炎       药膳 莲子龙眼汤  参杞羊头汤  当归猪心汤 心枣汤  灌藕汤      肝 症状 肝血不足  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  肝阳上亢          药膳 红杞田七鸡  菊花粥  金橘饮  菊楂决明饮          脾 症状 脾气虚  脾气下陷  脾不统血  脾阳虚  寒湿困脾  脾胃湿热  
药膳 山药茯苓粥  黄芪蒸鸡  归脾鸡汤  壮阳狗肉汤  砂仁粥  茅根饮  
肺 症状 肺气虚  肺阴虚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燥热伤肺      药膳 百合冰糖饮  百合蜂糖饮  姜糖饮  丝瓜花蜜饮  饴糖豆浆      肾 症状 肾阳虚  肾阴虚  肾不纳气  肾气不固          药膳 雀卵虾仁汤  女贞鳖肉汤  核桃五味炖蜜糖  羊脊粥            2.因时施膳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然与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一平衡一旦失调就会发生疾病。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食疗也必须考虑到达一点,根据天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春天,适宜升补,首乌肝片、人参米肚。夏天,适宜清补,清暑益气汤、健脾抄手、银花露。长夏,适宜淡补,雪花鸡汤、苡仁肘子。秋天,适宜平补,参麦团鱼、二仁全鸭。冬天,适宜温补,双鞭壮阳汤、附子羊肉汤。
  3.因地施膳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食疗中,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手段。不同地域所产的饮料食品也有各异。例如普通的食品--粳米,《木草纲目》中就指出“北粳凉,南粳温,……”。说明当时已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域生产之食品,可以对不同地域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总之,在选择应用食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产地之不同,注意到由于产地之互异对食物性味之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
  4.因人施膳
  不同人体的素质秉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其体质及气血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食疗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的情况,采取最适宜的食疗方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体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此外在妊服、哺乳等特殊生理情况下,也有不同的饮食宜忌。

7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调养   恶性肿瘤就如其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螃蟹”一样,横行霸道,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年来人们为战胜癌瘤不懈的努力着,传统的抗癌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这些以切除、杀灭肿瘤细胞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往往在治疗的同时,带给机体正常器官和组织一定的打击。如何减轻对机体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积极的调养非常重要。而来自饮食方面的养护将会使病人大大受益。
  通过饮食调养,可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癌症的复发和患其他癌症的可能。饮食治疗的另一优势在于它的服用的长期性和安全性,患者易于接受,无痛苦,而且方便快捷,加减灵活。如果调配的得当,会减少很多制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中华民族是个拥有着优秀文化传统与博大精深的医药宝藏的优秀民族。中华饮食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食疗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辨证论治,以期阴平阳秘。早在2000年前就有着药膳的记载,《后汉书·列女传》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内经》中对于食物营养全身及其代谢途径作了阐明。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用药物治病攻邪,还要注意应用谷、果、肉、菜等饮食调养道理。
  放疗期间饮食调养
  许多肿瘤患者都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就是利用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愈和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放射治疗科技含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放疗可以显著地减少局部复发,控制症状。但是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在损伤着正常的细胞,其不良反应表现为黏膜损伤、骨髓抑制、免疫指标下降,出现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等病症。有的患者因放疗损伤味觉细胞,会影响食欲;有的患者黏膜受损,造成呕吐、腹泻、便血等。这些反应无疑会加重患者痛苦,甚至要中断放疗。
  在放疗期间配合饮食疗法可以缓解放疗的不良反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感受。祖国的传统医学在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中发现,许多接受放疗的患者常常表现出口干舌燥、渴喜冷饮、心烦懊侬、舌红少苔等症状,认为这是放疗灼伤津液所致,故针对这一证型,可多食一些滋阴生津的甘凉食品。《温病条辨》中记载了以梨、荸荠、芦根、麦冬、藕(可用甘蔗替代),以上五物要求新鲜而取其汁,合而称为“五汁饮”,现常应用于接受放疗的患者。
  国外亦有类似报道:可用甘蔗、荸荠、梨、莲藕、西瓜、黄瓜、西红柿、猕猴桃等榨汁服称此为“天然汁”疗法,提倡服用新鲜榨取的植物汁液,作为抗癌剂,并认为这些新鲜的植物汁液中含有一种叫“脱落酸”物质,其具有驱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奇妙作用。
  针对有些患者放疗后还易引发放射性肺炎,出现呛咳或干咳少痰、痰难咯出、身有低热、胸部不适等症状,还可以鲜芦根15g、淡竹叶15g煎汤饮用;还可饮用绿豆汤、冬瓜汤等;也可将白萝卜掏去心后纳入6g冰糖隔水炖熟嚼食;或以冰糖6~10g融化于白萝卜汁中饮服;或以梨汁、白萝卜汁送服川贝粉;还可用百合30g、银耳15g(水发)共煮,待百合、银耳熟后,加冰糖(白糖、蜂蜜亦可)10g饮用。若出现痰湿壅肺痰多咳喘,可选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牛肺粥治疗。
  若放疗后出现肛门坠痛、乏力便血、腰骶酸痛的证,可将无花果3个、木莲果5个、大枣7枚加水煮食;或以鲜槐花15g嚼服;也可将马齿苋做成凉菜吃。
  对于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漓不尽,甚则血尿,或有小腹疼痛、腰酸、身热等证,可饮绿豆60g、车前草(或淡竹叶)15~30g(鲜品加倍)煎汤频服;还可用荠菜30~60g、豆腐60g烧汤加调味品服食。
  化疗期间饮食调养
  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化疗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何作好化疗病人的饮食调护呢?应根据化疗不同阶段的不良反应特点,适当调整饮食。
  首先化疗前应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知晓病人的饮食喜好,指导病人的饮食起居,提倡平衡膳食,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尽量在化疗前调整得机体各方面处于一个相对最佳水平,为即将进行的化疗积蓄充足的营养和精力。
  其次在化疗用药期间,因输液量增加,活动量减少,及时性呕吐多发,故宜嘱咐患者选用少油脂的食品,如半流食或软饭,提倡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及在胃肠停留过长的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膳食中钠盐的用量。要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多吃煮、炖、蒸等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煎食物。
  而在化疗用药后,多数患者出现体力下降,胃肠道的症状多发,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饮食提倡以高蛋白,口味淡,宜消化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有:鸡蛋、牛奶等,但注意不宜勉强,因其脾胃功能尚处于恢复阶段,若补益太过,恐适得其反。对消化不良、腹泻的病人可辅之以健脾养胃的食品,如薏米仁、白扁豆、大枣等。食欲不振时,可食用山楂、萝卜等健脾开胃食品。在食品的制作和选择过程中,上应注意食品的色、香、味的调配。
  在每周期化疗的最后胃肠道的症状逐渐减轻,而出现血液学毒性的机会确在增加,其中以血细胞下降较为常见,患者常伴有乏力、抵抗力下降等表现。,因此,应多吃些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大枣、桂圆、阿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脱发等。此时,病人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红枣、赤豆等。河蟹、黄鳝、黑鱼、牛肉等也有助于升高白细胞。如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增加健脾开胃食品,如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蕈、陈皮等。
  化疗中为了减少便秘症状,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抗癌的食物,如芦笋、海带、海藻、洋葱、大蒜、蘑菇等。也可用润肠通便的食疗方,举例:地瓜粥——组成:地瓜300克,粟米150克。用法:将地瓜清洗干净,上笼蒸熟,去皮,用刀切成3厘米大小的块。粟米淘洗干净,备用。将洗净的粟米放火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继续煮熬,待米要熟烂时,加入地瓜块,煮烂成粥即可。杏仁粥——组成:甜杏仁50个,粳米120克。用法:杏仁去皮、尖,米洗净,二者加水适量一起煮粥,粥成后酌加白糖,早晚食用。
  化疗的中、晚期为了减少白细胞下降症状,可食用有助于升高白细胞的食物还有河蟹、黄鳝、牛肉等。或取花生米30g、山药30g、枸杞15g、糯米60g煮粥食;也可将银耳6g(水发)、百合15g煮烂加冰糖10~15g饮服。
  化学药物治疗由于不良反应明显,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做为医护人员应详细观察,耐心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在饮食方面,要提醒患者少食用甜、腻、辣、炸、烤等食品;忌酒精;此外,要保持乐观情绪。如果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则应及时调整,医生应多加注意,辅以心理方面的指导,如施以音乐疗法、幽默疗法、发泄疗法等。
  疾病恢复期饮食调养
  这一时期主要指已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后,出院后在家修养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持续较长,患者的治疗方面的压力明显下降,所要面临的是如何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多食用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对于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也是有益的。据报道菱角有抗癌作用,可以菱角熬粥饮用。大枣和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的抗癌作用。西红柿中的“蕃茄素”也具有抗癌作用,二者可同煎食用。
  薏苡仁熬粥饮用,薏苡仁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止泻的功效,经科学实验发现薏苡仁酯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杀伤作用;另外草莓、洋李、李子干、葡萄、葡萄干、樱桃、乌饭树蓝色浆果、黑刺莓浆果,瑞典科学家验证,它们都含有丰富排毒物质,有利于抑制消灭血液中加速癌变的物质。肿瘤康复病人的食物治疗要求全面增加营养,注意多吃一些有益于机体营养方面的食物,。比如鱼、虾、香菇、卷心菜、黑木耳、牛奶、豆浆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出警告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注意饮食平衡,多食下列有利于防癌抑癌的食品。大蒜、洋葱、花椰菜、球花甘蓝、卷心菜、洋白菜,大鲱鱼、北大西洋比目鱼、鲭鱼、欧洲鲐鱼、鲑鱼等,绿茶、红萝卜、大豆、柑桔、海带、紫菜等,能杀灭癌细胞,因它们富含脂肪酸。麦胚芽、豆胚芽,富含维生素E,增免疫力抗癌。
  海带肉冻:将海带泡软洗净切丝,带皮猪肉等量,洗后切小块,放锅内加适量水,再加桂皮、大茴香等调味品,用文火煨成烂泥状,加盐,盛入盆内,晾冷成冻,吃时切成条佐饭食之。海带内含有海藻多糖,且富含碘元素,有较强的抗肿瘤功用,其中“磺酰基”可杀灭癌细胞。日本科学家通过实验,也证明从海带中提取的海带精有抗癌作用。
  海带亦可与白萝卜共同煮食,白萝卜可顺气宽中,消积化痰,其中所含的吲哚类物质可抑制动物肿瘤的生长,萝卜中的纤维木质素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人体的抗癌能力。    
  古人云:“上医为食医”,如何更好的使饮食与药物结合,或者利用食物的治疗作用,使患者在积极参与,毫无痛苦的过程中康复身体,享受生活,以期医患双方都达到治疗与被治疗的更高境界,将是我们这些治病救人的医者值得去体验与思考的。
常见食物的药性及治疗作用
  食疗的组成原则--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药膳配药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中药的性味功能,与适宜的食物相配合,使之成为与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盛衰、寒热虚实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药膳。
  升降并举:葱豉汤加食盐,防辛温发散之性。
  散收同用:芫爆里脊,香菜防猪肉滋腻碍胃。
  寒热相佐:炒苦瓜佐辣椒。
  2. 药膳本身也是一种膳食,必须选择适宜的食物和调味品,使之具有色、香、味、形。
  (一) 常用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性味。滋补食物的性主要是指四气,即寒、热、温、凉。平性居多,温热次之,寒凉最少。
  1. 温热的食物:
  ⑴ 肉类: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雀肉、虾肉、白花蛇肉,乌梢蛇肉等。
  ⑵ 菜类:黄豆、蚕豆、刀豆、淡菜、胡萝卜、葱、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胡椒等。
  ⑶ 其他:红糖、糯米、面粉、羊乳等。
  2. 寒凉的食物:
  ⑴ 肉类:猪肉、鳖肉、牡蛎肉、鸭肉、兔肉、鹅肉等。
  ⑵ 菜类:菠菜、白菜、豆芽、芹菜、苋菜、冬苋菜、竹笋、黄瓜、苦瓜、茄子、冬瓜、紫菜。
  ⑶ 水果类:梨、西瓜、柑、橙、柚、柿子。其他:大麦、小麦、绿豆、小米、白砂糖、牛乳、生蜂蜜等。
  3. 平性的食物:
  ⑴ 肉类:鲤鱼肉、墨鱼肉。
  ⑵ 菜类:赤小豆、黑豆、四季豆、丝瓜、木耳、百合、莲子大枣、花菜、土豆、黄花等。
  ⑶ 其他:鸭蛋、山药、杏仁、葡萄、桃子、无花果等。
  (二) 常用食物的治疗作用
  1.蔬菜类 品种 性味  归经  功用  主治  饮食注意  
旱芹  味甘、苦;性凉  归肝经  平肝清热、祛风利湿  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尿血淋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慢性腹泻者不宜多食  
菠菜  味甘;性凉  归胃、肠经  养血润燥、敛阴止血、止渴润肠  便秘便血、头痛目眩、坏血病、高血压等病症  体虚便溏者不宜多食  
白菜  味甘;性平  归胃、肠、肝、肾、膀胱经  清热除烦、利尿止渴、通利肠胃  发热口渴、便秘咳嗽、疮疡、小便不利等病症  气虚胃寒者不宜多食  
冬瓜  味甘;性凉  归肺、大小肠、膀胱经  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水肿胀满、痰饮咳喘、暑热烦渴、泻痢痔漏、脚气、淋病等,并解鱼毒、酒毒  凡属虚寒者,如久病滑泻者忌食  
丝瓜  味甘;性凉    祛风化痰、凉血解毒、利尿  咳嗽痰喘、肠风痔漏、崩带、疔疮乳汁不通、腮肿等   
南瓜  味甘;性温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血吸虫、解鸦片毒、肺痈   
黄瓜  味甘;性凉    清热,利水解毒,美容皮肤  咽喉肿痛、火眼、烫伤、吐泻   
茄子  味甘;性凉    散血止痛、清热消肿、收敛止血、利尿解毒  热毒痈疮、皮肤溃疡、肠风下血   
胡萝卜  味甘;性平  归脾、肺经  健脾胃、化积滞、明目养神、增加抵抗力、防止呼吸道感染、调节新陈代谢  夜盲症、小儿麻疹、水痘、消化不良、久痢、咳嗽   
土豆  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和胃调中、健脾益气、滋肾壮阳、壮体  胃肠脘痛、体虚便秘、湿疹、腮腺炎、烫伤   
蘑菇  味甘;性凉  归肝、胃经  益气除风、透疹、和血化痰、开胃止泻、抗癌、抗肝炎提高抗病能力  呕吐泻泄、动脉硬化、高血压、白内障、透发麻疹、血细胞减少症、肝炎   
黑木耳  味甘;性平    润燥利肠、凉血止血、滋阴养肺、养胃生津  痔漏便血、尿血崩漏、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血痢、高血压、血管硬化、癌症、眼流冷泪、月经过多、避孕   
萝卜  味辛、甘;性平、微凉  归肺、胃经  健脾消食、顺气利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急慢性气管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矽肺、煤气中毒、脚臭、百日咳、浮肿等   
西红柿  味酸、微甘;性平    清热解毒、凉血平肝、抗菌  高血压、眼底出血、维生素缺乏   
油菜  味辛;性温  归肺、肝、脾经  散血消肿  痈肿丹毒、疱疹、无名毒   
苦瓜  味苦;性寒    清暑祛热、解毒明目、清心  中暑、痢疾、红眼肿痛、丹毒肿痛、流感、阳痿、湿疹等   
黄豆芽  味甘;性平  归脾、胃、膀胱经  除疣、健脾、利湿清热  寻常疣、扁平疣、胃中积热、水肿疼痛、湿痹筋挛、膝痛、妊娠、高血压   
豆腐  味甘、咸;性平、微凉(不煮熟透有毒)    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肿利水、生津润燥、解毒  解硫磺、烧酒毒、红眼消渴、痢疾、便血、白带、产后少奶   
  2.水果类
品种 性味  归经  功用  主治  
西瓜  味甘;性凉 归肾、膀胱经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宽中下气 高血压、肾炎、肝炎、胆囊炎、黄疸、口疮、浮肿 苹果  味酸、甘;性平    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等 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高血压 梨  味甘、微酸;性凉  归肺、胃经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清心、便秘、解毒疮、酒毒  热咳、便秘、感冒咳嗽、急性气管炎、痰喘气急  
桃  味酸、甘;性微温     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镇咳、通经  便秘、高血压、经闭、血丝虫  
柿子  味甘、涩;性寒    清热润肺、宁咳化痰、健胃涩肠  地方性甲状腺肿、桐油中毒、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  
橘子  味甘、酸;性温    调中理气、燥湿、化痰、健脾顺气  胸腹胀满、冠心病、急慢性支气管炎、不思饮食、解鱼蟹毒、慢性胃病、消化不良  
柑  味甘;性寒    下气调中、上气烦满  伤酒口渴、咳嗽痰多  
香蕉  味甘;性凉    止渴润肺、清热润肠、解毒、降压  便秘、高血压、痔疮出血、痈肿、久日咳  
猕猴桃  味酸、甘;性凉     清热利水、散瘀活血、抗癌、催奶、消炎  黄疸、痔疮、乳汁不通  
核桃  味甘、平;性温  归肺、肾经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益气养血、益命门、滋养强壮  久日咳喘、阳痿遗精、尿频、便秘、尿路结石、肺肾两虚  
菠萝  味甘、微涩;性平     清热解毒、消食止泻、消渴  伤暑、胃肠炎腹泻、热病烦渴  
葡萄  味甘、涩;性平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营养强壮之功能  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贫血、头晕  
山楂  味甘、酸;性微温  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散瘀、止呕、收敛  食积痞满、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月经过期不来、腰痛、疝气、恶露不尽  
大枣  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脾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肠炎、出血、血虚面黄  
  3.粮食类
品种 性味  归经  功用  主治  
糯米  味甘;性温    补中益气  消渴溲多、自汗、便泻等  
粳米  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渴止泻  脾胃不和、泻泄、烦渴  
玉米  味甘;性平  归胃、肠经  调中开胃、利胆、利尿、降血压  食欲不振、水肿、尿路感染、肝炎  
红薯  味甘;性平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  湿热黄疸、便秘、乳疮、疮毒  
大麦  味咸;性温    和胃宽肠、利水、益气调中  食滞泻泄、小便淋痛、水肿、烫伤  
小麦  味甘;性微凉  归心、脾、肾经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敛虚汗  外用消疮肿、泄痢、消渴、脏躁  
绿豆  味甘;性凉  归心、胃经  清热消暑、解毒利尿  食物中毒、草药金石药毒、丹毒、高血压、农药及毒菌中毒急救  
红豆  味甘、酸;性平  归心、小肠经  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  水肿、丹毒、疮疖、脚气、黄疸、泄痢、血便、催奶  
黄豆  味甘;性平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疳积瘦弱、妊娠中毒、腹胀、泻痢  
豌豆  味甘;性平    利小便、解毒、和中下气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霍乱、脚气、痈肿  
小米  味甘、咸;性凉  归胃、大肠经  和中益气、止痢、止渴、利小便、除热解毒、益肾  反胃呕吐、泻泄、脾肾两虚  
  4.动物类 品种 性味  归经  功用  主治  
羊肉  味甘;性温  归脾、肾经  补虚益气、温中暖下、开胃健力  体虚瘦弱、腰膝酸软、产后虚冷、寒疝腹痛、阳痿、带下  
牛肉  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  脾虚久泻、脱肛、体虚浮肿  
猪肉  味甘、咸;性平  归脾、胃、肾经  补虚、滋阴润燥  热病伤津、燥咳、便秘、羸瘦  
狗肉  味咸、酸;性温    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暖腰补劳  年老体弱、慢性疟疾、腰膝软弱、肾脾气虚、疮口久溃不收  
鸡肉  味甘、咸;性温    补中理气、添髓、温中  胃呆少食、泻泄、下痢、消渴、水肿、尿频、带下、产后少乳、病后虚弱  
鲫鱼  味甘;性温    温中下气、健脾利湿  脾胃虚弱、痢疾、便血、水肿、痈肿、溃疡、食欲不振  
鲤鱼  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  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孕期浮肿、胎动不安  
带鱼  味甘、微咸;性温    补五脏、滋阴养肝、和中开胃  急慢性肝炎、急性白血病、癌症  
甲鱼  味咸;性平    滋阴凉血  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高血压、盗汗、结核、崩带、低热、脱肛、久痢  
螃蟹  味咸;性凉    散瘀血、续筋接骨、解漆毒、催产  跌打损伤、临产子宫收缩无力、胞浆破而不下,胎死腹中、胎盘残留、产后子宫收缩不全、漆疮、冻疮溃烂不敛、慢性化脓、寒性化脓、下肢溃疡、结核性瘘孔  
7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15:25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食疗的制作及要求
  我国的饮食是一种文化,历史渊源,丰富多彩,与人类共生共存。它的特点是精湛和美味,精湛包括食料的选择、烹调技术的复杂、炊具的多样化、食具的精美等;美味包括口味嗜欲、饮食环境、饮食方式、饮食时的心理和相互的交流等。它是色、香、味与人的精神内涵和谐的统一。   食疗是中国的特色饮食,它的目的不止在于治疗疾病,同时还贯穿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它也不是高深不可为,普通老百姓同样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疗。但在制作上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炊具的选择
  1、陶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的陶制炊具,它耐火烧,传热快,适于蒸煮食物。但不能受冲击、易破碎、温差过大易爆裂、只能水煮,不能油烹。
  2、青铜器、铁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青铜时代,它在形式上是陶器的复制,但它的传热速度更快。它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更加之器具上有生动鲜明、表情丰富形状各异的纹饰、铭文而具有不凡的收藏价值。但青铜器具中的铜、铅、锡有毒,对身体可能产生危害。
  3、瓷器:起源于商代,至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制瓷业臻于鼎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它物廉价美,比陶器坚硬耐用,釉面光亮不宜受污染,外表亮丽美观。
  4、金银器具:唐宋时期国家兴盛,金银器具为皇室专用,华丽无比,造价昂贵。
  5、现代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常用的铝锅、不锈钢器具、不粘锅、高压锅等等。耐用方便,容易清洗。
  无论是哪种食器,都代表了时代的发展,对于食疗的制作也不是一成不变,根据原料、制作方法、制作目的选用不同的器具。
食物与食具的配用
  1、根据菜肴的特点选择器具:菜肴干湿程度不同,盛器也不同。干菜一般用平盘或碟;煎、炸、炒、爆等无芡汁或虽有芡但无汤或汤不多的菜肴用平盘;汤汁较多烩、炖、汆等菜肴则用汤盆或碗。
  2、菜肴的形状须和器皿相统一:菜肴的形状不一,有的圆润饱满,有的丝条均匀,有的片块整齐,有的造型特殊,器皿的形可以起到补充加强菜肴“形”的效果的作用。如整鱼用长盘;丸子用圆盘等。
  3、菜肴的数量须和器皿的大小相适应:数量多的用较大的器皿,数量小的用较小的盛器。
  4、器皿的色泽须和菜肴的颜色相协调:器皿和菜肴颜色搭配的好与坏,会产生较大的视觉差异。一般主张红色配淡蓝色,黄色配青紫色,绿色配玫瑰红色,橙色配青色;或简单地将淡色菜配深色器皿,深色菜配淡色器皿。通过视觉刺激增加食欲。
  5、餐具的档次须和菜肴的价值相配合:菜肴原料贵、价格高,盛装的器具也应精致,特别是造型菜、精雕细刻、着意装饰的菜肴,更具欣赏价值。
  中国的烹饪是文化又是艺术,历来讲究色、香、味、形、器五大要素。中国烹饪术博大精深,饮食器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特殊的文物价值驰名世界,是中华文化的瑰丽硕果,是中华智慧的集中体现,美食和美器推动着中国饮食文化潮流滚滚向前。
烹饪技术概要
  中国的烹饪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汇集了50多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出变化多端,东西南北中各异的不同口味的饮食。常用的方法有八大类:一是炒、爆、熘;二是炸、烹;三是煎、溻、贴、瓤;四是烧、焖、煨、扒烩;五是烤、熏;六是汆、熬、炖、煮、蒸;七是拔丝、糖水、蜜汁;八是涮锅、什锦锅、生片锅、砂锅。
  无论是哪种烹饪方法都离不开火和水。
  1、水:古人云“凡味之本,水最为始。”水是烹调过程中最重要的加热体,汆、煮、烧、焖、蒸等都离不开水。水的沸点是摄氏100度,沸腾后容器内温度始终保持在摄氏100度。
  不同的原料加热时水温高低大有讲究,如汆,原料一般要在开锅后下入,但清汆菜汤不可大开,以免菜叶发黄损失营养;鱼要煮成浓汤则必须旺火猛滚,汆鱼丸、肉丸为保持其鲜嫩而不散则用摄氏80度左右的水,并用小火保持温度;煮白切肉、牛肉、猪肚等时间要长,水要宽,大火烧开,小火慢熬;白煮蛋冷水逐渐加热;汤圆、水饺沸水,沸则加冷,直至里外皆熟;粽子冷水大火烧开,小火再焖。
  2、火:根据火焰大小分为大火、中火、小火、文火、武火。古人谓之“五味三才,九沸九变,火之为纪”。
  家常炖菜一般用砂锅,将原料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炖;焖烧时将主料油炸、煎、煸后放适量的汤和调料,盖严锅盖,小火焖烂,焖烧过程中开锅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常用微波炉、电磁炉即方便,又干净,但菜肴的美味会打一定的折扣,火候的调节也需一定的经验。
药膳的制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烹饪文化的进步,人们不但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营养和食补,药膳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1、药膳:选用某些具有一定药效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药通过烹饪制成各种佳肴,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功效。
  我国古人将食物分为五味既酸、甘、苦、辛、咸。《黄帝内经》中提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说明了五味入五脏,调节适当能滋养五脏,反之则有损于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了饮食要营养全面,荤素搭配。
  2、原料:一般以副食品为主如鱼、肉、家禽、蔬菜、豆制品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所选中药;加入葱、姜、蒜、盐、糖、酒、味精、麻油等不同的调料。
  3、配伍禁忌: 猪肉
反乌梅、桔梗、黄连、苍术、荞麦、鸽肉、鲫鱼、黄豆
猪血
忌地黄、何首乌,与黄豆可引起气滞
猪心
忌吴茱萸
猪肝
忌豆腐、荞麦,同鲤鱼肠子食,可令伤神,与各类鱼肉食,令人生痈疽
羊肉
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狗肉
反商陆,忌杏仁、恶大蒜
鲫鱼
反厚朴,忌麦冬、芥菜、猪肝
龟肉
忌酒、果、苋菜
鳝鱼
忌狗肉、狗血
雀肉
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
忌李子、桑椹子
鳖肉
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蜂蜜

忌地黄、何首乌
萝卜
忌地黄、何首乌

忌茯苓。
4、烹调方法 汆:新鲜不带血污及腥味的动物性原料,鲜脆爽口的植物性原料,旺火沸水下料,一滚既成,汤水的量比原料多几倍,调料只用酒、盐、味精,汤鲜味醇,原料质软嫩。 煮:新鲜、蛋白质丰富、质地老韧的动物性原料,经过焯水、过油2盐、味精、酱油或少量糖。汤浓者采用旺火、中火或小火,汤清者采用旺火、小火或微火。汤宽汁浓,原料软嫩酥烂,汤菜并用。 烩:原料要求新鲜、不带骨刺、不带腥味,火要旺、汤要沸,主料不可久煮,汤开即勾芡。汤宽汁醇,滑利柔嫩。 炖:将原料放入陶器中加汤和调料,大火烧沸,去掉浮沫,小火慢炖。汤汁澄清,质酥烂而清鲜。 其他:煨、烧、焖等,主要掌握汤水量、调味品及火候、时间。   在药膳的制作过程中,不管是那种方法,都要与中药的性、味、配伍禁忌相结合。
护理健康教育
  1、饮食不必过度丰厚,崇尚清淡素食而五味调和,不偏嗜偏食。
  2、摄入的主食和荤素副食的质和量以及搭配都要适宜。
  3、按需进食:不随心所欲,根据生理、心理、环境的情况选择进食。
  4、根据病情的不同在医生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不同的中药,不可自定中药食疗,中药的煎煮服用因人因病而不同,
  5、食疗粥的制作最常用、而简单,,最好用砂锅,铝锅也可。
  6、食疗中所加入的中药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制作时或先煮成汁,或与食物一起入锅,这要根据药物的质地具体分析,不可完全统一。
  7、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食疗内容,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皇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你如何理解?
7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19:0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
近30余年来,血瘀证与药动学研究均取得了很大成就,血瘀证本质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应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心脑血管等多系统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药动学的主要成就之一便是阐明了药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PK—PD)统一模型研究进展迅速,运用于临床后,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疗效,减轻了毒副作用.最新进展表明,中国和日本等国有部分学者进行了方剂的药动学研究。
  追踪植物化学、分析化学、血瘀证及现代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已具备“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产生条件。下面结合我们的构思、实践与论证阐明这一假说的产生基础、理论根据、科学依据与意义。
一、新假说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我们将“血瘀证治药动学”假说定义如下:这一新假说主要包括“血瘀辩证药动学”和“活血化瘀复方药动学”两方面内容,前者指同一药物在血瘀证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明显影响活血化瘀药物疗效和可能的毒副反应,经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品这种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可消失和减轻。“活血化瘀复方药动学”主要指分析活血化瘀方剂药动学,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和剂量加重或减轻将严重影响其动力学参数,这种影响所引起的动力学参数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并与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密切相关,可以证明中药七情理论的正确与否。并且还可以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治疗的“辨证药动学”和“复方药动学”结合起来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中草药有效单体、单味生药、中药方剂、西药或中西药合用。依据以上定义和主要内容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演绎的数学模型是:E=[(Emax*C+X/Y)/EC50+C+BSF)]PAS,即最大药理效应的证治药效学模型。公式中,E为药理效应;C为药物浓度(生药中有效单体的药物浓度;X/Y为两种中药配伍之比;Emax为最大药理效应;EC50为产生50%Emax时的血药浓度;BSF为致瘀因子;PAS为生理活性物质;令X与C成正比,BSF为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中有意义的一项或多项;PAS如证实存在时,则PAS使E无变化时定为1;PAS使基线效应增强以上时定为1以上,使减弱的定为1以下,0<PAS<1;药理效应增强为“相须、相使”,减弱为“相恶”。当然,以上数学模型尚需实验数据证实和完善,以上假说的定义和内容是在“证治药动学”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
二、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经国际联机捡索(1966):中药复方、辨证与PK和PD三者结合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文献表明:血瘀证本质和活血化瘀治则研究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陈可冀等主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及其活血化瘀的研究成果,1990年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更是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概括起来:血瘀证的主要病理生理之一是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血瘀证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并有血液动力学的异常。翁维良等人证实莪术等13种中药具有较强的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综合作用,而川芎等药可使冠脉流量增加23%-63%。冠心病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型之间或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不同,冠心病阳虚和阴虚型的血液流变学亦有不同;典型血瘀证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异常,气虚型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异常。大量文献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冲剂、冠心Ⅱ号等,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患者心电图,缓解心绞痛。川芎、丹参、当归、赤药和红花等药的植化、药理研究十分活跃,研究的主要活血化瘀有效成分有丹参素、川芎嗪、阿魏酸和丹参酮ⅡA等。它们的理化性质、结构式、药效学均已阐明清楚,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国外认为丹参酮Ⅳ有保护心肌、抗心肌缺血的活性,国内外已分别建立了阿魏酸、丹参素、丹参酮和川芎嗪的含量测定及血药浓度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薄层色谱法(thin-1ayer chromatography,TLC),质谱(mass spctra,MS)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
  药动学研究 时辰药动学、移植器官药动学、群体药动学、对映体及代谢物药动学及PK-PD统一模型研究受到广泛关注。PK-PD统一模型较单纯药动学研究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减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现已研究出许多PK-PD统一模型。遗传与药动学密切联系,中医证型也与遗传(素体)相关,而中医证型与药动学相关的研究却罕见报道。
  中药复方研究 1985年,寺泽捷年等用HPLC法研究甘草芍药汤给大鼠口饲后的血中甘草次酸浓度,成功地证明芍药伍甘草的科学性-明显升高血中甘草次酸浓度的方法。1986年,田中茂等用HPLC法测定口服三黄泻心汤后人体血中大黄酸的浓度,发现不同程度的实证的血药浓度有差异,但末见进一步证实与PK结合的研究报告;1989年,Kano等用带有多通道二级管阵列分光光度计和梯度溶媒系统的HPLC法,使血浆样品直接进人HPLC中,并用该法测定了经口投予甘草附子汤后的大鼠血中的多种化合物,这是迄今为止中药复方血药浓度测定的最先进方法。1991年之前未见用HPLC法研究方剂PK的报道。1991年,黄熙等明确提出用HPLC法研究方剂PK的新假说。1992年,常明向等用HPLC法研究了当归芍药的PK。
  存在问题 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时,偏于单体的药动、药效学研究,而中药复方与人体相互作用研究却十分薄弱;日本学者虽首创了HPLC法测定中药复方的血药浓度,但在方法上没有将辨证、证动物模型及PK和PD很好地结合起来,故自1985年来,末见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在血瘀证、药动学、中草药植物化学、分析化学及复方药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就基础上,我们初步实验证实:血瘀和非血瘀证动物模型的PK有明显差异,并用HPLC法证实伍用丹参可明显影响川芎的PK。这些既是我们构思新假说的灵感基础,又是新假说的产生条件。
三、新假说的科学依据
  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医药的整体现念与辩证施治已历经数千年的临床锤炼;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且受到世界的关注;血瘀证者血液处于“浓、粘、聚、凝”状态,并有血液动力学的异常;药物代谢动力学实为药物进人血液循环后的随时间改变的速度变化,即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和量的变化,Upton等表明心脏排出量、射血时间和射血容积影响血药浓度。既然药动学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有密切联系,那么,血瘀证与药动学肯定紧密相关;活血化瘀药物成分复杂,难于用分析单体的方法研究药动学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有密切联系,那么,血瘀证与药动学肯定紧密相关;活血化瘀药物成分复杂,难于用分析单体的方法研究其药动学,但肯定存在者人体与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作用的规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和理论,以便认识和掌握种规律。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飞进发展为证实本假说奠定了基础。简便、快速、灵敏、专一的HPLC等一系列分析方法,足以满足新假说的实验研究;药动学、植物化学、证本质和PK-PD统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新假说的研究;我们演绎的最大药理效应的证治药效学模型,系根据Aricns和Simonis的Emas模型;遗传基因组成的差别构成了个体药动学的差异,日本学者汤本求真等将瘀血的原因归之于遗传体质,中医亦历来重视“素体”,故辨证需因人而异,这些说明遗传药动学、血瘀证密切相关.遗传(即中医的素体)是造成血瘀和非血瘀证者药动学参数差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根据。“证治药动学”研究的某些雏形,如日本学者测定了甘草芍药汤的血药浓度,证明伍芍药可提高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不同程度实证患者的大黄酸血药浓度有差别,此外,我们研究表明:川芎嗪在血瘀和非血瘀证的药动学有差别,并证实使用丹参可明显降低川芎嗪的生物利用度。这些研究结果实际上为“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铺平了道路,但仍需耍我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大量实验数据,证实我们的新假说寻找其规律性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四、新假说的评估和意义
  新颖性  血瘀证治药动学是我们提出的新假说,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这一新假说具备了概念的定义条件,具有特定的专用词。这—专用词名不见经传,其研究范畴无人涉及。
  先进性  将当今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成就融于新假说研究内容中,进行联合交叉,即结合血瘀证、PK-PD统一模型、活血化瘀药植化的研究成果,运用HPLC等方法,分析血瘀和非血瘀证伍用活血化瘀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的特征并阐明其与药效学的相关规律。
     可行性  国内外学者已证实不同“证”者的血药浓度有差别;复方配伍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这实为新假说提出可行性的依据。
  独特性  Aricns和Simonis提出了Emax模型,即E=(Emax*C)/(EC50+C),但我们还考虑了中药配伍、血瘀证及人体作用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因素,因而加入了X/Y、BSF、PAS参数于Emax模型中;中药复方血浓度测定的HPLC法。日本首获成功,但尚未与辨证、证动物模型、PK-PD统一模型结合起来,与之相比,我们的方法与思路更科学、先进和完善,更富有中医特色。
  科学性  这一新假说是建立在新理论、新成就和新技术基础之上的。过去90余年,血瘀证本质、药动学、中草药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已取得大量成果,自然地形成了新假说的产生条件;而且新假说是建立在众多有关学科的直接科学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有严格的理论根据和充分的科学依据与很大的可行性。
  重要意义 ①将努力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药理学新领域--血瘀证治药动学。通过新假说研究课题的实现,将掌握伍用活血化瘀方药后,其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活血化瘀证和PK与PD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使所研究的方药的动力学参数成为临床上科学地辩证施治的指南,并有可能发现新结构的生理活性物质(PAS)。该新假说将整体与辨证、动态与定量、单味与复方的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中西医结合科学、分折化学、植物化学、有机化学、心血管药理、药代动力学与应用数学联合交叉。随着所研究的活血化瘀方药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掌握,将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疗效的可靠性。②开辟一条“证本质”研究的新途经:“血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从血瘀证机体作用于药动学新角度来研究血瘀证本质,并试图阐明血瘀、活血化瘀方药与PK—PD统一模型之间相关规律。这是一种血瘀证研究的方法学首创,既往文献均是从血瘀证机体病理指标和药效学方法研究血瘀证。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将更为深刻地阐明血瘀证本质。
 
7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19:4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冠心病患者含速效救心丸后体内冰片药动学变化
  速效救心丸以冰片等为主要成分制成,该药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作用专一,呈现迅速而持久的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冠脉血流量增力效应,故在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胸闷、憋气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其对于心肌缺血急性发作患者,具有迅速改善症状的作用。我们已经成功地检测出健康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冰片的含量(待发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药动学观察。
一、材料、研究对象与方法
      气相色谱法   1.1  仪器与药物、试剂 HP4890D气相色谱仪(美国),速效救心丸(天津市第六中药厂,批号:980643),冰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己烷、三氯甲烷均为色谱纯试剂(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1.2  研究对象 患者6例,均于2001年4~6月在陕西省合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集。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8±7)a,体重(60±9)kg。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WHO与国际心脏病学会提出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年龄50岁以上者;2)患者测试前经西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病人不能入选: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在研究开始前3h内有心肌梗塞史、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严重的或不稳定心绞痛;或研究者认为可能对受试者的安全性造成危害或不利于受试者完成研究的明显异常;在研究前一周末使用对心脏有影响或与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或影响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药、调脂药物和其他活血化瘀药等)。
  1.3    方法
  1.3.1   色谱条件 HP-5石英弹性毛细管柱(15m×0.53mmID)。柱温85℃,进样口温度230℃,气化室温240℃,载气为氮气(N2), 流速为8.1mL•min-1。
  1.3.2   服药方法及样品收集 6名患者早上空腹取空白血后,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每公斤体重10mg),待全部含化后(限时1min),温开水100mL漱口咽下,开始计时,于5,10,30,60,90min取静脉血5mL,肝素抗凝,立即离心,取上清液,密封置20℃冰箱保存,备用。
  1.3.3   溶液配制
  1.3.3.1  标准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冰片标准品10mg,置入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得冰片标准液高浓度200ng•μL-1,同时取液稀释10倍得低浓度标准液20ng•μL-1冰箱保存,备用。
  1.3.3.2  内标液配制 精密称取内标萘标准品10mg,置入1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得萘标准液100ng•μL-1 。
  1.3.3.3  提取液配制 按正己烷:三氯甲烷(10∶1)的比例取正己烷、三氯甲烷混和入100mL量瓶中,加入0.05%NaOH溶液20μL,混匀备用。
  1.3.4  样品预处理 肝素抗凝含药血浆1.0mL,加入内标萘标准液100μL混匀,加入提取液1.5μL,振荡30s,离心(3000r•min-1)10min,静置2min,取上清液1.2mL,氮气吹干至20μL,进样3.0μL。
  1.3.5  标准曲线 取空白混合血浆各1mL分别加入5mL玻璃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冰片标准液10,40,160,300,600,1200,1600,2100ng,按上述预处理方法制备。
  1.3.6  定性及定量计算 比较对照品、样品所测组分的保留时间是否一致给予定性,以冰片的浓度为自变量,其峰面积与内标的比值为因变量,求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冰片的浓度。
  1.3.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以3P97药动学处理软件得其药动学参数,两组参数对比采用方差分析。 二、实验结果
  2. 1  色谱图 冰片中异龙脑、龙脑保留时间分别为8.982min、9.515min,定量计算时取二者面积之和。内标萘的保留时间为10.515。
  2. 2  标准曲线绘制 用上述方法进样,取6次平均值,得冰片(冰片峰面积以龙脑、异龙脑峰面积之和计算)的回归方程为y =-0.0367+0.00082x,r=0.9978,线性范围:20~420ng•mL-1。以机器噪声的3倍为界(S/N=3) ,得最低检测限为2ng,最低检测浓度为16ng•mL-1 。
  2. 3  回收率、精密度检测 用上述预处理方法,选取160,300,600ng的浓度点,测得冰片的平均回吸收率为(95.4±2.78)%,冰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平均分别为(4. 09±1.29)%和(8.27±3.85)%,吸收率及精密度均较好。
  2. 4  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冰片的血药浓度测定
  按样品制备方法和预处理方法制备样品,以色谱法分别测定各点的血药浓度,得出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5,10,30,60,90min其体内冰片的血药浓度分别是339.489 ±179.85, 644.37371±267.92,694.6078±282.30,354.8246±135.46,228.1653 ±115.34,发现5~10min内血药浓度迅速升高,10~30min浓度维持较高水平,后逐渐缓慢下降。
  2. 5  药动学参数 用3p97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其药动学特征符合开放一房室模型,参数见表:
三、讨论
  3.1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 GC)对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人体内冰片的含量及药动学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方法具灵敏、简便、重复性及特异性好等优点,我们已运用此方法完成了对健康人和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人体内冰片的含量及药动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方剂进入体内的活性成分是可以“定性定量”的。
  3.2  从上述药动学参数结果分析,患者组的药动学参数与健康组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冠心病患者在相同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P<0.05),其血药峰浓度(Cmax) 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导致这一药动学特征的可能机理: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辩证属胸痹的范畴,各种原因引起气滞、血瘀、痰结等诸因素均可导致脉络不和、气血不畅乃至瘀而不通,不通则痛。在病理上表现为血管狭窄、血粘度增高、血流减慢,使冰片在体内的转运速率降低,在体内的代谢减慢(相对于健康人),导致血药浓度增高和AUC值增大;另外患者体内是否异于健康人而存在某种特异性机制或因子,能促进冰片等成分的吸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冰片在人体内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从而迅速缓解症状。患者和健康人在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吸收迅速,均在16min左右达血药浓度高峰, 吸收半衰期(t1/2(Ka))短,在几分钟内即达血药浓度稳态,符合速效制剂特点――起效快,衰减快,而患者组消除半衰期(t1/2(Ke))小于健康组(P< 0.05),说明冰片在体内吸收快,消除也快,不会在体内蓄积,可以多次重复给药。
  3.3  口服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在体内可能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其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仅为临床用药提供可供参考的定量化依据,且证实了患者与健康人服用同一中成药后其药动学特点有显著差异性。这一结论为证实“复方效应成分药动学”假说的科学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实验依据;同时为我们长久以来从事的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研究中药速效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规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7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20:1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川芎汤与冠心Ⅱ号吸收入人血清中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复方药效成分动力学假说的核心是研究方剂配伍对吸收入体内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我室以前的研究表明川芎配伍丹参后吸收入大鼠血清中的川芎嗪浓度下降, 配伍芍药后在健康人血清中阿魏酸(FA)浓度降低,文献也表明甘草配芍药,可使大鼠血清中甘草次酸浓度升高。这些均给复方药效成分动力学假说提供了证据。但至今未见经典名方的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因此不知道名方中配伍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状况。作者选择冠心Ⅱ号并与川芎汤做比较,进行该方面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自愿者11例分为2组:川芎汤组6例,4男2女,年龄17~38岁(29±7岁),体重50.0~72.5kg(58±11kg)。冠心Ⅱ号组,为5例, 3男2女,年龄17~38岁(28±8岁),体重50.0~72.5kg(55±9kg)。两组的血压、心率和脉搏均正常,无心、肝、肾和胃肠道等疾患,服药前14h未饮含酒精类饮料,未吸烟,受试期间正常饮水。
  1.2 方法 药物及其来源:阿魏酸(FA)、内标香豆精、川芎、芍药、丹参、红花和降香来源均同文献。汤液煎煮方法:冠心Ⅱ号采用文献的分煎方法。川芎汤一味药的煎煮方法同冠心Ⅱ号中的川芎。冠心Ⅱ号中川芎、芍药、红花、降香和丹参的比例为1:1:1:1:2。冠心Ⅱ号汤的最后浓度为3kg/L。血清中方剂来源的FA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和最低检测限同文献。中药剂量设计:川芎汤为1g/kg,而冠心Ⅱ号剂量比文献中大一倍,即6g/kg服用。服药次序:受试者空腹14h后首先服川芎汤进行测定,3d后口服冠心Ⅱ号汤。服药时间均为上午08∶00~09∶00点。测度仪器同文献。
  统计学方法: 采用成对资料t检验和梯形规则方法,对FA的血药浓度及其AU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口服川芎汤和冠心Ⅱ号后血清中FA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如图1所示。
图1健康人1次口服川芎汤冠心Ⅱ号后血清中阿魏酸浓度时间变化
  用梯形规则法求得川芎汤与冠心Ⅱ号中FA的AUC值分别为15735±7064和15886±8062Lg•L-1•min,其最高和最低的个体间差异分别为3~8倍。
三、讨论
  川芎与其它某一味中药配伍常组成药对。当配伍丹参在大鼠应用时,吸收入血清中的川芎嗪浓度及其AUC均降低;当配伍芍药在健康人应用时,其血清中FA也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虽然给假说的定义提供了证据,但降低的结果有些出于作者预料。因此作者将这一研究思路扩大到多味药的名方。结果(FA的血药浓度曲线和AUC值)说明, 当川芎配伍了芍药、红花、降香和丹参时,其在人体血清中的FA浓度及其AUC值并不降低,表明在冠心Ⅱ号中川芎配伍芍药、红花、降香和丹参等并不影响体内FA的血药浓度及其生物利用度,给该名方优良的组合提供了初步依据。但详细的配伍组合,如除川芎外的四药中药物量和不同组合,对FA的影响,对其它吸收入血清成分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中药物采用的分煎,说明上述配伍引起的FA血药浓度及其AUC的变化主发生在体内。图1说明健康人口服两种川芎复方后全部出现了血清中FA浓度-时间曲线的双峰。预示着机体对方剂进入体内多成分的独特处置作用。其机制与肠-肝循环(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或主动转运的方式自胆汁排泄而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经粪便排出体外。由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的部分药物可在肠道被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肠-肠循环和胃-肠循环有关,其第二峰主要由于上述器官间循环导致FA的重吸收。究竟是哪一种循环所致,值得进一步研究。有意思的是FA单体药物服用后其血药时间曲线并不出现双峰,更进一步说明与方剂的多成分有关。研究是哪一种成分造成双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实验中方剂在人血清FA浓度、AUC的个体差异很大,进一步支持需要进行方剂治疗药物监测,并实施可能的个体化定量用药方案。
7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21:1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防治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难点与突破口
显著地降低高血压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致死率的主要难点不在于战术上降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而在于从战略上防止高血压所致终端器官损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CHD的恶化程度。理想药物应是价廉、有效、每天服用1次、没有副作用和能完全逆转与血压升高相关的心血管发病,完全防止心肌缺血发作,而这种西药至今不存在。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对药物的无反应或反应差。改善这此现状的主要出路在于治疗药物监测。无论如何,中药相对价廉、安全、低毒、有效、口服次数少、并能部分逆转其病理过程,比较接近上述理想状态。然而中药战略武库十分巨大与复杂:(1)制剂落后;(2)复方药效物质不清;(3)没有说服力强的临床疗效的科学数据。其中第二个问题是三个难题的基础,即不能回答:中医方剂的疗效到底是由什么化学成分所引起的?这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存在的千古之谜:本文提供一个可能的解谜钥匙——方剂TDM,可望带来中医治疗学革命,旨在逐步接近防治高血压、CHD战赂目标。
一、宏观上提高人群中高血压病、CHD疗效的难点
   高血压病昨天是、今天仍然是构成早死、致残的最大单一危险因素,CHD亦是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今天,提高临床疗效呈现出瓶颈:(1)人群中成人17%患高血压,其中2/3为轻型升高或无症状者,均需终身服药;(2)长期治疗中的难关是:药物的益处/费用(危险)比如何?生活质量是否受损?(3)降压药并不能同样地降低CHD的并发;(4)虽然药物减轻日常生活心肌缺血(daily life cardiac ischemia,DLCI)患者的缺血,但不能肯定是否降低死亡率和心肌梗塞率,(5)仍然末证明当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恢复后CHD发病和致死率将降低;(6)存在20%-50%对药物的无反应性或反应差;(7)至今没有根治性的疗法。   因此采取何种措施提高疗效,降低明天的宏观致危率,成为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相关部门、众多相关学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出路之一在于中医药。
   现代西药均是结构、理化性质清楚的单体化学成分,虽然药效及其作用原理清楚,但作用相对单一,进一步增加疗效如上述原因呈现瓶颈现象,增强疗效常是以加大剂量、形成药物耐受为代价。从哲学上分析,这种药效的单一与疾病的多因素、多环节发病机理相悖。利尿剂、β阻滞剂等联合用药疗效优柔寡断优于单一药物部分地支持上述论点。然而与中药复方比较,其作用仍然相对单一。与其相反,方剂组方的哲学思想胜出一筹:共处一药中的多成分及其多作用,如组方精妙,与疾病的多环节、多因素的病因病理吻合,就能发挥相对好的疗效。中医治疗学注重思考的主观症状,因而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补阳还五汤、冠心Ⅱ号等名方兼有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降脂、降低血小板聚集、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等,这些药物效应多样性与高血压病、CHD多环节病因病理是比较吻合的:但正如本文所述,方剂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解决的关键是进行方剂TDM研究。
二、方剂TDM研究的基本条件
  TDM主旨是解决临床治疗学存在和提出的问题: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称作药物治疗学革命。经多年调研,我们认为多学科研究成果给方剂TDM研究创造了条件;选择防治高血压病、CHD作为研究工具是可能的最佳突口之一。
  临床医学研究进展:1993年国际上制订了轻型高血压标准;轻型高血压是宏观防治的重点,一经发现,宜在6个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125/85mmHg,血压一旦升高即应予以治疗,一线药物仍然是利尿剂和β阻滞剂。不治疗的危害是终端器官的损害:LVH是公认的长期监控指标。更多信息表明检测LVH危险性主要靠心电图,而不是超声心动图。已经认识到DLCI是人群中CHD的主体,DLCI持续或总负荷增高则心肌梗塞处于高危状态。准确、快速查出DLCI的最好方法是移动性心电图监测。中药方剂可供选择的速效制剂较多,如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香丸、心痛气雾剂、速效救心丸等;非速效类制剂为冠心Ⅱ号、补阳还五汤、生脉饮、长生降压液、二仙汤等。上述复方的很多分散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以上为高血压病、CHD的方剂TDM创造了观察标准、监测手段及物质条件。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药剂学:目前时辰PK、药物代谢PK、移植器官PK、PK-药效学结合模型等的研究成果、理论与方法,现代药剂学研究成果均为方剂TDM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条件。
  复方药效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许多复方的心血管药效学均进行了较深入与全面的研究;组成复方的单味药的许多化学成分巳分别获得并研究了这些单体成分的药效学,建立了这些单体在制剂、血清中的定性定量方法,上述相关学科的大量研究数据均足以作为方剂TDM研究的科学依据。三维色谱、气-液质联用仪可以一次性地快速完成多组分的离、定性定量,激光共振电离光谱结合色谱已能检测单个分子。这些突飞猛进的研究进展说明完全能胜任方剂在体内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三、方剂TDM的理论依据与直接实验证据
  要进行防治高血压病、CHD的方剂TDM研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建立方剂体内成分定性定量方法,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否定论:方剂体内成分难以、不能或没必要进行定性定量及其PK研究,因为复方化学成分太复杂、不清楚和不能代表母方效应。引人注目的是国内外三位作者的肯定论新观点,对上述占统治地位的论点提出了挑战。其中“复方效应成分PK”新假说认为方剂体内成分之所以能定性定量的理论依据如下:(1)方剂在体内起作用的物质基础肯定是复方来源的化学成分及变产物;(2)这些成分在生药中能定性定量,同样能在体内进行;(3)中药中含有高含量的化学物质,如芍药、甘草中芍药甙和甘草酸等。
  自1985年以来,国内外已分别有十余位作者分别用分析仪器定性定量了甘草芍药汤、小柴胡汤等方服用后血中的甘草次酸、大黄酸等,并研究了他们的药动学:足够多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动力学研究是完全可行的。柴朴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吴茱萸粉末,经口服后体内化学成分药动学特征与该方的药效相关,川芎大复方在狗体内出现川芎嗪的浓度-时间曲线双峰现象,这种双峰与母方的效应相关,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方剂来源的化学成分与母方效应相关成可代表该方整体疗效。   本文提出的方剂TDM就是在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此外还有一个最为有利的条件是所研究的方剂,均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而长期使用的药物。
四、方剂TDM研究的科学意义
  建立复方药效成分血清浓度测定方法,长期进行方剂TDM,可一定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LVH和CHD发生率、降低CHD的心肌梗塞和死亡发生率;可望扫清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已如前述的三大障碍,即复方的制剂落后、效应成分不清、疗效不稳和不可靠。
  由于方剂体内化学成分不清楚必定导致:(1)无法制订正确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标准,使得中药制剂学走入歧途;(2)无法进行TDM,因此无法用定量方法控制疗效以带来中医治疗学革命,(3)中医药效学处于幼稚状态,没有自己的药动学。   以防治高血压病、CHD中药作为工具进行方剂TDM,将开辟中医学、中药学研究的新天地,从而对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创新中药药剂学:根据方剂体内效应成分制订中药材饮片、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新标准;(2)全新概念的中药复方新药问世:其良好疗效、体积小、稳定性等参数远胜于日本的水煎或加醇沉、过滤、干燥颗粒剂型,这种新概念复方新药是全部由天然中药成分所组成,与母方在体内效应成分谱基本一致;(3)用上述高效精制的复方新药进行TDM,将带来中医治疗学革命,可以解决方剂特效、速效、显效和疗效的重复性难题,可将世界难治性疾病防治提高到一个新的理想水准;(4)可望从机体与复方相互作用途径开创一条先导化合物筛选的新途径;(5)一个方剂,由于多成分与疾病多环节的病因病理吻合,其疗效更优于一个西药,甚至优于一群西药的联合治疗,因此可完善和发展现代治疗学概念,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6)深化证本质研究:经典名方体内效应成分谱的适应症和所能调整的机体病理生理学指标,可能就是证的客观指标。
五、方剂TDM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选择高血压病、CHD进行方剂TDM研究,期望取得突破,是一种挑战、一个窗口和一种机遇。因为该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竞争激烈,人群总致死率已降到一定限度而呈现瓶颈,和整个学科一样,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处于低谷,一方面要使自身走出低谷,另一方面又要突破瓶颈,当然这是面临的巨大挑战;再一方面在这一万众注目的心血管领域,选择方剂体内物质基础这一“艰难禁区”进行开创性的TDM研究,可以想象极具挑战性。鉴于此,这又是检验和反映中医药学科能否取得突破的一个窗口。
  同时方剂TDM研究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宏观上,相关多学科研究成果,奠定了方剂TDM的研究基础,微观上,突破瓶颈可能是中医药所长,临床药理、TDM在大部分西方医学界仍扮演着“灰姑娘”角色,这就使方剂的TDM研究相对地处于同一起跑线;最为重要的是方剂TDM的方剂均为临床上长期使用的药物,没有漫长的临床前药理的限制,这就使方剂TDM比西药处于远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我国至今没研制出一个西药获得美国FDA的批准,而所有那些西药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均已在约2.5亿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非常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已经堵死了我们进行西药基础和临床药理的研究道路。已有报告表明我国当今研制创新药物与西方的差距不是小了而是越拉越大了,相反中药复方制剂是我们的阳光大道。
六、科学发展史和高血压病、CHD防治史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我国至今仍没有获得重大突破性的发展。我们认为缺乏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创新性科研思想(路)是其根本原因,缺乏象DNA双股螺旋学说、PCR技术等这种影响深远的创新性理论与技术,就只能在人家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工作。为什么缺乏?主要是因为缺乏鼓励创新性的科学氛围和环境。国际上(医学假说)等几种专门刊登创新性思路的期刊已经创刊数十年,无论如何国内缺乏这样一种诞生新思想的科学园地。仅以学术会议(如本次会议,指第63次香山会议——编者注)是远为不够的。如此这般,新学说没有办法诞生,没有办法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办法据论文为凭证申请科学基金以便进一步验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基金)评审中缺乏为创新性且有争议的项目进行答辩的机会,致使创新性项目报批易遭否决。
  如此又带来一个对创新性思想的评判标准问题。对待中医药学的创新尤其严峻。用西医药学已有的理论、学术观点的标准进行评价中医药学论点可能合适、也可能完全不合适。   最后学术界较普遍地存在限制、轻视综述论文的趋势,国外期刊则常常不允许作者自投综述,而是邀请有名望的专家撰写,数百篇参考文献是常有的事。不撰写高质量的综述,何以了解最新而全面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何以创新?
  启示二:我国学者痛失了几次提出新学说良机。不久前现代治疗学仅强调客观的病理、病理生理学指标的改变,而中医却表现出改善主观症状的优异性,中医药学的这一优势常常是任西医攻击的靶子。曾几何时,这种攻击的调门低了,摇身一变,由西方率先提出了改善“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的影响深远的新标准,留给我们中国学者的只有广泛引经据典的份了。众所闻知,中医学数千年前就强调机体与环境、社会的平衡与协调(“天人合一”)、强调精神、心理因素致病的重要性,而首先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却是西医!中医药学的整体论思想迢迢领先于西医,然而新近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却是西方学者的发明上,述演变史使人不难看出:现代医学在向传统医药学回归,许多中医药学的所长均迅速地成为西医独领风骚领域。
  启示三:本文提出了“复方的天然多成分与疾病多环节病因病理吻合所以是较西药更理想的药物”的学说,井进一步提出了方剂TDM临床研究的创新性战略设想,种种迹象表明这既是历史机遇又是历史的必然,切不可再坐失良机!为此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七、 进行方剂TDM研究的具体建议
  1 修订中药复方(包括单味生药)制剂学的质控标准以作为未来若干年后的新标准,避免中药药剂学将来继续走入歧途,根据方剂的血清成分谱或效应成分制订质控标准。
  2 中药复方药理(偏重复方体内化学成分与效应的关系)研究是一项急迫任务。历史将证明这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开创性的重大举措。这将是一个在创新性思路指引下、具有特色的、将不断涌现中药研究成果的、充满生机的科学园地,我们应有一个仪器设备世界水平的适合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的开放性国家级实验室,若需仪器(GC/LC—MS联用仪为主)购置费近400万元,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为学术带头人,需要十余名有志于复方研究的一流人才进行一线科研工作,多学科人才应包括药理、化学、临床、中医和西医临床,实验室应对全国乃至世界开放,另外还要建立若干个层次低一些的大区性研究室(费用约70-80万元,拥有带多种检测器的HPLC)。 近来日益增多的“中药复方全成分或总成分”,其思路是好的,但不可能在体内外调得全部所有成分,本文建议学术术语改为“中药效应成分”是否更合适?中药效应成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单体成分的总代表。
  3 按国际接轨的若干国家级临床试验中心应该与上述重点实验室密切合作或为联合体,联结全国性的统一标准的临床试验网络系统,进行符合国际标准(如统计方法)的随机、双育、对照临床试验,适合于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试验。1994年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上分析的一项高血压防治研究,观察者多达420 000,长达6—26年,采用的是Meta分析方法。
  4 中药植化研究应将体外与体内植物化学研究同步开展。以为复方制剂学及复方药理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实用的标准品物质。
  5 要在中药复方、或复方加西药防治高血压病、CHD等疾病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必须在国外研究的水平上加上方剂TDM研究,不能照走国外几十年走过的临床试验研究者路。
  6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中医药学取得国际科学界地位?争论太多是没有益处的。本文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1)鼓励、重奖在国际核心期刊(特别是著名杂志)上发表中药复方、中医理论实验研究的论文,(2)力争在高水平的西医国际学术会上作大会报告:这两点是迅速提高中医药学国际地位的最佳途径。我认为这是走向世界的金指标。只有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论文,提高科学地位和取得重大突破才成为可能。建议在上述重点实验室和临床验证中心成立附属的辅导机构,以提供国际标准的统计学软件(如目前国内通没有采取重复测定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大量的生物学重复测定数据)、丰富的化学对照品物质(仅要求有一定纯度的四谱参数较齐全的化学品物质)、植物单体成分四谱参考数据、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八、 结 语
  堪称“生物学时代”的21世纪即将到来。现代基础科学技术及西医科学正在突飞猛进,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正处于低谷…,在这世纪之交,我们认为中医药学的危机与机遇并存:现代科学技术、西医科技成果是中医药学腾飞取之不尽的能源储备;数十年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的足够量的积蓄为质变创造了条件。创新性思路,国家的有力投入是这一火箭腾飞的精确制导、动力与推进系统。本文作者选择高血压病、CHD防治和中药作为工具,在多年复方PK研究工作的积累上提出“复方药物优势论”与“方剂TDM”新设想,如能得到科学工作者和国家的支持,获得成功,定能对世界医学、药学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较大贡献。期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希冀促进学术的发展和繁荣。

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22:0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根据文献我们用乙腈既去除人血清中蛋白,又提取血清中冠心Ⅱ号来源的阿魏酸(Ferulic acid,FA),用香豆精作内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乙腈去除蛋白不完全,且重复性差。改用沸水浴处理上述样品,同样用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仪器 Waters990高效液相色谱,配Waters991光电二级管阵列检测器(3D-HPLC),用于复方体内成分峰纯度鉴定。贝克曼640分光光度计,用于化学成分的紫外扫描。贝克曼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165可变波长双通道紫外-可见检测器能设双波长,用于FA定量。超微型搅拌器为江苏海门其林医用仪器厂产品。
   2  药物、试剂 FA对照品(批号:773-92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香豆精对照品(批号880615),含量>99%,熔点6819~7010℃,购于中国医药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醋酸、甲醇、乙腈均为AR级。川芎购自四川都江堰市医药公司石羊镇医药批发站。丹参和赤芍均购自四川省中江县,以上3药均分别经过鉴定。降香和红花饮片购于西安市药材公司。冠心Ⅱ号由川芎、赤芍、红花、降香和丹参组成,前4味药各取500g和后1味药材1000g,常水冲洗2次,采用分煎(每次30min,共2次),最后按1∶1∶1∶1∶2(其中丹参为2)比例方式混合。健康人空白混合血清由本院血库提供。
   3  标准溶液制备 精称FA3.37mg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成母液1(67.4mg/L),母液1稀释20倍后成母液2(3.37mg/L),精称香豆精5.03mg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0.3ml无水甲醇助溶后用双蒸水稀释至刻度(50.3mg/L)成母液3,上述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密封后置4℃冰箱待用。
   4  受试对象 健康自愿者5名,男3名,女2名;年龄17~38岁,平均(27.6±7.6)岁; 体重50~72.5kg,平均( 55.4±8.7)kg;血压、心率、脉搏均正常,无心、肝、肾和胃肠道等疾患。服药前空服14h,并未饮含酒精类饮料,未吸烟,受试期间正常饮水。
   5  实验设计 首先统一煎煮冠心Ⅱ号汤液,并制备好足够的汤液。选择一名受试对象,按3g/kg剂量服用冠心Ⅱ号汤液,30min后取血得血清,按文献方法用乙腈进行预处理,用HPLC 进行测定并与化学对照品对照,初步定性成功,但重复性差;后改用水浴法进行样品预处理。选择受试对象再次以3g/kg服用冠心Ⅱ号汤液,服药前及服药后5、10 、15、30、45、60、90、120、180、240min时间点各取血得血清1ml,其中30min组取血得血清5ml以作为进一步定性用。上述目的旨在确定服药后的合适取血时间、取血量和确定标准曲线范围并测定。用3D-HPLC和紫外扫描仪进一步定性汤液(体外)与服用汤液后血清样品中的所测组分。根据上述预实验的明确结论,确定最优色谱条件、样品预处理方法及标准曲线测定方法。
   6  紫外波长测定 分两种,一种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另一种用3D-HPLC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FA、内标香豆精对照品、汤液及预处理后的血清样品中的靶成分均进行紫外扫描以定性。
   7  色谱条件 C18(HYPERSIL填料,ODS2)色谱柱(大连依利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50mm×4.6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参考文献,为甲醇∶乙酸∶水(38∶0.3∶61.7,v/v/v) ,该流动相用于2D-HPLC。3D-HPLC的流动相用甲醇-磷酸缓冲液( 0.01mol/L,pH3.0),流速1.0ml/min;贝克曼和Waters仪器自带脱气装置,3D-HPLC 流速017ml/min。因FA和阿魏酸钠的对照紫外谱图有一较高的280nm左右的肩峰,且川芎中含有的川芎嗪的紫外吸收波长为280nm,所以贝克曼HPLC设320nm和280nm两个波长。3D-HPLC的紫外波长为200~400nm。纸速为每屏幕60min和10min两种。
   8 样品预处理方法 先用文献方法:精密量取空白血清1ml于5ml玻璃尖底离心试管中,分别加一定浓度内标,加不同浓度的FA后,旋涡振荡15s混匀,然后加2.4ml乙腈后再次旋涡振荡15s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 ,将有机层移至另一5ml尖底离心试管中,在60℃水浴和氮气下吹干后用100μl甲醇重溶,20μl进样测定。因色谱结果不佳改用水浴法。水浴法: 取10ml玻璃尖底离心试管,分别加入30μl水、50μl内标母液3(针尖插入水中)、不同浓度的FA液、再加入水(使每管容积相同)、1ml空白血清,然后旋涡混匀15s,100℃水浴10min,用超微型搅拌器搅拌1min制成匀浆,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直接进行HPLC测定或置于1ml尖底塑料试管中存-18℃冰箱待测。
   9 定性与定量计算及方法学比较标准 比较对照品、样品所测组分的2D-HPLC的保留时间、3D-HPLC的峰纯度和紫外扫描波长是否一致给予定性。以FA浓度为自变量,他们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内标的比值为因变量,求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FA的浓度。以色谱图的组分峰的分离情况、峰面积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作为乙腈法和水浴法的比较标准,并比较样品预处理方法。
二、结果
  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见图1。图中的峰1和峰2为FA和内标,乙腈不能使FA峰与血清内源性物质完全分开(图1中B和C)。由于除蛋白差致使保留时间到5min才使谱图接近基线(图1中的A~D),而且因内标忽高忽低使定量结果的重复性太差(图1中B~D)。而水浴法的沉淀蛋白效果、FA峰与其他峰的分离均良好(图1中E~F)。内标峰稳定而重复性好(图略)。
  2  定性分析 用2D-HPLC定性结果,见图1。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后血清样品经水浴后直接测定的1号峰与FA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加FA对照品后,1号峰明显增高,并可初步定性(图1中G和H)。分光光度计测定值说明沸水浴对FA的最大紫外吸收无影响。FA加入血清的紫外吸收波长的最大吸收亦为320nm,约280nm处的肩峰略高是由于血清所致(图略)。3D-HPLC色谱结果表明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后血清中一成分与FA对照品的一致。故可将1号峰鉴定为FA。
  3  标准曲线 按样品预处理项下的水浴法操作,FA浓度线性范围是33.7、67.4、134.8、269.6、539.2、1078.4和2156.8μg/L。每个浓度组6个样品,进样量33.7μg/ L组为200μl,余为50μl。测得标准曲线:Y=0.0022X +0.0713,r=0.9993。
  4  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 3种浓度按样品预处理项下和标准曲线项下处理和测定。血清FA的方法回收率(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见表1,其平均回收率为(93.59±2.36)%。精密度为日内(24h内) 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日间精密度为30天内日间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见表2。
  5 检测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FA的最低检出限为6ng。按样品预处理项下操作测定,水浴10min时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0.2μg/L(以上的信/噪比为3) 。
  6  专一性 水浴法处理后色谱图基线平稳,最先洗脱的蛋白杂峰峰面积小,不存在血清中内源性成分、川芎中其他成分(见图1中的E~H)对FA的干扰,而乙腈法则存在上述困扰(见图1中的A~D)。
  7  本方法采用健康自愿者空腹服冠心Ⅱ号汤(3g/ kg) 前及后5、10、15、30、45、60、90、120、180和240min取血得血清1ml,置-18℃冰箱保存,这些样品除不加FA标准液外,均同样品预处理方法。结果健康人服冠心Ⅱ号后血清FA的药动学(PK)参数为:Ke=0.0012min-1; Ka=0.6083min-1;t1/2Ka=1.1394min;t1/2Ke= 563.0283min;Tp=14.1881min;Cmax=40.6316mg/L;AUC=33421.8710mg•min-1•L-1; Cl/F(S)=0.0008ml•kg-1•min-1;V/F(C)=0.6738L/kg。
三、讨 论
  1  方法学色谱图和数据(图1,表1~2) 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服用冠心Ⅱ号后血清FA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特点是简便、高效、无毒、灵敏、精确、价廉、快速而专一。体现如下:仅一步性提取,不需要有机溶剂一步性提取时的氮气吹干并重溶,因此远为简便、省时和价廉,并可单独大规模制备样品;水浴法不使用有机溶剂,因而无毒;水浴法条件易于控制,引入外来因素少,大批量一次性完成,所以该方法非常的精确、灵敏和重复性好。这是经典法及我们以往用乙腈法、三氯甲烷提取补骨脂素、川芎嗪等预处理法所无法比拟的。
  2  许多西药体内药物分析的定性,仅用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是否一致来确定,而本研究采用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光谱学数据来鉴定川芎进入人体内的FA,很有必要,可以判断同一保留时间的不同波长上是否有其他成分,可以保证定性的准确,为进一步定量奠定基础。
  3  迄今所有复方PK文献中的血样预处理没有采用水浴法。水浴法可能“较适合”复方生物药物分析法:因为复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能耐受长时间的沸水高温和水解作用,当它们在血清中被沸水浴提取时同样能够耐受,这些成分在体内与体外所面临处理的条件和环境基本一致;另一“较适合”的依据是:血清中源自复方成分以水溶性成分为主,兼有双溶性成分,或部分脂溶性成分但能溶于热水。而目前西药化学品主体为脂溶性成分,这可能是目前西药体内药物分析很少采用水浴法的原因。
  4  PK参数表明健康人服用较大剂量的冠心Ⅱ号后,血清中FA吸收非常迅速(见Ka、t1/2Ka和Tp值),消除缓慢(见Ke、t1/2 Ke和Cl/F(S)值)。为汤剂药效迅速提供了直接临床PK证据。其PK的其他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5  作为一个新方法,本实验仅为初步实践。水浴法预处理复方血清成分,广泛应用性如何? 不同动物血清中复方来源的FA,用水浴法提取的规律性如何?水浴时间如在本文中延长至15min如何?对色谱柱的污染如何?加预柱或样品上清过滤后对柱子的影响如何?水浴加强酸等改变条件时的提取效果,除蛋白效果如何均不清楚,我们正在研究中。


7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29:22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良性前列腺增生概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个病理学名词,以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增生为其特征,是老年男性的多发及常见疾病。BPH的组织学可以只表现为显微镜下的增生而不影响前列腺体积的改变。BPH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一、 临床流行病学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BPH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趋势。施榕等(1999)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城市一般人群中抽取上海市区40岁以上男性居民1582例,其中BPH发病率为43%,且其随年龄增大而上升。于普林等(2000)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6个城市3361例大于60岁(含60岁)的常住城乡老年男性进行了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BPH总发病率为43.68%,按年龄分组的发病率60~、65~、70~、75~、80~、85~岁者分别为34.48%、40.27%、46.77%、51.44%、57.32%和60.19%,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BPH发病率增加的明显趋势;城市发病率为46.79%,农村发病率为39.64%,城市高于农村;北京、广州地区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3.28%和54.28%;BPH发病率存在职业差别,从事行政管理、科教文卫职业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4.88%和55.17%,工人、农民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37.26%和41.29%。顾方六(2000)调查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7所医院1997年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BPH占16.1%(15459/95749),这一比例较1990~1991年全国20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BPH占13.6%(3719/27405)有所增加;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50年代BPH占住院病人7.6%,而90年代上升至18.5%。
二、 病因及发病机理    比较公认的在BPH中年龄的增长和有功能睾丸的存在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但该疾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许多因素被认为与BPH有关,就近几年来的主要相关因素介绍如下。    (一)雄激素和雌激素 
  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BPH与雄激素部分缺乏是有某种关系的。雄激素是前列腺生长、发育和发挥功能的基本因素,青春期前切除双侧睾丸者不发生BPH。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发现切除睾丸后前列腺迅速缩小,可用于BPH和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去势后动物体内雄激素锐减,前列腺萎缩,给予外援性睾酮后前列腺能恢复生长。人体内雄激素作用于前列腺须经过与核膜结合的5-α还原酶转化为双氢睾酮(DHT)之后方能发挥其生物活性,DHT约占雄激素的20%,故提出双氢睾酮学说。男性血浆内睾酮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BPH的发病率却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前列腺的DHT含量并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由此可见DHT与BPH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临床中已运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它可使增生的前列腺体积缩小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的症状。
  实验中发现,雌激素加少量的雄激素可导致前列腺增生,并且其作用比单独应用雄激素更明显,可见雌激素在BPH发病机制中与雄激素有协同作用。
   在BPH的发病过程中高龄、雄激素(雄激素部分缺乏)、雌激素(雌激素含量相对增多)、DHT、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等因素间一定还存在着未解之迷,是今后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二)睾丸内非雄激素类物质    除了上述类固醇类激素对前列腺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外,睾丸还产生其他影响前列腺生长的非雄激素前列腺生长刺激因子。
   (三)其他激素
   有学者实验中发现,孕激素可能对维持前列腺的重量有一定作用,但是否在BPH的发生中起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泌乳素是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在老年人血浆中含量较恒定,雌激素可以诱发其分泌增加。小剂量的睾酮加泌乳素能使大鼠前列腺明显增长;同样剂量的睾酮不加泌乳素对大鼠前列腺则无明显影响。睾酮与泌乳素对大鼠前列腺存在着协同刺激生长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对人的前列腺生长也有影响,患严重糖尿病时,前列腺等副生殖器官可出现类去睾的变化,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细胞生长因子、间质及上皮细胞相互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通过各种生长因子介导的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在前列腺分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类固醇激素不能对前列腺组织直接发挥作用,而生长因子能直接调控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都能合成及分泌某些生长因子,通过这些生长因子以旁分泌的形式相互影响与调节着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这些生长因子又都受雄激素、雌激素及其他分泌因子的调控。雄激素与生长因子还可以刺激细胞外间质某些成分的合成与降解,从而调节细胞对激素的反应及细胞信号传导,构成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
   (五)BPH的内因和外因学说
   1997年,美国西北大学泌尿外科的李钟等提出了BPH的内因和外因学说。内因包括:上皮细胞对间质细胞的影响及间质细胞对上皮细胞的影响;外因包括睾丸因素(雄激素、雌激素、非雄激素类物质)、其他体内因素(非睾丸因素、神经递质及刺激因子、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环境因素(饮食、微生物、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基因改变)等。该学说的提出,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BPH既是局部更是全身性疾病。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    (一)病理改变
   BPH常发生在移行区及中央区,前列腺癌发生在外周区,但不是绝对。在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平滑肌、血管及纤维成分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1.大体观察
   增生的前列腺一般约核桃或鸡蛋大小,甚至更大呈球形,重量可达数百克。表面光滑,结节状,质韧,有弹性感。增生后能将周围的正常前列腺组织挤压而形成纤维性外科包膜,手术摘除的是前列腺增生部分,剩下的前列腺仍可发生增生甚至前列腺癌。切面可见小结节,结节多呈灰黄色,均质,轻压可见切面溢出少量乳白色液体。移行区内前列腺组织增生,增生的结节主要从两侧压迫尿道,从而出现下尿路症状。尿道周围腺体增生进展缓慢,且只向膀胱一端发展形成所谓的中叶增生,形成向膀胱突入的结节,这种结节正好位于尿道内口,犹如一个活瓣,故造成了明显的下尿路症状。前列腺周围带极少出现增生病变。
  2.显微镜观察
  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上皮、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的结节样增生。在不同的病例中,这三种成分增生的比例有所差别。最早的BPH结节是间质增生,结节的间质内平滑肌增多而弹力纤维减少。随后为腺体成分增生,腺体常呈不规则的扩张,甚至囊状,有时呈腔内乳头状突起。腺腔内含有红染的蛋白性分泌物,有时形成钙化小体。腺上皮呈扁平或柱状。核规则,核仁不明显,胞质淡染。腺体包绕完整的基底膜。结节的外围并无明显的纤维包膜,与正常前列腺间没有界限。目前较为公认分型是将其分为5型:① 基质型;②纤维基肉型;③肌型;④纤维腺瘤型;⑤纤维肌肉腺瘤型。以纤维肌肉腺瘤型最常见,其主要表现为由腺体与纤维平滑肌组织相互交织形成的结节。
   (二)病理生理变化 
   前列腺增生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膀胱出口梗阻、膀胱功能的异常、双侧上尿路扩张积水和对肾功能的损害。
  1.膀胱出口梗阻
  前列腺增生病变后所造成的膀胱出口梗阻有两方面的因素,即机械性梗阻和功能性梗阻。机械性梗阻是前列腺增生、肥大后直接压迫尿道,使尿道狭小,后尿道延长弯曲所致的梗阻。功能性梗阻是指膀胱颈、后尿道、前列腺腺体及其包膜的张力增加所致。实验研究表明,膀胱颈、后尿道、前列腺腺体及其包膜有丰富的α受体分布,刺激α受体可致排尿困难,这是一种可变的动力性因素。在临床上若能分清是何种因素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对治疗BPH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BPH的早期。若为机械性梗阻,可选择5α-还原酶抑制剂阻断睾酮向DHT的转化,从而降低血清睾酮浓度,可有效地使增生的腺体缩小,缓解机械性膀胱出口梗阻;如果为功能性梗阻可选择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降低膀胱出口处的张力,缓解梗阻,使排尿通畅。但在临床中往往两种因素同时存在,上述两类药联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改善排尿的临床效果。
  2.膀胱功能的异常
   BPH致膀胱出口梗阻,随后可出现膀胱功能的异常,膀胱功能的异常主要为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收缩功能受损及膀胱顺应性改变等变化。
  (1)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
   逼尿肌不稳定又称不稳定膀胱(unstable bladder,USB)。1988年国际尿控协会(ICS)的定义是在膀胱充盈时自发的或被诱发的不能主动抑制的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使逼尿肌压(detrusor pressure)出现高于15cm H2O的压力波。近年来大家比较公认的逼尿肌不稳定的病因归纳为以下3种:①膀胱出口梗阻;②神经源性膀胱(确定为神经学的病变引起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称之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以别于其他类型的不稳定膀胱);③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出口梗阻。
  (2)膀胱功能异常
   膀胱出口不全梗阻后,膀胱壁可以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包括膀胱壁增厚、膀胱重量明显增加。
  (3)膀胱顺应性的改变
   膀胱顺应性的改变是膀胱在充盈期维持其压力不变或仅轻度升高的能力,即膀胱对增加液体的耐受力,包括低顺应性膀胱和高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是指储尿期较少的膀胱容量增加,可产生较高的膀胱内压,多因逼尿肌严重纤维化,增生的平滑肌细胞间隙充满大量交织的胶原纤维,使膀胱壁增厚、僵硬、弹性受阻,舒张能力下降。高顺应性膀胱是指在膀胱充盈过程中,即使膀胱过度充盈,其内压始终维持在低压水平状态,且常伴有膀胱的冷、热及痛等感觉功能障碍及膀胱容量的明显增加,一般均在500ml以上。高顺应性膀胱,由于前列腺增生引发逼尿肌退行性变化,致膀胱收缩功能差,增宽的肌细胞间积聚着大量弹性纤维,具有很大的伸展性,这样使膀胱顺应性大大增加。在这类患者中易发生无症状性慢性尿潴留,持久的尿液潴留,必将导致上尿路的扩张和肾功能的损害。
四、临床表现   BPH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膀胱过度活动和梗阻症状等,是下尿路症状最常见的原因。
  以往将下尿路的“刺激性症状(irritative symptoms)”和“梗阻性症状(obstructive symptoms)”称为“前列腺症候群(prostatism)”。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下尿路的这些症状并非BPH所独有,因此,建议采用“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替代“前列腺症候群”。国际上LUTS 已有明确的定义,包含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急迫性尿失禁等贮尿期症状,排尿时尿线细、射程短、排尿中断、排尿后滴沥和尿潴留。这一概念的明确对此类疾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在巴黎召开的第4届国际BPH咨询委员会建议,如前列腺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称良性前列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如尿流动力学证实存在下尿路梗阻称良性前列腺梗阻(benign prostatic obstruction, BPO)。
  膀胱过度活动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一组症候群,最常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梗阻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踌躇无力、排尿时间延长、尿线细、间断性排尿、排尿滴沥不尽、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长期依靠增加腹压帮助排尿可引起疝、痔和脱肛。
  除以上的两大主要症状外,还会出现血尿、泌尿系感染、会阴部酸胀不适、膀胱结石、尿道出现分泌物,有时可合并附睾炎、精囊炎等症状。 五、诊断    BPH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直肠指检、超声波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手段进行。
   (一)病史及临床症状
   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隐晦,随着下尿路梗阻的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一般都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病史,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急迫性尿失禁等贮尿期症状;排尿时尿线细、射程短、排尿中断、排尿后滴沥和尿潴留,有的患者出现血尿、膀胱结石甚至肾功能受损等现象。
  
   (二)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DRE)为前列腺疾患的重要诊断方法。检查前排空膀胱,注意肛门外括约肌是否松弛,以排除引起相似症状的神经系统疾患。直肠指检对前列腺大小的估计不够准确,不能触到凸入膀胱的部分,直肠指检前列腺大小正常不能排除前列腺增生。
   (三)超声波检查
   前列腺B超检查可经腹部、尿道及直肠途径进行。膀胱充盈时前列腺B超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的不同切面,可以从整体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及增生的情况。B超检查还可以估计剩余尿量。经腹部B超检查对前列腺内部结构分辨度较差。经直肠B超检查扫描目前普遍被采用。健康年轻人的前列腺呈新月形,增生后变成半圆形或近似圆形,两侧对称,外周区受压缩小。增生的腺体可以不同程度的凸入膀胱。如以结节性增生为主时,前列腺可不对称。包膜光滑完整连续,无中断现象。若腺体内部呈现低回声区,应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行穿刺活检。测定前列腺的左右、前后、上下径,按照球形体积计算公式便能算出前列腺体积及重量:球形体体积=4/3π×(半径)3将半径换算为三径并简化为公式:前列腺体积=0.52×(三径线之积)。
   (四)剩余尿量测定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称为剩余尿量,正常人的剩余尿量为5~12 ml。无剩余尿量不能完全排除膀胱出口梗阻,早期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逼尿肌尚能代偿以克服膀胱出口的阻力。一般认为剩余尿量达50~60 ml提示膀胱逼尿肌已处于早期失代偿状态。排尿后导尿测定剩余尿量较准确。B超测定剩余尿量,方法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检查,但剩余尿量的测定不够准确。
   (五)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诊断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意义,可确定是否存在梗阻及梗阻程度,前列腺部尿道及内、外括约肌阻力,评估逼尿肌功能。尿流率测定的主要参数有:最大尿流率、 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及尿量等。其中最大尿流率意义最大。
六、治疗    BPH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性的药物治疗、微创及手术治疗等。
   (一)病因性的药物治疗
  人们早就采用药物(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类似物,其结构类似体内的LHRH,如抑那通)去势治疗BPH,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症状及尿流率明显改善,但副作用较大,如头痛、一过性发热、性功能减退及乳房女性化,且长期用药会导致骨质疏松,目前临床已极少运用。
  实验中已发现,雌激素在BPH的发病机制中与雄激素有协同作用。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可由芳香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目前应用芳香酶抑制剂治疗BPH的效果还不理想,但并不能依此否定雌激素在治疗BPH中的作用。
  雄激素作用于前列腺须经过与核膜结合的5-α还原酶转化为DHT之后方能发挥其生物活性。临床中运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它除了可使增生的前列腺体积缩小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的症状以外,同时能降低BPH远期并发症(如AUR及相关手术)发生的风险,从而可以阻止或逆转BPH疾病的进展。  
   (二)对症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平滑肌,从而降低前列腺部尿道阻力。常用药物包括哌唑嗪、酚苄明、特拉唑嗪、可多华、坦索罗辛(哈乐)等,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其副作用,主要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和射精障碍等。
  2.植物类药物:黄酮哌酯(渡洛捷)、舍尼通、伯泌松、通尿灵等。
   (三)微创治疗
   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的微创治疗BPH方法大体可分为破坏前列腺组织而扩大后尿道通道及保留前列腺组织的情况下扩大后尿道两种方式。   1.经尿道电切(TURP)和电气化治疗: 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优点: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患者恢复快,临床上已广泛运用,基本替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
  2.等离子双极汽化治疗: 操作方法与TURP相似,但由于采用双极回路,电流只作用于导电液体充盈及灌流的特定手术区域,对人体其他部位无损伤,因此比较安全,灌流液体也可以使用一般的生理盐水。
  3.经尿道前列腺针刺消融治疗: 通过穿刺针将前列腺组织加热至1000C,在针的周围形成凝固坏死,产生1cm以上的空腔。
  4.激光治疗: 利用热能进行凝固、坏死、汽化而达到使组织逐渐脱落或汽化、切除及切割的目的。主要方式:①接触式激光手术;②非接触式激光手术;③组织内插入式激光手术;④组织切割式激光手术。
  5.近距离放射治疗: 利用β射线的电离效应、少量的韧致辐射和多次散射,使增殖旺盛的细胞受到抑制和破坏,或使生理活性旺盛组织的微血管发生闭塞,进而使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萎缩或发生其他退行性改变,以减少其对尿道的压迫和阻塞,达到排尿顺畅的目的。
  6.高能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聚焦超声使增生腺体部位加温达800左右产生治疗效果,疗效与激光相似。
  7.经尿道电化学治疗:又称电解治疗,是我国泌尿外科医生首创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腔内介入性治疗BPH技术。方法:经尿道置入缠有电极的治疗导管,利用球囊使电极定位于前列腺尿道,利用电化学作用使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坏死。
  8.支架治疗: 根据支架的功能不同分为:①暂时性支架,非上皮性支架;②永久性支架,前列腺内支架,尿路上皮可逐渐覆盖支架表面。
  9.射频治疗:射频属于中频电磁波,频率100kHz~300kHz。射频治疗有两种方式:聚焦式和平行式。轻中度BPH适应于射频治疗,装有心脏起搏器、带有金属假体者(如人工股骨头)、尿路感染急性期、有出血倾向者不适于射频治疗。
  高温射频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原理
  10.微波治疗:加热途径有经尿道、经直肠及体外照射三种,临床上多采用经尿道途径。
  11.气囊扩张治疗:优点: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适于高危不宜手术者,并发症少,并不妨碍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缺点:疗效不能完全肯定,维持时间短。
   (四)手术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腔内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不断出现,已使开放手术的需要不断减少,主要手术方式有:①经膀胱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②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③保留尿道的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④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术。
8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30:4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近期国家一类学分(5分)考试资料,晋职称的请进

良性前列腺增生综合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简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良性前列腺增生其实是病理诊断,主要表现为前列腺腺上皮或基质增生,并非细胞肥大,因此过去称之为前列腺肥大是不准确的。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可导致良性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良性前列腺增大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可引起一系列排尿症状。近年很多学者发现老年男性的所谓前列腺增生症状并非完全与前列腺增大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有关,老年人的逼尿肌功能改变也可产生类似的症状,这些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或为长期膀胱出口梗阻所致,或为逼尿肌老化而为,因此国际上倡导用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来描述老年男性的一系列排尿症状。因此,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并非一定有良性前列腺增大,而良性前列腺增大并非一定造成膀胱出口梗阻。通常所谓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多指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出现良性前列腺增大,而造成膀胱出口梗阻所引起的一系列下尿路症状。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迄今仍不清楚,老龄和功能睾丸产生睾酮经5α-还原酶变为双氢睾酮(DHT)是发生增生的基础。在人类前列腺内雄激素为DHT占90%,从睾丸产生。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仅占10%。雄激素不仅是前列腺内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必需的,同时也可抑制细胞死亡,有认为减少死亡可能更为重要。青春期以前切除睾丸的太监其前列腺终生处于不发育状态,即使到老龄,前列腺不发育,因为缺乏雄激素。先天性缺乏5α-还原酶的,其前列腺不发育,临床上也应用5α-还原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使之缩小。   睾酮和双氢睾酮在前列腺内和同一受体结合,但双氢睾酮的亲和力要比睾酮强5倍,而且也更稳定。前列腺对雄激素受体的反应是终生的,即使到老年仍达高浓度,与之相反,阴茎发育是受雄激素受体控制,但在成年以后不受控制即停止生长。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核雄激素受体比正常组织高。
  雌激素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作用是通过狗的实验证明的,人类尚无明证。老年男性雌激素血浆水平其绝对值和与睾酮的比值都是升高的,而良性前列腺增生内雌激素也增加,体积大的前列腺病人外周血内雌二醇水平也较高。
  程序细胞死亡(凋亡)调节对维持前列腺体积很重要,睾酮和双氢睾酮抑制细胞凋亡,而睾丸切除可以使腺腔上皮和腺管的远端部分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失去平衡是发生前列腺增生的原因。诸多的生长因子参与了增殖和凋亡过程。细胞增殖和BEGF,EGF,KGF,IGF相互,受双氢睾酮调节。TGEβ抑制上皮增殖。
  基质和上皮学说,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前列腺上皮和基质间相互作用,基质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调节上皮和其他基质的生长,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作用。
  干细胞学说,老年干细胞阻断其成熟过程,阻止其凋亡。
  家属遗传基因,一级家属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的,其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机会比对照组高4.2倍;50%60岁以前手术的病人可能和遗传有关,而60岁以上手术病人与遗传相关的仅占9%。家属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体积也大于散发的,分别为82.7ml和55.5ml。  病理   前列腺增生起始于围绕尿道精阜部位的腺体(移行区),占前列腺组织的5%,其余95%由外周区占3/4和中央区占1/4组成。外周区是前列腺癌的起始部位,在前列腺增生时外周区被压扁成为假包膜,中央区是射精管通过的部位(图1,图2)。
尿道内口
尿道前列腺部
尿道膜部
尿道球部
尿道阴茎部
尿道舟状窝
尿道外口
前列腺
射精管
膜部括约肌及盆底肌  
图1 男性前列腺的形态和毗邻(收缩状态时)  图2 前列腺的分区  
  增生的前列腺常形成结节,可分为:① 基质内纤维平滑肌结节。由不等量的纤维和平滑肌细胞组成,可以有淋巴细胞浸润。②腺体的腺泡结节。由增生的腺泡组成,可以同时有基质增生。③ 混合的纤维腺结节。是由不等量的纤维组织和增生的腺体混合组成。筛状前列腺增生可以和筛状前列腺癌相似,区别在于细胞核无恶变改变。前列腺组织内非典型增生可能是癌前状态。
  前列腺增生的腺体可能将外周的腺体压扁形成假包膜,与增生的腺体有明显的界限。增生的腺体可能向各个方向发展,有成为分叶状,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尿道受压、精阜下移至接近外括约肌。早年将前列腺增生分为几种类型,迄今仍有参考价值:① 单独中叶增大30%,② 单独两侧叶增大14%,③ 两侧叶及中叶增加22%,④后联合增生,腺体增生使膀胱颈后唇形成宽的阻拦为14%,⑤ 两侧叶和后联合增生为17%。这些不同部位的前列腺增生引起不等的尿道梗阻程度,所以前列腺大小和梗阻程度并非密切相关。有时位于膀胱出口处不足10g的前列腺可以造成严重梗阻,排尿困难,而比它大数倍的两侧叶增生并未影响排尿。
  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缓慢,排尿梗阻使膀胱逼尿肌增厚,黏膜表面出现成小梁,严重时形成假性憩室。输尿管间嵴肥大可以加重排尿困难。长期排尿困难使膀胱高度膨胀,内压升高,输尿管末端丧失其活瓣作用,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梗阻引起尿潴留容易发生感染和结石形成。       临床症状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一般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轻重决定于梗阻的程度,刺激症状,逼尿肌功能状态,有无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并不在于前列腺体积的大小。临床症状可时轻时重。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梗阻:排尿踌躇,尿线断续,终末滴尿,尿线细而无力,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尽感,充盈性尿失禁等。 刺激: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量少,急迫性尿失禁。   近年来随着尿动力学的发展,发现前列腺增生病人有50%~80%有不稳定膀胱。而常规检查认为为前列腺增生者,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大约1/4病人并无膀胱出口梗阻,也就是说这些病人无论排尿困难或有刺激性症状,并非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所致,而与逼尿肌功能的变化有关。因此在了解患者症状的同时,还应注意了解有无可能导致逼尿肌功能障碍的相应疾病,如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等,如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产生症状的原因,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在梗阻症状中,尿线变细、无力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所致,在前列腺增生早期即可出现。排尿踌躇是逼尿肌开始收缩使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所需的时间延长。尿线中断是因为逼尿肌不能保持其压力直到排尿结束。有时排尿终了还继续有尿滴沥。患者常有排尿不尽感,严重时出现尿潴留,膀胱不能排空,有残余尿,膀胱经常呈充盈状态,有效容量减小,排尿间隔时间缩短。增大的前列腺使膀胱逼尿肌对排尿的反应更频繁,如果前列腺体积很大,突入膀胱内,使膀胱容量缩小,尿频更明显。
  尿频和夜尿次数增加属于排尿的刺激症状,也是前列腺增生早期出现的症状,每日排尿次数超过8次即可认为尿频。除上述由于梗阻排空不完全和增大的前列腺使膀胱容量缩小以外,前列腺充血和不稳定膀胱也可引起尿频。夜尿增多是睡眠中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尿道和尿道括约肌张力下降,增加了夜尿次数。刺激症状中的尿急和尿痛在前列腺增生时不常见,可能因为合并感染和/或尿石形成等引起。如果前列腺增生以刺激症状为主,前列腺增大不明显,则应想到排尿障碍可能存在其他原因。
  尿潴留和充盈性尿失禁,以及肾功能损害是前列腺增生的后期症状。梗阻严重,出现膀胱残余尿,残余尿量愈大,逼尿肌逐渐失去收缩能力,并可出现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使尿液从尿道溢出,称之为充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时由于膀胱内压升高,可以导致输尿管、肾脏积水,以致损害肾脏功能。
  血尿在前列腺增生并不多见,可能因局部充血引起,如合并感染和尿石,则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
  前列腺增生有时可有腹痛,尤其是下腹胀痛。肾功能不全时则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苍白、嗜睡等。
  长期排尿困难,腹压增加可出现腹股沟疝、脱肛和痔疮等。               诊断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疾病,如果患者在50岁以前即有相似的症状,应想到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泌尿生殖系统病史、手术史、损伤史、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史、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排尿功能,尤其是精神病治疗药物。
  2. 症状评估: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数量化,较广泛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 QOL)(见表1)。生活质量指数除排尿症状外还有主张包括性功能情况。症状评估不仅可能对症状轻重作出评估,也可能用来评判治疗方法的疗效。
表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病人姓名_________主治医师_________医院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在过去一个月,您有无以下症状  无  少于1/5  少于1/2  约1/2  多于1/2  几乎总是  症状评分  
是否经常有尿不尽感 0  1 2  3  4 5  - 两次排尿间是否经常短于2小时 0  1 2  3  4 5  - 是否经常有间断性排尿 0  1 2  3  4 5  - 是否经常有憋尿困难 0  1 2  3  4 5  - 是否经常有尿线变细现象 0  1 2  3  4 5  - 是否经常需要用力才能排尿 0  1 2  3  4 5  - 从入睡到早起需要起来排尿几次 无
(0) 1次
(1)
2次
(2) 3次
(3) 4次
(4)
5次
(5) -  
                                  症状计分总分=  
因排尿症状而影响了生活质量  
- 高兴  满意  大致满意  还可以  不太满意  苦恼  很糟  
如果您的后半生始终有现在的排尿症状,您认为如何  0 1 2 3 4 5 6                                  生活质量评分(QOL)=  
  3. 体格检查:如患者虚弱、苍白、嗜睡、血压高、脉搏快、呼吸深应想到尿毒症的可能性。腹部检查可能发现增大的肾脏伴脊肋角压痛,说明已继发肾积水。耻骨上应检查有无充胀的膀胱,尿潴留的膀胱表面光滑、较软、无结节状。病史较长的病人必须注意是否有合并癌、痔疮、包皮口狭窄、尿道是否正常。
  直肠指诊:首先了解肛管括约肌张力,肛管松弛应想到神经原性膀胱。前列腺增大,中间沟消失,表面光滑,组织学所见的增生结节因外覆外周带形成的假包膜,指诊一般无结节状改变。前列腺两侧增大可以不对称,如果增大部分突入膀胱,直肠指诊可能达不到前列腺上缘。前列腺质地可以比较软,也可以比较硬,确定于腺体成分和纤维平滑肌所占的比例。如果前列腺增大不规则,有结节甚至坚硬如石,则应想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体检时应监察球海绵体肌反射、下肢运动和知觉是否正常,发现可能存在的神经病变。
  4.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和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如有血尿、蛋白尿和脓尿等,则需尿细菌学培养、影像学监察是否存在感染、尿石、肿瘤等病变。
  5.尿流率测定:前列腺增生有排尿困难,尿流率是客观检查排尿功能的良好方法。尿流率检查时排出尿量应超过150ml,在清静环境中测定,由于尿流率结果个人差异很大,必要时应做两次以上复查。如最大尿流率Qmax<15ml/s,平均尿流率Qave<8ml/s,提示存在排尿困难。由于尿流率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和尿道阻力相互作用决定的,尿流率的变化不但与下尿路阻力有关,也可能是受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影响。因此尿流率的减低并不能确定为下尿路梗阻或逼尿肌收缩力受损。如可疑者或病史提示可能存在影响逼尿肌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在针对前列腺的有创治疗之前应行尿动力学检查以确定产生患者排尿障碍的确切原因。
  6. 膀胱残余尿量: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很重要,最好通过无创的经腹超声测定,同时还可以观察膀胱的形态,有无膀胱结石、憩室和中叶增生等。导尿测定残余尿结果最可靠,但属有创检察,且可能带入感染,宜慎重考虑。过去残余尿>60ml被认为是手术适应症,现一般把残余尿超过150ml作为严重排尿障碍的指标之一。残余尿测定时还应注意排尿的环境,以及膀胱尿量是否适当。如即使是正常健康人膀胱储尿超过500ml以上时也会导致残余尿量的存在。应该强调的是残余尿量也可能为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所致。如病史或体检提示可能存在影响逼尿肌功能的相关疾病,应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加以鉴别。   7.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是目前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不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可以同时存在。前列腺随年龄增大,体积增大PSA也随之升高。PSA从前列腺上皮产生,很少进入血循环,只有在其结构紊乱时,PSA从腺泡进入基质,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PSA是前列腺特异抗原不是前列腺癌特异抗原,为了区别这两种疾病,PSA有3个指标:① PSA密度(PSA density,PSAD),如果 PSAD>0.12ng/g,有癌的可能;② PSA速度(PSA velocity,PSAV):每年PSAV>0.75ng/ml,常是前列腺癌;③ PSA年龄特异值:PSA值和前列腺体积大小相关,而前列腺体积随年龄增大,各年龄组PSA正常值是:40~49岁2.5ng/ml、~59岁3.5ng/ml、60~69岁4.5ng/ml、70~79岁6.5ng/ml。一般统计60岁以下应用上述正常值可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但60岁以上的上述正常值可能使前列腺癌漏诊。   8.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检查、CT、核磁共振等。
  超声检查是前列腺增生必需进行的,同时可以检查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应用腹壁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突入膀胱、嵴部结构是否紊乱、有无低回声结节,还可以确定残余尿量。既经济又无创。检查所见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泌尿系X线平片、造影、CT、MRI仅适用于有血尿、尿石症病史、有感染史、肾功能不全等酌情选用,不作为常规检查。
  9. 内腔镜检查:膀胱镜检查仅适用于膀胱内有憩室、结石、肿瘤等病变时。
  10. 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是通过测定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的变化了解膀胱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而通过分析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和尿流率的相关性了解膀胱出口阻力(即压力-流率测定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下尿路梗阻,是诊断有无膀胱出口梗阻的最准确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指征:①病史提示可能存在影响逼尿肌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或糖尿病,②存在明显的症状体征不相符,③常规保守治疗未达到预期结果而需要了解其确切病因,④ 对可疑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准备采取外科手术等非可逆性治疗前。尽管目前通过压力-流率分析才能确定膀胱出口是否存在梗阻,但对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患者并非一定需要尿动力学检查。
  BPH诊疗规范制定的历史 鉴别诊断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和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如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糖尿病和酒精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包茎、尿道狭窄(炎症、损伤、手术并发症、肿瘤)等,通过以上的详尽检查,均能一一鉴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0:13 , Processed in 0.0698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