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22|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6 00: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11/06 00:27am 第 1 次编辑]

版纳福龄堂先生帖云:
  与渔翁先生探讨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思维的差别。
  辨证论治思维观察的是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去治病。至于它也讲究“治病求本”,但是,它把治病求本当作治疗原则,就是说治病要把见到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治好。由于很多病情没有症状现象供它分析,这就使它受到各种局限,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有缺陷的思维方式。
  治病求本,是《黄帝内经》的思维方式,它主张治病要从根本上治疗,与今天西医对因治疗是一致的。它主张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谨守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司天,在泉,四时,五行,以及治病不分东西南北中,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等,灵活机动而不失根本,不偏方向,思维始终指向疾病根本。读内经相当于读十万个为什么,处处在解答这些为什么!这是一种因果探索,一种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于易经,现在各行各业几乎都能运用。你看我们的领导讲话,开口就是“要标本兼治”,要抓住本质,以人为本。。。这种思维方式怎么现在的中医先生就不会运用了?说中医有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就是辨证论治,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同的。说“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科学思维。真的是这样吗?除艺术语言它的思维方式不能用逻辑方式进行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只能用逻辑思维进行表达,否则它就站不住脚。中医药学绝对不是艺术,尽管运用它有技巧可以用艺术形容它,但是,它绝对不是艺术。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且是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科学。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思维要有逻辑性,概念要清楚,判断要准确,推理要合乎逻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11月06日 00:29am 时添加 -=-=-=-=-
(先生的“渔”字掉了三点水,我转帖时径改了--渔注)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0:23: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回福龄堂先生:读了先生的帖子,觉得这个问题较大,先说说第一感,不对处,请批评。
1.说辨证论治思维只是“通过现象去看病”,表述的不完整。
2.说黄帝內经的病因疗法与现代医学同,不敢全苟同。中西医讲病因,有同处,有不同处。
3。先生讲得“它主张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谨守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司天,在泉,四时,五行。。。”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内容。
4.先生平素诊病的具体步骤方法与中医现行的辨证论治过程的不同处,始终让我感到隔膜(不清晰)比如:求本----全过程。
5.方药中先生给辨证论治下过一定义:“就是辨别征象,分析致病的成因,性质和发展趋势,结合地方风土、季节、气候及病人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本质,从而全面地决定治疗方针,整体地施行治疗的方法。”在方先生的辨证论治七步中,第六步就是“治病求本”。

6.岳美中老在《辨证论治方法学纲要》一文开头就说:“辨证论治,就是医生观察病人症状所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中医思维---渔注)进行科学的抽象,找出本质和规律,然后供予恰如其分的治疗。”并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四句话,可作为辨证论治方法学的纲要。
匆匆复上,希望得到先生的高见与批评!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0:40: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当然,辨证论治方法的掌握,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千锤百炼,在运用中,正如岳老所言:“辨证在几微之间,一有粗疏,则施治必谬。”而在辨证中,“阴阳”两纲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0:57: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11/06 00:58am 第 1 次编辑]

需要指出的是:纵观历代医籍案牍,辨证论治不是中医唯一的诊病体系。不少游离于体系边缘的特色疗法,专病专药记载等亦同样不絶丝缕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与整理、继承也是事实。它同样是宝贵财富。而在先生的坛帖中不时道及,颇感欣喜!
5
发表于 2008-11-6 08:40: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西医认识疾病的过程:
     1  患者与医生交流,讲述症状产生的原因,变化过程;  
     2  根据症状,进行查体,着重于与症状有关的体征;
     3  根据症状与体征,初步分析可能是哪个部位,什么样的病性!根据这个初步诊断,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支持初步诊断的证据,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证据;
     4   根据症状、体征、各种检查报告,进行诊断。进行诊断时必须分析哪些症状、体征、阳性报告,阴性报告支持诊断;其次,必须与相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最后,要判断患者现在的状况属于疾病的哪个阶段,或者说处于什么病理状态!
     5   根据病人所处的病理状态进行治疗。包括两方面:一是疾病的整体治疗,二是病理状态的治疗。
     6   根据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效果,及时调整、修改诊断及治疗措施;
     7   患者痊愈、好转、恶化、甚至于死亡,最后得出最终诊断。甚至于进行尸体解剖才能得到一个最终结论。
     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两点:1 始终以症状与体征为参考系;2 医生的临床经验。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症状体征不相符时,首先要判断实验室检查是否有误,要进行复查;如果复查没有问题,考虑诊断是否有误。这时医生的临床经验十分重要,他对于症状与体征的把握起决定作用。同样一张放射片子,经验丰富的医生一眼就能够得出准确诊断,十个没有经验的医生讨论一天,一年也得不出正确结论。病理切片也一样,经验十分重要。
6
发表于 2008-11-6 08:57: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欲知黄帝内经,先把阴阳搞清。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请问当今世界有几人知道古人所言何也?
欲得疾太平者,取诀于悉出真文而绝去邪伪文也!
7
发表于 2008-11-6 09:12:2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下面引用由tjwj2008/11/06 08:57am 发表的内容:
欲知黄帝内经,先把阴阳搞清。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 ...
请问当今世界有几人知道古人所言何也?
--------------------------------------------------------------------------------
    全世界60亿人口,中国13亿人口,中国医生100多万,只有你们几个人“知道古人所言”,有什么用处!你应该有能力把古人所言用现在的通用语言表述出来,让亿万人懂得,不比只有你们几个人知道更好吗!希望那作这个工作,不希望你清高!
8
发表于 2008-11-6 09:23: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道非邂逅可言,故世之茫然学道者及偶然漫谈者,皆不知何者是真药,何法为真炼。
上下五千年,圣贤多又多。而今经典被歪解,似这谁之过?
常存凌云志,一心游上界。若人知我意,必要低头拜。我有无穷理,使他千年在。惜乎人不识,以恩反为害。
9
发表于 2008-11-6 09:27:1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11/06 09:12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当今世界有几人知道古人所言何也?
--------------------------------------------------------------------------------
    全世界60亿人口,中国13亿人口,中国医生100多万,只有你们几个人“知道古人所 ...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说得对,tjwj谵语了,语无伦次,谁也听不懂
10
发表于 2008-11-6 09:27: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辨证论治”的讨论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8/11/06 00:22am 发表的内容:
版纳福龄堂先生帖云:
  与渔翁先生探讨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思维的差别。
  辨证论治思维观察的是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去治病。至于它也讲究“治病求本”,但是,它把治病求本当作治疗原则,就是说治病要把见到的 ...
说“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科学思维。真的是这样吗?
================================================================================
     应该说“取象比类方法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不同于自然科学方法。
     真的是这样!
     取象比类是方法,不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有两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取象比类是逻辑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
     辨证论治也不完全是使用的取象比类方法,也使用了一些实证方法。临床与理论之间是有差距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6:55 , Processed in 0.0558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