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复制链接]
7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00:21:1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依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还什么“一行不足”,其母生之;还什么“一行过亢”,还有制之者。这都是自欺欺人之谈吗。
以肥胖症为例,肥胖病人未达到肥胖标准时,患者只是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然后营善过剩,而使其它脏器也随之功能旺盛,以至于达到肥胖病的标准时,即呈恶性循环式地加速度地发展。——而这时又表现出什么样的制约来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即没有。只有肥胖病人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后,心脑功能圴逐渐出现负面影响时,全身脏器功能才会出现递减状态。——这时的脏器都自顾不暇了,哪还顾得上它脏了呢?
——这样的糨糊理论继续留在中医理论中,并一直保持为核心支柱,如此的中医在迷魂阵里都晕头转向了,还在梦中自我陶醉,又何时才能发展呢?
752
发表于 2009-10-9 00:22:5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和氏璧 :“你不想想你这样解释是正确的吗?解释中医经典不但要拥有古文功底,要拥有传统文化精髓知识,还需要客观熟练的认识人体生理变化规律知识。”
单从古文功底 往往落入文字考证,最终变成认字游戏。
从传统文化精髓知识入手需要超常的智慧,就是有真师引导,还要看自己的资质。盲目的乱解,就象你不认同的那样,你也一样。
   你可以脚踏实地的从现代医学知识去研究,从而达到“客观熟练的认识人体生理变化规律知识”熟练了就能明白原来中医是这么回事。但路漫漫,这就看你的聪明程度。
我也可以直接告诉你西医许多知识不够完整,需要自己再去研究。盲目迷信西医同样没办法突破。
中医怎么回事?是非常熟悉人体生理变化规律知识与药物变化规律的。所以完全可以中西医结合,只是要清楚两者才能结合好。
7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00:29:35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和氏璧2009/10/09 00:00am 发表的内容:
你不是不学我的东西?
-=-=-=-=- 以下内容由 和氏璧 在 2009年10月09日 00:01am 时添加 -=-=-=-=-
发个回帖要等很长时间
学与不学,在于先生的东东孬与好,而不在其它。
754
发表于 2009-10-9 00:57:4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10/09 00:29am 发表的内容:
学与不学,在于先生的东东孬与好,而不在其它。

你看一下我上面的回帖,是孬是好?
  我没有资格教你,自己还在跟师过程。
   不是我看不起你,要认识中医理论各方面知识及其背后的实质,如果不是有真正懂得的老师(师父)教,确确实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要说远的,就两百年来,就没人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你不懂,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你如果有认真研究思考过,你也会发现要解决一个医学问题,就要牵连许许多多的其它医学问题,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思维、精力是不能解决得了。虽然我现在知道古先圣是怎样思考的,但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在无前人指导的情况下能达到这种惊人的水平。
  我能清楚其中的知识,讲这些道理,也是受恩师的教诲,不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学医应学好,才能真正救死扶伤。

-=-=-=-=- 以下内容由 和氏璧2009年10月09日 01:05am 时添加 -=-=-=-=-
大家晚安!
755
发表于 2009-10-9 07:05:5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五行学说本来就不是中医固有的东西,它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哲学理论和工具,非独中医可以运用,其他诸如天文,历法,军事,建筑等学科,都可以而且实际都在运用。至于每个人在实践中用不用和怎样运用五行学说,取决于每个人的认识和选择,不必强求一律。所以也不存在所谓从中医理论中剔除不剔除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可以具有多种解决方式和途径,只要你能把问题妥善解决,何必争执孰是孰非呢?
756
发表于 2009-10-9 07:58:2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肝旺了,哪一个器官不受益呢?事实上,哪个脏器旺盛了,都会对其它脏器产生或大或小的正面影响;反之,无论哪个脏器衰败了,都会对其它脏器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作用。]
仁海中西医先生:
承蒙先生对本人思考易经,称赞有加,无以回报。
无奈可能所说还是不中听。先生是开个体诊所的?
还是别忙着剔除中医的五行理论吧?
五行理论实质是顺气;笼统说,肝旺了,每一个器官都受益,若有不足而病,用药也有基础,容易得效;
但是并不一定“肝旺了,每一个器官都受益”,如果肝旺经气不能顺出,会反悔脾土,这是中医治疗依据,先生在能够单独熟练处方之后,已经能够疏肝理气,但不能以此否定五行之理,熟悉五行之理,可以避免一枝有蠹, 满树斫之。
757
发表于 2009-10-9 10:54:3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10/08 09:18pm 发表的内容:
今天一个朋友,拿来一本新出版的书,让我看一下,说是《黄帝内经》。这位朋友很崇拜中医理论,很愿意找我探讨一些有关中医的问题。
我大略看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然而却让我大吃一惊。谁能想到,竟是假托中医经 ...
关于五行概念的产生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五方说 一般认为,五行的概念滥觞于殷商时期的“五方”观念。殷商时期的先民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已经意识到农耕畜牧与从不同方位来的风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在祭祀中对不同方位风雨的祈求。如在当时的甲骨文中已有“癸卯,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的卜辞。殷人将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并以此为基点分辨东西南北四方,从而建立起“五方”观念。如甲骨文中又有“东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南土受年”及“王贞受中商年”等卜辞(《卜辞通纂·天象门》)。 2、五材说和六府三事说 春秋时期出现了“五材说”和“六府三事说”。古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的功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水、火、金、木、土五种基本物质,如《尚书·周书·洪范》疏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六府三事说”先见于《尚书》,后见于《左传》。其具体内容与“五材说”大致一样,也指水、火、金、木、土五种物质,但另加了“谷”。如《尚书·虞书·大禹谟》说:“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左传·文公七年》说:“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以上两说中的水、火、金、木、土,皆指实体的物质本身,并非为哲学的抽象概念。 3、五星说 古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仅认识到方位风雨对农牧业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时间、季节、天体的运行变化对农耕稼穑的作用。在观察四时气候的变化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将天气的运行分为五个时节,即所谓“天之五行”。如《左传·昭公元年》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管子·五行》说:“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又说:“四时为时,五行为节。”古人在观察天体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水、金、火、木、土五星,因其运动,故曰行星。此五星乃九大行星中用肉眼可观察到者,依次又称为辰星、太白星、荧惑星、岁星和镇星(或填星)。五星在宇宙中的运行有一定规律,并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之为五行。《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汉书·天文志》说:“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由此可见,五行是古人观星定律的产物,反映了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四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抽象,已不再是具体的五大行星。3.2.1.4五种元素说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古人逐渐认识到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不但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必需,而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此五种基本元素自身的运动变化,形成了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国语·郑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此“元素说”是由五种“自然物质”的概念抽象而来,已是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了。 《尚书》始明确提出“五行”一词。如该书《夏书·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该书《周书·洪范》说:“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此五行虽可能仍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但其内涵中已具有“行”,即运动、变化和联系的涵义,比“五材说”等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这标志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已大致确立


-=-=-=-=- 以下内容由 水德居士2009年10月09日 10:59am 时添加 -=-=-=-=-
谢谢先生给的链接 这些资料就来自这个链接........
758
发表于 2009-10-9 11:07:0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http://wenwen.soso.com/z/q91508113.htm?w=%BD%F0%C4%BE%CB%AE%BB%F0%CD%C1%D0%C7%CA%C7%D4%F5%D1%F9%C3%FC%C3%FB%B5%C4%A3%BF&spi=1&sr=2&w8=%E9%87%91%E6%9C%A8%E6%B0%B4%E7%81%AB%E5%9C%9F%E6%98%9F%E6%98%AF%E6%80%8E%E6%A0%B7%E5%91%BD%E5%90%8D%E7%9A%84%EF%BC%9F&qf=10&rn=48
先生的这个链接真好 可惜先生只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回避了另外一部分 先生为什么回避这一部分呢 这么好的资料 为什么不直接与大家共享呢..........
759
发表于 2009-10-9 11:43:5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9/10/09 07:05am 发表的内容:
五行学说本来就不是中医固有的东西,它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哲学理论和工具,非独中医可以运用,其他诸如天文,历法,军事,建筑等学科,都可以而且实际都在运用。至于每个人在实践中用不用和怎样运用五行学 ...

   文字也只是一种表达工具,按照你这种逻辑文字也不是中医的固有东西。所以这一种观点同样是错误的。
   中医之所以成为中医就是因为她已经固有几种元素在其中,这是成为客观历史的事实。离开这几种元素就不是大家默认的中医。而是其它医学理论。
760
发表于 2009-10-9 15:32:0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剔除

又比如:[以肥胖症为例,肥胖病人未达到肥胖标准时,患者只是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然后营善过剩,而使其它脏器也随之功能旺盛,以至于达到肥胖病的标准时,即呈恶性循环式地加速度地发展。]
这是道地的西医生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病人气虚。
可以观察现实之中,同样体格的两个人,一人肥瘦适中,肌肉发达;另一人肥胖臃肿;如果象西医解释的那样,“肥胖患者只是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然后营养过剩,而使其它脏器也随之功能旺盛,”
那么,脏器功能旺盛、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营养丰富之肥胖人的体力、耐力应该比不肥胖人好吧?
事实相反,肥胖人的体力、耐力一般不如肥瘦适中之人。
如此,应该重新思考肥胖与营养的关系!
中医理论说:“阳气者,精则阳神,柔则养筋”,也就是说,神需要清纯的阳气,筋需要柔和的阳气。
今天的人们饮食丰富,西医提倡营养,一些人吃菜多,血食之品多,米食极少,血食之气剽悍刚燥,神与筋所不喜,青壮年期间,阳气旺盛,消化吸收好,神未得到适合的补充,无力不运,所消化吸收的营养只能堆积体内,堆积日多,也就体积越大,肥胖是这么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1:44 , Processed in 0.05441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