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19年4月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东义讲述“章朱学派的当代启示”。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近代非常著名的人物,研究他的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待中医的态度,可以见证中医的历史地位。他担任过几个中医学院的校长,在那个取消中医呼声很高的时代,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他写过一百篇左右的医学文章,1911年发表《医术评议》,后来撰文批评五行,影响深远。有人问章太炎:“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 太炎先生之祖、父、兄“三门知医”,他自幼承嗣家学,并有学医经历。他对中医的研究,凭借其宏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更侧重于中国医史文献、训诂方面的考证,且成绩卓著。尤其对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深思精研,他说:“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为独甚”。还说:“它书或有废兴,伤寒论者,无时焉可废者也。” 章次公(1903—1959)先生是海派中医的代表,他办中医教育多年,门人弟子很多,朱良春先生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章次公先生1955年到北京工作,担任副部级的卫生部中医顾问,两次与毛泽东主席彻夜长谈,被称赞为“难得高士”。他因此觉得自己肩负着发展中医的历史责任,就写了一篇改变命运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发表在《新中医》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论辩使他走麦城,被迫一个人在王府里学习马列3个月。章次公从高处跌落的原因,虽然与自己的认识水平有关系,但是“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不容低估。章次公名成之,号之庵,他所以叫“次公”,就是崇拜章太炎。 2015年12月13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走完了自己99年的人生道路,去往罕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概括他独特学术特征的“朱良春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原因。解读这个现象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既是历史选择了朱良春,也是朱良春主动传承和发展了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