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圣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11-14 03:55:03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记得在国家专利局刚成立时,我到国家专利局咨询中药为何无专利?答曰:当时有外国记者问当时的黄局长,你们对自己的中药保不保护。黄回答:保护。后因专家组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对药品的定义,说中药不符药品的定义:化学物质。就否定了中药属药品,故对中药不保护(无专利)。但由于中药确实有用,怎么解决对中药的保护问题呢,就采取法律和行政保护两种措施。但对中药的制作等可申请专利,目前怎样不得而知。个人认为,与世界接轨是正确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接轨,中药就是很好的例子。中药虽不是化学单体物质,但它是化学复合物质目前西药也采用复合的方法提高药效。中药不是西方所说的单纯的植物药,是植物、动物和矿物组合的药物。尤其是中药里含有有毒性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不应附和西方的观点而不使用,即使进不了西方国家,也不要认为是西方正确,西方研制药品的经历与我国不同,认识自然也不同,不要以西方的认识为准,主要是看疗效和对人体的不良反映究竟有多大,是可逆还是不可逆。另西医使用药品与药品的研究是脱节的,与中医和中药的使用完全不同。西医是先寻找对疾病有用的化学物质,再在动物身上建立模型,看能否有治疗效果,有的话,再研究其机理和不两反应,问题不大,再在人身上验证。这样研究药品的时间周期很长、费用昂贵。而中药的发明是依据中医药的理论,直接应用到人身上,反复验证,直至寻找到合适的药物配方,再由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制作工艺和剂型、作出安全和质量稳定性评价,这样研制时间短,费用较少。由于国家法律允许有资格的中医师可对病人处方,这就为新中药创新带来机遇,这是西医不可得到的!作为中医人,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吸取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大胆创新,研制出比西药跟有效的中药,届时,西医也不得不承认中医药的效果和研究优势了!要别人信服,必须靠实力!
62
发表于 2008-11-14 06:26:09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作为中医人,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吸取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大胆创新,研制出比西药跟有效的中药,届时,西医也不得不承认中医药的效果和研究优势了!要别人信服,必须靠实力!


版主先生:一个中药新药的大胆创新,需要几百万的人民币,
还是别作白日梦了吧,
要消灭中医药,奥妙在其中,胳膊还能拧得过大腿吗?
一句话,要创新中药新药,就得离开中国!!!!!!!!!!!!!!
63
发表于 2008-11-14 07:57:0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8/11/14 06:26am 发表的内容:
作为中医人,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吸取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大胆创新,研制出比西药跟有效的中药,届时,西医也不得不承认中医药的效果和研究优势了!要别人信服,必须靠实力!
版主先生:一个中药新药的大胆创新, ...
倭奴嘴脸暴露无遗
64
发表于 2008-11-14 08:31:4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下面引用由后皇嘉树2008/11/14 07:57am 发表的内容:
倭奴嘴脸暴露无遗


伪斗士,拿出支持中国中医药创新的法律------来-------!!!!!!!!!!!!!!!!
65
发表于 2008-11-14 09:14:0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许多西医认为治不了的疾病,如果请中医治疗,只要对症下药,往往药到病除。
66
发表于 2008-11-14 09:25:04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当前中药材的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也是影响中医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也大力呼吁有关部门加强检查和管理,饮片厂应为患者的生命考虑,做良心药,做优质药。
67
发表于 2008-11-14 09:58:57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我想:如果说中医是治病的武器,那么中药就是武器所用的子弹。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大气的污染,森林资源的破坏,天然野生的优质药材越来越少,甚至绝迹,而人工种植的,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施化肥,洒农药,用大棚温室,用科技手段使品种改变来提高产量,使药材性味发生改变,总之,人工种植药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那该这么办呢?我想:应该大力弘扬用药很少疗效可靠的针灸治病,也是振兴中医药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是转载部分内容:
中医治病要有好的效果,除了辩证处方正确,煮服方法合理以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中药材质量必须可靠。好的药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采摘适合季节,植物性药材都有最适宜的采摘时间,《神农本草经》引名医曰记载了药材的采摘时间。
二:选用道地药材,如四大怀药,浙八味。
三:炮制规范,选用的辅料如蜜,醋,酒,盐,等都必须优质。
四:加工精细,该去壳的,该去核的,该去节的,该去粗皮的等都必须去干净,如山萸肉需去尽核,麻黄有去节和不去节之分(功效不同)。
五:干燥程度合理,对容易变质的,出油的因采用真空包装,如柏子仁。
六:杂质含量越少越好,药材越干净越好。
七:中药品种一定要纯正,要和古代医家所用的相一致。不能用转基因,嫁接等的现代技术搞的所谓高产量的新品种。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我们都应该向近代中医大师张锡纯先生学习。中医大师张锡纯说:“就学医的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他一生精研典籍无数,在中药性能、气味、使用方法、配伍、真伪鉴别、生用熟用、煮服方法等有所发明。如果我们在诊疗过程中,辩证处方都很正确,而病人服用后却效果不佳,那么就要考虑中药的质量问题了——品种是否纯正?加工是否合理?炮制是否规范?优劣如何?等等,这就要求中医师必须知药识药,自古以来,学医者都是中医和中药同时学习的,是不分开的,他们既能上山采药,又能制作各种药剂。在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情况下,医生学会辨药十分必要。下面举例说明:        发散风寒宜用桂枝尖,则药力强,见效捷。    麻黄须去节,去节则二头通,走表逐寒力强,如未去节,二头不通,则有止汗作用。
   杏仁去皮尖,宜打碎入煎,则苦温润肺效速。
    五灵脂宜用糖五灵脂快,效果佳,而不用灵脂米。
   用芦根宜连茎用,连茎用则清肺降火力强。
   橘红多用柑皮、柚皮压扁实来 冒充橘红,用者当辨。
    芥子宜用灰白色的白芥子,而不用黄芥子。
    好的生鸡金是深黄色的,是乡下土鸡特有的。
    许多全草类药材应该是青色的,才有良效,
而不是发霉或烘干不当变黑色或枯黄色。如蒲公英,车前草等。
    黄芩有枯黄芩与条黄芩之分,枯芩治上焦,条芩治下焦。
     连翘治风温,宜用带心连翘。
    同一名称的药材往往有多个品种,如防风有关防风,西防风,水防风之分,也有南北之分,如南北柴胡,南北葶历子等,功效不尽相同,用着当辨别后用之。
     等等———————————说不尽,道不完的中药鉴别应用知识。
   如要基本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和运用规律, 我向大家郑重推荐卢赣鹏著《常用中药材传统鉴别》,著名中医龚士澄著《临证方药运用心得》,都是医书之精品,不可不读啊!  
    我想:如果我们现在所用的药材与70多年前张锡纯所用的药材在品种上在质量上完全一致的话,那么他所拟的
活络效灵丹”我们可以治愈多少疼痛患者,他所拟的“理冲汤”我们可以治愈多少肿瘤患者,还有他许许多多的经过无数次临床验证过的处方都可以为广大老百姓造福啊!                              



   



  







  
  
68
发表于 2008-11-14 10:19:45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为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并力图改善客观世界和改善自我而不断利用客观、理性、逻辑、推验反复建立不休的知识体系。它负责研究和指导人类所能够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的活动。由于科学的客观性、理性、逻辑性、推验性、理论性、全方位性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有能够尽量揭示真理分辨正确与谬误的属性。因此,人们已经在无形中习惯地把正确的称之为科学的,谬误的称之为非科学的。这种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符合我国先哲(社会科学家)对人类思想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即,人的思维和行为要符合于道(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还可以说,科学是正确(或相对正确)的知识体系
69
发表于 2008-11-14 10:25:2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8/11/14 08:31am 发表的内容:
伪斗士,拿出支持中国中医药创新的法律------来-------!!!!!!!!!!!!!!!!
施海潮,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需要倭奴及倭奴的奴才来管.
70
发表于 2008-11-14 12:51:01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个人认为中医推广会员的认识是正确的,经验只能模仿,科学理论能在指导实践中举一反三。
后皇嘉树会员,本论坛的炎黄子孙不是彼论坛的施海潮,可他就是不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00:03 , Processed in 0.0485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