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周现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互补承制原理与规范稳态 秩 序 效 应 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9-8-13 00:55:27 | 只看该作者

研究过程

编辑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理论,还要要补充的。上面说了,杨振宁和Mills的论文,从数学观点讲,是从描述电磁学的阿贝尔规范场论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推广。




非阿贝尔规范场是为了描述原子核里的核子们(当时认为就是质子和中子)为什么会被紧紧拉在一起,而不会被正电之间强烈的排斥力而炸开(质子们带正电,是互相排斥的),而设想的一种作用力场。

电磁力是由电磁场传播的。电荷及其运动所形成的电流产生了电磁场,场传出去后可以作用在远处电荷和电流上。于是,杨振宁和Mills也设想了一种类似电磁场的别的场来传递核力,那就是非阿贝尔规范场。

这个设想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最重要的是,杨振宁和Mills此时极大地推广了场和荷的含义。他们设想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荷(当然不能再叫电荷了)和它们所产生的场:这些荷和场都不是普通的实数能表示的,它们是一些矩阵。矩阵的乘法是不能交换的,这种乘法的不交换性叫“非阿贝尔”的。因此也叫非阿贝尔规范场。对那些学过物理的人应该说明的是:学过量子力学的人知道,量子理论里力学变量可以表示成矩阵。但这里说的场和荷表示成矩阵不是由于量子化的结果,而是在经典物理的意义上它们就是矩阵。

杨-Mills的那篇文章是1954年发表的。那时这个理论中还有几个关键的问题不能解决(比如质量问题,量子化和重整化之类,这是些更为专业的名词,只有研究这个方向的理论物理博士们才学的)。而且在随后的六十年代,物理学界对于用场的观点描述核力是较为悲观的,那时别的观点在物理学家中占主流。

不过后来,经过几位物理学家近二十年左右的持续探索,解决了所有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后来找到了别的不同的荷(当时还不知道呢)分别能产生强力和弱力(核力就分这两种力)。但它们用的数学形式都是类似的,都是杨-Mills理论。不同的是其中矩阵的大小不一样:有2乘2的、有3乘3的;如果所用的矩阵是1乘1的,那它就是以前的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了七十年代末,就知道自然界的所有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中,除引力外的其它三种力都能用杨-Mills场描述。 这就是可以看出这个理论对物理学的影响有多大了。




杨振宁和Mills所设想的那种古怪的荷叫做"同位旋"。他们把描述电磁场的麦克斯韦理论做了一个优美而且深刻的推广,得到一个新方程,后来就叫杨-Mills方程。当然比麦克斯韦方程普遍得多也复杂得多了。至于推广的方法,是依据了一个来自电磁理论的原理,叫做“定域规范不变原理”。这个我会在下一章给大家做介绍。

有的物理学家指出,物理学基本定律可以写在一件文化衫上(意思是很简洁)。从牛顿时代开始,物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描述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这个简单的目标又进一步被简化了。因为后来知道物质其实也是场,不过是所谓的“量子场”的一种。因此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就是描述各种场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作用。现在如果要做那样一件物理学文化衫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杨-Mills方程是一定应该写上的。

有人提出比如这类质疑:有的说杨-Mills理论后面的很多进展不是他们做的,是别的物理学家做的,怎么还说他们的贡献那么大。还有的说杨-Mills方程最初的出发点是“错的”,怎么还说那么重要。前一类疑问很容易解释。确实,杨-Mills理论在物理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包括了前后好多位物理学家的贡献。如Higgs,Veltman,t'Hooft,Gross,Wilczek,Politzer,Weinberg,Salam等。其中好几位得到了诺贝尔奖,但Higgs还没得。还有数学家,如量子化杨-Mills场的俄国数学家Faddeev和Popov,他们也没得诺贝尔奖,同样杨振宁也不是因为提出杨-Mills场得的诺贝尔奖(似乎诺贝尔奖不倾向给理论的数学基础上的贡献,而愿意给和实验有直接联系的结果,爱因斯坦也不是因为提出相对论得的奖,而是因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

如此多人的贡献,如果整个是由一个人作出来的,那他的成就和爱因斯坦一样大了,甚至可以说是超过爱因斯坦!只有爱因斯坦曾经以一人之力建立了相对论。其它的物理理论,如量子力学,特别是后来的量子场论,都是由很多人,有时是经过几代人很多年的持续努力才建立起来的。
62
发表于 2019-8-13 02:10:11 | 只看该作者
(似乎诺贝尔奖不倾向给理论的数学基础上的贡献,而愿意给和实验有直接联系的结果,爱因斯坦也不是因为提出相对论得的奖,而是因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
63
发表于 2019-8-13 02:10:40 | 只看该作者
对那些学过物理的人应该说明的是:学过量子力学的人知道,量子理论里力学变量可以表示成矩阵。但这里说的场和荷表示成矩阵不是由于量子化的结果,而是在经典物理的意义上它们就是矩阵。
64
发表于 2019-8-13 02:11:24 | 只看该作者
而是在经典物理的意义上它们就是矩阵。

65
发表于 2019-8-13 02:1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8-13 02:16 编辑

场和荷不是量子粒子
66
发表于 2019-8-13 02:14:40 | 只看该作者
场是经典力学粒子
67
发表于 2019-8-13 04:15:30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中微子震荡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彻底推翻了杨振宁呕心沥血半生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充分证明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是错误的。
那么,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究竟错在哪儿?
说得太深奥估计大家也都看不懂,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两句吧。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认为基本粒子无质量,不会震荡,因为无质量当然就不存在震荡。如果基本粒子无质量,那么不震荡就是正确的,那么意味着“杨-米尔斯规范场及其方程”也是正确的。
但是,偏偏就有科学家提出了 中微子震荡,并认定基本粒子也有质量,随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终于,有科学家发现了中微子震荡,由此断定基本粒子有质量,于是,有两名科学家——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提出了中微子震荡,认定基本粒子有质量,并建立了中微子震荡理论。而这个理论,刚好和杨振宁、米尔斯两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相违背。
究竟谁是谁非呢?
在后来的科研岁月里,科学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答案,最终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认定基本粒子也有质量,并且做出了实验,至此,中微子震荡理论获得科学实验验证。
于是,2015年发表了中微子震荡理论的两个科学家——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至此,中微子震荡理论得以在科学界确立,推翻了杨振宁和米尔斯的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科学实验证明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及其方程”是错误的!
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麦克唐纳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8
发表于 2019-8-13 04:19:43 | 只看该作者
希格斯机制认为宇宙中到处都充满了希格斯场,粒子如果不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它的质量就是零(比如光子、胶子),如果粒子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那么它就有质量,2012年7月,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找到了希格斯粒子获得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规范场理论大厦建完了
69
发表于 2019-8-13 04:20:11 | 只看该作者
粒子如果不跟希格斯场发生作用,它的质量就是零(比如光子、胶子),
7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20:35:21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8-12 21:15
二、科学绝对不是只有逻辑

1.非逻辑方法:直觉

谢先生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3 05:29 , Processed in 3.40250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