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中医病案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7:2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1 00:15 编辑

         腹泻治验
杨本某,男,年轻时为搬运工,现年(治疗时)68岁
。荣昌路孔万灵村人,1990年8月30日早晨,患者步行来至诊所,曰昨日腹泻,一日约八九次,因此疲软无力。尤其皮肤松弛,精神萎靡,眼窝下陷。给予输液,加抗生素庆大霉
素输之。患者舌干燥,以奶瓶装水隔时润之。
就这样输液开始起,先快后慢一直输了3瓶,舌体仍然干红。查人并无出汗,时虽初秋晴天,但那天气候凉爽。患者无汗,又无小便之意,心想输上2000ml,大概就会有便意了,但仍无。且舌仍干。就这样一天数十次询问,望舌,从
早上一直输至天黑。当输至八瓶时舌头开始润了大半截,直到输完十瓶,舌尖才润。至此全舌体润矣。输液整日未腹泻。
病人起坐,问欲小便否?他说不想,但试一下吧,于是如厕,说解出来了,但不多。开中药带回家煎服。时已晚上9点也
黄芪40g,党参30g,白术20g,甘草10g,红枣10g,白芍30g,玄参20g,柴胡30g,葛根30g,生姜引。水煎服,3次/日。以后未服药。
以上病例,是我生平遇到的因脱水输液至十瓶才开始小便,且小便量不多。患者体不过60公斤。且年老,到诊所看病有时自己走来,耐受力可知。他的细胞就吸收了足足十斤水液。诚为少见,现详述之于此。
==================================================
         腹泻,常见病,中医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本例从理论到临床中西医融会贯通,难能可贵。中西医融合,必将在临床实践中实现、完成。水到渠成。


        五苓散,就是经消化道补充水电解质的方法。《伤寒论现代解读》
62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1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1 00:15 编辑

      呕吐十日治验
张九某,女,56岁,荣昌县路孔镇万灵村人。1985年8月6日初诊。患者呕吐10日,前医以陈皮竹茹汤,小柴胡汤加味等方治之未效。前来邀余出诊。
诊时见患者形瘦神疲,时有呃气,自诉心下(剑突下)有跳动之感觉,胃口大减,小腹胀,畏寒,大便较稀,脉沉弦苔白滑。认为乃寒邪在胃,以影响下焦也。宜以五苓辈
先肌肉注射阿托品、异丙嗪。以下方服之即止。后以饮食调理。
桂枝、茯苓、白术各30g,炙甘草10g,泽泻、小茴香、半夏各15g,苍术、藿香各12g,老姜一块。水煎服,3次/日。=======================================================
中西医融会贯通,比院士们的科学实验强多了!
   理论上心下悸与脐下悸不同,脐下悸是指腹直肌不自主跳动,心下悸一般是指心律不齐,或者胃的轻度痉挛。都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的表现。
   作者先注射阿托品、异丙嗪,解除胃痉挛,即把心下悸止住,再用温阳化水法,正是中西医融会贯通,无缝连接。我看到了中西医融合的光明前景。


6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7:58:24 | 只看该作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案二例
        一、概述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龙骨、牡蛎、铅丹、大黄、桂枝、茯苓组成。功用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治伤寒邪陷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俱病,虚实夹杂。
        方中柴胡用量最大,配桂枝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次之,清内陷之邪热,其余用量大体相同,其中人参、生姜、大枣补虚和胃,茯苓、半夏利水降逆,龙骨、牡蛎、铅丹镇惊安神。吴谦所谓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
        方中大黄用量虽大,但与柴胡相配,最能清利肝胆湿热、惊痰,即使见有舌淡苔薄,亦不必顾虑。
        本方乃神经经神镇静剂,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其他如频发性室早、梅尼埃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阳萎、遗精等病,见有本证者亦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亢奋性精神异常可以镇静,对于抑郁型也可以舒肝解郁。
        二、案例
      【例一】 合风引汤加味治狂症
        黄某,男,13岁。2018年6月18日初诊。患者狂躁不安,毁物,攻击人(对人吐唾沫),大小便失控。三个家人陪诊,牵住他手不放,防他攻击人,砸物件,一有不轨,即呵斥之。身上皮肤摸之灼热,但体温正常。时呆、时躁,时彻夜不眠。舌红苔薄,脉浮弦。此胆经痰热未清,神魂不能归宅。此当清胆热而安神。处方:
        柴胡20g,黄芩10g,制大黄15g,制半夏10g,桂枝10g,党参10g,茯苓10g,干姜10g,大枣10个,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磁石15g(先煎),石膏20g(先煎),寒水石15g (先煎),紫石英15g (先煎),滑石12g(包煎),赤石脂15g(包煎)。五剂。
        6月24日二诊: 前方服后,狂躁大减,已能睡眠,大小便正常(未见便溏),身上皮肤摸之已不觉热手。但仍躁动不安,有时攻击人,毁物,但间隔时间长些,程度也轻些,纳可,脉舌如前。
        前方制大黄改成生大黄10g。五剂。
        6月29日三诊: 药后发作次数大大减少,症状亦明显减轻,偶有攻击毁物之意图,稍加呵斥即能制止。因畏惧服中药,乃处礞石滚痰丸,每次服3g,日二次,以逐痰降火;归脾丸,每次服6粒,日二次,养心脾以善后。
        附记: 患者曾在南京、上海等地中西药治疗,亦在精神病医院治过,皆未见明显效果。余初诊即用柴胡加龙牡汤合风引汤治之,竟收显效,足见经方之奥妙。
        按:狂症的主要病机为痰火郁结,上扰清空,蒙蔽心神,神志逆乱。治疗应从镇静化痰着手,兼火盛者清火,气郁者疏肝,心血不足则须养血安神,而且常常熔镇静化痰、清火疏肝于一炉。
        本案患者少年纯阳亢奋之体,肝胆郁热,痰火扰心,阳明燥结,证見性情急躁,狂暴无知,毁物攻人。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风引汤加味,一诊即使狂躁症状控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煌说它是一张“ 古代的脑病方,对许多神经精神心理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风引汤,他说:“ 凡見惊狂、烦躁谵语、目不识人等症状时之脑病应用本方,火气一清,大便一通,神志自清爽。”(《黄煌经方医话》)今将此二方合用,清热泻火,重镇涤痰,疏肝安神。
      【例二】合酸枣仁汤、交泰丸治失眠
        金某,男,56岁。2017年9月28日初诊。患者自觉气短,嗳气,面部烘热,目干涩模糊有红丝,时烦躁懊恼,坐立不安。舌深红苔薄黄,脉浮弦数。肝经郁热,心神不宁,胃失和降。处方:
        百合30g,生地黄15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知母10g,玄参15g,丹参15g,茯神30g,生山栀10g,淡豆豉15g。五剂。
        10月21日二诊 : 前方服后症状依然。患者述睡眠非常重要,如果今夜睡不好,明天一天坐立不安,哈欠连天,目干涩,气短等症难以言状。若中午小睡一会,下午就舒服。每至晚下肢酸楚,难以入眠,此状时好时坏,似有时间节律。舌深红苔薄黄,脉浮大弦数。少阳胆经郁热,心神被扰。处方:
        柴胡15g,黄芩15g,制大黄12g,法半夏10g,太子参10g,获神15g,磁石30g (先煎),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黄连5g,肉桂3g,酸枣仁15g,知母8g,川芎5g,炙甘草5g,干姜10g,大枣10个。五剂。
        10月28日三诊 : 前方服后,睡眠好,烦躁目干诸证全无,唯偶有哈欠。
        前方继服五剂。
        按  : 本案患者出现的症状多为精神症状,坐也不是,立也不是,有似百合汤证;  烦躁懊恼,又似栀子豉汤证,故初诊以此二汤合方治之无效。二诊患者述其发病似有时间节律,且睡眠对病证起决定性作用,乃从柴胡加龙牡汤合酸枣仁汤、交泰丸入手而收显效。起初患者家人认为他无病,能吃能喝,面色红润,但患者自觉说不出的难受。二诊药服后,面烘、目睛红丝诸症均消失,肝胆郁热已清。
        足少阳胆经经身之侧而入头部,经络路线长而穴位多。三阴经中,唯足厥阴肝经入巅顶,故头部神经症状多从肝胆论治,或小柴胡,或温胆汤,或龙胆泻肝汤,而柴胡加龙牡汤是必选且有效的方子之一。
      
6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8:11:22 | 只看该作者
      
       肺结核在中医上讲属于“肺痨”病的范畴。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全身症状较重,病情复杂多变,可涉及全身多个脏器,但是病程发展、脏腑之间的传变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刚得病时,只是有干咳、午后手足心发热或少量夜间出汗、口干、皮肤发烫等表现,这是初期的肺阴耗伤、肺阴虚证。往后病情加重又出现了咳血、五心烦热、盗汗量多、性情变急躁、或有胸胁挚痛等,这是病情延续加重的阴虚火旺证,肺阴虚加重损及肾阴,并出现了热象,这是病的中期,发生了第一个传变。

         随着病程较久、体质的下降,阴损过度,阴伤气耗,病及脾胃,也就是肺金伤及脾土,“子盗母气”,肺脾两虚,肺脾同病,出现咳嗽无力、全身乏力、白天夜间均出汗、食欲差、精神差、大便溏等,与就是在以前的结核病表现中又多出现了脾虚乏力的表现,这是传变之二,到了病程的中后期。

         进一步发展,又增加了咳逆喘促、呼吸困难、脸肿腿肿、心慌、怕冷、大便五更泻、身体明显加速消瘦虚弱等,这是肺脾同病进一步向下伤及肾阳,肺脾肾三脏俱亏,不仅“子盗母气”,并且“母病及子”、“母子同病”,这是传变三,传变至此,病已属晚期,病情重,预后多凶险。

   怎样才能尽快控制住病情,最终治愈肺结核病?第一,主管医生下的西药抗痨医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第 二,根据病程进展特点积极结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对控制发热、盗汗、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痛苦,阻止病情向下一阶段传变具有良好作用。这也是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治未病”作用的体现。

         前不久,我院二病区一个男性肺结核病人,40多岁,夜间白天大量出汗,每晚需要换两套秋衣秋裤,发热、口干咽燥、舌头干痛裂纹、烦燥易怒。查舌干红苔光剥,脉细数,很明显这是阴虚火旺证,在常规西药抗痨的基础上,给予滋阴降火中药治疗,考虑如此大汗出,很快可能进展到第三期肺脾两虚,又给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了约一周后,白天夜间大汗停止,发热已消,饮食正常。每次查房,病人及家属要求中药治疗多持续一些时间,改善改善体质,加快好转,随后根据病情调整处方,调理善后,达到出院标准,满意出院。

        但是肺结核病在治疗期间也不都是那么顺利的,有不少病人在DOTS西药抗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是黄疸等多种不良反应,这是影响完成疗程的重要问题。

           在肺结核病抗痨治疗期间部分病人常出现的是严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是眼睛发黄、脸黄、小便黄等黄疸表现和肝转氨酶、胆红素显著升高的情况。原因是抗痨西药对胃肠的刺激进一步加重了肺脾两虚的程度,还有就是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要经常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胆红素升高,特别是转氨酶显著升高,超出了肝脏适应性反应的程度,达到3倍正常值的时候,只有被迫停药,治疗中断,这种治疗中断,往往是耐药性结核菌产生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未病先防”吧!在进行西药抗痨治疗后,可根据病人伴随的症状、舌象、脉象,预先判断是脾胃功能可能先受损,还是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先出现,若患者舌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提示肝郁湿蕴之象已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极易发生,可以先疏肝健脾、利湿化浊,解肝郁化脾湿,这样符合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未病先防”的重要精神,可最大程度在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减轻了消化道症状。

        在中医药防治抗痨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和严重消化道反应中,不能千篇一律,一方包治,还是要根据舌象、脉象分型论治,不同证型不同用药,这才是正规的中医药治疗,这样才能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和治疗效果。

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仲景苑
6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8:12:22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首先在基层临床实践中实现、完成。各种西方高精尖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实验,中医科学院、科学工程院、院士们、专家教授们,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6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8:13: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体现在基层,临床实践的基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6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06:39:53 | 只看该作者
        阴茎中痛伴失眠治验
      谭先某,男,24岁。阴茎中痛尿中有白色分泌物,经医院查出有支原体感染。现因失眠日久就诊。采用针灸、西医、中医结合治疗。
        针刺神门、阴郄、内关、少海、太冲连针刺3日。以阿奇霉素+青霉素片服用七天(按说明书用)
        以下方中药与上抗生素错开服:川芎、丹参、水灯心、知母各20g,炒枣仁、黄连、百合、木通、龙胆草、柏子仁各15g,莲米心、甘草各5g,生地、萆蘚、萹蓄、瞿麦各
30g,夜交藤一把。水煎服,3次/日。
          10月7日复诊,已愈,继服中药上方二服巩固,服后病人欲去广州来告知,失眠已经好了。
=======================================
        针灸、抗菌素、中医方剂同时应用,各取其长,各走其道,道道有理。实现了中西医融合。
6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06:48:02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在基层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临床医生能够准确、灵活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疾病,积累了无数成功的与失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就是中西医融合观。
6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08:3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8 23:58 编辑

        
       荨麻疹误诊救逆案
       周安某,女,5岁,大足珠溪乡小滩村人,2006年5月27日初诊。因患儿初来诊所时,其婆婆诉说患儿腹泻腹痛,给予收敛、抗菌药。
       离开诊所不到两个小时,小孩因遍身风团抱回诊所。初时疑其药物过敏,但不知为何种药过敏,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注射不久风团消失,稍事休息后离开。又过了两个小时,又抱回来,思考久之,认为当时诊为腹泻病误也。乃风疹入腹之重症,不可等闲视之,西医称病毒侵犯消化道、呼吸道黏膜。
         按此病目前应当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医抗过敏药物结合中药抗病毒,清热治之为上。尚加入转移因子以助免疫力。中药方如下
         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各15g,石膏30g,丹皮、防风、赤芍、天葵子、贯众各10g,荆芥、薄荷、蝉蜕、紫草皮、甘草、牛蒡子各5g。以水煎服之,连用三剂,控制病情。以免复发,嘱其愈后观察间断服药以巩固疗效。
====================================
           这一段描述与受到寒冷刺激、感冒等引起的过敏性寻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一致,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汤桂枝汤各半汤等都可选用。用蒸汽浴(熏之)或者用棉被保暖都可以治疗过敏性寻麻疹等。摘自《伤寒论现代解读》117页   48条。
     我与先生素不相识,今日先生说:乃风疹入腹之重症,与我20年前写的“过敏性寻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一致”是巧合吗!!谢谢先生的这个病案,验证了我的解读!      张仲景2000年前也描述过这种病情,而且有治疗方剂,张仲景没有胡说。令人深思。
         有些人接触到过敏源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7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08:03: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会贯通,在基层就是这么简单。也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沟通、融合,水到渠成,没有发生在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里,在基层悄然稳步进行。
         我相信,在基层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临床医生能够准确、灵活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疾病,积累了无数成功的与失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就是中西医融合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25 , Processed in 0.0509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